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52

特稿|隱秘的非洲象牙走私網絡如何運作?DNA“織網”破案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2-02-15 07:20
来源:澎湃新聞
科學湃 >
字号

對關注大象保護和國際野生動物走私的人來說,費薩爾·穆罕默德·阿里(Feisal Mohamed Ali)這個名字不會陌生。

2014年6月5日,一輛白色卡車駛抵肯尼亞蒙巴薩市北部工業區,車里的“家居用品”實際上是2152公斤象牙。警方查獲這批象牙后,作為象牙走私集團頭目的阿里逃離了蒙巴薩。 

2014年圣誕節前兩天,阿里在國際刑警組織領導的一次突襲行動中被抓,隨后從坦桑尼亞引渡至肯尼亞。當時,阿里被認為是世界上頭號象牙走私犯,國際刑警組織對他發出了紅色通緝令。19個月后,阿里被判處20年監禁和2000萬先令罰款。

當時的定罪被認為是一項標志性的裁決。然而,令外界憤怒的是,2018年8月3日,法官多拉·切普科尼(Dorah Chepkwony)宣布,阿里將被釋放。他的律師聲稱,阿里是無辜的,對他定罪的證據都是基于篡改過的證據。 

這起案件是華盛頓大學生物系教授、環境法醫科學中心執行主任之一塞繆爾·瓦塞爾(Samuel K. Wasser)參與過的最大案件之一。作為一名在動物保護領域研究和工作了幾十年的科學家,瓦塞爾首創了用基因方法來識別非洲大象的偷獵“熱點區域”,追蹤在非洲和世界各地主要象牙走私者的數量和聯系。 

偷獵者站在獵殺的非洲象旁邊。華盛頓大學官網 圖

瓦塞爾現年68歲,其在密歇根州立大學獲得動物學學士學位,在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獲得動物學碩士學位,隨后在華盛頓大學獲得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瓦塞爾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記者采訪時表示,20世紀80年代,他在坦桑尼亞的米庫米塞盧斯生態系統工作時,就開始關注象牙走私問題。“我當時正在研究狒狒,需要在野外徒步工作,經常遇到大象的尸體和偷獵者。”

上述阿里的案件是真正鼓勵他用科學的方法協助打擊跨國犯罪組織的契機之一。他提到,“我們把他和大量不同批次的走私貨物聯系起來,他被起訴了,這些信息對立案非常重要。”然而,盡管被判20年,“但他現在自由了,這給了我們動力,去開發和建立越來越多更好的方法。”

北京時間2月1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在線發表了一項由華盛頓大學、美國國土安全部國土安全調查局(HSI)、肯尼亞野生動物服務等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研究,題為“大象基因型揭示了跨國象牙走私的規模和聯系”( Elephant genotypes reveal the size and connectivity of transnational ivory traffickers)。瓦塞爾是該研究的通訊作者。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瓦塞爾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4320根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和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象牙的DNA,確定了它們中的完全匹配(兩根來自同一頭象的象牙)和近親匹配,后者要常見得多。

他們發現,從2002-2019年運出非洲的49批大量查獲物(總計111噸)當中,大多含有對同一大象種群的反復偷獵,這些犯罪大部分可能背后存在一些大型且內在相關的網絡。數據分析還揭示了這一網絡在非洲港口之間的策略性移動。

瓦塞爾將單次查獲比喻成“打地鼠”,而他們一直在努力做的則是揭露這些盜獵和走私之間的關聯性,“以便檢察官審判這些罪犯的全部罪行,這會使得這些案件更具水平,也更不容易受到腐敗的影響。”

“在過去的5到10年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的合作努力是多項跨國合作調查的支柱。”在日前針對該論文的媒體發布會上,該項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土安全調查局的約翰·布朗三世(John E. Brown III)表示,很多調查仍在進行中,“但可以保證的是,執法部門和科學界之間的公開和直接合作一直是最重要的,并推動了這些調查的方向,在多個司法管轄區擴大合作調查。”

