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擠出來”的出海口:剛果(金)的海岸線為何被安哥拉兩面夾擊?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于話題 #非洲洞察 39個
安哥拉的兩面夾擊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剛果(金)是非洲的重要國家(又稱“民主剛果”),總面積234萬平方公里,排名非洲第二位、全球第十一位,總人口超過9000萬。
▲剛果(金)的國土形狀很“奇葩”
與龐大的國土面積相比,剛果(金)的海岸線少得可憐。從廣闊的內陸走向海洋,剛果(金)的國家輪廓逐漸收緊,到達大西洋岸邊時,國土南北跨度從最寬處的2100公里收緊到36公里,是國土南北最窄處。
雖然剛果(金)是沿海國,但海岸線只有區區37公里。
▲狹窄的出海通道
過度狹窄的出海口讓剛果(金)臨海國家的名號有些名不副實,全國最大的港口是剛果河口的一個河港。大西洋岸邊的海港規模小,吞吐量有限,在對外經濟交流的過程用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
剛果(金)的出海口兩端,被安哥拉本土和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省“夾擊”。與安哥拉相比,剛果(金)面積是安哥拉的近2倍,人口是其近3倍,但海岸線長度僅為安哥拉的2%。
如此別扭的邊境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給安哥拉和剛果(金)兩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一、剛果河往事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的故鄉,雖然在近代飽受災難,但生活在這里的黑人也創造過燦爛的文化。剛果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大河,廣闊的流域內土地肥沃、資源富足,剛果王國就誕生在剛果河下游。
▲剛果河是非洲的重要河流
公元10世紀,剛果河口地區出現了早期的農業社會,為封建王國的出現奠定了經濟基礎。到14世紀末,剛果酋長葉尼米·盧克吉將大量松散的部落統一起來,建立了剛果王國。而剛果王國的西邊就是浩渺的大西洋。
▲剛果王國
1483年,一支葡萄牙船隊來到剛果河口。指揮船隊的迪奧戈·康派遣船員溯剛果河而上,第一次接觸到了剛果王國。
葡萄牙人的目標是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他們將剛果王國看作是航路上的合作者。到16世紀初,兩國間已經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和貿易關系。歐洲的武器裝備、基督教信仰一同進入剛果王國,剛果上自國王下到臣民大都成為了虔誠的基督徒。
▲剛果王國的位置
16世紀末,葡萄牙人征服了緊鄰剛果王國南方的一眾班圖人部落,開辟葡屬西非殖民地(安哥拉)。為了擴大在非洲的勢力范圍,葡萄牙人開始入侵剛果王國。
雙方的角力斷斷續續持續了3個世紀,直到1857年,葡萄牙人贏得最終勝利,迫使剛果王國淪為葡屬西非的附庸。
葡萄牙征服剛果王國的同時,其他歐洲國家也在19世紀掀起了新一輪瓜分非洲的狂潮。他們已不滿足于占領沿海地帶,各國紛紛派出探險隊,以考察之名將手伸進了非洲內陸。
▲剛果王國淪為附庸
1874年,英裔美籍記者亨利·斯坦利在《先驅報》《每日電訊報》的資助下,率隊從剛果河上游溯流而下,考察這片被歐洲人稱為“最后未知領域”的地區。
