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號稱改變教科書的“電荷不存在”最新進展:作者承認自我炒作
自稱“民間科學家”的凡偉所創造的“電荷不存在”理論引發的討論在網絡上持續升溫。這么一個明顯不靠譜的理論是如何進入公眾視野的呢?最初發布這一消息的自媒體有什么背景?
記者調查發現,這一“重大新聞”最初來自于5月6日一個名為“青年傳媒”的頭條號(“今日平臺”自媒體平臺賬戶,類似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文章,標題為“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并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在論文首頁,作者信息顯示為云南大學物理系凡偉。論文已發布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
文中說,來自中國云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并不存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這意味著我國的科學家即將改寫全球的教科書,這是我國科學家的勝利,也是基礎物理學的勝利。
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的論文截圖。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技日報有人認為這是假的,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發現,甚至可以獲得諾獎。但是,隨著網友對這一事件關注的持續升級,以及云南大學發聲明稱凡偉不是該校師生,5月7日不但最初發布的這篇文章已被刪除,連頭條號“青年傳媒”也搜索不到了。
凡偉承認發表文章的頭條號“青年傳媒”是自己所開
事件發生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韓迪在自己的知乎賬號指出,頭條號“青年傳媒”CEO就是凡偉本人?,F已被今日頭條封禁。
記者聯系到了凡偉本人,他也承認,青年傳媒最初發表的那篇文章是自己團隊的編輯編寫的,他先找過云南網等媒體尋求宣傳幫助,但是對方沒有予以關注,當這次學術造假新聞被爆出后,云南網才聯系到他進行采訪,采訪的內容圍繞學術造假進行。
目前,不但凡偉的頭條號“青年傳媒”已被今日頭條封禁,他發表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的論文也已被撤稿,并將凡偉列入非誠信作者黑名單中。
記者瀏覽了凡偉的新浪博客,博客中共有47篇博文,包括自己對一些物理理論的“研究論文”、與專家互動郵件的截圖、對不能發表文章的抱怨等等。他在2017年5月4日發表的博文“為什么說電荷是不存在的”點擊量超過一萬,另一篇發表在4月21日的文章“24歲中國小伙,有望站在諾獎領獎臺上向女友求婚”獲得了四千多個點擊量,打開博文,一句話愛因斯坦名言映入眼簾: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凡偉說,自己確實是自我炒作,但是有說不出的苦衷,用假身份和自我炒作都是被逼無奈的,因為國內外封殺民科,必須搞到正規身份才能不受歧視。
被鳴謝的專家均發聲回應
在自造的采訪文章中,凡偉一共提到了三位曾經給予他支持和肯定的人士。分別是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中科院院士雷嘯霖、某知名大學一位副教授沈老師。來看他們如何回應“電荷不存在”事件。
諾獎得主約瑟夫教授:我拒絕了凡偉,通過評審完全不是事實
凡偉在文章中提到,相關論文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讀博士韓迪給約瑟夫森教授(BrianD.Josephson)發了郵件,并獲得了回復。
Josephson教授表示,“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純屬胡說八道。