布朗在環境犯罪問題上工作了25年,重點是跨國有組織犯罪。他強調,“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有效地摧毀和瓦解跨國犯罪組織,揭露政府腐敗以及助長跨國犯罪組織環境犯罪的立法和監管漏洞。”布朗著重提及,開放和直接協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從源頭阻止大象獵殺

瓦塞爾最早在非洲開展工作是1973年,彼時的他19歲,理由是“我喜歡動物”。“從那以后,我看到過度消費、棲息地破壞和偷獵對地球上的陸生和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大。” 

自此,他的人生使命變成了開發和應用非侵入性的方法來發現上述行為對人類的影響,并向外界揭露這些行為,更重要的是提供改變的解決方案。瓦塞爾在2018年獲得“阿爾貝特·施韋澤獎章”后曾如此表示,“我不能袖手旁觀。”

聚焦到非洲大象,1989年,由于非法象牙貿易猖獗,導致野生非洲大象數量在短短10年中,從120萬頭下降到了60萬頭左右,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禁止了一切象牙貿易活動。盡管如此,非洲大象的數量仍在持續下降。

正在消失的非洲象。

瓦塞爾及其同事在論文中指出,幾十年來,跨國犯罪組織(TCOs)一直在將大量象牙走私出非洲,嚴重影響了現存的大象數量。2007年至2015年間,大約有10萬頭非洲象消失。

其中,因為一些市場偏愛非洲森林象密度更高的象牙,這一種群受到的影響更大。不過,非洲草原象的情況也不樂觀,其數量自2007年以來也經歷了嚴重的下降。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2016年的一份數據也指出,象牙偷獵是2005年至2015年期間非洲象數量驚人地減少111000頭的主要原因,剩下的總數估計為415000頭。

瓦塞爾等人的論文中具體談到,目前,森林象約占剩下的非洲象種群的6%。它們棲息在西非和剛果盆地潮濕的森林中,在加蓬和剛果共和國的剩余密度最高。數據顯示,查獲的象牙中,約23%主要為森林象牙,平均重量為2.86噸。最嚴重的偷獵地區是加蓬和剛果共和國。

草原象則生活在長滿青草的平原和灌木叢中。生活范圍包括西非和中非森林范圍以北的一個狹窄地帶,以及幾乎整個東非和南非。它們密度最高的地區是南部非洲的卡萬戈贊比西(KAZA)跨境保護區,其次是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和肯尼亞。在2002年至2019年期間查獲的大型象牙中,約77%是草原象象牙,平均重量為2.24噸。其中,來自坦桑尼亞的偷獵象牙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莫桑比克北部和肯尼亞南部。

正如瓦塞爾多次強調,遏制此類非法貿易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抑制需求上,但他認為這一過程進展太慢。“當每年失去1/10的大象時,你必須做一些更緊急的事情,確定主要的獵殺發生在哪里,并從源頭上阻止它。”

用象牙DNA追蹤

瓦塞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其在20世紀80年代工作過的坦桑尼亞是“非洲偷獵最猖獗的地方之一。”而他本人則是從1997年開始研究用DNA來追蹤這種非法行為。

早期,瓦塞爾團隊利用從大象糞便、組織和毛發中提取的DNA樣本,通過數據分析,繪制了一幅非洲大象種群的“基因參考圖”。繼而,他們又開發了從象牙中提取DNA的方法,使得他們能夠分析查獲的違禁品,并確定大象的原始種群。

“我們現在可以從DNA樣本中分辨出大象的樣本來自哪里。”瓦塞爾表示,對大型象牙非法貿易的DNA檢測,就可以確定哪些非洲象種群是偷獵者的主要目標。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開始,送到他實驗室的查獲象牙數量大幅增加。

