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吉島,為了迎合游客有多拼
原創 舒少環 九行
一到夜晚,普吉島就充斥著各種名頭的表演秀,幾乎都與獵奇有關。
去過普吉島的人,大概都不會有出國的感覺。在泰國普吉島,廣告牌上標注的中文,很可能比泰文還顯眼。很多LED廣告牌用的是英文,而非泰文。連當地赫赫有名的歌舞秀,都定制了《茉莉花》民歌專場。
理由顯而易見,2017年,據Statista統計,27%的泰國游客都來自中國,共980萬人左右。而據《亞太旅游研究雜志》的報告,西方游客中最多的是俄羅斯人,其次是英國人。
△普吉島深受外國人喜愛,也一直是跨國養老的圣地。/unsplash
中國人與歐洲人,一直是普吉島最重要的“金主”。他們分別代表普吉島繁華的兩面——一面是海灘、日光浴,滿足了中產的幻想;另一面是免稅店,不斷刺激著購買欲。普吉島游客的購買清單上,還有重要的一項,那就是房產——除了度假、投資,普吉島也一直是跨國養老的圣地。
除了服務人員,當地人在普吉島的存在感非常低。普吉島像一座徹頭徹尾的外來人的島,刻意隱藏個性,好讓自己便于貼上各種標簽。疫情之下,普吉島似乎被迫撕下了標簽。在網友近期上傳的視頻中,整個普吉島,似乎只剩下一兩個人與空曠的大海,重新退回成一個小漁村。
普吉島,中產的浪漫幻想
毫無疑問,普吉島是浪漫的,是存在于幻想里的浪漫。
在泰劇中,普吉島常淪為浪漫的背景板。風頭正猛的泰劇《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讓萬千少女心心念念地想著普吉島的黃昏。
△浪漫的普吉島。/unsplash
普吉島,也常上演一些浪漫逸事。2019年,近40萬名游客奔赴泰國。相當多的男性游客也是為了浪漫而來。在泰國,找一個“假期情人”,是很常見的做法。泰國當地女孩也樂意用這樣的方式,認識夢寐以求的外國男性。
2019年的春節,我們一行六人如愿抵達普吉島,脫去厚重的行頭、換上沙灘裙,脫去鞋子、換上夾板拖鞋。
若僅為浪漫而來,你或許會對普吉島的基礎設施大失所望。當時,整個島上沒什么紅綠燈,也幾乎看不到交警,連一輛按時發車的公交車都沒有。白天大部分的短途出行,我們都靠腿。谷歌地圖時常不奏效,很多小路都是我們走出來的。
天色一黑,我們就坐“突突車”,沒有擋風玻璃,沒有頭盔,迎面感受普吉島的風。泰拳一條街,在普吉島一條毫不起眼的路上,招牌、陳設都相對簡陋。街頭停著一輛小救護車,據說使用率非常高。
△“突突車”在東南亞國家中都很常見。/Wiki
與其他小漁村不一樣,普吉島最耐人尋味的,是中國人與歐美人保持著彼此觀望又安全的距離。
夜晚,街上時不時飆來幾輛飛速行駛的摩托車,車上的音樂聲震天響。摩托車上很可能坐著幾個愛對我們一群姑娘吹口哨的歐美小伙。
芭東海灘是普吉島最上鏡的海灘,也是歐洲女孩們的秀場。一個標準海灘女郎的裝扮元素包括比基尼、赤腳、一張墊子、一副墨鏡、一本書。大長腿、小麥膚、帥男友、傲人的身體曲線,以及跳傘、游艇等海上運動,都是她們在海灘秀場比拼的籌碼。但海灘的細沙摻雜著又尖又硬的石子,赤腳的歐洲女孩,很可能會在沙灘上留下一排血印,作為她們優雅的代價。
△普吉島沙灘,細膩又柔軟。/unsplash
在普吉島,你可以享受異域的新鮮感,又不至于感到陌生、孤立——畢竟,這里隨時隨地都能撞見亞洲面孔。
外來人大多從其他城市趕來,在這座小島像候鳥般待上一周或更長的時間,盡情享受“脫韁”的快感。不過,泰國道路安全委員會2020年的數據顯示,普吉島全島交通事故共計10715起、死亡62人,而普吉島常駐人口也就40多萬人。
隨著下半年防疫政策放松,更多游客涌入普吉島,當地的交通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頻次,也算是普吉島為“自由自在”付出的沉重代價。
為什么中國人愛在泰國花錢?
1元人民幣,可兌換5泰銖左右。
匯率差,常會讓我們失去理性、產生錯覺。出門覓食,每當把泰銖換算成人民幣時,就有一種不吃飽沒天理的感覺。這種毫不節制,讓我們每天保持四五頓的覓食頻次,夜宵經常吃上兩頓,果飲一天都可以續上四五杯??
△普吉島當地的夜宵店。/unsplash
免稅店,是中國人的主戰場。當地免稅店也投其所好——往返免稅店的車免費接送,店內大堂的餐食也免費,且做得毫不湊合。一踏入免稅店,很多奢侈品店門口都簡單粗暴地打上碩大的標識:“sale、sale、sale!”(打折、打折、打折!)
中國游客有多能花錢呢?
