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那些讓外國友人欲罷不能的中華“碳水小吃”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冬奧間隙,馬耳他運動員珍妮斯·斯皮泰里在比賽間隙吃豆包的消息迅速走上了媒體熱搜。雖然珍妮斯·斯皮泰里的冬奧之路并不順利,但她對中國美食的熱愛,引發了許多中國網友的關注和共情。
其實近年來,除了豆沙包,煎餃、饅頭、小籠包,手抓餅、螺螄粉也都曾征服過外國友人,甚至跨越國境,火到海外。
武打巨星李小龍最愛的“中國肉面包”
看到“馬耳他運動員愛吃豆包”的消息,網友王女士想起了自己大學時期的外教老師David。
David來自美國,雖然中國的大學食堂菜品非常豐富,但David和許多中國學生一樣,也喜歡去學校附近的“美食一條街”(俗稱“臟攤”)搜刮最便宜最本地的味道。而其中,最讓David欲罷不能的美食,就是小籠包。“一盒8個,皮薄肉香,一咬開滿滿的湯汁流入口,十分鮮美,David天天早上去買。曾經有一段時間,考慮到衛生安全問題,學校禁止外食,但David仍然覺得臟攤的東西最好吃,甚至結束任教回美國前,還買了一份帶在路上吃。”
小籠包,皮薄肉香,咬開滿滿的湯汁,味道鮮美。 視覺中國 圖
小籠包,這種來自中國江南的點心在國外的名氣的確非常大,外國人很喜歡吃這種包裹著美味餡料的精巧面食。“在美國中餐館都能吃到小籠包,味道還挺正宗的,紐約的唐人街還有上海南翔小籠。”曾在美國從事漢語教育的王安迪介紹道。
在上海地區,小籠包正確叫法是“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同時馳名海外,在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開設分店,并曾被《紐約時報》推薦“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美國前總統克林、加拿大前總督納蒂欣等均曾慕名品嘗過南翔小籠。
上海南翔饅頭店。 維基百科 圖
然而有意思的是,小籠包在被西方真正翻譯成“Xiaolongbao”之前,有很多有趣的譯名。據說早在50多年前,中國移民把小籠包帶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語菜單上,小籠包的名字是 “中心加肉的中國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館或酒吧也出售類似中國小籠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產中式夾肉面包”。
1990年代后,中國移民大量進入西班牙,中國飯店也開始增多,小籠包成了中餐館必備的主力食品。在菜單上,小籠包時常被寫成“小龍”或“中國小龍”,有的店家為了招攬生意索性將小籠包寫成英文名“Bruce Lee”(李小龍),解釋成“武打巨星李小龍最喜歡吃的中國肉面包”,讓人忍俊不禁。
外國朋友品嘗小籠包。 視覺中國 圖
日本的“煎餃情結”和“瘋狂的饅頭”
在日劇中,常常見到這樣的情節,深夜,一名上班族走進街邊的居酒屋,向老板要了一杯生啤、一份拉面煎餃套餐。沒錯,拉面配煎餃,聽上去有些“奇葩”,但是在日本,餃子通常作為配菜,而不是主食。
中國餃子文化非常豐富,有水餃、蒸餃、鍋貼、炸餃子等等,配餡更不要說了,多種多樣,但“固執”的日本人最鐘情的只有一種——豬肉卷心菜餡煎餃,佐以醬油、醋和辣油。
在日本,餃子通常作為配菜,而不是主食。
據說,日本人吃餃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在《舜水朱氏談綺》中記載,明代儒生朱舜水于1689年將鴨肉制成的餃子(當時被稱為“福包”)送給了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由于曾任黃門官,因此也被稱為“水戶黃門”)。順便說一句,水戶黃門還是第一個吃拉面的日本人。
明治時代,隨著肉食禁令的解除,當時的中國餐館已經開始供應餃子,菜單上用中文發音標注,并添加“豬肉煎饅頭”等解釋,但并未在一般家庭中普及。二戰后,大批歸國人員把中國東北的餃子文化帶入了日本,據說因為沒有鍋,于是用鐵板代替,日式煎餃開始出現,東京也不久出現了專門的“餃子店”。后來隨著冷凍食品技術的發明和普及,進一步促進了餃子的發展。如今,“餃子的王將”與“大阪王將”是日本兩大主要的餃子餐飲連鎖店。
日本人吃餃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 維基百科 圖
在靜岡縣濱松市,餃子還成為了當地著名的鄉土料理。而栃木縣宇都宮市更是全日本消耗餃子最多的地方,宇都宮車站前豎立了一尊著名的餃子雕像。每年 11 月上旬,宇都宮中心街區還會舉辦“宇都宮餃子節”。
位于JR宇都宮車站西口的餃子像。 維基百科 圖
宇都宮餃子專門店。
除了煎餃,另外一種“碳水食物”也備受日本人喜愛,那就是饅頭。關于起源,有一種說法是,1241年(日本仁治二年)曾在南宋留學的僧人圓爾在福岡博多一帶化緣時,向一直對他很親切的茶館主人傳授了饅頭的制作方法,并贈寫了一塊“御饅頭所”的招牌(現存于東京赤坂的虎屋菓子資料室)。當時的饅頭多半是加入了砂糖的甜饅頭,或者加入了酒糟的清酒饅頭,后來又融入日式傳統點心的制作技藝,慢慢演化成了日本和菓子的一種。
現存于東京赤坂的虎屋菓子資料室的“御饅頭所”招牌 虎屋菓子資料室 圖
用于慶典的日式紅白饅頭。
