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丨第一期“Reflection”持續征集中
?吳雨航
由春熙照相館發起的藝術攝影項目“春”即日起開放征集,本項目將聚焦有才華的攝影家和作品,不限身份可以自由參加。每一期都會有一個主題,同時邀請活躍在攝影創作一線的藝術家,學者從投稿中選出優秀作品。
本期主題“Reflection”
2月28日截止,作品征集中!
“Spring” presents an issue exploring the idea of Reflection—the oneself,origins and histories that artists create.
本期主題旨在探索藝術家創造的自我、起源和歷史。
?王翰林
評委傅爾得
傅爾得,專欄作家、策展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碩士。多年來一直深耕國內外影像領域的專欄與專題書寫,著有:《一個人的文藝復興》(2016年)、《肌理之下》(2018年)、《在場:親歷11個重要美術館攝影展》(2021年)《對話:21位重塑當代攝影的藝術家》(2021年)。
如果要探究是什么促使人們走向了創作的道路,那么,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一開始大都是在環境和自身間的摩擦與矛盾之下,所產生的一種不得不書寫、表達自身的欲望所驅使的。在“向外”和“向內”兩種力量的糾纏之下,我們逐漸形成了一種觀看自身的視角。
的確,我們都有表達自身的動機。但是,如何將這些既虛幻又縈繞不去的情緒進行表達,且能在表達自身的同時,讓觀者也產生強烈的同理心甚而被帶入,則是考驗一個創作者功力的關鍵。影像是諸多表達方式的一種,作為一門被空前廣泛使用的語言,能否恰如其分地通過影像表達自身,也是考驗一個創作者能否持續創作的關鍵。
很希望,能通過春熙照相館發起的藝術項目,看到一些獨特且多元的表達者。
評委戴菲
戴菲,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青年學者。上海攝影家協會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藝術創作大致上都是自我探索。這種自我探索是藝術家攜帶肉體、生命向看似虛擬的心靈、精神的探索。
探索,看起來有一種向前的意味。實際上,后退或者原地不動也是探索。探索的深,是一種態度;探索的淺,也是一種能力。假如實實虛虛、真真假假都探索了,自我也就成全了。有時候,還會奢想一下成全完美,然而不完美也很好。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藝術是一種方法、技術和工具,承載的是一種常年思考的結果。把這個思考的點滴、過程、吉光片羽記錄下來,賦予在照片上,照片就是藝術。我們看照片,看照片里的藝術,看到藝術中一個個閃著金光的我。
評委蘇葵
蘇葵,出生于成都,四川大學在讀博士?;趯Α拔铩焙汀拔镂幕钡呐d趣,以及兒時與物對話、進行拆解重組的經歷,她的作品均圍繞“物”展開,通過陌生化手法對其進行重構,試圖創建以現實為基點的超現實圖像。
作品入選TOP20·2021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獲第一屆自然生長85后中國攝影師計劃大獎、The 2020-2021 Signature Art Prize年度攝影藝術獎、2021國際在地影像藝術節飛虎獎、2019索尼世界攝影獎提名、第二屆京東攝影金像獎等;參展成都當代影像館《雙城記——成都重慶當代影像展》、第 28屆洛杉磯攝影博覽會Photo L.A.,以及位于倫敦、柏林、上海等地展覽;在《中國攝影》、《人民攝影報》、《大眾攝影》、《FOTOVIDEO 數碼攝影》、《HELLO Chengdu》《Musée Magazine》等雜志報紙上刊登。
……“自我”在與世界與宇宙的每一次相斥或相融中成型 / 它反射著外在的光/也投射著內在的靈 /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盞燈/既波詭云譎/也平靜如水。
……無論是對純粹精神的探索/對當下境遇和身份的追問/還是對萬事萬物的感應。
……只因我們“存在著”/存在著/便處于自我與他者的互動中/“自我”便是這存在著的感受到的一切。
評委何博
何博,1989年出?于四川德陽,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創作及理論碩?,曾赴法國巴黎第?大學交流,目前學習于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攝影與社會”碩士項目。
圍繞現成圖像、業余影像、災難與暴?事件、攝影的真實性,以及攝影圖像在構建歷史和權力運作過程中的功能等話題進?藝術實踐,作品包括《延伸的刺點》(2013-2015)、《從此沒人和你說話》(2016)、《自拍者:尺箋傳影》(與許雷合作,2016)、《三月八日的若干回響》(2018)、《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么好玩兒的?》(2018-2019)等。
獲荷蘭LensCulture曝光獎評委選擇獎(2020年),入選荷蘭Foam Talent Call (2018年)、第9屆三影堂攝影獎(2017年)。獲2016年、2018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2018年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優秀展覽獎。作品曾在阿姆斯特丹、紐約、倫敦、法蘭克福、赫爾辛基、伊斯蘭堡、曼谷、清邁及國內多地展出。
個人網站: hebo.photography
在看針對作品的評論時,最不喜歡的一個詞是“無病呻吟”。原因之一是子非魚,安知彼病否?更重要的,不管有無病,以藝術實踐來“呻吟”,本身就是創作者基于自身面對的具體情境或問題,與其自我建立對話、提出并嘗試解決問題的一種渠道,或者用這里的詞來體現——reflection。
?王翰林
參與方式
報名時間:2022年1月21日~2月28日
投稿URL:https://www.wjx.cn/vj/PpJYw0Q.aspx
投稿郵箱:274438963@qq.com
?羅凱
優勝作品將獲得:
#在春熙照相館及合作媒體介紹作品
#由評委帶來的作品點評
#Spring magazine 封面
#展覽與雜志推介
原標題:《《春》丨第一期“Reflection”持續征集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