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重慶“打工爺爺”群像:在外最怕生病,部分人身體差被迫返鄉

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邱蕭蕪 發自重慶開州
2017-02-21 15:08
來源:澎湃新聞
? 直擊現場 >
字號

2月16日,經過25個小時的長途大巴顛簸,63歲的農民工謝國萬終于又從重慶開州區風塵仆仆地到達了廣東惠州。

春節前,在惠州一建筑工地打工的謝國萬回到了開州區竹溪鎮團鳳村。由于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他原本打算不再外出打工過“苦日子”了,但過完年后,他又改變了想法,繼續外出打工。

團鳳村。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圖

謝國萬說,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出來找活干。但因年歲已高,之前帶他的建筑工頭們起初都不愿意再要他,經不住老謝多番請求,最終才答應。然而今年能干多長時間,謝國萬心里并沒譜:“看身體條件吧,身體好就多干幾個月,不好就回家。”

61歲的陳四九今年則不再外出打工,而是決定在家種地過日子。由于長期漂泊在外,老陳感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腿部因關節炎疼痛不已,以至于下樓梯都要側身。

這是澎湃新聞(東方早報)連續第9年走進開州團鳳村,記錄這群農民工群體的生活演變。

2011-2015年我國農民工年齡構成表。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有全國第一勞務大縣之稱的重慶開州區,人口165萬,2016年外出務工人數54.8萬人,其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有8萬余人。團鳳村有村民3200人,外出農民工1500人,其中,50歲以上的高齡農民工(俗稱“打工爺爺”)有300余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變差等原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們當中已有人返鄉就業。

趁能干再出去多打兩年工

2月6日,澎湃新聞記者見到謝國萬時,他剛砍完柴,正坐在家門口曬著太陽。

7年前,謝國萬56歲,那時他還能動作敏捷地從老鄉的摩托車上跳下來和記者打招呼。如今他看上去已經完全變了樣:掉了大半頭發的頭頂上長滿了濕疹,身形佝僂,走路晃悠。

團鳳村村民謝國萬說,去年打工掙的錢過年花得差不多了。今年是否出去打工還要看身體條件。

早在1990年,謝國萬就開始隨老鄉一起外出打工。最初在海南一個建筑工地當雜工,每月能掙300元。老謝回憶說,那時候人年輕,體力好,一天干下來,不覺得累。

1995年,謝國萬離開海南,跟隨老鄉去了深圳,同樣在建筑工地做工,每月工資1000元。接下來的十余年,謝國萬一直在深圳打工,收入也不斷上漲。去年,他所在的建筑工地給他120元/天,還不算加班費。

多年來在建筑工地扛大錘、掄鐵鎬,謝國萬不得不承認“年齡大,體力不支了”。原本他打算回鄉就近打工,但在開州城區看了幾處工地,對體力的要求都很高(因為缺乏機器),他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去年,老謝在家休息了大半年,9月份前往廣東惠州的建筑工地上運渣、做清潔,農歷臘月二十五回到老家竹溪鎮團鳳村。臨走時,工頭把一萬兩千多塊錢發到了老謝手上。

老謝家的院壩掛著過年沒吃完的豬肉和羊肉。從惠州打工回來的第二天,他到鎮上花了400多塊錢買了30斤豬肉。老謝說,家里就他和老伴,吃不了多少肉,但“過年肯定要吃好點”。

謝國萬說,他所在的建筑工地,50歲以上的農民工有不少。“人老了,不中用了。”采訪中,他多次感嘆,人像機器一樣,用久了,各種問題就出來了。

農民工怕老,更怕病。有一年,謝國萬在工地上咳嗽了好長一段時間,在當地去了多家醫院沒治好。害怕客死異鄉,老謝趕緊坐車回到了家里,到開州區人民醫院弄了些藥,結果病愈了。

謝國萬說,他現在的身體狀況“應該還能干幾年”,但以后干不動的日子怎么過?他不敢去想。

老謝知道,像他這個年紀,絕大部分工頭都不會雇他,之前雇他的工頭也是看在他踏實肯干和老鄉的情面上才給他工作的。春節前回家時,工頭還告訴他:“你歲數大了,就不要再出來打工了,我這里活也少了,你還是在家享享福吧。”

但是對老謝而言,享福談何容易?他家只有3分地,僅種了些蔬菜。老伴患有哮喘病,需常年吃藥。因為存款不多,加之買年貨,看病拿藥,已花去四五千元,如果不外出打工,坐吃山空,積蓄會越來越少。

老謝告訴澎湃新聞,按計劃,他不想再出去打工了,想留在家里種地,陪老伴。因為沒有后代,無固定經濟來源,老兩口每人每月只有500多塊錢補助,不夠開支。過完年,他決定還是出去打工賺點養老錢。他說,如果此前的建筑工地不再雇他,他打算到開州城區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找份零工做。

