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有大熊貓、金錢豹,它憑什么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原創 尖兒 物種日歷
如果驅車從廣州市西行100公里,將車水馬龍的世界甩在身后,你的眼前會出現一片植被茂密的山林。可能是因為山頂上的那片湖水,人們稱它為“鼎湖”。
鼎湖山翠綠的湖水 | ana / Flickr
難以想象,在珠三角這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竟然還有一片保存相當完好的原始森林。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66年前的那個提案——在鼎湖山建立全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并沒有聞名于世的大熊貓、藏羚羊;而且由于絡繹不絕的游人和香客,人為干擾相對嚴重。這里為什么會成為中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呢?
植物學家的執念
故事要從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先生說起,他是我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哈佛大學讀書時的陳煥鏞 | 參考文獻[6]
1919年,陳煥鏞取得了哈佛大學林學碩士學位,手握500美元獎學金。這筆錢原是用于歐洲旅行的,但他卻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一邊任教,一邊投身植物學研究。
那時,我國的植物分類幾乎是一片空白,給陳煥鏞的研究造成了不少阻礙。比如,一些標本需要送到美國做鑒定,才能繼續深入研究。他意識到,建立完善的標本館藏體系,是振興植物學、保護植物資源的第一步。
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的標本柜 | herbarium.scbg.cas.cn
從此,陳煥鏞踏上了一條艱難的標本采集之路。他和團隊曾多次到海南、香港、廣州、北江和鼎湖山等地采集標本,并收藏于他在中山大學創辦的植物研究所。截至1938年,標本數量已經達到了15萬。
但新的問題出現了。當時的百姓為了開荒而放火燒山,不知將多少珍貴的植物毀之一炬。植物只有生長在自然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光有標本是不夠的。所以,陳煥鏞又開始建設標本園,栽培繁育瀕危或有價值的植物。
陳煥鏞留美時,大部分時間都在阿諾德植物園度過,他在這里見到了無數我國的珍貴植物。 | John Phelan / Wikimedia Commons
歷經3年時間,標本園從最初的一畝地擴展到十余畝,接近一個足球場大小,栽種了15000多株植物,還有專門栽培蕨類植物、蘭花的蔭棚。可惜,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后,廣州淪陷,初具規模的標本園也毀于戰火。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避免我國的珍稀植物走向滅絕,除了標本園這種遷地保護的方式外,陳煥鏞還決定采取就地保護——為有價值的生態系統或瀕危動植物的棲息地劃分界限,在區域內實行嚴格的保護和管理。
至于把這個圈畫在哪兒,陳煥鏞回想這些年為了采集標本而爬過的山頭,心中逐漸有了答案。
鼎湖山航拍圖及北回歸帶土地類型圖 | dhs.scib.cas.cn
放眼整個北回歸帶,大部分的陸地都被沙漠覆蓋,而我國華南地區卻是生機盎然,宛如一片綠洲,鼎湖山就處于這片綠洲之中。
這里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有400多年歷史,林中遍布珍貴的植物資源,如孑遺植物桫欏、名貴香料的原料土沉香等。
鼎湖山森林群落的演替階段,已經達到了頂級,無論是闊葉林、低矮的灌叢林還是馬尾松針葉林,在這里都能見到。
鼎湖山的季風常綠闊葉林 | dhs.scib.cas.cn
豐富的植被類型為華南虎、穿山甲、鬣羚等珍稀獸類提供了庇護所。
與此同時,它也是距離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有利于探究人為干擾的影響。
鼎湖山既有值得保護的動植物資源,又是開展科研的理想之地。陳煥鏞決定,先把家門口的這座“基因寶庫”保護起來,為之后的保護地建設打下基礎。
鼎湖山天湖水庫,猶如一條魚遨游在綠色的海洋中 | dhf.cern.ac.cn
1956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陳煥鏞和幾位生物學家提出了92號提案:“請政府在全國各省區劃定天然森林禁伐區,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學研究的需要。”該提案經審議通過后,國家林業部門隨即制定草案,從鼎湖山開始,建立起了我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
保護管理中的重重磨難
然而,作為全國首例,鼎湖山保護區在管理方法上可謂“摸著石頭過河”。再加上資金匱乏、人手不足,日常管理全靠職工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保護森林免于破壞,永遠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義。建國初期,還沒有煤氣天然氣,周邊的居民依然需要木柴來生火。只要村民們撿拾的木頭太多,或直徑超過6厘米,他們就必須把人攔下來,連自己親戚朋友也不例外。
鼎湖山保護區在1979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MAB)保護區網絡 | people.cn
