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考古奧斯卡︱花落誰家:對2016十大考古發現評選的解讀
【編者按】始創于199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會集中展示過去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也會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術。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將于4月12日在京揭曉,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私家歷史”欄目借此機會邀請文博考古學界的專家、學者、學生對一些項目稍作介紹,以期更多讀者了解考古發掘,為公共考古略盡綿薄。
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即將揭曉,這幾日文物考古界的微信朋友圈,被十大評選項目公眾投票刷屏,點擊數甚至破天荒地達到了百萬。到底哪10項考古新發現會從這25項入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關注的焦點。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編輯向我約稿,讓我對這些發現進行點評,并預測一下結果。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首先學養不足,十大評選項目涵蓋的時間段從舊石器到宋元明,而術業有專攻,力所不逮。其次,厚此薄彼,是件得罪人的事情。編輯向我約稿,可能是看中我還算年輕,寫起來可能沒有那么多顧慮。幾番推辭,還是答應下來。下面僅就我比較感興趣的新發現,從自己熟悉的角度來談談,談不上預測,權當是一種學習過程中的個人解讀。
今年入圍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項目比較多,達到了4項,湖南沅江赤山島舊石器遺址和西洞庭盆地舊石器遺存、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和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一般來說,每年的舊石器項目會有1項入選,今年入圍4項,有1項入選的可能性很大。這幾項里,我比較關注的是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它跨越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貴州考古,前幾年發現的土司墓影響較大。貴州的舊石器遺址,主要是洞穴遺址,包括觀音洞、巖灰洞、盤縣大洞、硝灰洞、馬鞍山、穿洞、白巖腳洞、貓貓洞等,除發現有石器、動物骨骼化石外,有的洞穴內還發現有古人類化石。牛坡洞遺址堆積巨厚,可分為5期,延續時間從舊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在這么長時間段內的連續堆積,有助于我們了解該地區文化的演變,建立這個地區的年代序列,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而且,第一次在貴州洞穴遺址中發現了蹲踞葬,構成了中國南方早期屈肢葬傳統的重要一環。
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本文圖片均來自“文博中國”微信公眾號)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也比較重要,屬于曠野遺址,距今3萬年左右,它是西藏地區目前唯一一處經科學發掘,并且時間明確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人類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在西藏如何擴散生存,各種生業方式如何進入西藏,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近些年有不少以西藏為背景的科技考古論文在國外高等級刊物上發表,一些觀點雖引發爭議,但相信未來對這個遺址的研究也會產生若干有影響的國際論文。
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出土的石片和石葉作為十大評選的重頭戲,今年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入圍不多,只有4項,但質量很高,都有沖擊十大的可能。