Josephson教授回復中提到,他覺得凡先生發給他的實驗(注:不是理論)有點意思,所以問了他幾個問題,而且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Josephson教授把近期對話抄送給了韓迪,內容包括凡先生希望Josephson教授幫他的文章寫一封推薦信,教授客氣的拒絕了,并表示不希望繼續討論下去,祝他別處好運。并且Josephson教授對凡偉所謂的“通過評審”的說法感到不能理解!被特別鳴謝的雷嘯霖院士:鼓勵精神,但明確表示不同意論文發表
凡偉在文章中對中科院院士雷嘯霖特別鳴謝。記者聯系到了雷院士。雷院士給出了如下回復:
“近5年來,凡偉以一個學生的名義,給我發過多次郵件,寄過他的多篇文稿給我看。抱怨多次投稿被拒,也曾提出請我推薦。作為一位教師,在給他的回信中,我對他提出新奇的想法,大膽探索的精神總是鼓勵的。但具體到他的文章內容和觀點,我搞不懂,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可能推薦。我與他的文章寫作和評議更是毫無關系,也不知道其他專家的評議。我多次對他說:新的模型(理論)不但要能解釋原有模型(理論)可以解釋的所有實驗結果,還必須解釋原有模型(理論)不能解釋的實驗結果,才能被大家接受。在經典電磁學以外,你的新模型如何?必須一點一點檢驗的?!?/p>
2013年時,凡偉就把自己的成果“電荷是不存在的”一文通過郵件發給了雷嘯霖,雷嘯霖在回復中明確表示不同意文章結論。
2017年4月23日,凡偉的這篇文章依舊沒有獲得發表,他又給雷嘯霖院士發去了郵件,雷嘯霖回復道:你寄來的文章也大致讀了,但這些東西我確實不懂。涉及的范圍太大了。如果幾乎所有這方面的專家和權威都不能同意你的觀點,我以為還是可以想想,自己的系統理論模型是否還未能蓋過和超越目前大家接受的理論模型?自己的想法是否還是有不足或不對的地方?一個新的理論不僅能解釋原有理論能夠解釋的所有實驗和觀測,還能夠解釋原有理論不能解釋的實驗和觀測。理論涉及的面越大,涉及的所有實驗和觀測的學科當然就越多。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可能是不對的。僅供參考。
凡偉稱“實際上第二作者”沈老師:公式隨意,屬于病態科學
凡偉在文中稱某知名大學副教授沈老師給予他很大幫助,是論文“實際上的第二作者”。在新聞發出后當天晚上7點,在知乎的帖子“如何評價凡偉提出的電荷不存在理論?”中出現了名為胡曉凡的用戶發了一張沈教授微信回復的聲明:
記者也聯系到了沈老師,采訪如下:記者:上面圖片中的文字是您的原話嗎?您是否作為指導專家給予凡偉論文指導?
沈老師:那段文字(上一張文字圖片中的內容)是我寫的,朋友替我上傳的。以前有人來問我物理問題,我一般比較熱心幫人解答。他們問的多數物理問題是無價值的,只少數問題值得思考,但也僅僅屬于教學層次上的問題,不屬于學術問題。凡先生這類論文,從細節上講,太多地方想當然地隨意給出公式,沒有順利的邏輯過程。從框架上講,也無新概念、新公式、新預言,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組織理解了一下,但這種理解是錯的,也只能算高中生練筆。我堅決反對為博眼球而寫夸張的頭條(當前這種新聞頭條多有這種風氣),真正的科研成果應是自然發酵的。我根本不想參與其中,之前他寫過其他新聞稿件,我要求他不要提及我,因為我早擔心他會夸張宣傳。現在他把我拉進去捆綁,我為之十分煩惱。
記者:凡偉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跟您有600多封郵件溝通,是否是這樣?您對他的研究內容是否感興趣?您認為他是偽科學嗎?
沈老師:屬于病態科學(研究者主觀上強烈希望自己的理論是對的,但是實際上不是這么一回事)。他有三四個“學說”(屬于電磁學、經典力學、量子力學三個領域),他從大二到現在畢業一年,共四年,平均每隔十天與我郵件上討論一下,我是當作是學生來提問而答疑的。如果是偽科學,那么是沒有討論價值的。他的屬于是教學層次上的理解問題,發展起來的病態科學。凡先生違反討論者意愿,把普通討論當作是對方認可、把對方質疑和否定當作是對方指導、把對方認為的低級錯誤當作是“重大成果”,違反討論者的愿望。
記者:您了解他在畢業之后做什么工作嗎?現在是否還有郵件往來?
