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朝鮮反艦導彈:低調的水面艦艇“殺手”
近期,朝鮮先后試射了包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等在內的武器,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多年來,雖然朝鮮研制了諸多型號的彈道導彈,外界對其彈道導彈也比較熟悉。與彈道導彈相比,朝鮮的反艦導彈比較低調,外界了解也比較少。那么,朝鮮反艦導彈的實力怎么樣呢?
朝鮮新型岸艦導彈采用履帶式底盤。
以“冥河”為基礎,不斷改進升級
眾所周知,朝鮮東西瀕臨日本海和黃海,海岸線長度超過6000公里。地理條件將朝鮮海軍分割成東海和西?;ゲ幌嚓P聯的兩部分。其中,駐扎在東海岸的是東海艦隊,駐扎在西海岸的為西海(黃海)艦隊,兩者均隸屬于朝鮮最高海軍司令部,海軍總人數為5-6萬人。
1967年,埃及海軍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使用蘇制“冥河”反艦導彈,一舉擊沉以色列海軍排水量1700噸的艾拉特號驅逐艦,震驚了全世界,揭開了反艦導彈擊沉軍艦的先河。隨后,世界各軍事大國紛紛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快反艦導彈的研制步伐。
隨后,朝鮮海軍為改變以艦炮為主的時代,提升作戰實力,開始嘗試反艦導彈的研制工作。朝鮮海軍最早擁有的反艦導彈是蘇聯研制的“冥河”導彈。這種導彈長6.5米,彈徑760毫米,翼展2.4米,彈重2.5噸,戰斗部重500公斤,最大射程40多公里,先后出口到中國、印度、埃及、羅馬尼亞等十幾個國家。
朝鮮第一種國產反艦導彈仿制了蘇制“冥河”導彈。
上世紀60年代后期,朝鮮開始引進蘇聯研制的“冥河”反艦導彈,并開始進行大規模仿制工作,不久就實現了對“冥河”導彈的國產化。西方國家將朝鮮仿制的“冥河”導彈按照對朝鮮導彈編號稱為KN-01導彈。
上世紀70年代,朝鮮正式將KN-01導彈裝備在水面艦艇上,并形成作戰能力,海軍開始由艦炮時代逐漸過渡到導彈時代。上世紀80年代,朝鮮開始對KN-01導彈進行升級改造,其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以滿足多樣化作戰需求。
進入本世紀后,朝鮮在多次閱兵中還公開展示了KN-01導彈的岸基型號。美國情報機構分析認為,KN-01導彈的射程已經由幾十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并大量裝備在朝鮮海軍的水面艦艇上和岸防部隊的導彈發射車/平臺上。同時也有軍事專家推測,目前朝鮮的KN-01導彈已經發展出了艦載型、岸基型和空射型,以具備多平臺發射能力。
近年來,朝鮮在繼續改進和延壽老式反艦導彈的同時,也在積極研制新型反艦導彈,以提升海軍作戰實力,但受限于朝鮮自身的軍工技術水平和聯合國多年來對朝鮮實施武器禁運,反艦導彈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從目前來看,朝鮮海軍現役裝備的反艦導彈仍然是KN-01導彈的各種改進型號和少部分新研制的反艦導彈。
朝鮮新型導彈快艇采用隱身設計,配備了KN-09反艦導彈。
射程越來越遠,但探測拖后腿
2014年6月,朝鮮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一段被外界稱為KN-09新型反艦導彈的發射視頻,引起各國高度關注。當時,該導彈由軍艦發射升空,并準確命中預定目標,導彈外形與俄羅斯海軍裝備的Kh-35天王星反艦導彈很相似。有軍事專家認為,KN-09導彈很可能是朝鮮從國外獲得技術研制的一種反艦武器。
眾所周知,Kh-35導彈是蘇聯/俄羅斯研制的一種遠程反艦導彈,于上世紀90年代服役,曾出口到印度、緬甸、越南等國家,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裝備數量較大的一種反艦導彈。
根據俄羅斯公布的數據顯示,Kh-35導彈的重量為520公斤,射程超過130公里,改進型射程超過200公里,可從直升機、戰斗機、岸基平臺和軍艦上發射,以貼近海面4-15米的高度飛行,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
KN-09導彈的總體布局設計與Kh-35導彈接近。導彈彈體呈短粗圓柱體,戰斗部采用卵形設計,尾部有很短收縮尾段。導彈采用的半埋入式進氣道一直延伸到導彈尾端。在彈體中部配置有4片可折疊的截尖三角形彈翼,導彈尾部配置有4片梯形可折疊舵面。有軍事專家認為,由于KN-09導彈與Kh-35導彈相似,加之可能獲得的相關技術,其性能和射程應該與Kh-35導彈接近。