“你們那還缺人不?”過完年,他開始給以前帶過他的工頭打電話,但電話那頭的回復讓他很失望,沒有一個工頭說差人。經不住他的“軟磨硬纏”,去年帶過他的工頭只好答應老謝繼續去惠州建筑工地打工。

澎湃新聞采訪得知,高齡農民工年高體弱,很多建筑工地害怕出事,所以拒絕雇傭高齡農民工。58歲的陳立兵,去年就遭遇這一尷尬。

因為年齡的原因,陳立兵先后輾轉陜西西安、廣東湛江和東莞等地打工。去年他打工的一個工地還要求55歲以上的農民工自行去醫院體檢,再根據體檢結果決定是否錄用。即便如此,陳立兵今年仍打算出去打工,他說:“先干到60歲再看。”

竹溪鎮團鳳村面積11.8平方公里,所轄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00人。澎湃新聞在此隨機采訪的16名50歲以上的農民工中,年齡最大的66歲,最小的50歲。16人中,有5人因生病等身體原因于春節前返鄉,不想再外出打工,其他人都像謝國萬一樣,盡管步入老年,但因生活所需,依然不得不外出。

高齡農民工返鄉務農

61歲的陳四九是這座村莊近30年的縮影:早年外出打工,掙的錢翻新房屋;身體不行了,“退居二線”,在家帶孫子、種菜。而老陳的下一代也正在重復他的軌跡。

由于長期在外漂泊,近年來,老陳感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腿部因關節炎疼痛不已,以至于下樓梯都要側身。

三年前,59歲的陳四九不再外出打工。兒子生病后,他當起了菜農。

老陳原本打算靠打工攢下來的錢和兒女的幫助安享晚年。在家帶帶孫子孫女,曾是老陳理想的退休生活。然而,兒子陳海培的一場病,讓老陳不得不撿起鋤頭。

五年前,陳海培被檢查出肺結核,無法外出掙錢。老陳肩上的擔子更重了。2014年,時年58歲的老陳結束了25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團鳳村又成為“常住居民”。

老陳給澎湃新聞算了算他家的賬:兒子每月要到重慶復查一次,路費加藥費要花一千多元;孫女今年10歲,讀小學四年級,每學期學費300多元;孫子今年5歲,在上幼兒園,每學期要交1350元。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費,每個月要支出2000元以上。這些,基本就只能靠兒媳張燕秋一人支撐。

想來想去,種菜成了老陳唯一的選擇。他租了2畝地種起了蔬菜,除了留一點自家吃以外,其余的都裝到背簍里,到村口坐城鄉公交車到縣城去賣。運氣好的話,老陳能搭老鄉的摩托車到村口。

團鳳村距離縣城約14公里,平時不堵車的話,坐公交二十多分鐘就能到。

2月6日,農歷正月初十,剛過完登高節的開州人大多選擇在這天返程。老陳逆著車流從縣城回到竹溪鎮團鳳村。這一天,老陳花了近一個小時才到村里。

從村口到老陳的家,還有七八百米遠。老陳要經過“新農村”、再走一段泥土路才能到家。老陳回想,28年前,他第一次外出打工時,村里大多都是低矮的土房。如今,村里有了5層高的樓房,路也修成了水泥路。

“今天(生意)可以,300斤青菜全賣掉了,收了200多塊錢。”還沒進屋,老陳提起嗓門,跟家人匯報“戰果”。說完,他咧著嘴笑了起來,臉上的皺紋更加明顯。老陳說,這300斤菜,是他分了幾批背到縣城并存放到住在縣城的親戚家,再找三輪車運到菜場的。

老陳個頭不高,頭發染成了黑色,早年在工地上干活的雙手很粗糙,因左腳有毛病,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老陳介紹,每年春節,打工者像候鳥一樣“飛”回村里,正月初六起,他們又返回原先打工的城市。正月十五一過,村里基本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

老陳盤算著,種菜算輕體力活,如果身體允許的話,他會一直種下去,“(養老)這事靠不來別人,趁還能干得動,自己養活自己”。

他說,自家的地被占用作高速公路綠化帶了,補償還沒下來,“不知道能補多少錢”。

兒子是他的希望

老陳可以靠種菜“自救”,66歲的向可平卻沒有辦法。

2015年10月11日,老向在廣東湛江打工時突發腦溢血,經當地醫院治療后,他被救護車送回開州區的一家醫院。出院后,老向就躺在家里一樓右側的房間里,從此,再未下床走過路。

老向臥病在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顧。平時,老伴李克秀不敢出遠門,即使在家門口的地里種菜,李克秀也要每隔三四十分鐘回家看一下。如此一來,老向的病拴住了老兩口。