瓦塞爾(左)和他的團隊對繳獲的象牙進行分類,并使用鋸子切割象牙樣本,用于隨后提取DNA和基因分析。

“我們和查獲大量象牙的國家之間建立了信任,并說服他們允許我們對查獲的象牙進行DNA采樣。我們一般會在采樣6周內得到完整的結果報告,并很快公布研究結果,在每三年舉行一次的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會議上也展示我們的研究結果,并始終非常認可各國的合作。”瓦塞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國家允許我們介入協助。”

2015年,研究團隊的工作被外界更廣泛地了解。在他們當年6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根據DNA分析,研究團隊指出了非洲大陸上大象偷獵的兩個“熱點區域”。他們分析了1996年至2014年間查獲的28批大型象牙制品,每批都超過半噸。這些樣本中包括了2012年至2014年在全球范圍內查獲的所有大型查獲物品的61%。

這樣的方法此前已在相關案件中得到了重視。除上述阿里的案件之外,瓦塞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另一樁發生在去年的案件也能證明科學技術的介入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提供的DNA證據幫助美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在一場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打擊非法象牙交易的行動中,查獲了一批非法象牙、犀牛角和穿山甲鱗片。

美國司法部2021年11月的一份新聞稿披露了該案件。在新聞披露的前一周,兩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男性在華盛頓州西雅圖附近的埃德蒙茲被捕,并被聯邦大陪審團起訴,罪名是陰謀、洗錢、走私,以及違反《萊西法案》(Lacey Act),從剛果向西雅圖走私象牙和白犀牛角。

包含11項罪名的起訴書指稱,23歲的Herdade Lokua和31歲的Jospin Mujangi與一名中間人合作,將4個包裹偷運到美國。2020年8月和9月,他們向西雅圖空運了三批象牙,總共約49磅;2021年5月,他們又寄了一個包裹,里面有大約5磅犀牛角。與此同時,他們串謀通過海運進行大宗交易,向相關買家提供了超過2噸的象牙、1噸穿山甲鱗片和多個完整的犀牛角。11月2日,這兩人抵達華盛頓州,就這一交易的細節進行談判,并在埃德蒙茲被捕。

當時的起訴書也披露除了這類走私運作的部分細節。為了隱藏象牙和犀牛角, Lokua和Mujangi把它們切成小塊、涂成黑色,然后將它們與烏木混合偽裝,包裹注明為“木材”,以避免被海關發現。起訴書還稱,被告還向金沙薩當局行賄,以便裝運貨物,并討論了如何將更大的貨物裝進20英尺的集裝箱,并隱藏在木材或玉米中,以避免被發現。

這份新聞稿當時也提到,起訴書僅僅是指控。如果罪名成立,Lokua和Mujangi將因走私和洗錢指控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因陰謀和違反《萊西法案》而面臨5年的監禁。

非法貿易的象牙。

進一步降低定罪被推翻的可能性

在瓦塞爾看來,將來自多個獨立調查的遺傳和物理證據聯系起來,可以通過加強證據聯系來使得案件“更鐵”。理想情況下,調查人員可以利用綜合證據來起訴參與多次非法象牙貿易的跨國犯罪組織。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會增加多項指控被定罪的機會,從而讓參與非法貿易的人員最終獲得更嚴厲的懲罰。

他們能做的是,是讓技術手段能提供更多的單批查獲象牙之間的關聯性。

論文中提到,在被查獲的象牙中,大約70%是單獨裝運超過0.5噸的象牙。“象牙最常見的走私方式是從另一個和大象最初偷獵地不同的非洲國家出口,單獨裝運超過0.5噸,用大型集裝箱運輸方式作為海運貨物運出。”瓦塞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大多數象牙都是由海運貨船運出非洲,這使得跨國組織可以將他們的違禁品隱藏在每年全球航運中的近10億個集裝箱中。”

研究團隊認為,最有效的瓦解和摧毀這個犯罪團伙的方法就是把目標對準從非洲出口大量象牙的跨國犯罪組織。因為在過境的地方,追蹤象牙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此舉還可以消除偷獵者和中間商的主要收入來源。

