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城市低端初級市場何去何從: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的生與死
上海市銅川路水產市場于2016年10月31日正式關閉。作為承載老上海人記憶、吸引大量外來人口就業的大型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關閉受到了社會極大關注。我們通過騰訊位置服務大數據開展人本觀測,探索在大數據協同下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
2012年銅川路水產市場主入口街景,圖片來自騰訊街景2014年銅川路水產市場主入口街景,圖片來自騰訊街景
過去:“物貿中心”確立,普陀區 “大市場、大流通、大配送”
銅川路水產市場所在的普陀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北部,素有上海“西大堂”之稱。基于良好區位和便利交通,普陀區在“八五”期間基本確立了“物貿中心”的功能定位,尤其依托1996年開通并直達普陀區中心地帶的滬寧高速公路優勢,普陀區內星羅棋布102個各類市場(其中,蔬菜、水產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份額,一度占全市半數以上)。“十二五”期間,普陀區初步形成了“大市場、大流通、大配送”的格局,成為城市配送及多式聯運為特色、輻射華東乃至全國的陸路口岸型現代物流樞紐。
機動車平峰方式下人民廣場0.5小時和1小時時空出行圈。根據騰訊地圖機動車出行時間數據構建的市中心0.5小時和1小時的時空出行圈(即機動車平峰前往上海人民廣場市中心的0.5小時和1小時所覆蓋的范圍),可以看出,西北方向滬寧發展軸線的機動車便利性極佳,也佐證了“機動車貨運交通是傳統大批發、大物流的主要使用配送交通方式”的傳統觀念。
當下:大批低端初級市場面臨轉型
銅川路水產市場占地面積約206畝,包括銅川水產市場、百川綜合市場和利民凍品市場三部分,是經營國內外、高檔鮮活水產海鮮精品為主的大型批發市場。自1996年兩個馬路水產市場搬遷至此后,這里成為上海目前最大海鮮水產批發市場,并形成了區域冷庫、餐飲等豐富的商業形態。當前銅川路水產市場的搬遷,其背景是普陀區的轉型發展。主要情況如下:
(1)銅川路水產市場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均面臨轉型壓力
從內部管理來看,內部空間多呈兵營式攤大餅布局,導致土地利用率低;內部交通環流設計不當造成內部交通擁堵,影響市場形象和交易效率;辦公經營、倉庫、住宿“三合一”的標準商鋪,以及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違法搭建,造成了消防、治安等隱患;市場主要功能缺失,經營模式簡單,主要依靠租金和停車費,缺少大型冷庫、廣告位、展覽展示區、加工區、餐飲等配套設施。
2016年4月工作日從業人員在市場區域內的熱力分布。(資料來源:作者自繪)從外部環境看,電商平臺的崛起和新型冷鮮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已極大分流和承擔中心城水產市場的傳統作用;周邊土地價值提升,逐步提高了經營者租金和生活成本壓力;大市場的存在,也給周邊造成交通、社區治安、環境品質等多方面問題。
銅川路水產市場內部及周邊環境。 人民網 圖(2)基于長遠規劃,銅川路水產市場外遷計劃由來已久
從早期發展規劃看,銅川路水產市場所處區域,在2001年城市總體規劃中,就被確定為真如副中心。按照規劃,該區域定位于“集商務、商業、餐飲、娛樂、居住于一體的商業商務居住區,吸引跨國公司和大型民營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及銷售中心入住,以及發展樓宇經濟”,這與低端市場的發展實際情況差異巨大。在2004年,銅川路水產市場的搬遷計劃就開始提出,并逐步開展籌劃江陽水產市場、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建設,作為水產經營資源承接對象。
在2013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發展規劃(2013年-2020年)》中對專業水產市場,明確規定“上海只建設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和江陽水產市場兩個專業水產品批發市場”。
(3)銅川路水產市場外遷,是中心城外擴、普陀區產業結構調整,低端初級市場面臨轉型的縮影。
隨著中心城區外擴、產業結構調整,普陀區傳統大市場與新一輪區域功能定位及現代產業發展要求不再匹配,與周邊的交通、社區、環境不適應。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發展更高端的經濟業態是發揮比較優勢更好的選擇。普陀區計劃到2020年調整關閉40家低端初級市場,包括曹安農產品市場、真如農貿市場、大渡河路建材市場、宜川摩配市場、曹楊路果品市場等,改善區域消防、治安、交通、環境等問題。
真如地區整治前后鳥瞰圖。 上海市規劃院 圖未來:普陀區“十三五”重點發展地區
銅川路水產市場位于真如副中心核心地塊,是“十三五”重點發展區域。2007年編制的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將真如定位為“輻射長三角的開放性生產力服務中心”和“服務上海西北地區的公共活動中心”。在“十三五”規劃中,普陀區也提出“加快真如地區開發建設,加快低端市場調整,著力改善區域面貌和環境品質”的發展要求。
從發展腹地看,真如副中心極具發展潛力。在城市中心地段規劃和建設中,特定交通的可達區域,可視為地區發展潛力,包括發展腹地面積和覆蓋人口。從使用公共交通0.5小時和1小時的覆蓋區域面積和人口看,真如副中心發展潛力僅次于徐家匯,但當前真如副中心的實際建設情況,卻落后于江灣-五角場副中心,遠落后于徐家匯副中心。
上海市四大副中心發展潛力情況對比(公共交通方式時空圈覆蓋)[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劉淼、鄒偉、陳星;騰訊公司位置大數據團隊:劉暢、李欣、王芃森、李一非;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陳晨。本文部分圖幅利用騰訊公司位置服務中非個體的網格聚合數據(脫敏)繪制而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