沈老師:他畢業之后加入了一家公司(具體不了解)。我對于他的每次郵件都是持否定意見的(一一指出哪里錯誤,建議他再沉下心來好好讀十年物理,為他推薦各種教材)。過去,從他大二起,我一直當他是云大的,他向我提了一些電磁學與量子力學物理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我對其鉆研好問精神表示贊賞,覺得碰到了真正的愛學習者。我按照我的經驗教訓,給他一些可能的建議,推薦他一些理論物理教材,希望他打好基礎、做上百本學習筆記,且也多次告訴他要沉下心來,安安靜靜,好好學習,要他先坐冷板凳十年,不要動輒就去聯系各個領域的中外名家院士。目前對物理癡迷的人是十分少的,象他那樣癡迷,我本以為是珠寶,但是他對我的建議要么用一句話打發,要么總有他的反駁意見。我覺得我的思維根本不與他在一個頻道上。他若愿意好好地扎實學習,把基礎真正打好,會是一棵好苗子。
記者:從您掌握的信息,他是哪的學生?
沈老師:他從大二起直到現在畢業已一年,我一直以為他是云大物理系的。他發給我他寫的論文也是以此為署名地址的。
記者:您看過他發表的這篇關于正負電子的論文嗎?您怎么看?
沈老師:論文我都看,因為屬于我教課范疇。但是,我曾給他的評語是這樣:這種論文,從細節上講,太多地方想當然地隨意給出公式,沒有順利的邏輯過程。從框架上講,也無新概念、新公式、新預言,你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組織理解了一下,但這種理解是錯的。只能算高中生練筆。他這些論文幾年前已寫好,我都是表示否定的,幾次跟他講過,“即使我在高中與大一時,我也看不上這些論文,你的鉆研的靈魂是很要強的,但軀體太低級了,還需要刻苦學五到十年幾十本教材”。
多年來聯系過數十位院士專家
多年來,凡偉通過郵件聯系過的專家不僅有雷嘯霖院士和沈老師,他把自己聯系過的專家都貼在了博客里,多達數十位專家和院士。
聯系名單中還包括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公眾號“有下文”翻閱凡偉微博發現,他在一篇討論引力和星體動力起源的文章中,自稱得到歐陽自遠院士的指導,可這回復似乎不算是指導。正如沈老師和雷嘯霖院士那樣,這些專家或許也僅認為凡偉是一名在云大上學的大學生,不論他提出的問題是不是科學的,這些專家作為老師都愿意予以指導和鼓勵,凡偉與這些教授、院士的郵件往來長達幾年時間,而凡偉卻把這些精神鼓勵和學習建議當成了對他“研究”的認可甚至合作者。沈老師對記者說:“我對很勤奮愛鉆研的同學總是很有好感,愿意幫助?,F在國內一般大學里的一些大學生卻有因為24小時打游戲而荒廢學業、無所事事的。以前覺得凡偉跟這樣的學生形成對比,原來我把精力放在了一個錯誤對象身上,很痛心!”
凡偉:我就是“民科”,被退稿200多次后用云大郵箱投稿
記者試圖通過凡偉論文下方的QQ郵箱加他的QQ,但凡偉設置了驗證通過問題:QQ被加爆了,很抱歉。記者只能通過QQ郵件聯系他,之后得到了凡偉回復的一篇長達3400多字的聲明。(附后)
凡偉博客上的照片聲明指出,他并非是云南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并不存在對云大物理系抹黑事件,簽署云大物理系地址另有內情,在高中階段,他由于痛恨應試教育而中途輟學,并想通過自學成才來改變應試教育?!拔揖褪谴蠹已壑械摹窨啤?!”凡偉在聲明中說。
他在聲明中寫道:“當時我最想做的事是‘改變應試教育制度’,當我知道怎么去改的時候,我發現我沒用話語權,因為平時好奇心畢竟強,比較善于思考問題,所以就想到要不搞份諾獎,等有話語權了就好改變‘應試教育’了。”凡偉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
為什么要署名云大物理系的學生呢?凡偉這樣解釋: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因為不是正規科研單位,沒有導師簽名,所以沒有人接收,所以他必須要有一個正規單位署名,由于他人在昆明,所以就書上了云大物理系。他先后投稿過國內外幾乎所有相互學術期刊,被退稿差不多200多次,在投稿無用后,凡偉開始通過郵件嘗試聯系國內外的物理學專家,但是,這些專家在得知他是“民科”后就基本不予以回復了。
之后,凡偉想到了用云大的郵箱地址,因為用edu后綴地址會讓論文看起來更正規一些,所以他借用了他認識的一名云大同學的郵箱。
記者嘗試注冊中科院論文預發布平臺,發現如果不使用機構郵箱,可能造成論文無法提交。
凡偉在聲明中還說到:這次以云大物理系名譽發表論文的新聞事件,其實我早有準備,我知道會被人肉出來的,所以,我想借此次機會糾正這種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國人的科學普及率那么低,竟然有那么大的學術歧視問題,我想問的是:“民科怎么了?”還有,昨天的頭條內容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情況下封殺了,很多跟我有交際的老師紛紛倒戈,跟我劃清界限,他們在怕什么?這是科學權威對我的絕地反擊嗎?延伸閱讀:論文預發布平臺是什么?
