- +1
“電荷不存在”論文系造假炒作,民科能獲得官方認可嗎?
5月6日,一個名為“青年傳媒”的今日頭條號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為“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并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在論文首頁,作者信息顯示為云南大學物理系凡偉。該論文還出現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
中科院論文預發布平臺在其首頁發布撤銷“凡偉”論文的聲明。 中科院論文預發布平臺官網 圖在幾天的發酵和調查后發現,所謂的“電荷不存在”論文即將發表是典型的學術造假新聞,不僅論文獲得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和推薦是假的,就連作者凡偉本人的身份也是假的。現在,發布消息的頭條號“青年傳媒”已被今日頭條封禁,其發表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的論文也已被撤稿,凡偉還被列入非誠信作者黑名單中。
真相曝光后,凡偉承認是自我炒作,但表示這樣做都是被逼無奈,因為國內外封殺民科,必須搞到正規身份才能不受歧視。
與民科的相對應地身份應該是“官科”或“正科”,也即體制內和學術共同體承認的科學家或科研人員身份。要從民科“轉正”,不說難以上青天,其間也肯定橫亙著巨大的鴻溝。所以,凡偉認為民科的晉升和改變身份就如同“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一樣,要走不尋常的道路。
這正是民科的一個典型特征。民科的基本特點是:對科學具有狂熱而近乎執拗的熱情,但不曾接受過基本的專業訓練,往往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并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本范式,因此不能與專業人員進行基本的學術交流。
不過,凡偉倒是嘗試與專業人員進行交流,可惜聽不進專業人員的意見。2013年,凡偉就把自己的成果“電荷是不存在的”一文通過郵件發給中科院院士雷嘯霖進行探討,后者的總體態度是,對其大膽探索的精神予以鼓勵,但對文章結論并不認同。原因是,雷先生認為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確實不懂,但更重要的是,新的模型(理論)不但要能解釋原有模型(理論)可以解釋的所有實驗結果,還必須解釋原有模型(理論)不能解釋的實驗結果,才能被科學共同體接受,而且新的理論必須一點一點加以檢驗。但凡偉胸懷大志,不愿只是在電磁學上推翻舊理論標新立異,另外還有三四個“創新學說”,分別屬于電磁學、經典力學、量子力學三個領域,大有要橫掃物理界之勢,這顯然也是不了解、不遵守科學共同體的基本范式的表現。
此外,在凡偉所說的對其肯定的某知名大學副教授沈老師看來,凡偉的論文既無通順的邏輯過程,也無新概念、新公式、新預言,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組織理解了一下,但理解也是錯的,只能算高中生練筆。對于這些意見,凡偉當然聽不進去,還把沈老師作為他的論文的“實際上的第二作者”,發布在假新聞中。這些做法都表明,凡偉的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科。
不過,對于民科這頂帽子,沈老師并不認同,而給予了另一種標簽,稱為“病態科學”,即主觀上強烈希望自己的理論是對的,但是實際上不是這么一回事。這個定義與偽科學相似。那民科是否就完全等同于偽科學呢?當然也不是。因為科學史上不少科學研究成果都是民科首先發現,后來才逐步完善的。這就涉及民科如何體面而優雅地蛻變,成為“官科”或“正科”。
愛因斯坦的民科身份轉為“官科”身份固然是一個典型,但中國數學家華羅庚和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的身份轉變或許更有啟發性。也就是,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要先易后難,以符合科學界的范式和規矩來討論和證明問題,提出問題,列出證據,加以證明,進行邏輯推導等。
華羅庚最初也是民科,他的起步和被認可是因為首先提出了數學家蘇家駒于1929年發表于上海《學藝》7卷上的《代數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中的問題。華羅庚認為蘇家駒的文章在一個十二階段的行列式中有計算差錯,便寫了《蘇家駒之代數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于1930年發表于上海《科學》雜志。華羅庚的論文后來引起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重視,華羅庚即被薦入清華大學任教。
華羅庚從民科步入“官科”的重要原因是,其論證有證據也有邏輯,才得到學界,尤其是熊慶來教授的看重。而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從民科轉變為“官科”在電影《知無涯者》得到更充分的描述和闡釋。
生于印度坦焦爾區埃羅德的拉馬努金因家境貧困未能受到良好教育,但1904年獲獎學金入貢伯戈納姆大學學習,卻因偏科未能畢業,但是拉馬努金從小就表現出數學才能,并且帶有一種極其典型的民科特征。其特點是,以直覺導出公式,不喜歡進行論證,也沒有邏輯推導過程,這顯然不符合科學規范。
但拉馬努金是幸運的,他給英國著名數學家哈迪去信,陳述自己在數論方面的研究結果,并列舉在其他研究領域猜想。哈迪感到,這或許是一個可以打造的璞玉,于1914年推薦并資助他進入劍橋大學深造。由此,拉馬努金成為哈迪的學生,又是哈迪的合作者。此后,拉馬努金終于接受到了科學思維的啟蒙和科學規范的訓練。哈迪對拉馬努金的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和規范養成的訓練是,要求其不要像在家鄉那樣以民科的作法只提出理論或結果,要求其在得出每個結論前,都要有問題的提出、論證、邏輯推理、算法等過程,就像做米飯一樣,要把選擇不同的稻米、淘米、加水、用什么鍋和火,涼水還是溫水或沸水加米,需要多長時間,以及做成的米飯是硬還是軟的原因進行分析,才能得出米飯是否好做和如何才能做好的結論一樣。
經過這樣的專業訓練和科學范式的打磨,拉馬努金才和哈迪一道在后來獲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涉及素數分布理論、整數分拆、橢圓函數、超幾何函數、發散級數等,并獲得世界學界的認可。
科學的發展歷程中其實不乏民科蛻變為“官科”或由“官科”收編的事例,這既是社會繁榮、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現象,也是人類文明提升的重要標志。在這個過程,既需要像熊慶來、哈迪那樣慧眼識珠的伯樂,也需要大量類似凡偉的民科接受科學的啟蒙、訓練和培養,按規范的科學方式從事科學研究以提升自己,才能獲得優雅甚至是華麗的轉身。而凡偉選擇的電磁學并不像數學那樣只是理論的探索,而是需要理論與實驗的相互印證,正如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衡假說,但還需要由吳健雄等人在實驗室加以證明一樣,從事這樣的研究起步太高。如果選擇從更為基礎的學科做起,也許更有可能從民科蛻變為“官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