剛果河干流長度4700公里,流域面積達414萬平方公里,流量僅次于亞馬遜河居全球第二位。剛果河流域覆蓋了剛果盆地,這里有僅次于亞馬孫雨林的全球第二大雨林。
1877年8月,斯坦利的探險隊抵達剛果河口的葡萄牙哨站。探險隊在考察過程中折損了200多人,但斯坦利已經摸清了剛果河的真實面貌。
▲斯坦利探索剛果河
斯坦利清楚,剛果河下游及出海口地區被葡萄牙人控制,但中上游及廣闊的內陸腹地均未被占領。他向英國政府報告了這件事情,希望獲得資金支持。
英國的殖民勢力遍布全球,占領剛果河流域對英國人來說并不是第一要務,斯坦利的消息沒能獲得英國政府的重視。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對此卻很有興趣。比利時1830年剛從荷蘭獲得獨立,錯過了第一輪殖民非洲的熱潮,利奧波德二世希望斯坦利能幫助他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在比利時的資助下,斯坦利重返非洲,沿著剛果河開辟了22處商站,成功讓比利時人擠進了瓜分非洲的“餐桌”。
▲利奧波德二世
隨著剛果河的面紗被揭開,列強圍繞剛果的爭奪日趨激烈。法國派出海軍軍官布拉柴考察剛果河,占據了河流下游西岸的大片土地。英國表示本國探險家利文斯通最早探尋剛果河流域,英國人更有發言權。葡萄牙實力弱小,但早在4個世紀前就來到剛果河口,肯定也要在這里分一杯羹。
為了調和殖民國家間的矛盾,新興強權德國組織了一次國際會議,商討列強在剛果及周邊的利益劃分。英法實力雄厚,誰都不想剛果落入對方手中。
▲瓜分非洲
比利時國王見縫插針,在德國等國的支持下,以保證英法等國在剛果內陸貿易權益為誘餌,使英法承認剛果盆地為比利時國王私人領地。
比利時國王在剛果河流域建立“剛果自由邦”,他進一步提出“剛果自由邦需要出海口”,但通往海洋的剛果河下游被葡萄牙控制的剛果王國所擁有。
在英法德的壓力下,葡萄牙被迫將剛果河下游的大片土地及出海口的37公里海岸線劃給比利時。剛果自由邦向西伸出一只“手臂”,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則被攔腰切斷。
▲人造出海口
二、鐵路與河流
比利時人雖然獲得了通往大西洋的海岸線,但他們離海洋貿易卻很遠。剛果盆地雖然資源豐富,交通設施卻極為落后。剛果河雖然河面寬闊,在入海之前卻有連續的大型瀑布切斷河道,存在巨大的地勢落差,航運價值大打折扣。
▲金沙薩的下游就是大型瀑布,切斷了航路
比利時人的統治中心設在大西洋岸邊的博馬,剛果內陸的貨物要運送到博馬,需要走剛果河運輸到下游的利奧波德維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沙薩)。換成人力或畜力后,越過上百公里瀑布區到達博馬,貨物在這里重新上船,沿著剛果河通向海洋。
▲利文斯頓瀑布群切斷了航道
柏林會議結束后,剛果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仍被當地土著部落所控制。利奧波德二世派出探險隊與軍隊深入剛果腹地,設立大量哨所和據點,血腥鎮壓當地黑人的反抗。
控制剛果自由邦全境后,為了提升貿易效率,比利時決定在金沙薩到博馬之間修建一條鐵路,將剛果自由邦和海洋連接起來。
▲連接海洋的鐵路線
鐵路設計全長366公里,于1890年動工,工程由殖民地官員阿爾伯特·提斯負責督造。
鐵路要穿越水晶山、姆波佐河等地質構造復雜地段,修筑難度極大,工程一直持續到1898年才竣工。由于醫療條件極差,大量黑人勞工死于天花、痢疾或過度疲勞。
▲提斯
鐵路修通后,比利時人開始大肆掠奪剛果盆地內豐饒的物產。大量礦產、象牙、橡膠、木材被運出剛果,博馬因畸形的商業貿易而繁盛一時。更靠近貨物集散地金沙薩的馬塔迪的貨運量直線上升,這是斯坦利在1879年建立的一座小河港,到20世紀初超越博馬成為剛果第一大港。