開放平臺無需同行評議
凡偉發表論文的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是什么性質的平臺呢?據媒體報道,2017年4月6日,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期刊合作說明會在京舉行,院內外56家科技期刊代表參會。
會上,中科院文獻中心副主任張智雄代表項目承擔單位介紹了國際科技論文預印本趨勢與ChinaXiv平臺進展,指出“芬格規則”正在被打破,新型期刊已經開啟基于預印本平臺的新服務模式,國內外預印本紛紛出臺,正在改變學術交流模式,希望科技期刊能與ChinaXiv攜起手來,共建一種開放高效的中國科研學術交流環境。
報道中稱,ChinaXiv是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組織實施,發展規劃局提供具體指導,文獻中心聯合相關研究所和相關科技期刊傾力打造的國內第一個按國際通行模式規范運營的預發布平臺。平臺面向全國科研人員接收中英文科學論文的預印本存繳和已發表科學論文的開放存檔,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和及時發表最新成果的有效渠道。
在學術出版界,預印本(preprint)是指尚未在同行評議學術期刊中正式發表的科技論文手稿。關于預印本地位及可引用性的爭議一直存在。
現在,凡偉的論文已經被該平臺刪除,但是文章在刪除之前獲取的8000多次點擊量和4000多次下載量刷新了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的單篇論文點擊和下載記錄。
央廣“新聞縱橫”記者聯系到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黃向陽,黃向陽解釋了“預發布”的含義:“它是國際通行的、學術發表時,為了避免首發權被出版商掌握,學術共同體做預出版的工作,‘預’代表還沒正式發表的文章。這是一個開放平臺,他只要發,我們認為只要格式合格,就會把它公布在整個學術界,大家可以對它進行同行評議。評議和期刊編輯部的那種是兩個概念,這個就是接受更廣泛的公眾的監督和公眾的評議。”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智雄表示,未來平臺要提升審核能力?!皣H的通行做法是,看論文作者、單位,論文合不合規,是不是研究型論文,后邊的發布都要作者自己負責。我們會給他發布出去,讓學術界進行爭論到底怎么樣?!?/p>
附:凡偉的聲明
我是凡偉,我作如下聲明:
我并非是云南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并不存在對云大物理系抹黑事件,簽署云大物理系地址(另有內情)。
我對此次新聞事件對云大物理系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不過,這將是積極的,當事件發生時,云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院長戴本忠(主管學術)老師第一時間給我發了微信,一再協調撤銷媒體所報新聞稿。戴老師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老師,有這樣的院長,有對物理感興趣的同學,你們盡管放心的報考云大物理系。
如果我的發現被科學共同體認可,我也會去云大物理系任教,我會把云大建成當代物理學的中心。
嚴格的說,我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
我出生于1993.6,云南省宣威市的一個鄉下農村,從小立志改變社會,初中時就立志考清華、留劍橋,并立志讀書期間三不談:不談戀愛、不談身邊瑣事、不談金錢,并且也做到了。
踏入高中第一天,我就志在清華,但是讀了幾個月后,我就后悔了,在學校根本學不到任何有用的東西,整天就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完全是浪費時間,我痛恨極了應試教育制度,我感覺再這樣下去,我就廢了,離我的理想越來越遠了,繼續讀下去,我會考上好的大學,找份好的工作,但是我的理想沒法實現,整整經過幾個星期的冷靜思考,我決定退學自學。
因為當時我覺得:人生只有一次,如果我選擇了安逸的現在,那么,老來那天我會后悔,但是如果我現在選擇了夢想,即便最后沒成功,我也曾為夢前行,人生無怨無悔。
所以我給自己取了一個座右銘:“人生在世終須死,不盡吾質怎肯修?”
