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紹興新展“青藤門下”,呈現(xiàn)齊白石珍品
明代徐渭是文人寫意畫大家,其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鄭燮以及近現(xiàn)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繼“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之后,近日,紹興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聯(lián)袂推出徐渭五百年系列展之“青藤門下——湖南省博物館藏齊白石珍品展”,展覽分為“一丘一壑自謂過之”“老萍自用我家法”“少年無此好紅顏”“一花一葉掃凡胎”“脫離漢人窠臼”五個部分,展出湖南省博物館珍藏齊白石的65件(套)繪畫精品和10件印章。這些畫作包括花鳥、山水、人物,涵蓋其早、中、晚各個時期,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了齊白石藝術(shù)的演變脈絡。
齊白石(1864—1957)
齊白石,原名純芝,字渭清,又號蘭亭,后更名為璜,字瀕生,號白石、借山吟館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
出生于湖南湘潭貧寒農(nóng)家,早年以木匠為業(yè)。20歲始以《芥子園畫譜》自學繪畫,50多歲后毅然進行“衰年變法”,開創(chuàng)了“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成為20世紀最負盛名、最具創(chuàng)作力和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
湖南省博物館作為齊白石家鄉(xiāng)的重要博物館,齊白石作品及相關(guān)收藏數(shù)量居全國前列,能全面、完整地展現(xiàn)齊白石繪畫藝術(shù)變化的完整脈絡。據(jù)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分為“一丘一壑自謂過之”“老萍自用我家法”“少年無此好紅顏”“一花一葉掃凡胎”“脫離漢人窠臼”五個部分,展出湖南省博物館珍藏齊白石的65件(套)繪畫精品和10件印章。這些畫作包括花鳥、山水、人物,涵蓋其早、中、晚各個時期,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了齊白石藝術(shù)的演變脈絡。
展覽現(xiàn)場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早期 1882—1918年)
齊白石早年以木匠為業(yè),27歲后才拜胡沁園、陳少蕃等為師,開始正規(guī)學習詩文書畫,后又拜入晚清名士王闿運門下,得以進入湖南乃至全國性的文人交游圈。
其間,齊白石以“五出五歸”遠游和十年幽居,提高了技巧與修養(yǎng),開闊了眼界與心胸。正如他的自用印“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所言,齊白石在骨子里對自己的藝術(shù)天賦頗為自信。
其早期繪畫構(gòu)圖傳統(tǒng),用色清雅,畫面質(zhì)樸自然而充滿生活氣息,個人特色初見端倪,已經(jīng)成為地方繪畫名家,這奠定了他日后成為大師的基礎。
山水四條屏之一 紙本設色 縱79.6厘米,橫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山水四條屏之二 紙本設色 縱79.6厘米,橫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山水四條屏之三 紙本設色 縱79.6厘米,橫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山水四條屏之四 紙本設色 縱79.6厘米,橫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山水四條屏》構(gòu)圖完整,且富于生活氣息,描繪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場景,或為表現(xiàn)漁樵耕讀題材。第一條主體為山邊大塊的水田,其下有一農(nóng)夫牽著牛往田埂走去。第二條描繪的是山中一人垂釣的場景。第三條跟第二條主體部分皆是層巒疊嶂,其下描繪了一人背著柴走過山腳小橋的場景。第四條山體蜿蜒曲折,山腳小屋中一人或在讀書。整體用筆皆較弱,應尚處于初級階段,如山體的皴筆較為輕率,樹干的用線扁平化,無法表現(xiàn)出結(jié)構(gòu)。題款的書法亦較稚嫩,學何紹基體的風格不明顯,比較而言,應早于《齊白石全集》中最早有年款的山水畫《龍山七子圖》(1894年)。
齊白石 · 龍山七子圖
山水圖軸 紙本設色 縱124厘米,橫60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山水圖軸》中描繪了秋天里一位策仗士人攜抱琴童子渡橋訪友(或歸家)的情景。近景為不同種類的樹構(gòu)成的小樹林,樹下為大塊的坡岸,岸上有兩個人物形象。左側(cè)為大片水域。中景為柳樹掩映下的依水而建的房舍,隱約可見一人位于屋中。遠景為高聳的大山,山間有瀑布流下,其上露出一平臺。縱觀整幅圖,其構(gòu)圖、用筆皆合乎法度,山體由長披麻皴及苔點構(gòu)成,樹葉運用了幾種不同的畫法,富于變化,且設色清麗,用筆熟練。
山水圖軸 局部
此圖與《山水四條屏》皆為齊白石學習當時畫壇流行的“四王”山水的例證,勾皴點染皆亦步亦趨。后來他摒棄了這種程式化的畫法,強調(diào)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與體驗,因此也在山水畫領域獨樹一幟,為后世開拓了新風格。