遼寧朝陽半拉山墓地,如無意外,應當為十大。它為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墓地,埋葬的人最多,出的玉器也最多,還發現有凸目高鼻的人物形象,與石鉞配套出土的柄端飾。層位關系明確,可以完整復原出積石建冢、埋葬和祭祀等活動和堆積過程,紅山文化壇、冢、墓這些遺跡現象的關系將更為明晰。石鉞、玉璧、玉龍共出,軍權、宗教權力似乎在紅山文化已經合二為一,讓紅山文化在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它與遼西牛河梁遺址的關系如何,值得探討。近年,紅山文化的研究已經進行整合階段,代表性成果是劉國祥先生所著《紅山文化研究》,使得我們可以更全面地觀察紅山文化及其在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半拉山墓地的發掘,無疑會大大推進紅山文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又是一項重大發現,推測也應當為今年的十大。石家河遺址群的發掘始于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的發掘開始于1987年,北大嚴文明、荊州博物館張緒球等先生領導的石家河考古隊先后發掘了鄧家灣、譚家嶺、肖家屋脊等遺址,為北京大學考古系培養了幾屆考古學生。石家河是有魅力的地方,也是有故事的地方,傳奇人物張緒球,后來用各種優厚條件,吸引了大批北大畢業生到荊州博物館工作。90年代初,北大的趙輝、張馳先生對石家河遺址群進行了詳細調查,初步摸清了石家河古城及遺址群的大體布局和文化內涵,確認其為長江中游史前時期最大的城址和遺址群,所撰寫的調查報告,成為經典。這之后的石家河考古工作,基本上處于整理資料階段,很少有十分重大的考古發現。
沉寂多年后,近兩年對石家河印信臺、三房灣、譚家嶺的發掘,收獲巨大,突破了過去的認識。就出土物來說,發現了大批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之前曾在羅家柏嶺、六合、肖家屋脊、棗林崗、孫家崗遺址較大批量發現過5批玉器,其中肖家屋脊發現的最為豐富和精美。這次新發現的大批玉器,達240多件,制作精美,許多造型過去未見,數量和精美程度都超過歷次發現。石家河玉器以小而精美為其特點,多發現于甕棺中,應該是古人衣帽縫綴或佩戴之用,更大型的玉器,也許將來會在祭祀遺址中發現。這次在譚家嶺發現了油子嶺文化階段面積20萬平方米的城址,早于原來已知的屈家嶺-石家河古城,在當時也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的古城,說明石家河遺址自公元前3000年以來,就是長江中游古文化的中心,延續了1200多年之久。石家河和良渚,一個位于長江中游,一個位于長江下游,雙星閃耀,都應是當時兩大古國的都城所在。
另外,這次發掘,在印信臺發現有大型建筑基址和特殊的套缸遺跡,這處位于石家河古城護城河外的遺址點,讓我們對它的性質產生了無限遐想。三房灣和譚家嶺地點的堆積和遺跡也是這次發掘的新收獲,石家河遺址群的整體面貌開始一點一點更加清晰了。石家河遺址群是中國史前考古的富礦,隨著持續不斷考古發掘的進行,會不斷刷新我們對早期中國古代文明的認識,未來出現四、五次十大考古發現也絲毫不令人感到驚奇。
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核心區城垣布局結構圖石家河譚家嶺出土虎臉座雙鷹玉牌飾
云南通海興義遺址,長于發掘方法的創新。這是處貝丘遺址,大量的貝殼堆積,松散是其特點,很容易垮塌。而且興義遺址深達10米,工地安全和剖面的保存是難題。他們創造性地借鑒建筑工地的圍欄做法,用鋼架支撐,防止大面積垮塌,輔助以鋼絲網圍欄,避免貝殼從探方壁上脫落,同時還用水玻璃膠固定剖面。這讓我想起早年深圳咸頭嶺的發掘,曾獲過田野考古獎,它是沙丘遺址,用膠水固砂,原理類似,方法各異。這處遺址,發掘面積不大,但收獲很多,建立了云南中南部四千年來的年代序列,先后發現了海東類型、興義類型和滇文化不同時期的相繼文化堆積序列,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多學科研究、精細化發掘是其特點,也是云南考古近些年的優勢,去年該所舉行的考古匯報會,給人印象深刻。
四川成昆鐵路擴能工程(涼山境)先秦時期聚落遺址群,名字很長,一看就是配合基礎設施建設的考古項目。基建考古發掘出現在入圍項目中,比較少見,反映了這些年考古界提倡的基建考古要有課題意識得到了成功實踐。涼山境內的幾處遺址發掘,發現了各種形式的房屋建筑和墓葬,同時建立了安寧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的先秦文化時空框架和文化譜系,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橫斷山脈地區,南北連接甘青地區和云南及東南亞,東西連接長江流域和青藏高原,是了解這些地區文化互動的關鍵地區,也是不同生業經濟的邊緣地區,此地區一直以來是歷史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學者關注的重要區域,王銘銘稱之為“中間圈”。通過對這一區域內考古資料的發掘和解讀,考古學因其側重于長時間段的特點,應該可以在未來作出其人類學理論方面的貢獻。
