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羅丹百年祭|在巴黎你看得到羅丹原來是這樣煉成的
3月21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正式開幕前一天提前觀摩了羅丹的杰作。 圖片來源: Liewig Christian / ABACA
1917年11月17日,被人們譽為現代雕塑之父的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近郊默東山丘上的布里昂別墅里離開了人世。
20世紀初,羅丹在自己的工作室。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Jules Richard 攝影)法國畫家Etienne Carjat于1897年前后拍攝的羅丹肖像。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
2017年適逢羅丹逝世100周年,在法國巴黎,以羅丹博物館為首的多家博物館相繼推出了主題豐富多樣的展覽和紀念活動。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3月22日揭幕的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大展。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現場。 圖片來源:奚耀藝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現場。 圖片來源:奚耀藝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現場。 圖片來源:奚耀藝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現場展出的羅丹作品《思想者》。 圖片來源:奚耀藝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羅丹百年祭” 大展現場展出的羅丹作品《巴爾扎克》。 圖片來源:奚耀藝
這次展覽由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于羅丹博物館聯合主辦,《思想者》《吻》《加萊義民》等羅丹最著名的杰作,都走出了羅丹博物館相對狹小的空間,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大皇宮富于20世紀初氣息的宏大場景里。
羅丹的《思想者》放大版上漆石膏模型(1904) 圖片來源:巴黎羅丹博物館(Christian Baraja 攝影)羅丹的大理石雕像《吻》(1881-1882)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 (Christian Baraja 攝影)羅丹的《加萊義民》2005年制作的復制品(原作創作于1889年)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從3月到7月底,200多件來自各大博物館和部分私人收藏的羅丹作品將匯聚在這個展覽中,如何全面地去展現這位雕塑大師的才華,并為世人提供全新的欣賞視角與理解思路,這是參觀者對它充滿期待的原因,也是這次展覽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羅丹青銅雕塑《青銅時代》(1877) 圖片來源:巴黎羅丹博物館(Christian Baraja 攝影)羅丹是充滿激情的詩人,是毋庸置疑的大師,也是神圣的藝術怪獸,展覽循著他的光榮與夢想,呈現他的多重面貌。走進第一個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羅丹愛好者們都很熟悉的《青銅時代》。線條柔美的少年慵懶的立著,仰著頭好像在享受來自天窗的陽光。羅丹在創作這件作品時尚未成名,太過逼真的造型讓人似乎能感覺到少年被凝固在青銅中的心跳,以至于當時的人們指控他直接在模特的身體上倒模。
羅丹的交織著丑聞與榮耀傳奇生涯就從這件開啟整個展覽的作品開始。在展覽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大量羅丹的杰作,還發現了許多與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相關的“試驗品”,包括石膏、陶土制作的小樣及一些形象研究草圖,這些整體粗糙卻在局部細節上頗為精致的“毛坯”,比那些已經被神化的成品,透露出更多有關羅丹創作技巧與理念的信息。
羅丹青銅雕塑《行走的人》(1907)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Hervé Lewandowski 攝影)羅丹的青銅雕塑《烏戈林》(1887),Griffoul & Lorge鑄。 圖片來源:巴黎羅丹博物館羅丹石膏雕塑組合《卡米耶·克洛岱爾的面具與皮埃爾·德維桑的左手》(約1895年)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羅丹雕塑作品《大教堂》(1908)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
