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們的城市|為什么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老舊小區改造
這是河南暴雨期間流傳很廣的一張照片。“汪洋”中靜靜矗立著一片居民樓。不知有沒有人看到這張照片時,冒出和我一樣的想法——幸好房子沒有塌。
要知道,地庫很可能已淹沒,地基泡著千年一遇的大水,屋頂澆著千年一遇的大雨。家里多半斷水斷電斷網。這房子就是人們最重要的庇護所,也是最溫暖的一個。
有沒有人會轉過頭,審視自家的房子——如果遇上同樣的大雨、大風,或是地震,它……會不會塌?
基于這樣的好奇,我寫了這篇文章。
本文由對城市和建筑的觀察和對政策的梳理而來。歡迎廣大專業人員指正,更希望大家由此關注自己的居住、自己的城市。
首先說答案:不會。絕大多數住進鋼筋混凝土住宅的人,可以信任自己的房子。
但這并不意味著永遠高枕無憂。一方面,房子越來越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當下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當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住建部數據顯示,各地上報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上億居民。據《人民日報》,僅北京一地,“老舊小區數量龐大,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有2700多個”。
另一方面,房子需要維護。缺乏維護的房屋,電力、燃氣、供水網絡會產生隱患,電梯可能出故障,建筑屋頂、表皮存在變形脫落的概率,而梁、柱、墻、樓板,也不會永遠屹立不倒。一個常被忽略的客觀事實是:住房也有保質期。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房子,何時“過期”?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房塌,可以做些什么?
2021年12月,上海寶山的居民樓。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住宅樓保質期多長?
住宅的保質期,這里指的是房屋結構質量的設計使用壽命,并非民用住宅建筑用地的產權年限。后者是70年。設計不代表實物。2014年,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突然倒塌,引發對樓房施工質量問題的探討。
本文默認所有住房質量都符合國家明文政策,能達到設計使用壽命。那么,政策規定的建筑“保質期”是多久呢?
很遺憾,只有50年。當然,本文無意傳遞恐慌。可能屋頂、墻皮會出問題,電網、電梯需要修修補補。實際上,質量基本合格、沒有遇到地基塌陷等地質災害的建筑,主體結構坍塌的概率不高。
不過,為了追本溯源,還是要把50年的概念搞清楚。
2000年,《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發布,其中第四十條規定——
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
(一)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5年;
(三)供熱與供冷系統,為2個采暖期、供冷期;
(四)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為2年。
其他項目的保修期限由發包方與承包方約定。
建設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簡稱“設計使用年限”。在這一時期內,只需正常維修(不需大修)就能完成預定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設計、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
假定房子得到了正常的使用和維護,可以用滿其設計使用年限。那么,設計使用年限一般為多久呢?
2001年,我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首次提出建筑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概念。2005年出臺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普通建筑和構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2019年的新版中,關于年限的規定也延續了下來。
綜合上述政策可見,不考慮施工、使用和維護中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可以認為,一座房子50年內不會塌。
50年之后呢?房子很可能不會塌,也可能會塌。如果房子50年內塌了,參與房屋建設、維護的任何開發商、建筑師、施工隊、監理方、物業公司,都要根據法律規定,承擔各自的法律責任,賠償房主的經濟損失。
那么,房子一旦在50年之后塌了,誰來承擔這項損失?答案是房主自擔。有心的業主,不妨查驗一下自己房屋的竣工驗收文件。
2021年12月,上海寶山一處工人新村。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房子不塌,就住得穩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安身立命的家,是一棟樓中的一套公寓。這種高密度集中住宅,天然具備“連坐”的屬性。樓上漏水,樓下劃船;一家做飯,全樓串味。也可能“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比如高空墜物或拋物。
高空拋物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是指從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拋擲物品,情節嚴重的,需負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的法定責任,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20年,四川遂寧首個高空拋物致人死亡案宣判。因無法找到責任人,整棟樓除了確無人住的之外,121戶住戶均被判承擔法律責任,每戶賠償被害人家屬3000元。這便是“高空墜物,全樓擔責”。對無法溯源的高空拋物情況,除非能提出自己并非侵權人的明確證據,否則所有同樓、具備同方向窗口的居民共同擔責。
于是,為留存證據、避免擔責,一些居民樓紛紛安裝攝像頭。雖有成本,總好過出事掏罰款。
這就夠了嗎?除了高空拋物,還有高空墜物——空調機、空調架、墻皮、屋頂、磚頭、瓦片、保溫層,任何安在高處的建筑附著物,經歷數十年風吹雨打,誰能保證絕不脫落,或脫落時不砸人砸物?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建筑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其承擔侵權責任。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業主也要承擔責任。而且,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最容易砸到的就是業主這個群體。隨著房齡進入五十年,這種風險概率還會大大提升。
2022年1月,上海寶山。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避免高空墜物,還能怎么辦?