當然,朝鮮并不滿足于艦載型號的KN-09導彈。2017年4月,朝鮮在太陽節閱兵式上,首次向外界展示了KN-09導彈的岸基型號。 該導彈同樣采用圓柱體設計,由6負重輪坦克底盤搭載,車體涂有海軍迷彩,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4枚導彈,進一步提升了火力打擊密度。當年6月,朝鮮在一次軍事演習中對KN-09導彈進行了4枚齊射,檢驗了該導彈的可靠性和打擊能力。
雖然KN-09導彈相比朝鮮海軍以往裝備的反艦導彈,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但也必須看到,如今的朝鮮軍隊仍然缺乏像樣的體系作戰能力,導致新型反艦彈的性能無法完全發揮出來。例如,朝鮮缺乏先進的遠程探測雷達系統,偵察衛星和先進的預警系統,很難對超視距目標進行偵察和定位。
另外,水面艦艇攜帶的探測雷達受限于地球曲率,只能探測到幾十公里外的海上目標,需要借助其他固定平臺和移動平臺提供對超視距目標的探測能力,然后將所探測到的目標信息及時傳送給導彈,隨后發射導彈進行攻擊。從目前已知信息和推測來看,朝鮮海軍還非常缺乏先進的探測設備系統。
根據新聞照片和衛星圖像顯示,朝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更多是將岸基雷達探測系統部署在海岸附近的高山上,以增大探測范圍和探測距離,并為導彈攻擊提供目標指引。
KN-09反艦導彈(朝鮮將其命名為“金星”-3)外形上與俄制Kh-35反艦導彈非常相似。
發展方向明確,仍以岸基為主
朝鮮推出新型反艦導彈,并不令外界感到驚訝,對擁有大片海域的朝鮮來說,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
多年來,由于朝鮮與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關系惡化,已經認識到敵方大型水面艦艇戰斗群將是重要威脅,因此,朝鮮軍隊不斷強化對敵方海上目標的打擊訓練,目的是完善海軍的機動作戰能力。
2015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指導朝鮮人民軍進行針對敵軍海上目標的打擊訓練時表示,要加強對美國航母戰斗群的打擊訓練,找到攻擊航母戰斗群的方法。所以,朝鮮發展新型反艦導彈,特別是搭載在導彈快艇上的遠程反艦導彈,可以利用海上島嶼交替掩護,隱蔽潛伏接近利用反艦導彈等武器,對敵方航母戰斗群發動突然打擊。
但是,隨著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不斷研制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其艦艇無需靠近朝鮮沿海即可對海上和陸上目標實施遠程打擊,迫使朝鮮不得不研制包括KN-09導彈等在內的反艦武器。
雖然新型反艦導彈提升了朝鮮海軍對敵方海上目標的打擊能力,導彈的突防能力也比老式反艦導彈更強,但受限于探測能力和偵察力量,新型導彈的有效攻擊距離并沒有大的改善,還是只能在離海岸線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對敵方水面艦艇實施打擊,這對朝鮮海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在朝鮮海軍擁有的數百艘水面艦艇中,大部分都是老舊的導彈艇、魚雷艇、炮艇和登陸艇等小型軍艦,不僅無法進行遠離海岸線的地方作戰,更無法攜帶大量的反艦導彈。戰時,朝鮮海軍擔負的主要任務是以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阻止敵方海軍登陸,確保港口海軍基地安全和駐泊地的防御等。
此外,受限于朝鮮的造船技術,短期內朝鮮海軍的裝備很難有大的提升,且考慮到軍費開支有限和國外技術的封鎖,朝鮮海軍艦艇的質量也很難有大提高。
根據公開資料和衛星圖像顯示,朝鮮計劃或正在研制“清津”級巡邏艇、“新浦”級巡邏艇、“興南”級登陸艇和新型氣墊船等水面艦艇,但數量比較少,其作戰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朝鮮海軍的反艦導彈更多是以岸基形式存在,依靠隱蔽部署在海岸附近基地或茂密樹林里的反艦導彈,對敵方水面艦艇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
朝鮮裝備的新型反艦導彈在性能上也很難和世界軍事大國新研制的先進反艦導彈媲美,戰時面對日本、韓國和美國軍艦攜帶的“標準”防空導彈,“海麻雀”改進型防空導彈,“海拉姆”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組成的由遠到近的攔截體系,再加上各種干擾設備組成的軟攔截體系,朝鮮反艦導彈到底能給敵方水面艦艇造成多大威脅和傷害,只有通過實戰檢驗后才能見分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