疫情前,泰國旅游局估計,中國游客平均每天花費6400泰銖(約合人民幣1227元)。2018年,泰國最大免稅店KingPower International Group全球營業額為2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4億元),據《精日傳媒》報道,其中一半營業額是由中國消費者撐起來的。
△普吉島市集。/unsplash
中國人,也是最愛在泰國買房的人群之一。同行的“富婆”說起,她身邊有朋友從中國一線城市搬去普吉島,理由是維持原消費水平,可享受當地國際學校的頂尖教育、便宜的海景房等。當地知名的國際學校,與歐美教育接軌,但花銷又沒有歐美那么高——普吉島又贏在“性價比”上。
只不過,普吉島的高性價比,對標的只是中國一線城市。在普吉島吃一頓,可能比中國二線城市還貴。在普吉島免稅店買的護膚品,很可能還沒機場免稅店便宜。2020年,房地產咨詢公司Knight Frank的調查數據顯示,普吉島的海景公寓平均售價約為每平米192758泰銖(約合人民幣3.7萬元),也跟中國二線城市房價差不多。
△普吉島的房價跟中國二線城市房價差不多。/unsplash
在普吉島,我們絲毫不會覺得自己是“闖入別人的領地”。當地人的存在感非常低,幾乎淪為游客的背景板。而中國人,是被特殊優待的一群人。
每天晚上,我們都會光顧一家泰式按摩店。我的按摩師,是一位40歲上下的女性,特別愛笑。得知我們是中國人后,她第一時間用中文跟我打招呼,還用不多的幾個英文單詞夸我漂亮、膚白、腰細等。被人夸贊,在當地是常有的事。那種熱情,不是諂媚、敷衍,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
泰國貧富差距很大,但民風卻出乎意料地純樸。在普吉島,很少看到房子會裝防盜門,家家門上都掛著一把普通的鎖。手機落在摩托車上,隔一小時去看還在。盜竊、宰客等出國游的“尷尬”,我們在普吉島都沒遇到過。
我想,這跟泰國人的宗教信仰有很大關系。
△泰國宗教圣地。/unsplash
他們大多信奉泰國佛教,查龍寺是當地最負盛名的佛教寺院之一。那是一大片建筑群,配色非常明亮、大膽——亮紅色、明黃色、亮紫色等,與當地毫不起眼的灰色民居形成鮮明對比。赤腳踏入查龍寺內部,你才會發現墻上詼諧的壁畫。這些壁畫人物形象奔放,故事淺顯、接地氣。
泰國佛教,并非一味強調禁欲苦行,而是包容七情六欲。一般來說,泰國男子都會在年滿20歲或婚前出家一次,還俗之后就可正常結婚生子。
宗教信仰,也賦予這個國家一些神秘感。泰國人相信鬼怪的存在,在夜間的普吉幻多奇樂園(PhuketFantaSea)——當地的“迪士尼游樂園”,時不時就會撞見一個稀奇古怪的“鬼怪”。
繁華洗刷一地
只留似夢非夢的虛幻經歷
夜晚的普吉島,中國人大多為獵奇買單。
一到夜晚,普吉島就充斥著各種名頭的表演秀,幾乎都與獵奇有關。名頭最大的,是西蒙“人妖”秀——“人妖”是一個“污名化”的詞,指的是跨性別者(即“Transgender”)。但“污名化”也激發了人們的獵奇心,西蒙秀幾乎是每一位初來普吉島游客的必經打卡地。
△普吉島夜景。/unsplash
而到了12月,即便不是普吉島的雨季,能不能出海活動,也完全看天。只要天氣陰沉,第二天就可能出不了海,海灘活動也要受限。
當地人對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看看天、看看海、感受海面的風,等等,就能預知未來天氣如何。特別是到了普吉島的雨季,一天之間,天氣往往變化多端。普吉島2018年的那場沉船事故,就發生在普吉島的雨季,返程時海面天氣突然逆轉。當地開餐館的中國老板跟我們聊天,談到那次事故之后,普吉島的中國游客少了很多。
幸運的是,我們的兩次出海都是好天氣。出海當天,我們天沒亮就得出發,一天跑三四個島。從普吉島出發去另一個島,常常要在碧藍色的海上“漂”一兩個小時。我們一行人坐在快艇上,螺旋槳的聲音很大,身后都是螺旋槳濺起的水花,你幾乎干不了任何別的事,只能坐在船上發呆。這大概就是當地漁民的日常。
△普吉島。/unsplash
快艇上的那位船長,皮膚黝黑,身材健碩,沉默寡言。我望著船長的背影,猜想他應該開了十幾年的船。疫情沒爆發前,開一天船能賺一兩千泰銖(約合人民幣200—400元),并不多。同行的幾位水手,看起來也就二十來歲,但一下水就像個身經百戰的戰士。
途經第一個潛水點,水手就主動帶頭“浮潛”。那也是我第一次嘗試潛水,很不可思議,我這樣一個連游泳都不會的人,居然敢跳進大海。第一次跳入,我戴不慣面罩,呼吸有點困難、大腦暈眩。但很快,水手用身子靈巧地牽引著我,我的眼前、上半身、腳旁,開始出現礁石、海草以及各種各樣的魚??水手的身影也像一條魚,踩著一對腳蹼,全身無呼吸面罩、無救生衣,就這么光禿禿地在海里游。
△在普吉島玩潛水的人。/unsplash
疫情暴發前,同行的朋友Yana幾乎每年都會約朋友去潛水,她稱之為“一年一曬黑”。她們通常直接找一個潛水店,哪兒都不去,每天就泡在不同的潛水點。我問過她為什么這么迷戀潛水,她回答:“只有在海里,你才會意識到海底的世界比陸地寬闊得多。”一查還真是——以大地水準面為基準,海陸的面積比是2.5:1。
在普吉島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再次經過那片熱鬧的芭東海灘,整個海灘空無一人。這種天氣,出海行也只得泡湯。那場雨下得太大,大到將普吉島的浪漫與繁華洗刷一地,只留給我一個似夢非夢的虛幻經歷。
你對普吉島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舒少環
本文首發于《新周刊》601 期
原文標題
《普吉島,很少扮演它自己》
編輯 | 二叔公
排版 | Gilia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普吉島,為了迎合游客有多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