四川羊耳坡遺址A區墓地航拍夏商周時期和青銅時代的考古發現有6項,但傲視群雄、特別突出的重大發現不多。我個人對新疆伊犁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比較感興趣。“一帶一路”戰略下,考古界開始對西部地區的發掘增多,新疆地區各路人馬,異彩紛呈。吉仁臺溝口遺址是目前在伊犁地區發現最大的青銅時代聚落遺址,有一些發現很惹人關注,比如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煤,將人類用煤的歷史提前到了距今3600年左右安德羅諾沃文化時期。過去所受教育,宋代手工業和日常生活普遍用煤作燃料,文獻記載宋初有人在山西采煤為生,后來發展到官營,文獻稱煤為石炭。除煤外,還發現與青銅冶煉鑄造有關的遺物,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新疆考古的特點是地層資料不豐富,以墓地為主,造成文化譜系的建立比較困難,該遺址發現形制獨特、規模宏大的房屋建筑和大量遺物,墓葬與房址可以對應起來,有助于完善伊犁河谷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同時對了解安德羅諾沃文化這一國際考古學文化的分布范圍及在不同地區的特點,增加了一些新材料。
新疆伊犁尼勒克吉仁臺溝口大型房址F6福建永春苦寨坑夏商原始青瓷窯址,為閩南的原始青瓷和印紋硬陶找到了產地,它的產品在晉江流域廣泛使用,與浙江東苕溪流域原始瓷器不是同一生產體系。但有學者認為該遺址的生產體系與浙江同源,而且來自于浙江,但由于福建各個地區的編年體系并沒有完整建立起來,閩南、閩北與浙江原始瓷器的關系,以及閩南對華南的原始瓷器和硬陶體系的影響,都還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有更多以編年為基礎的工作。
福建永春苦寨坑出土的原始青瓷圈足秦漢考古部分,有3項發現入圍,分別是陜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陜西西安漢唐昆明池水系、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都很重要,各有側重點,估計會有1-2項入選十大。過去秦漢考古的重點是墓葬和都城,墓葬方面,去年有海昏侯墓毫無爭議地入選十大,今年大型墓葬缺席。這三項都與城址有關,但又有區別,郊祀、水系、縣級城址納入發掘和研究視野,反映了秦漢都城遺址整體布局基本清楚的情況下,秦漢考古關注的問題更加深入。
陜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名字取得好,祭祀加上血池,給大眾以豐富的想象,在初評階段得票第一,眾望所歸。秦漢考古的文獻資料逐漸多起來,很多重要發現可以與文獻記載對應。據文獻記載,秦先后在雍地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統。漢承秦制,劉邦在繼承秦四畤的基礎上增設了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五帝系統,并將其作為漢代最高的祭禮。血池遺址可能是專門用于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固定場所“北畤”。前些前,在甘肅禮縣鸞亭山發現“西畤”的相關遺跡,這次發現,與古文獻記載吻合,是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明確、持續時間最長,且功能結構趨于完整的國家大型祭祀遺址。現有的材料剛剛公布,還缺乏一個完整的示意圖,祭壇的建造和使用過程,值得期待。
陜西鳳翔雍山血池地貌環境與結構布局圖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位置是關鍵。它位于通州未來的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核心區域,是國家重大戰略的一部分,具有政治意義,可以說自帶光環。學術意義方面,過去秦漢考古對普通縣級行政單位的關注不夠,縣級城址的行政衙署情況、居民區的情況、市場的情況等等都不十分清楚。路縣故城的發掘,有助于開展這方面的研究,而且漢代北地邊境的城址,水陸交通要沖,自有其特殊價值。目前的發掘只是一個開頭,完整了解路縣,還需要更多后續的工作。該發掘區域會建立遺址公園,將會成為城市考古的典型案例。主持發掘者早年畢業于聯大,從私心講,希望這項發掘能夠獲評十大。
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平面示意圖昆明池水系,相關發掘成果未來會進入秦漢考古教科書。這是漢武帝時期長安城一項重大水利工程和軍事工程,對長安城內的原有布局有一定的影響。這次發掘,確定了昆明池的位置、進出水渠道等內容。有意思的是,在其下部發現有更早的夏商環壕聚落,搞清楚了鎬水及周代鎬京的東、南邊界,就其在商周考古的意義來說,可能更重大,應該分成兩個發現來申報。