我計劃用10年的時間半工半學來學盡古今中外能用的所有,實際我泡了3年圖書館(在廣州新華書城、昆明新知圖書城、昆明市圖書館),自學了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心理學等等,物理學其實只是我其中學的一小塊。
當時我最想做的事是“改變應試教育制度”,當我知道怎么去改的時候,我發現我沒用話語權,因為平時好奇心畢竟強,比較善于思考問題,所以就想到要不搞份諾獎,等有話語權了就好改變“應試教育”了。
因為小時候對磁鐵,還有摩擦起電現象比較好奇,所以就想到去解釋這兩個問題,因為這是物理學的基礎,只要解釋了,肯定能拿諾獎的。
后面我就自學了大學物理四大力學,因為一些想法在腦海里呈現時,當時就對教科書持有懷疑態度,一度產生厭學情緒情緒,好在在請教中科院第三任所長,郝柏林院士時,他發現了我的問題,極大的批評了我(讓我看郎道10卷),讓我找一張白紙把教科書都推導一遍,讓我及時,懸崖勒馬,后面我都照做了。
后來,我又看了費恩曼講義,大學物理碩士研究生課程,博士研究生課程,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還是系統的學習過物理學課程的。
為什么我要用云大物理系作為論文的通訊地址呢?
說多了都悲催,剛開始,我寫出論文的時候(18歲),我拿去投稿,因為沒有正規科研單位,人家看都不看就給退了,并且,學生投稿,需要導師簽名,期刊和雜志社只認老師,不認學生的,更有,我發現,一個期刊和雜志社基本被主編和編委把持著,他們自己的人想怎么發布論文都行,圈外人是根本擠不進去的。
這個也源于中國大學的唯論文評選職稱,大家一窩蜂的發論文憑職稱,版面連圈里人都不夠用,我們外行更就只能呵呵了。所以,我必須要有一個正規單位署名,因為我在昆明,后面就書上了云大物理系,署名云大物理系,并不是因為云大物理系名聲大,屬上方便提升自己。
另外,我投稿無用后,我就想到請教專家,所以,我就給全國各高校,科研所發郵件,我嘗試過以普通科學愛好者身份去請教,當對方發現我是普通科學愛好者時,一下子就不理我,在潛意識里就是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的學術歧視“民科”,我不知道我做錯什么了,怎么就被歧視了?
還有,學術歧視,不僅在中國,國外也存在。
我先后投稿過國內外幾乎所有相互學術期刊,被退稿差不多200多次,退稿理由都差不多。
1):不符合本刊的定位和要求。
2):不符合科學公認標準的標準。
3):違背了傳統理論。
99%都是不審就退了,人家根本不給我發表我這種當代的“異端學說”,一些人直接說我“褻瀆了科學”,試想,科學又不是神學,怎么會被怕褻瀆???
反正就是,人家不喜歡你的論文,不喜歡你那樣搞,拒絕只是一個理由的問題。
我先后還給《清華、北大、浙大、復旦、中科大、上交大、中科院等等》、《牛津、劍橋、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等等》等等幾十個科研單位的專家發了請教郵件。請教討論郵件超過6000封,回的寥寥無幾。為了請教,你也必須有一個正規的單位,要不然人家就說你是“民科”,根本不理你。所以,我是有苦說不出,智能署名云大去請教,即便結果下來,收效甚微,因為云大實在太不知名,人家不會理你,給人家的感覺就是,不要說云大的學生了,云大的老師也沒有什么水平,人家根本不屑。
為什么要用云大的郵箱地址呢?(這也是有很深的內幕的)
因為請教無望,沒人愿意敢出頭幫我推薦論文去發表,投稿也無望,我就想到先上傳arxiv(這是國際上最大的論文預發布平臺),可是我去上傳,我根本沒有權限,后面我找到白俄羅斯的一個科學家給我上傳權限(他看了我論文非常支持),可是,論文才上傳上去,就被刪了,權限也被剝奪了,希望也破滅了。通常只有用edu后綴的郵箱才能直接在arxiv上傳論文,后面我想到云大我有一個同學,我就借用了他的郵箱,用他的郵箱去上傳,后面上傳上去了,還是被刪了,并表示,如果我再上傳,就剝奪我的上傳權限。你們說我心里苦不苦???