他們此前的研究通過在基因上識別同一頭大象左右象牙之間的完全匹配,將分批出口的大型象牙貿易聯系在一起。論文指出,同一頭大象的一對象牙通常會在供應鏈的上游被分離,從偷獵者轉移到整合運輸的地方。多項證據表明,被分離的象牙仍然是由同樣少量在特定港口主導出口的跨國犯罪組織獲得。

瓦塞爾等人的研究看到,每當分開裝運的象牙中檢測到有基因完全匹配時,這兩批貨物總是從同一個港口出口,時間也相近,并且它們的象牙的原產地高度重疊。這表明,分批運輸之間的象牙匹配是將多批運輸與同一跨國犯罪組織聯系起來的強大工具。

根據基因完全匹配分析,他們此前確定了在非洲運營的三個主要的跨國犯罪組織:第一個在肯尼亞蒙巴薩運營,第二個在烏干達坎帕拉運營,第三個在多哥洛美運營。而這三個跨國犯罪組織似乎也有不同程度的聯系。

但他們指出,更多的證據讓人懷疑,由于兩個完全一對的象牙被取樣的概率很低,因此不同運輸批次之間的許多環節仍然被錯過了。這些限制使迫使他們擴大了對不同運輸批次之間的象牙的比較,也就是家族搜索,確定來自近親(即父母后代、兄弟姐妹和同父異母兄弟姐妹)的象牙的基因匹配。

顯而易見,近親基因匹配應該比同一對象牙基因完全匹配要更常見。論文中詳述了家族搜索這種方法可行的假設:一、雌象一生都生活在同一個家族群體中;二、公象離開了出生時的象群,但大多數仍然傾向于生活在同一個或附近的亞種群或保護區;三、查獲的有大量近親配對的大象主要來自于偷獵者長期針對相同的當地種群。

在他們最新完善的方法中,瓦塞爾等人將精確的基因完全匹配和密切相關的家族近親匹配納入分析中。同時研究團隊還檢查了與同一查獲物有關的共同物證,例如共同的集裝箱裝運港、中轉港、出口商、進口商、手機數據、覆蓋貨物和非洲境內的運輸商。

“當你把物據和論文中的DNA證據結合起來時,你會發現物證會支持這些聯系。”布朗強調,“如果沒有多國的合作努力,這些物證的聯系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他舉例道,他們已經能夠將相隔數年的貨物以及相隔遙遠的國家的貨物與同一金融犯罪聯系起來。“如果你不將扣押的物證進行比較,那么你可能不會看到同一家空殼公司被多次使用。”

少數跨國犯罪組織操縱背后的巨大網絡

研究團隊最終分析了從2002-2019年運出非洲的49批大量查獲物,總計111噸。 

集裝箱港口的地理跨度。

他們通過分析發現,2009年之前查獲的少數象牙主要是坦桑尼亞、馬拉維和贊比亞的草原象象牙,這些象牙的偷獵地則來自坦桑尼亞南部、莫桑比克北部和贊比亞。喀麥隆還查獲了一起森林象象牙,里面裝著來自加蓬和剛果共和國的象牙。直到2009年,只有在坦桑尼亞境內以及馬拉維和贊比亞之間的查獲案件中才會發現有互相關聯。

到2012年,他們開始看到在肯尼亞和烏干達的集裝箱查獲案件之間產生了相關關聯。所有這些查獲的象牙都相互關聯,也與坦桑尼亞查獲的象牙有關,大多數象牙仍然來自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北部。東非和西非之間的聯系也開始出現。

到2015年,這一模式急劇擴大,在烏干達集裝箱查獲的象牙數量不成比例地增加,其中包括主要來自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南部的象牙,烏干達、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之間產生大量聯系。東非和西非之間聯系的增長也很明顯。2019年的最新數據顯示,這一增長勢頭仍在繼續,但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安哥拉的集裝箱查獲量也在增加。