事實上,在日本街頭的便利店里,另外一種“饅頭”也隨處可見,這一類更接近中國的包子,因此也標注為“中華饅”,通常是豬肉餡或豆沙餡,表皮更加松軟濕潤。如今口味更是花樣百出,披薩包、咖喱包、巧克力包、櫻花包等等,在挑戰人類味蕾的道路上“瘋狂”探索。
日本LAWSON超市售賣的肉包、披薩包、牛肉咖喱包、巧克力包、紅豆包、黑芝麻包、叉燒包(從左往右)。 日本LAWSON官網 圖
螺螄粉,征服了愛辣的斯里蘭卡人
前幾年,柳州螺螄粉憑借獨特的氣味和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一躍成為網絡寵兒,在收獲了大批國內粉絲之后,也開啟了海外市場的開拓之路,出口至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德國、意大利、荷蘭、法國、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據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柳州海關完成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出口申報前監管235批、貨值約525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約89.5%、79.8%。
2022年1月8日,廣西柳州市各大螺螄粉企業積極生產,全力供應節前市場。 視覺中國 圖
海外華人,無疑是螺螄粉的主要消費群體,但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對此也躍躍欲試。
在馬爾代夫工作的劉英俊第一次把螺螄粉帶給斯里蘭卡的同事吃時,沒想到得到一致好評。
“剛開始對于氣味是有點抗拒的,但我好幾個同事嘗過后,都很喜歡螺螄粉那種酸辣的口味。現在我室友完全免疫了,可以在我吃螺螄粉的時候,坐在我對面聊天。”劉英俊告訴記者。
螺螄粉味道讓人抗拒,但吃了以后就會上癮。 視覺中國 圖
劉英俊認為螺螄粉的味道之所以很吸引斯里蘭卡人,是因為生活在南亞熱帶島國的人民普遍嗜辣,辣椒是菜肴中都離不開的調料。另外他們也愛吃炒面、炒飯等等,尤其喜歡中國的涼面、米線。
“在斯里蘭卡,當地也有一種類似米線的食物,名叫‘String Hoppers’,吃的時候直接用手把咖喱拌進去,然后抓一把當主食來吃,而不是當粉來嗦。”劉英俊介紹道。
在斯里蘭卡,當地也有一種類似米線的食物。 維基百科 圖
當然,像螺螄粉這樣特殊的地方美食,想要被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接受,更離不開網絡的傳播,在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平臺上,經常可以看到各國美食達人挑戰螺螄粉的視頻,而在“網紅效應”的加持下,螺螄粉為代表的中國美食儼然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的輸出。
“現在很方便,螺螄粉、自熱小火鍋等等在海外的中國超市都能買到。”劉英俊說。
一張煎餅,成了海外創業新項目
2021年,一位中國大媽攤煎餅的視頻在社交媒體TikTok上吸引了1300萬外國網友的觀看。視頻中,大媽將用蔬菜汁染成粉色的面糊在鐵板鍋上滾過一圈,打上雞蛋,再放上火腿、蔬菜、雞蛋、榨菜、薄脆等等,麻利地一卷……外國網友們紛紛好奇“這是什么?”,還有網友留言“看餓了,我手里的黃油火腿吐司頓時不香了”。
近些年,中國煎餅果子鋪也開到了國外。不少老外們不僅愛吃,還專門排隊去觀看這門“神奇的手藝”,甚至還有外國朋友“偷學”了起來,靠賣煎餅果子謀生。美國人布賴恩·戈德堡(Brian Goldberg)就是其中一位。
老金煎餅鋪
據新華社報道,布賴恩中文名叫金伯亮,外號“老金”,他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習中文,1998年在北京留學時被煎餅深深地吸引。
“我在中國時特別喜歡吃煎餅,又熱乎又新鮮,還可以自主選擇配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但是回到美國之后就吃不到了。”老金說道。
煎餅果子,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小吃之一。 視覺中國 圖
于是布賴恩萌生了學習制作煎餅的想法,并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探訪了北京、天津、山東的煎餅攤兒,最終在北京拜了師傅。回到美國后,他在紐約中城開了一家“老金煎餅(Mr Bing)”鋪,根據美國人的口味,對煎餅配料進行了改良,比如用海鮮醬替換腐乳,炸餛飩皮替換油條,并還創新地開發了烤鴨、醉雞等幾種口味。如果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刷上一層老干媽辣醬。
據了解,一份老金素煎餅要10美金,帶肉的煎餅就要15美金,一天能賣出幾百份,如今在紐約還開了多家分店。
外國朋友們正拿著刀叉吃煎餅。 新華社 圖
網友小G向記者介紹,煎餅果子不僅在美國,在歐洲也很火,比如在意大利米蘭就有網友拍到一家煎餅果子店前,許多老外排起了長隊,慕名來買煎餅果子。
因此如果有機會前往國外,無意中看到外國朋友們正拿著刀叉吃煎餅,千萬不要奇怪,誰能擋得住這迷人的中國誘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