特殊時期,幾百號村民浩浩蕩蕩前來,要把樹木砍下拿去煉鋼,首任負責人黃吉祥和員工立刻前去阻攔。幾十年間,任憑外界滄海桑田,保護區里沒有一棵樹倒在盜伐的利斧之下。
防火也是 “重頭戲”,尤其山上還有一座400年歷史的古寺,燒香、放鞭炮都有可能引發山火。
1987年重陽節的傍晚,一縷青煙從最高峰雞籠山上升起。剛準備吃晚飯的局長黃忠良,一接到瞭望臺發來的報告,就立即奔向山頂。
雞籠山頂全景 | dhf.cern.ac.cn
以當時的條件,抵達1000米海拔的山頂,只能靠步行。黃忠良等人背著沉重的滅火工具,只用了不到2個小時就走完了平時3小時的路程。晚上9點,大火終于被撲滅,幾人早已是饑腸轆轆、疲憊不堪。
成就紛至沓來
鼎湖山在最初建立時,存在一部分馬尾松的純林。這種生態多樣性單一的森林,在面臨松毛蟲、松突圓蚧等病蟲害時毫無抵抗力,而且林下厚厚的枯枝落葉很容易引發火災。
被松材線蟲感染而枯死的馬尾松。外來入侵的松材線蟲導致我國松林大面積毀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生態損失 | 尖兒
于是,保護區開始了林分改造。他們首先在鼎湖山豐富的植物資源中,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的先鋒樹種,如木荷、藜蒴等。這些樹種耐干旱、耐貧瘠,在生態群落演替過程中最先出現。
接下來,研究人員利用它們在馬尾松林中營造防火帶,并替代長勢不良的松樹。馬尾松林和本土的闊葉樹混交后,不僅降低了火災威脅,最終還讓保護對象——季風常綠闊葉林的面積擴大了50%。
湖面上的針闊混交林 | dhf.cern.ac.cn
許多瀕危植物也在這里改變了命運。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國本土的硬木樹種,其心材紋理雅致,耐水耐腐,曾因為過度開發而瀕危;保護區對格木進行人工繁育后,將種苗重新引入野外。如今,這種珍貴的建材已經成為鼎湖山的優勢種。
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的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當年整座山僅剩下幾棵,黃忠良等人反復試驗,人工繁殖出了近100株,暫時緩解了桫欏的瀕危狀態。
現生蕨類植物里最高大的物種 | luoycy / inaturalist
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是理想的科研基地。2002年的一天,華南植物所的博士生王英強在鼎湖山觀察黃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時,突然發現花粉粒正向著柱頭滑動,他從未見過花粉粒有這樣的運動方式。
最終,這被證實為一種全新的自花傳粉機制,研究成果最終刊登在著名科研雜志《自然》上。
A:黃花大苞姜的花;B:花藥的兩個花粉囊(a)和雌蕊的柱頭。C:授粉時,兩個花粉囊同時開裂,含有花粉的油膜從花粉囊溢出,沿箭頭方向慢慢流向柱頭(s);D:染色的花粉膜 | 參考文獻[7]
這只是鼎湖山科研成果的冰山一角。
鼎湖山保護區設立了野外工作室和20公頃森林監測樣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在此開展研究。目前,以鼎湖山為研究對象發表的學術論文多達2200多篇,出版專著達20余部。
鼎湖山的實驗區很早開發為風景名勝區。如果你有幸來到這里,陶醉于祖國的大好河山之時,也別忘了,為了保護珍貴的動植物資源,為了給我國自然保護事業提供樣本,在此奮斗的前輩們付出的艱辛和汗水。
鼎湖山龍潭飛瀑,孫中山曾在此游泳 | 微博@原始森林鼎湖山
回顧全國首個自然保護區,我們能窺見所有保護區在發展道路上的艱難,也能清楚地意識到,保護自然資源并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
這些山林和她的守護者,值得我們的感恩與尊敬。
參考文獻
[1]黃忠良,歐陽學軍,宋柱秋,張倩媚,陳修志,魯顯楷,蔡石.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在鼎湖山誕生[J].人與生物圈,2016(06):10-17.
[2]王晨緋,鄭千里.內外兼修練就“生態拳”——走進中科院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J].科學新聞,2012(05):80-83.
[3]魏平,黃忠良.鼎湖山樹木園四十年[J].植物雜志,1997(01):5-7.
[4]何貽贊.我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者陳煥鏞教授——紀念陳煥鏞教授誕辰一百周年[J].中國科技史料,1990(03):58-65.
[5]吳煥忠,郭梅秀,陳傳國,汪燕.肇慶市鼎湖山周邊馬尾松純林生態改造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1,30(03):25-28.DOI:10.16166/j.cnki.cn43-1095.2011.03.013.
[6]Del Tredici, Peter. (2007). The Arnold Arboretum: A Botanical Bridg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rom 1915 through 1948.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48. 261-268. 10.3374/0079-032X(2007)48[261:TAAABB]2.0.CO;2.
[7]Wang, Y., Zhang, D., Renner, S. et al. A new self-pollination mechanism. Nature 431, 39–40 (2004). https://doi.org/10.1038/431039b
作者:尖兒
原標題:《沒有大熊貓、金錢豹,它憑什么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