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大街|以影像留存記憶,也要以口述史塑造新嘉定人地方認同
最近,“印象西大街”主題影像展在嘉定區文化館、法華塔塔院、南翔印象城三地同時開幕。位于嘉定老城的西大街,是上海現存不多的、保存較為完整的老街。區域內名人舊居眾多,河街相依的格局依舊。新一輪嘉定新城開發中,西門歷史風貌區也被列為重點發展區域。因此,主辦方希望通過影像征集與影像展覽的方式,保存和傳播關于西大街的記憶。
“印象西大街”主題影像展法華塔塔院展區
作為一個2015年移居此地的新嘉定人,我也想聊聊,自己對西大街改造的一些想法。
2019年,在“你的地方”項目中,我偶遇西大街。偶遇過程很神奇,沿著嘉定環城河步道來到西門,看到一段少見的彈格路老街。在好奇心驅使下,沿街漫步,加上翻閱史料,才得知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嘉定西大街。
在爬梳資料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一輩嘉定原住民和本地文史工作者對腳下這片土地傾注的感情和心血。原嘉定中心醫院主任醫師章麗椿退休后不斷實地走訪,挖掘整理嘉定各個古城鎮歷史風貌,編著出版了《嘉定覓痕——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嘉定縣古鎮市容圖》一書,嘉定博物館陶繼明、徐征偉等幾代本地文史工作者也不斷在《疁城文博》、《練川古今談》等期刊讀物中講述關于嘉定的風土人情和最新研究發現。
當下的工作也不可忽視。2015年,西門舊城區改建一期項目開始之時,嘉定城發集團還打造了一個公共智庫平臺——西友合作社,對變動中的西大街進行記錄,誕生了諸如“西街佰人”等生動鮮活也有歷史價值的內容,還策劃了多場關于城市更新、歷史文化等主題的討論與講述。
可惜的是,2018年4月起,由于項目部重組等原因,西友合作社長期斷更。直至2021年,才重啟運營。
嘉定文史研究者陶繼明認為,要發揮好西友合作社公眾智庫的作用,保持運營團隊人員的穩定非常關鍵。在2015-2018年間,他多次參與西友合作社的活動。
陶繼明已在西大街居住43年,是一位視西大街為“血地”的老人,又有著文史工作者的身份,想來已有不少媒體和機構征詢過他的意見。但對我講到之前在西大街的生活細節,陶老師依舊沉浸其中,娓娓道來。
他給我發來一段近千字的關于西大街改建更新工程的觀點,包括“保什么、拆什么、改什么、像什么”。不過,關于西大街的研究,陶繼明覺得,可能有一件事還沒有系統性做過。那就是關于西大街日常生活的口述史。
去年,上海靜安寺街道曾聯合候車式文化工作室,對枕流公寓進行系統的口述史收集與整理,以此來記錄這棟歷史建筑內居民的記憶,并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期傳承下去。
作為嘉定老城曾經最有煙火氣息的街道,西大街很有必要在現在開啟口述史項目。不管是名人后裔,還是阡陌百姓和商戶等,都應被納入口述訪談對象的備選名單中。陶繼明老師提及,西大街的老居民們大多還在嘉定區內,具備進行系統口述訪談的條件。
而在這項口述史訪談項目中,也可創造機會讓新嘉定人多多參與,讓他們有機會與嘉定本地歷史與原住民近距離接觸。根據“七普”統計結果,嘉定全區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占比達56.5%,較10年前增長了25.2%。伴隨著嘉定新城的新一輪建設,也會有越來越多新嘉定人在這里扎根,如何讓他們了解產業背后的嘉定歷史文脈,并塑造地方認同,進而與原住民一起形成共同體?此次西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更新,正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2022年元旦伊始,我再次回到西大街。西門歷史文化公園的建設工程已經啟動,老街上部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建的公房,已陸續被征收或已拆除。不遠處,護國寺重建工程已進行到中段,新建的木構建筑已初露端倪。
已被拆除的西大街老公房,遠處是新建的護國寺廟宇建筑
沿著練祁河向老城內漫步,王敬銘住宅中的老居民已被遷走,嘉定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土地上的老屋岌岌可危。練祁河對岸一戶人家正在重新裝修自家宅子。屋脊等處,采用的是蘇州民居的樣式,而非嘉定傳統民居樣式。環城河旁的八大王廟遺址,新近又貼上了一張通知,告誡大家風干物燥,“要燒香,去廟堂”。
練祁河邊重修的民居使用的是紋頭脊
八大王廟遺址旁貼起的告示,草叢上還是能看到不少香灰
在對陶繼明老師的采訪中,他也提到,不管以后西大街改造的方向如何,最重要的是保持西大街的獨特性。
這個獨特性來源何處?我想,在合理規劃設計好西大街新舊物理空間之外,也應系統記錄和傳承好曾在西大街上發生過的故事,這些世俗的、生活的甚至私人的經驗和體悟是最能讓人共情的內容。聚起人才能讓西大街活力如初。
(作者王越洲系上海文史愛好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