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壓力數據經不起考驗、樣本神秘消失,哈佛大學金屬氫再遭質疑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造出地球上首塊金屬氫一事再遭質疑。“哈佛大學稱其將壓力做到495GPa,幾乎是海平面大氣壓的500萬倍,從而得到世界上首塊金屬氫。他們量壓力的方法,經不起考驗。照他們的數據看,應該沒有超過300GPa的壓力。”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著名高壓物理專家毛河光22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1935年科學家首次預測用足夠的壓力擠壓,氫就呈現出金屬態特征——導電性以來,在實驗室里制備金屬氫一直被譽為高壓物理學的“圣杯”。
近日,毛河光在《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文章稱,該團隊使用了一種“摻雜”了氬原子的氫化合物Ar(H2)2,該化合物常用于建立一種“預壓縮”形態并促進金屬氫的形成。然而,在360GPa下,純氫和摻雜氬原子的氫都沒有變金屬。“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非常值得懷疑”,他說。
該事件的另一疑點在于,哈佛大學宣稱,考慮到金屬氫的不穩定性,他們在鉆石壓砧上鍍了一層氧化鋁薄膜護住鉆石,以免鉆石在巨大壓力下變脆碎裂。也就是說,他們對金屬氫樣本的觀測均是透過鉆石以及氧化鋁薄膜進行。
“這樣一來,即便觀察到反光閃亮物質,也不見得是金屬氫。”毛河光說。《自然》雜志也曾報道稱,閃亮的金屬可能是氧化鋁,氧化鋁在高壓下也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此外,研究人員只在最高壓力下對樣品進行了一次極簡單的測量,使人們難以看出壓力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甚至懷疑樣品中的氫漏掉了。
正當業界高呼哈佛大學應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性實驗,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卻以“驗證性實驗可能會破壞他們寶貴的樣本”為由,“只是想在驗證實驗前先將消息公之于眾”。讓該事件更為撲朔迷離的是,論文發表后不足一個月,該團隊對外宣稱,因操作失誤,這塊樣本消失了。
毛河光說,從目前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來看,金屬氫在常壓下很可能是不穩定的。為解決金屬氫的穩定性,還需要在高壓下對金屬氫的物理性質進行測試研究,并建立較大體積的超高壓實驗裝置等。
“除了研究如何實現氫的金屬化轉變外,更重要更難的是得到常壓下穩態的金屬氫,這是金屬氫研究中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使金屬氫實用化的關鍵。”他說。
(原標題:壓力數據經不起考驗 實驗樣本神秘消失 院士質疑哈佛大學的“金屬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