早在布拉克、畢加索或馬蒂斯之前,羅丹就已經揭開了藝術革命的序幕,他將雕塑藝術推向了現代世界,從卡爾波到里赫爾,數代藝術家都受到他深遠的影響。如何繼承羅丹這位巨人的遺產,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大多數雕塑藝術家都繞不開的話題。作為羅丹的助手和學生,安托萬·布德爾選擇了延續羅丹的創作軌跡,在面容扭曲、軀體變形的表現主義之路上更進一步;同樣曾做過羅丹助手又棄他而去的康斯坦丁·布朗庫西,則大膽實踐新的手法去致敬羅丹的經典主題。展覽中大量的羅丹作品,與他的后繼者布德爾、克洛岱爾、布朗庫西甚至馬蒂斯、畢加索、賈科梅蒂、亨利·摩爾、德·庫寧、博伊斯、巴塞利茲、葛姆雷等藝術家近百件雕塑和繪畫作品穿插呼應,我們能從這些作品的對話中感受到羅丹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中國當代雕塑家隋建國也應邀參展了一件雕塑作品。
展覽展出的卡米耶·克洛岱爾的作品《克洛索》(1893),石膏。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展覽展出的布德爾的雕塑作品。 圖片來源:奚耀藝
展覽展出的賈科梅蒂的作品。 圖片來源:奚耀藝展覽展出的德·庫寧的作品。 圖片來源:奚耀藝展覽展出的畢加索的作品。 圖片來源:奚耀藝展覽展出的亨利·摩爾的作品。 圖片來源:奚耀藝羅丹百年祭展覽期間恰逢5月20日歐洲博物館之夜,巴黎大皇宮將于當晚8時起至午夜免費開放,參觀者不僅能獲得少有的夜觀羅丹的機會,還可以在眾多凝固的大理石人體之間,欣賞到一場獨特的現代舞表演。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策展方還開發了一款兼具導覽和游戲功能的官方APP應用軟件,下載后可將自拍的照片通過特殊濾鏡變成羅丹的經典作品,屆時可能會有不少在展廳里拼命凹造型的參觀者。
法國畫家Jacques-Emile Blanche于1904年創作的《羅丹像》 圖片來源:羅丹博物館【策展人自述】
在展覽揭幕之際,羅丹博物館館長卡特琳·舍維約女士和法國文化遺產榮譽總監安托瓦尼特·勒諾爾芒-羅曼女士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官方網站向觀眾透露了關于策展思路與布展設計的細節。
羅丹博物館館長卡特琳·舍維約(左)與法國文化遺產榮譽總監安托瓦尼特·勒諾爾芒-羅曼(右)。 圖片來源: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這次的展覽不僅僅是對羅丹作品的回顧,還要通過其他藝術家的眼光來展示這位偉大雕塑家的藝術生涯。
像米開朗琪羅或羅丹這樣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影響遠遠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創作的年代。羅丹的每一代“觀眾”都會在他的作品中為他們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尋求答案。一個世紀以來,人們注視的目光不斷地在“重塑羅丹”,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在這個羅丹百年祭大展中引入這種“觀看者”的視角。
對于1900年前后的青年雕塑家來說,是羅丹“賦予了雕塑藝術新的生命” 。他技藝精湛的形象塑造,來源于一種敏銳的感受力和對“人性內在” 強烈的表現力,這讓20世紀初的一代人得以擺脫舊有造型規范的桎梏,從大衛、恩格爾的古典主義與庫爾貝、米勒的現實主義中得到解放。從1945年開始涌現的印象主義,無論是賈科梅蒂或杰爾曼·里赫爾的精煉甚而焦慮,還是德·庫寧或是巴塞利茲、呂佩爾茨等德國“新野獸派”的抒情詩意,無一不是向羅丹致敬或回歸。
關于展覽的版塊設計與展品選擇。
羅丹對于雕塑藝術的再造及其對后世產生的影響是這次展覽的主線。因此,展覽的三大版塊實際上都圍繞著同樣的三個關鍵詞:羅丹、(以藏家為代表的觀眾的)目光、(他對后來的藝術家的)影響。
前兩部分主要是展示羅丹創作生涯中的兩個重大階段:其一是表現主義的羅丹,著眼于他對人體表達能力的追求,這個階段的代表作是《地獄之門》,其二是實驗派的羅丹,著眼于他對形式的研究,尤其是通過對表現主體的拋棄來尋求對雕塑本質的回歸。
在最后一個展廳也就是第三個版塊中,我們轉而探討表現主義的精神是如何滲透到20世紀的雕塑藝術中的。這個廳里只有一件羅丹的作品,就是《行走的人》,這件作品是對于雕塑藝術是一個新的轉折點,是 20世紀的起點。
光線和基座造型等因素,對于羅丹作品的呈現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據我們了解,羅丹偏愛淺色的隔板和充沛的自然光,并希望觀眾能繞著作品從各個角度來欣賞。我們在展覽中盡可能滿足了他的這些意愿。兩個有窗的大展廳中所有的窗子都會打開,隔墻染上能襯托作品材質特點的色彩。《加萊義民》被呈現在一個轉臺上,觀眾不用移步就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人物造型的細節
整個布展陳列我們邀請了建筑設計師迪迪?!げ继m來設計。他的風格很簡約,避免了一切可能有干擾效果的材料,將觀眾的目光聚焦在作品本身,關注作品的質感、肌理,關注體積感與比例關系的表現技巧。此外,雕塑作品與大皇宮的建筑之間也有著巧妙的呼應,譬如參觀者可以在第一展廳的出口看到一個非常壯觀的《地獄之門》的石膏復制品,在近距離地仔細端詳了那么多小作品之后,這無疑會帶來巨大的視覺震撼。
法國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聯合巴黎羅丹博物館在今春推出“羅丹百年祭” 大展,展期自2017年3月22日至7月31日。-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