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實用的書單
以筆者的經驗,最“實際”(“實用”?)的書,來自那些不必讀名著抬高自身智性地位行業的代表性人物,以賺錢多寡作為厘定“社會地位高下”的投資銀行家是其一,這是筆者頗重他們介紹給客戶的“書單”的原因——如果他們知道中文書的發音(普粵不同音但諧音皆“輸”)肯定不會定期向客戶推薦“必讀書”。由高盛“高層”(Senior Managament)推薦的今年暑假最佳讀本,筆者“熟識”(多年前評介過及最近曾提及)的有戴爾蒙的《槍炮、細菌和鋼鐵》、梯爾的《從無到有》(P. Thiel:Zero to One);還有數本“從未聽過”而筆者亦不想找來讀的書如Half the Yellow Sun和The Noise of Time等。
J. P. 摩根的“暑假必讀”甚多,對筆者可說完全陌生,如Homegoing、A Little Life及Seinfeldia — How a show about Nothing changed Everything;見“書單”后即訂購(何時讀則未知)的是《顛倒金字塔——足球戰術史》(J. Wilson:Inverting the Pyramid — The History of football Tactics)!
讀雜書數十年,到了可以恃老賣老的歲月,見有新鮮物事,管它什么題材,隨興而寫,讀者似乎還能接受;但近讀一文,思之再四,就是下不了筆!這篇由有男有女共十一名學者(美國奧克蘭大學八名、加州州立大學兩二名、德國哥登堡大學一名)聯署、刊于今年5月號(第二卷第三期)的學校《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題為“Duration of Cunnilingus Predicts Estimated Ejaculate Volume in Humans – a Content Analysis of Pornography”的論文,是第一篇筆者不知如何落筆最后棄寫連題目亦不想譯出的文章(筆者的容忍極限為行為經濟學家對在性亢奮下人的思維變化的實驗)。作者們“觀察”一名專業性交男演員與一百名專業性交女演員的交媾過程,紀錄每次“演出”的生理反應、射精多寡,并將其“量化”,從而得出文題傳遞的訊息……對這類題材,筆者深以為異為奇,卻原來是進化心理學的熱門研究項目,那從論文引述數十篇前人撰寫有關題材的論文可見。
網上見由“香港歷史”提供的《與“小麗老師”商榷“墟市”一詞》一文,對墟市特別是新界墟市考據甚詳;讀畢記起小時候讀過一篇有關我國古代“虛市”的論文,找了幾天(當然不是全天候,只是一近書架便不由自己地東張西望),Eureka,不數日便找到了。筆者常對友儕訴苦,說人老記性未衰,十分苦惱,因為偶想偶見某事,“明明”記起多年前讀過相關的文章或書本,卻不知何處尋覓,而想把它找出之心愈切,上窮碧落下黃泉般搜索、滿頭大汗,不見不休,頗為辛苦(筆者只好視找舊書為日常運動),但若不東翻西找,又不甘心。這種麻煩,大概要到失憶時才可免。
找到這篇文章,題為《唐代嶺南的虛市》,作者何格恩(文后記“寫于”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九日于廣州嶺南大學),刊陶希圣主編的《食貨半月刊》第三十五期(民國二十六年一月十六日第五卷第二期)。作者指出在三十年代,兩廣鄉下“仍然保持趁虛的風俗”,在虛期清晨,“大家忙著把家里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挑到虛場來販賣,更從虛里購買他們所需要的日用品……”這種情況,與“香港歷史”對新界“墟”市的描述,并無二致。
作者引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地語虛”:“粵謂野市曰虛。市所在,有人則滿,無人則虛;滿時少、虛時多,故曰虛市。”經常冷冷清清,的市場因此稱為“虛市”;顯而易見,“虛市”于“虛期”才有“人氣”。而“虛即廛也(按古稱市集為市廛)”,此說來自《周禮》注:“廛市(‘市廛’顯然從此‘進化’)中空地也,即虛也。”又說:“地之虛處為廛,天之虛處為辰……”再引葉石洞云:“昔者圣人日中為市,聚則盈,散則虛。今北名集,從聚也;南名虛,從散也。”
何格恩引述不少記載,可知“嶺南村落的虛市,在唐代以前已經有了”。只是“史籍多闕、文獻不足”。惟從昔人零星的筆記,知“虛市”買賣日常食用品外,還有人口販賣,以“越(嶺南)人少恩,生男女必貨視之”此說確否,待考。其實“越人”不一定“少恩”,惟視子女為“貨”,則合“經濟原理”,以男丁是勞動力而女兒可賣與大戶人家當奴婢!當時生活在貧窮線下(甚至現今的窮鄉僻壤)的百姓,為了本身及后代的生存而鬻子女,是農業社會的常態;至于“盜取他家(的孩子),束縛鉗梏之”而賣的,即誘拐無人看管的小孩,時有所聞,并不出奇……
關于虛市何時變為墟市,有人指虛市設于泥土地上,虛加土旁,順理成“字”,因有墟市,筆者認為此說甚牽強,以墟字古時指的是廢墟、廢址。把虛市寫成墟市,恐是同音和「想當然」之誤;但為有「虛」音的墟(市集或集市)的誤寫,可能更大。不過,此“誤”顯然“歷史悠久”,因為馬禮遜1828年出版的《廣東省土話字匯》(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已有“趁墟”(粵音chun huy)!。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