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馬最佳劇情片《八月》:一部希望被單純看待的電影
這部去年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六項提名,最終打敗了《我不是潘金蓮》、《七月與安生》等熱門影片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八月》,算得上是2016年國產電影中頗有分量的一部“小片”。
該片3月24日即將登陸全國院線上映,在被好萊塢大片承包的三月,說《八月》是一股“清流”再貼切不過了。《八月》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西部小城里曉雷一家在面臨鐵飯碗即將被打破時的處境和選擇,片中主角曉雷也以孩子的視角懵懂地旁觀大人世界的生活變化。
這部電影采用黑白色調,對導演張大磊來說,黑白最接近光影的本質,也更符合他用電影造夢的期待?!栋嗽隆凡⒎莻鹘y意義上圍繞戲劇沖突展開的講故事的電影,它更接近于一種散文詩般的表達,以至于張大磊說自己給廣電總局寫拍攝備案的時候,“連劇情梗概都寫不出來”。
3月20日的上海見面會上,導演王小帥(右)為張大磊(左)站臺。3月20日的上海見面會上,導演王小帥前來為張大磊站臺。在王小帥看來,《八月》是一部有溫度、不矯情、很清新自然的電影,“它完全不像一部處女作,一種真正的電影感撲面而來,這是一種中國電影非常缺少的需要體驗式觀看的電影?!?/p>
蟄伏十年,用影像寫日記
張大磊曾是個組樂隊的搖滾青年,不只搖滾,還玩噪音。如今看這位導演,無論作品還是言談都透著非常溫和的氣息。他的語速和電影一樣慢,很多問題拋給他,他的答案都是“沒想過這些”。
張大磊早年留學莫斯科學電影,在俄羅斯的電影教育中,電影美學和電影理論是經常被強調的部分。2006年畢業后,他卻“失業”了十年。
在此期間,他有過幾次短暫的進入微電影或者小型劇組擔任執行導演或副導演的經驗,有時候幫人拍拍婚慶?!安粍照龢I”的那段時間,他說自己其實很著急,“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但別的事情也不會?!?/p>
期間為了讓自己保持創作者的狀態,張大磊給自己布置了各種各樣的“作業”,“我一直在拍攝自己的東西,給自己布置了好多作業,然后盡量保持一個要讓自己在做點什么的狀態?!?/p>
用鏡頭寫日記的訓練或許能很好地解釋《八月》中傳遞的那份恍惚感,“鏡頭有時候像筆一樣,代替我用筆或者嘴來記錄一天的經歷和看法,我在堅持做這個。”
張大磊他也很珍惜給結婚的新人拍一個屬于他們的電影的機會,“我是很認真地在做這個事,而且我非常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建立一個非常健全的劇組,我們甚至還會畫鏡頭的故事板?!?/p>
《八月》之前在多個影展做過展映,每次交流,張大磊都愿意用“白日夢”來定義這部電影,“就像做了一場夢,大家從影片中看到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場景,對我來說可能是真實的,但是我又摸不準。它們很熟悉但又離我很遙遠。我特別想把這種離我很遙遠的東西抓回來。所以這可能就是我拍攝這個電影的一個動機?!?/p>
《八月》的創作開始于2008年,之前張大磊離開家鄉6年,對過去的生活已然陌生。2008年的一天,他回到姥姥家,突然感受到了一種難得的無目的的放空。閑了一下午,他驀然想到了小學畢業的暑假,“我就是在那天下午決定了這個想法的,然后開始寫劇本,寫完劇本就開始找投資拍攝。”
《八月》劇照,曉雷看曇花。電影最初的名字叫《曇花》,很直白的意象,寓意美好又短暫易逝的事物。張大磊用自己的積蓄和朋友們東拼西湊了兩百萬,完成了這部電影。
影片主演也都是非職業演員,創作班底皆由“七大姑八大姨”構成,飾演曉雷的孔維一是同事家的孩子,飾演曉雷父親的是導演的好哥們,而飾演曉雷母親的則是導演從事婚慶行業時的客戶。
曉雷一家,孔維一飾演曉雷,張晨飾演曉雷父親,郭燕蕓飾演曉雷母親。不批判不評斷,單純地傳達感受
電影中的主角小男孩叫“曉雷”,張大磊說這其實就是偷了個懶隨口取的名字,因為他自己叫大磊,承載著他童年記憶的小男孩就取了這個名字。
曉雷的父親在電影中面臨著國有制片廠改革的時代劇變,自有一身傲骨,又不得不順應大潮流去妥協。這段記憶是真實的,張大磊自己就成長于內蒙古電影制片廠的大院中,父親是一名剪輯師,至今仍在工作。談到和父親的關系,張大磊說:“彼此知道各自的追求是不同的,會互相尊重?!?/p>
在電影末尾,張大磊打上了一行字幕:“獻給我們的父輩”。
作為一個“影二代”,張大磊想要表述的,并不只是電影制片廠的變遷,上世紀90年代有大批國字號的單位轉企,整個社會結構和工作方式隨之面臨的巨大變化是張大磊父輩那代人不得不面對的。
“《八月》里的小男孩其實是個符號,他像一個‘闖入者’一樣闖入了這個世界。我將更多的情感投射放在了父親身上,因為我至今還只是作為一個孩子,沒有去評斷那個時代,而是作為旁觀者去接受父輩給我們創造的那個時代的‘美好’?!?/p>
《八月》拍了這么多年,最大的困難來自于資金。張大磊去找投資的時候甚至很難跟投資人描述他到底要拍個什么樣的故事。有投資人建議,既然是拍成長,可以加入打架、暗戀等常見的青春片情節,張大磊卻執著于用電影傳達“感受”。