血腥的掠奪為比利時國王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僅1896至1905年,利奧波德二世本人就從剛果殖民地獲利7100萬比利時法郎,而這造成的后果便是剛果河流域的橡膠林幾乎被采盡,殖民地人口減少了近一半。
▲物資被運出剛果
比利時國王對剛果自由邦的壟斷性統治引來了歐美各國的反對。利奧波德二世在1908年同意由比利時政府接管剛果自由邦,成立比屬剛果。
1914年,葡萄牙將剛果王國并入葡屬西非殖民地。被比屬剛果出海口隔開的那部分土地成為葡屬剛果,雖然面積只有0.8萬平方公里(約半個北京市),不及葡屬西非總面積的1%。但在行政關系上,葡屬剛果和葡屬西非等級相同。
▲葡屬剛果成為飛地
葡萄牙人對葡屬剛果的關注度不高,反倒是鄰近的法屬剛果(今剛果共和國)對這里產生了深遠影響。葡屬剛果在經濟上更依賴法國,當地90%的人口講法語,葡萄牙的印記被抵消得可以忽略不計。
葡屬西非和葡屬剛果走上了不盡相同的發展道路,葡屬剛果雖小,但當地人不認為自己跟葡屬西非(安哥拉)是一家人,這成為葡屬剛果居民希望獨立建國的歷史原因之一。
▲新格局
三、出海之困
1960年,比屬剛果和法屬剛果先后獲得獨立。兩國簡稱都是剛果,為了在名稱上加以區分,習慣上在國名后冠以該國首都的第一個字。比屬剛果首府為金沙薩,獨立后被稱為剛果(金)。1965年蒙博托通過軍事政變上臺,開啟了長達32年的獨裁統治。
剛果(金)獨立后,南方的安哥拉(葡屬西非)還在堅持斗爭。為了強化對西非殖民地的管控,1956年葡萄牙將葡屬剛果和葡屬西非置于同一總督管理之下,葡屬剛果由于體量太小,在行政上逐漸附屬于葡屬西非。
1975年,葡萄牙承認安哥拉獨立。原葡屬剛果的獨立派趁機在第一大城市卡賓達宣布建立卡賓達共和國,不承認自己是安哥拉的一部分。
▲安哥拉獨立派
卡賓達人認為自己最早屬于剛果王國,即便在殖民時期也是和安哥拉平起平坐的兩塊殖民地。兩地的民族、語言都不盡相同,安哥拉人鬧獨立的時候,卡賓達人并沒參與,葡萄牙無權把自己當作拼多多百億補貼被送給安哥拉。
卡賓達的訴求引來了鄰國剛果(金)的關注。上世紀70年代正處于冷戰高峰期。執掌安哥拉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在獨立戰爭時得到了蘇聯等國的支持,獨立后安哥拉迅速倒向蘇聯。剛果(金)屬于美國陣營,蒙博托毫不猶豫地支援卡賓達的武裝組織,幫助他們對抗安哥拉政府軍。
▲蒙博托
除了向美國表忠心外,蒙博托還有自己的小算盤。盡管卡賓達面積狹小,但卻擁有近百公里的海岸線,首府卡賓達市是一座天然良港,可停泊十萬噸級輪船。卡賓達外海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10億噸,足以讓任何國家垂涎欲滴。
剛果(金)從比利時人手中繼承了37公里的海岸線,雖然首都金沙薩到第一大港口馬塔迪的鐵路仍在運營,但馬塔迪只是一個河港,吞吐能力顯然無法與海港相比。如果支持卡賓達取得獨立,卡賓達的港口便可為剛果(金)所用。
▲剛果(金)希望卡賓達獨立
蒙博托最終失算了,卡賓達實力太弱,除了對安哥拉政府軍發動不疼不癢的游擊戰外,根本無力把安哥拉人逐出卡賓達。
1991年冷戰結束,安哥拉的戰火逐漸熄滅。蒙博托多年倒行逆施的統治早已把剛果(金)搞得烏煙瘴氣。國家經濟建設止步不前,大量出口創匯的礦產和其他物資到頭來都成了官吏們的私人收入。
1997年蒙博托被推翻,剛果(金)陷入內戰之中。鄰國盧旺達、烏干達、安哥拉等國紛紛派兵進入剛果(金),國家被搞得四分五裂。受戰亂影響,馬塔迪港的吞吐量大降。到2002年3月馬塔迪港卸載量降至最低,當月碼頭只卸載了1.57噸貨物,不及90年代正常水平的萬分之一。