其次,為了讓論文看起來更正規點,后面我的論文角標我就紛紛用上了edu后綴的郵箱,不然,不然人家看到連edu后綴郵箱都沒,直接退,看都不看。
這次以云大物理系名譽發表論文的新聞事件,其實我早有準備,我知道會被人肉出來的,所以,我想借此次機會糾正這種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國人的科學普及率那么低,竟然有那么大的學術歧視問題,我想問的是:“民科怎么了?”
我承認,民間科學家確實沒有經受系統的科學訓練,寫出來的論文專業水平不行,但是他們的科學想法就低人一等嗎?
黑人和黃人在膚色上確實沒有白人好看,立體感也沒有白人好,黑人和黃人就不是人了嗎?就不應該獲得尊重了嗎?
這是赤裸裸的學術界的種族歧視。
還有,我有看到,有國內權威專家說,現在科學是一份高度專業化的職業,普通人搞科研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就的,并且物理學的基礎都建的差不多了,好做的都讓前人做了。
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一句徹頭徹底的謬論。
過去幾百年,在那個物質貧乏、信息溝通滯后的年代,只有出身好的貴族家庭識字,并且還必須是貴族中的比較富裕的才有時間搞科研,那個年代搞科學才叫難;當代社會,互聯網非常發達,大家生活條件都比較好,識字率那么高,信息溝通、交流那么方便,科學愛好者從互聯網上隨便都能自學成才的,根本一點都不夸張,現在搞科研反而容易很多。
難是難在民間科學愛好者拿不到國家的科研經費,所以說,不是學術高度職業化,是拿錢高度職業化,拿納稅人的錢高度職業化,還有官僚化。
他們拿了國家的錢,什么也搞不出來,突然冒出一個民間科學愛好者跑出來質疑了他們的研究,破壞了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就以出身來歧視民間科學愛好者,出身不好就代表科學想法都是低賤的嗎?
并且,作為訓練有素的正規科研人員,他們的那種優越感,他們總認為他們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經受了最高的科學訓練,他們都搞不出來的東西,你一個沒有任何科學訓練背景的人,憑什么站出來指手畫腳?說到這里,我腦海里回蕩著這樣一句話:“不是鄙視你,你就是民科”。
還有,從學術的角度,因為我請教過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對他們的水平還是了解的,現在的科研論文,總喜歡搞一些花哨的東西,到處都是數學公式堆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專業,自己知道常人所不知道的東西,還好我會微積分、線性代數,要不然現在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我看到很多民間科學愛好者朋友,確實很多不可理喻,確實也存在無法溝通。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都是文革時期的人,沒有機會上大學,但是對科學有無盡的好奇心,他們很想讓自己的想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可是科學共同體封殺所有不一樣的言論,所有民科的言論,導致很多人精神異常,然后科學共同體有把這個被他們搞精神異常的人以偏概全的一棒打死所有學術愛好者。何等的卑鄙,是怎么的道貌岸然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
對于我的學術問題,除了我的出身有問題,其它均是事實,我愿意為我說的話負法律責任。
還有,昨天的頭條內容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情況下封殺了,很多跟我有交際的老師紛紛倒戈,跟我劃清界限,他們在怕什么?
這是科學權威對我的絕地反擊嗎?
凡偉
2017.5.7
(原標題:“電荷不存在”最新進展:作者凡偉承認自我炒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