瓦塞爾等人認為,將在不同查獲的象牙中發現的近親象牙進行比對,發現過去十年或更長的時間里查獲的大多數大型象牙都是由于對同一區域大象種群的反復偷獵造成的。而在同一非洲港口裝載和過境的大量貨物之間的基因匹配一致,這也意味著這些貨物的大部分是由非常少數集中的跨國犯罪組織負責的。

他們提到,在肯尼亞蒙巴薩和烏干達坎帕拉運營的跨國犯罪組織實際上可能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網絡。基于來自烏干達跨國犯罪組織手機的400多個聯系人的一份報告也展示了正是如此。這些聯系人覆蓋了許多國家和大陸。

在東非查獲的具有代表性的象牙與所有其他查獲的象牙批次之間的基因和物證匹配。

研究還指出,東非集裝箱港口從坦桑尼亞到肯尼亞,再到烏干達的突然轉變,也支持了大型跨國犯罪組織操縱的概念。據推測,這些變化是由于跨國犯罪組織試圖逃避港口日益增加的執法壓力。在用卡車或鐵路運往蒙巴薩之前,將這些象牙存放在烏干達的內陸集裝箱倉庫中,從而減少了集裝箱被蒙巴薩當局搜查的機會。同樣,到2017年,西非多哥和尼日利亞的出口地似乎也突然轉向尼日利亞,成為西非出口業務的主要樞紐。

西非查獲的集裝箱。

研究團隊指出,在東非運營的跨國犯罪組織可能正試圖利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多個漏洞重重的邊界,以及該國相對薄弱的法治,來減少對日益增長的執法壓力。“這些共同的發現指出了跨國犯罪組織在整個非洲大陸轉移業務的能力,這使得執法部門、科學界、非政府組織等各方之間的開放和直接的國際合作至關重要,以打擊國際合作的犯罪組織。”

布朗在上述的媒體發布會上還提到,這些跨國犯罪組織進行走私的過程與黑手黨或南美販毒集團非常一致。“但不同之處在于,各組織之間還經常并肩工作,他們不僅各自在做事情,還經常彼此之間提供便利。”這在黑手黨或者毒品世界里,顯然是不能容忍的。

瓦塞爾等人認為,這項最新的發現對主要的跨國犯罪組織如何被起訴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大多數指控往往集中于一次查獲,而沒有指出其與眾多跨國貿易之間的聯系。“在法庭起訴期間,由于沒有認識到這些跨國野生動物犯罪的嚴重性和廣度,往往導致嚴重的非法貿易案件起訴有時持續數年,并一再被指派給不熟悉這些案件的復雜性和深度的新檢察官或缺乏經驗的檢察官。”

這種缺乏連續性或經驗的情況通常導致被告獲得最低刑期、無罪判決或案件被駁回。

他們在論文的討論環節也再度提到了前述阿里的案件,該案件也是論文中49批查獲中的第35批。瓦塞爾等人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即指出,盡管在第35批查獲和其他推定相關的查獲物之間沒有基因完全匹配,但阿里代表的跨國犯罪組織與多批貨物之間有更廣泛的聯系。

“事實上,進行家族搜索的一個主要動機是,人們懷疑,如果只依靠基因完全匹配,對一堆象牙取樣的可能性都很低,那么各批貨物之間的許多聯系就會被錯過,而家族搜索可能有助于發現這些更廣泛的聯系。”這項最新的研究的確顯示,家族匹配提示了在所有49批查獲案件中,阿里案件與多樁其他案件緊密聯系。

所有查獲批次之間基因匹配網絡。

不止象牙貿易,還有犀牛角、穿山甲,甚至毒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技術手段不僅僅用于追蹤破解非洲象的非法貿易。

研究團隊指出,由于跨國犯罪組織日益多樣化,我們的方法也與打擊其他跨國犯罪直接相關。例如,穿山甲已成為世界上被偷獵最多的動物之一,約25%的大型穿山甲查獲物與大型象牙查獲物混雜在一起。其中有一個現象是,象牙和穿山甲的運輸越來越多地使用木材作為遮蓋物。其中大部分木材也都是非法采伐的,這個新興產業每年的非法銷售收入高達500億到1500億美元。