如何減少潛在危險?答案很簡單,按時維護。不僅可以減少高空墜物可能,還可以降低火災可能,減少設施隱患。
具體說,每隔一兩年,檢查電梯和管道;每隔三五年,加固墻體和屋頂;對房齡超過二十年的建筑,檢查得勤一點,或者做管網、屋頂、樓面大修;在大風、暴雨等災害來臨之前,做好屋頂樓面維護和水電管線安全準備;如果發現樓體變形、出現裂縫,擔心結構存在問題,做個房屋結構檢測鑒定……只要有維護和預警的意識,房子不會悄沒聲塌掉。
只是,房子的維護也要成本。
比如在北京,一套建筑面積100平方米的住宅,參考京價(房)字[1997]196號、京價(收)字[1999]253號標準,不算水電燃氣等生活開支,僅房屋修繕、保安等,一年的物業費大約是2600元。
而這2600元,上繳率慘不忍睹。據《經濟觀察報》2020年4月報道,北京天通苑小區的一個分區,2020年物業費僅收回40萬元,完成4000萬元應收總額的1%。
1%……倘若道路上只有1%的車定期做維護,交通事故的概率會增加多少倍?而這個小區的房子,竟只憑1%的物業費在維護。看到這個數字,想到那些一下雨就冒污水的井蓋、一刮風就脫落的墻皮和樓梯上越來越寬的裂縫,還覺得意外嗎?
設計使用年限的前提是,房屋建筑在正常設計、正常使用、正常使用和維護。缺乏維護,會導致房屋加快損壞。1%的物業費,如果說房屋在正常維護中,你信嗎?
2021年11月,上海寶山,玻璃幕墻正在清潔中。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沒人繳納物業費,會怎樣?
美國已有前車之鑒。常年缺乏正常維護的房屋,會變成貧民窟——缺乏保安費用,犯罪橫行;缺乏保潔費用,垃圾遍地;缺乏管線維護,生活品質難以維持;經濟條件更好的人趕在房產大幅貶值之前遷出,無力外遷的人留下。空出的房子被游民占領,或被做租賃房生意的人成批買下,再租給那些壓根買不起房的人。接下來發生的事,在《掃地出門》一書中刻畫得生動詳實,在此不另贅述。
當然,在中國,民生問題還有政府托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號)要求,北京市住建委2021年出臺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明確:
(一)全市列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計劃確保實現400個小區、建筑面積1500萬平方米;力爭實現600個小區、建筑面積2300萬平方米。
(二)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確保實現300個小區、建筑面積1100萬平方米;力爭實現400個小區、建筑面積1500萬平方米。
(三)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完工確保實現100個小區、建筑面積400萬平方米;力爭實現150個小區、建筑面積600萬平方米。
如前所述,官方統計,北京市現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2700多個。按照一年完工100個計算,也要27年才能修完一遍。
錢也是問題。大約30億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住房要改造,如果不拆除重建,僅作結構抗震加固和管線維修,成本大約在1500-2000元/平方米之間,算下來將近6000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完成136780億元。如果要完成全國當下所有老舊小區的改造維護,需要國家拿出2020全年稅收的一半。
就看你要不要等了。
社會資本,愿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嗎?
事實上,不僅政府可以出錢出力,社會資本和居民自己,也可掏錢修繕。北京住建委發布的2021年北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根據居民意愿以市場化方式參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考慮到物業費上繳率,靠居民自掏腰包有點難。那么,社會資本是否愿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算賬。
簡單說,改造要花錢,投資要回本,社會資本是否愿意投資,要看改造完的小區房價能否上漲。
粗略一想,這還不簡單。原本破破爛爛的樓房,改造得堅固好用,房價還不得升個八千一萬,輕輕松松就涵蓋改造成本。
真會這樣嗎?
貝殼樓盤字典數據指出北京老舊小區的價格趨勢:在保證樣本的前提下,為剔除教育資源影響,以石景山及豐臺兩區房源為樣本,房價跌幅與樓齡基本呈正相關。經歷大面積改造的朝陽區勁松商圈,2019年房價由跌轉漲。也就是說,住房質量對房價有影響,質量越好、價格越好。
然而,還有那句“剔除教育資源的影響”。
如果不剔除,會怎樣?關注學區房的人,想必已是心下了然。在中關村等熱門“學圈”,決定房子價格的不是質量,而是購買力加房貸上限。既然已是上限,加固樓房結構、疏通管線之后,能多賣點錢嗎?答案自然是不能。
哪怕為提升生活質量,花些錢改造自家房子,總可以吧?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在這里,房子不是用來住的,而是“占座”的。一旦占了學位,房子立刻轉手。業主只需交占座期的貸款利息。甚至,如果房子升值,還可以一邊占座,一邊賺錢。至于巨大的房價本金,由下家銀行貸款承擔。
這種情況下,何必改善住房質量呢?于是,出現了奇特的景象:全北京最貴的地段,最有錢的人住著堪稱貧民窟的危樓,房價突破二十萬/平方米,依然一戶難求。質量和房價的倒掛,為占座而進行的走馬燈式交易,讓住房者無心維護,讓社會資本無力維護,讓政府無錢維護。
2019年11月,上海遠郊,路上的人。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其實,房子不修繕,總有一天會塌。惟一的問題只是,它什么時候塌,塌在誰身上。
2022,愿每一位業主都交物業費,愿房子成為遮風擋雨、溫暖的家。
(作者王虹光系北京城市規劃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