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關注北京話新變化:新北京話少了“兒化音”
京片子,以兒化音多聞名。不過,隨著社會變遷,近年在北京人生活中涌現的新詞,“兒化音”已很難找到了。
昨日是世界讀書日,北京語言文化主題驛站揭牌,《北京市民語言文化閱讀書系》新書發布,一批京城新語出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新出現的、活躍在京城百姓間的詞語被系統歸納總結。
專家將京城新語的來源總結為三類。一種新詞,是內容新、形式也新的詞語,比如“互聯網+”等。一種新詞是“舊瓶裝新酒”。比如“任性”,原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約束”,但如今這個詞被賦予了“胡作非為、無所顧忌”的意思,并逐漸向中性詞轉化。例句是“年輕就是任性”等。還有一些舊詞復活。比如“太太”,舊時一般是稱呼官吏的妻子,或仆人稱呼女主人。如今這個詞已經變得平民化,除了稱呼別人的妻子,已經成為人們對已婚女子的敬稱。
翻看京城新語,類似“朝陽群眾”“西城大媽”“倒兒爺”等一眼就能辨別出“北京籍”的詞語并不多,絕大部分是“神回復”“刷存在感”“職粉”等在各地流行的新詞匯。
為何新語沒有老北京話獨樹一幟的風格?專家解釋,早年間,北京創造的新詞匯主要來自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兒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的,指從事倒買倒賣活動的人。“爺”很具北京特色,這里與輩分無關,是一種尊稱,一方面體現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氣勁兒,一方面也體現出一種生活在古都的傲慢心態,還帶著一種北京人獨有的調侃。如今,京味兒淡了,一方面是北京市人口結構變化大,五湖四海的人匯聚在一起,新詞匯也是由他們創造出來的。另一方面,傳播不再依靠胡同里的口耳相傳,網絡、媒體給了世界各地新詞亮相機會,很快可以在北京流傳,成為新北京話。
新揭牌的北京語言文化主題驛站,旨在重新為市民打造一個讀文字、寫文字的場所。北京市教委、市語委副主任李奕說:“希望鼓勵孩子拿起筆,用最傳統的方式,感受語言的魅力,將優秀的漢字文化傳遞下去?!薄氨本┦忻裾Z言文化大講堂”也于昨日正式啟動,今后每個月都會舉辦一場文化講座,讓市民品讀京韻。
(原題為《北京話新變化:新北京話少了“兒化音”》)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