2月5日,李克秀(左)在家中照顧老伴向可平。2015年10月,老向在廣東打工時突發腦溢血,至今未站起來。

去年2月18日,曾有醫生上門為老向做檢查。醫生表示,如果他能堅持吃藥和復健,三五年有望顯著緩解病情。

一年過去了,老向并沒有好轉的跡象。2月5日,李克秀說:“就像今天,太陽出來了,我想讓他到門口曬曬,兒女都出去了,我一個人又抱不動他。”

老向一家居住的兩層磚房,還是18年前夫妻倆從廣東打工回來后所建。這些年,除了屋頂加了個頂棚,房子沒有任何裝修。與馬路對面五層高的新房相比,老向家的房子顯得很破舊。

老向的臥室在一樓右側,房內很陰冷,他蓋著厚厚的被子躺在床里側。李克秀怕他凍著頭,給他戴上了一頂針織帽。當再次見到澎湃新聞時,老向的目光一直看著記者,想說話卻只能發出“咿呀”聲。

自老向生病后,家里未增添過一件像樣的家電。妻子李克秀倚在床邊,開始后悔讓時年64歲的老伴出去打工:“他本來年齡就大,又有高血壓,還去干體力活……”

不過,李克秀也能明白老伴當時的想法:家里出個大學生不容易,兒子讀大學要交學費,他不出去打工的話,家里就斷了經濟來源,僅憑種地收入遠遠無法應付家庭開支。

現在,一家人的希望和重擔落在了兒子身上。春節前,老向的兒子辭去了廣州一家軟件公司的工作,準備節后在重慶找工作。他說,在廣州工作工資不高,但生活成本高;回到重慶離家相對也近些,能更多地照顧家里。

向可平的兒子告訴澎湃新聞:“去年家里陸陸續續還了幾萬塊錢的債,現在還欠五六萬塊錢,慢慢會還完的。”

讓他最內疚的是,父親為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還沒來得及享福就臥床不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父親能早點好起來。

政府多舉措助高齡農民工返鄉就業

澎湃新聞采訪發現,在開州區團鳳村,由于年齡大、身體變差、外出不好找活等原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該村已有高齡農民工被迫選擇返鄉,他們要么重新扛起鋤頭種地,要么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二次就業,有的干脆呆在家里帶孫子孫女。

開州縣城里的標語

團鳳村村委會主任羅建國告訴澎湃新聞,2016年上半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有1500人,其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有300多人。不過,從去年7月開始,已有一定比例的高齡農民工因上述原因先后返鄉,但具體返回有多少人,村里尚沒有這項統計。羅建國預計,2017年返鄉的高齡農民工人數還會增加。

面對越來越多的返鄉高齡農民工,當地政府如何解決他們的二次就業?開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村勞務開發科科長鄧學實介紹,該區不斷有外出高齡農民工返鄉加入就近打工的行列。

鄧學實舉例,這些高齡農民工在當地建筑工地干普通小工,每天可掙200元,按一個月工作20天計算,能有4000元收入。

此外,當地政府還專門針對返鄉高齡農民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等活動。鄧稱,隨著經濟發展,家政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些五十多歲的農民工給人做清潔、帶孩子不成問題。即使在建筑工地干活,相比外省包工頭,本地的包工頭也更愿意招熟人或老鄉。

開州縣城里的標語

在開州區,寫有“打工不必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家鄉就業機會多,回來共筑幸福窩”等標語的廣告牌隨處可見。鄧學實介紹,為引導包括高齡農民工在內的農民工返鄉就業,今年春節以來,開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用工單位先后舉行了二十多場招聘會,提供崗位近萬個。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亚付宝充值| 大发888 代充| 百家乐官网千术手法| 百家乐必胜密| 网络百家乐官网游赌博| 大发888娱乐城 博狗| 百家乐官网资深| 百家乐官网园千术大全| 大发888开户注册网站| 玩百家乐有何技巧| 百家乐官网笑话| 安卓水果机游戏| 至尊百家乐官网吕文婉| 娱乐城注册| 澳门百家乐鸿运| 7人百家乐官网中号桌布| 真人百家乐| 百家乐龙虎玩| 百家乐打连技巧| 百家乐官网庄闲和游戏机| 大发888客服端下载| 百家乐官网什么牌最大| 可以玩百家乐的博彩网站| 顶级赌场是真的吗| 属狗与属猪能做生意吗| 开百家乐官网骗人吗|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聊天| 網絡博彩| 吉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属虎属龙做生意| 百家乐官网平投注法| 东方太阳城| 大发888设置| 大发888登陆器下载| 大发888娱乐老虎机| 大发888娱乐软件| 免费百家乐奥| 百家乐发牌铲| 百家乐官方网址| 百家乐是片人的吗| 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