陜西西安昆明池下早期遺存發掘魏晉南北朝考古有3項發現入圍,分別是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安徽當涂“天子墳”孫吳墓、山西太原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兩處墓葬,一處佛教考古遺址,缺少城址。最值得關注的是“天子墳”孫吳墓,極有可能是東吳太宗景皇帝孫休及其皇后朱夫人之合葬墓,可從文獻記載、出土文物的珍貴程度、紀年材料、墓葬結構等來判斷,但由于沒有直接的文字證據,出于嚴謹,也吸取曹操墓被質疑的教訓,發掘者采用了相對低調的稱呼,雖叫“天子墳”,但不說是孫休墓,可謂謹慎。西朱村大墓,它的位置很重要,距離曹魏時期祭天的圜丘不遠,與曹操墓的結構和出土文物相似,都出土有石質銘牌,是又一座曹魏時期的典型墓葬。太原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引人注意的是那尊大佛的頭部,幾年前初次見到照片,十分震驚,這么完整,從沒見過,仔細一看明白了,原來是后期修復的。修復后的佛像頭部凸出于山頂,很是突兀,當年的佛像頭部應該依附于山體中,可能后期破壞和山體崩塌,將佛像所在的山體高度降低。
山西太原蒙山開化寺大佛隋唐以后的歷史時期,有5項發現入圍,2項瓷窯遺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ào)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1項礦冶遺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以及內蒙古開魯金寶屯遼代皇族墓葬和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
2項瓷窯遺址,很有可能至少有1項進入十大發現,個人比較傾向于上林湖的秘色瓷窯址。秘色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是最為神秘的瓷器種類。唐代法門寺地宮與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讓我們見識了完整的秘色瓷,特別是前者,出土的衣物賬明確對應實物,才使得秘色瓷得到確認。但是,秘色瓷秘在哪里,一直是瓷器考古的一個謎團。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的發掘,終于找到了制作這些瓷器的產地,而且還證明了這是一處貢窯,所制產品一部分用于供應皇宮御用,一部分滿足民間使用。這次發掘揭露出一個完整的制作工場,包括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還清理了5米多厚的廢品堆積,完全可以復原出生產的整個流程和工藝,這是十分難得的資料,有些類似于陜西耀州窯對作坊遺跡的發掘,以后可以進行不同窯系間制作工藝和流程的比較研究。發現的瓷質匣缽是過去沒有見到的,費工費料,江浙人的精細程度由此可窺一斑。發掘方法也同樣值得推廣,海量的瓷窯垃圾,是密集癥患者的噩夢,如何記錄和采集,一直以來是瓷器考古的難點,該遺址九宮格發掘和三維化全紀錄方法,代表了新技術對考古發掘技術的促進作用。另外,這次發掘,水陸并進,地空結合,系統調查,重點發掘,全面展示了浙江考古的實力。
浙江慈溪上林湖秘色瓷窯址航拍秘色瓷八棱凈瓶另一處值得關注的遺址是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贏在發掘理念上。青龍鎮遺址是唐宋港口市鎮的典型代表。從小的方面講,解剖一個市鎮麻雀,意義不亞于發掘一處大型皇陵,尤其對于歷史記載比較豐富的唐宋時期,更是如此。關注基層民眾生活,以社會史考古的角度來發掘和研究,充滿濃濃的人文關懷。從大的方面講,可以證實自古以來上海這個地方就很重要,是貿易、運輸的中心,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
我們也要關注最后一項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近些年來手工業考古,尤其是礦冶遺址的考古工作是當前考古研究的熱點。我個人覺得,這個遺址最大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保留下了一整套完整的冶煉設施,好像古代工匠剛剛離開這里似的,這種完整性是考古發掘可遇而不可求的。這個遺址的完整保存使得我們對明清時期煉鋅場的布局、結構和功能區分能有一個直接和全面的認識。
桂陽桐木嶺遺址功能分區圖(由北向南)以上是個人對此次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項目充滿個人色彩的評論,個人的關注點不同,必然充滿偏見。十大發現的結果會有各時間段考古的平衡,也會有各省市地區間分布的考慮。最終的結果還要看4月12號的新聞發布會,由眾多學界大佬和前輩,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可以說這是一次真正的同行評議。有人用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來形容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入圍代表提名獎,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單項獎項出臺,比如最佳領隊獎、最佳發掘技術獎、最佳公眾關注獎等等,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方能真正成為公眾和文物考古界的一次盛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