摹八大墨荷扇面 紙本水墨 縱18.2厘米,橫28厘米 1901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是迄今所見白石仿八大山人最早的作品。署款中所提郭武壯祠堂,應是湘潭郭人漳(葆生)之父郭松林祠堂。齊白石當時客居郭武壯祠堂,獲觀八大山人真跡,非常高興,便摹寫在胡仙譜的扇子上。龍龔《齊白石傳略》附圖12“與與胡仙譜信”述及“……一昨由□□老寓寄來佳箑,用八大山人真本墨荷摹應大命,自覺可觀,倩弟永寶用,勿輕著。并代倩郭五公子摹山谷老人書,遂成完璧”。
其中摹八大墨荷于扇上一事,與此扇之畫、題相合,信中所說之畫應即此扇面(參考《齊白石全集》)。
仕女圖軸 紙本設色 縱85.5厘米,橫43.8厘米 1901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畫中仕女身披斗篷,手持一枝梨花,頭微微側(cè)傾,儀態(tài)端莊。人物面部特點與《黛玉葬花圖》相似,但衣飾沒那么夸張,多了幾分清雅之氣。作畫時間為辛丑(1901)年,齊白石37歲,處在遠游的前夕,此時的他從事職業(yè)創(chuàng)作近10年,常年讀書、作詩、習字、畫畫,身上沾染了更多的文人氣息。
齊白石 · 黛玉葬花圖
凌霄花圖軸 紙本設色 縱134.8厘米,橫32.8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凌霄花圖軸》是一幅工寫相結(jié)合的作品。凌霄花的藤蔓用較為粗放而勁道的線寫出,而花葉則是先著色,再勾外輪廓。可以看出,此時齊白石的線條功夫已得到強化。繪畫的感覺已不太吃力,相對于花兒工整,葉片的勾勒更為隨意自由。在構(gòu)圖上,他強調(diào)了虛實對比,老干從左側(cè)斜出,繁花集中在畫面右上角,仿佛露出一角,令人玩味。這幅畫充分實踐了胡沁園的花鳥畫觀點:“石要瘦,樹要曲,鳥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筆、設色,式式要有法度,處處要合規(guī)矩。”本畫雖稱得上精巧,但更多的是裝飾趣味。
山水圖軸 紙本設色 縱75厘米,橫40厘米 1909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1909年初至夏天,齊白石第六次遠游,再次赴廣東欽州,為郭葆生代筆作畫。期間曾到東興,此圖于是年作于東興,時間、地址與齊白石《寄園日記》所記相符(參考《齊白石全集》)。
此件山水畫的風格較之齊白石30多歲時的風格已發(fā)生轉(zhuǎn)變,構(gòu)圖凝練簡潔,畫面近景左側(cè)為一山石,旁邊為一院落小屋,屋中坐一人、院中一棵大樹,中景為朦朧的山脈,遠景為高飛的鳥群。筆墨也趨于簡單,山體僅勾出外輪廓,用淡墨填充,皴筆很少,遠山更是只用淡墨色塊來表示;樹的畫法亦如是,兩筆畫出樹干,樹葉用濃淡變化的筆觸點出。整幅畫有一股文人戲墨的意味,可以看出八大、金農(nóng)山水的影子。遠游時期,齊白石在與友人的交流中,臨仿了更多明清名家的作品,并快速地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山水圖軸 局部
魚樂圖(局部) 紙本水墨 縱23.8厘米,橫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魚樂圖(局部) 紙本水墨 縱23.8厘米,橫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魚樂圖(局部) 紙本水墨 縱23.8厘米,橫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幅《魚樂圖》描繪了大大小小二十二條魚在水中游動的情景,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其中最大的那條魚,翻著白眼,是致敬八大山人的畫法。這一時期,齊白石受八大影響很深,他后來有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愿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其中,雪個即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 魚
展覽現(xiàn)場
老萍自用我家法(變法期 1919—1928年)
因其文人畫冷逸疏簡的畫風不為人所喜,齊白石聽從陳師曾的勸告,以“老萍自用我家法”的自信,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衰年變法”。
展覽現(xiàn)場
少年無此好紅顏(鼎盛期 1929—1948年)
“衰年變法”后,齊白石大器晚成,創(chuàng)造力旺盛,此后二十年是他的繪畫鼎盛期。
展覽現(xiàn)場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一花一葉掃凡胎(晚期 1949—1957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年屆九旬的齊白石仍然保持著充沛的創(chuàng)作精力,時有杰作出現(xiàn)。
展覽現(xiàn)場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脫離漢人窠臼(“膽敢獨造”的篆刻風格)
齊白石作篆刻的歷史幾與其畫相埒,一生刻章不計其數(shù),他甚至認為自己在篆刻上的成就不亞于繪畫。
展覽現(xiàn)場
除了一件件筆墨真跡外,展陳裝置藝術(shù)采用3D打印技術(shù),以現(xiàn)代科技生動地再現(xiàn)齊白石名畫《墨蝦》的意趣,帶給觀眾別樣的藝術(shù)體驗。
(本文部分內(nèi)容綜合整理自紹興博物館相關(guān)資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