“影片中的情節哪些我是經歷過的,我無法判斷。我只能說真正屬于我的就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是那個時代給我留下的美好的印象。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都很慢,沒有很強的目的性,不會像現在一樣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都沒有感受到從清晨到晚上的時間變化。至于故事情節我說不好?!?影評人吳覺人形容電影“有時代感”,“時代感不是單純地用道具、布景堆疊出的年代戲,而是有它的情感結構和人物的精神狀態的?!?/p>
王小帥同樣贊同張大磊是個“有心”的創作者,“看了《八月》,我相信張大磊是像一塊海綿一樣,潛移默化地吸收了他對于周圍世界的所有感受。這種表達在中國電影里很少見了,中國電影總是強調講述宏大的集體記憶,個體的覺醒和思考常常被懷疑是不是有價值。我自己從來不懷疑。《八月》這部片子是在提醒我們,一切都還在?!?/p>
張大磊始終強調,《八月》是一部希望被單純看待的電影。他在今年導演協會的一次映后交流上提到,影片確實缺少一些批判的語調?!耙驗槲遗袛嗖涣耍宰铋_始就沒有想這些。我之前認為電影里需要有一些判斷和分析,這個電影才會有力度。但是我后來覺得,我這樣做會失敗。我覺得就是要單純一點、簡單一些,找到了我想說的我就奔著這個去,只要把我想要做的做到就可以了。”
【對話】有意保持新創作者的心氣
澎湃新聞:你2006年畢業,10多年后才出處女作,怎么這么沉得住氣?怎么保持心態的?
張大磊:過程中肯定是著急的,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其他的事也不會。資金是一方面,我對自己的把握也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
對于要做什么東西倒是不茫然,我一直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樣的電影。其實也不光是準備了《八月》這一個東西,還寫了其他很多的劇本。
澎湃新聞:這部電影對你來說除了是處女作,還有什么樣的意義嗎?
張大磊:處女作對于每個導演的意義都不一樣,《八月》并不只是一部電影?!栋嗽隆穼ξ业挠绊懞艽?。在拍《八月》之前,我并沒有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拍一部電影,真的能吃這碗飯。但是拍完《八月》之后,我得到了一些認可,起碼知道下一部還能再拍。
但在創作心態上還是一樣的,希望還是能保持單純。
《八月》斬獲第53屆金馬最佳劇情片獎。澎湃新聞:第一部電影就得了金馬獎,算是進入這個行業的很高的一個起點了,你覺得對你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張大磊:沒這樣考慮過問題。得到認可很高興,這是一方面的事,而要做什么事是另一方面的事,這兩件事不會放一起想。或者說,其實我有意在保持原來的那個狀態,保持新鮮感,保持新創作者的一種心氣。
當然,對于片方和尋找投資來說,肯定會有幫助。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方會給你更多的信任,選擇也更多了,但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
片子獲獎后,我面臨的選擇多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選擇上的困難,還算比較幸運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澎湃新聞: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指在電影中還是堅持自我感受和自我經驗的表達嗎?
張大磊:差不多吧。我上學的時候就建立了自己對電影的美學要求和審美追求,至今也是沿著當時確立的這些要求在追尋??赡芤矔?,這個也不好說。
《八月》故事太簡單,觀眾接受就行了澎湃新聞:《八月》描摹個體記憶,記憶是很繁雜的,如何整理這些線索、并用影像引發觀眾共鳴呢?
張大磊:內容可能是繁雜的,夢的實質是繁雜的,但感覺是一樣的。我做《八月》首先是要表達一種感覺,也是在確定了這種感覺之后再去搜尋那些記憶的碎片。共鳴是很正常的,人可能有知識結構的差異、地緣的差異、生活習慣的差異,但對于人性上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澎湃新聞:在一堆好萊塢大片中上片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張大磊:沒想過這個問題,《八月》要在八月上就太遠了,更被大家忘了。正好三月也暖和起來了,就看看這個片子。我都不知道同期有什么片子,都是這兩天才知道的。最近沒顧得上看這些。
其實接下來,電影市場會越來越成熟,成熟之后的結果應該是創作者只管創作,創作者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作品,打動自己,讓自己勇敢起來,這是最重要的,其他市場什么的交給更專業的人去操持。
澎湃新聞:對于這種不常見的電影類型,你希望觀眾如何去看待它?張大磊:希望觀眾不要有太多的心理準備或預期,因為這部片子真的很簡單。我報審的時候讓我寫梗概我都寫不出來,不知道該怎么說這個故事,因為太簡單了,一句話都好像有點敷衍??赡芤驗檫@樣,找錢就更難了。所以我希望觀眾也別想太多,簡單一點,去感受就好了。就像人做夢一樣,你不可能先設計好你要做什么夢再去睡覺,接受就行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