連年的戰爭致使剛果(金)的貿易方式發生了變化,鐵路運輸愈發重要。殖民時期,剛果(金)基本建成了東、南、西、北四大鐵路干線互不統屬的鐵路布局。獨立至今,剛果(金)維持了這一局面。
▲剛果(金)交通運輸圖
目前剛果(金)的交通運輸大都依托鐵路布局,其對外貿易路線主要分為東、南、西三個方向。
在東方,剛果東線鐵路將礦產運輸到與坦桑尼亞的邊境,再通過公路、航空等方式運往坦桑尼亞的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整個運輸過程大約需耗費三周時間。
▲以鐵路為基礎的交通線(綠線)
西線鐵路是剛果(金)唯一連接港口的鐵路,除了金沙薩-博馬線,還有一條博馬-切拉線(長140公里)。西線鐵路與剛果河河運聯系緊密,剛果河干流與支流可通航總里程超過1.5萬公里,干流中1745公里航道連通北方中心城市基桑加尼與首都金沙薩。
貨物從上游順流而下,在金沙薩裝上火車直抵馬塔迪。內戰結束后馬塔迪人口也有所恢復,如今維持在30萬左右。
▲通往馬塔迪的列車
2003年剛果內戰結束后,剛果(金)政府通過世界銀行提供的170萬美元貸款,對馬塔迪港進行了維護升級。如今的馬塔迪港區面積1.6平方公里,共計11個泊位,最大水深10米。
剛果(金)計劃將馬塔迪的年吞吐量提升到140萬噸,這個數量與中國的大型港口難以比擬(例如2020年青島港吞吐5.4億噸),但對剛果(金)來說已實屬難得。
剛果(金)南線鐵路長1645公里,貨物通過鐵路運輸到伊萊博后,再通過河運運輸到首都金沙薩,從金沙薩將貨物裝上西線鐵路運送到馬塔迪港出海。這條跨度長達2800公里的運輸線受內戰影響,今日該通道年運輸量仍不足百萬噸。
▲南線通道
除此之外,剛果(金)還將一部分貨物輸往鄰近的安哥拉、贊比亞等國,但總量有限。
2003年剛果內戰結束后,剛果(金)的小卡比拉總統在當年就制定了國家重建的《行動綱領》。關于交通運輸行業,《行動綱領》中寫道“將制定交通運輸政策和行動計劃的框架文件,解決金沙薩市和全國其他城市的交通運輸問題,完善航標,確保剛果水域通航暢通,實現機場現代化,修復全國的鐵路”。
▲小卡比拉
近20年過去了,綱領中的內容得到落實的少,絕大多數仍停留在紙面上。
除了馬塔迪港外,剛果(金)在37公里的海岸線上還擁有博馬、巴納納等幾座港口。博馬曾是比利時人的殖民中心,如今人口約20萬,一部分附近地區的貨物經由該港運出。
▲剛果(金)下游的主要港口
巴納納規模更小,僅有少量剛果(金)海軍船只停泊在這里。這幾座港口設施不足,吞吐量十分有限,剛果(金)絕大多數的海運貿易還是通過馬塔迪港完成的。
▲莫本谷港
2019年9月,由中國中鐵七局三公司負責施工的馬塔迪外港——莫本谷港完工。
項目總造價3.87億人民幣,港口設計年吞吐量12萬標準箱,建成后將進一步鞏固馬塔迪港剛果(金)第一大、西非第六大內河深水港的地位。
▲剛果(金)出口的大多是礦產
剛果(金)出海通道的形成源于比利時人的殖民統治,其短促的海岸線是殖民者互相利益妥協的結果,這種先天不良深深影響著剛果(金)的發展。
剛果(金)憑借著馬塔迪港連通海洋,但剛果(金)領土遼闊,由于鐵路系統落后,東部的大量貨物只得通過鄰國港口出口。如今的剛果(金)尚未進入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西方國家將其看作廉價的礦車,其國內也是民兵武裝遍地,武裝沖突時有發生。
▲剛果(金)首都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標題:《“擠出來”的出海口:剛果(金)的海岸線為何被安哥拉兩面夾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