瓦塞爾等人認為,這樣的方法還可以幫助打擊其他跨國有組織犯罪。他們指出一點,針對走私野生動物的執法人員還會關注其他轉移難以追蹤的違禁品,包括毒品和武器。這些貨物不一定與野生動物產品混在一起,但跨國犯罪組織傾向于將它們通過從出口商到托運人和進口商的同一犯罪供應鏈。

而與人工養殖、人工制造或人工合成的違禁品相比,野生動物種群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高度可追溯性,已經幫助執法部門了解了販運者轉運這些其他形式的、不易追溯的違禁品的策略。

瓦塞爾對澎湃新聞記者談到,他仍在致力于開發打擊跨國有組織環境犯罪的新方法,涉及特別是象牙、穿山甲鱗片、犀牛角等在內的野生動物、木材以及未報告和不受管制的非法捕魚。這些非法市場每年估計價值1萬億美元,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而他目前共同領導的華盛頓大學環境法醫科學中心旨在擾亂和摧毀國際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塞繆爾·瓦塞爾(右)和約翰·赫曼森。

據華盛頓大學官網顯示,該中心于2021年秋天成立,由瓦塞爾和華盛頓大學環境與森林科學學院的研究科學家約翰·赫曼森(John Hermanson)共同擔任執行主任。該中心由近40名華盛頓大學跨專業的學者組成,將深化現有的遍布全球的關系,與執法部門密切合作,開發先進的工具和數據驅動的分析,幫助主管部門查明跨國有組織犯罪分子并將他們繩之以法。

除了瓦塞爾首創基因方法協助打擊非洲大象非法貿易外,該中心的另一位執行主任赫曼森也設計了類似的方法來追蹤非法砍伐的木材。他領導了機器視覺設備XyloTron的開發,可以掃描木材,快速準確地識別物種。在美國林務局國際項目的支持下,赫曼森還與人合作開發了樹木貿易參考系統Arbor Harbor,通過收集和審查分類、地理起源、保護和貿易法規等信息,幫助當局識別非法木材運輸。

“這些跨國而又有組織的環境犯罪變得越來越復雜,主管部門需要先進的工具來跟上。因此,中心的一個重點是開發這種技術向善的工具。”在華盛頓大學官網的一份新聞稿中,赫曼森如是表示。

最新研究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1-01267-6  

    责任编辑:李躍群
    校对:劉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52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热评论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2022-02-15 ∙ 上海
    13
    回复
    举报
      对象牙,犀牛角,穿山甲有需求的人非富即贵,世界上那么多的物种因为人类捕杀而灭绝,这几样,也不会例外
      2022-02-15 ∙ 陕西
      11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千亿娱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赌博详解| 新锦江百家乐娱乐场| 噢门百家乐官网注码技巧| 百家乐破解的方法| 百家乐官网摇色子网站| KK百家乐娱乐城 | 开心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大发888手机客户端| 百家乐游戏机价格| 金城百家乐官网买卖路| bet365提款要多久| 百家乐suncity| 百家乐图表分析| 视频百家乐官网是真是假| 大石桥市| 大发888官网注册送58| 百家乐群html| 百家乐官网玩法介| 百家乐官网制胜软件| 钟祥市| 环澳娱乐| 大发888玩法技巧|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上百家乐| 百家乐六合彩| 博彩百家乐官网字谜总汇二丹东| 百家乐官网平台出租家乐平台出租 | 太子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纯技巧打| 带百家乐官网的时时彩平台| 客服| 修武县| 老河口市| 娱乐城网站| 大发888真人存款| 外围赌球软件| 大发888博彩娱乐城| 玩百家乐技巧看| 威尼斯人娱乐官方| 扑克百家乐麻将筹码防伪| 百家乐强弱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