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詩詞大會》的爆紅讓傳統詩詞在新年之際火了一把。而香港演員陳小春在2月6日發了一篇長微博也用上了傳統詩詞的例子,稱“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就此,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他明確表示“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但粵語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
陳小春:熱愛中國文化就該學好廣東話
在2月6日的微博文章中,陳小春說自己在飯局上遇到一個湖北女孩,到廣州5年卻一句粵語都不會說,理由是粵語“比較沒文化”,“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
陳小春微博截圖陳小春說自己聽了頗不以為然,于是舉了傳統詩詞的例子來反駁她:“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
他進一步就此解釋,“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還未出現現在所謂的普通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不管詞匯、用詞都比歷史久遠的廣東話單薄粗疏多了。如果你說熱愛中國的文化不是對人吹水糊弄的話,你就應該學好廣東話,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念唐詩宋詞,就會看不懂讀不通。”
為佐證自己的觀點,陳小春還舉了不少詩歌的例子并用廣東話予以解釋: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食餸、食嘢、好好食、肥仔、肥佬、肥騰騰。普通話唔系用“食”,系用“吃”,唔系用“肥”,系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買一樽豉油返屋企、飮番樽啤酒先、呢個玻璃樽入面系乜嘢來咖?普通話唔系用“樽”,系用“瓶”,一瓶、瓶子。
詩經(注:應為《古詩十九首》,原文如此):“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字,正是廣東話。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舍……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戲、行出去、行花市、行咗幾遠呀?普通話系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唔系用“凍”系用“冷”。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嘢?普通話唔系用“望”系用“看”。
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的【隔籬】,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籬、隔籬鄰舍、搬過隔籬屋。普通話唔系用“隔籬”系用“隔壁”或“鄰居”。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唔系用“幾多”系用“多少”。
學者: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創作的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肯定不對。”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的研究方向是漢語語法和漢語史,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唐朝以前叫雅言)寫就,而不論官話還是雅言,都是北方話。“如果真的用方言寫,會造成閱讀障礙,方言區以外的人會完全看不懂。”
但梁銀峰還表示,“但有一點大體上是對的,普通話或者說北京話形成確實比較晚,作為全國通行的官話,大概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而陳小春認為用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的唐宋詩詞,實際上是用當時的官話寫的。
“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只可能夾雜一些方言成分。即使通俗文學作品,也是用當時的北方白話寫的,而非方言。比如唐五代時期的禪宗語錄《祖堂集》,是禪師和弟子講經說法的語錄,語言都很通俗,但也大都是用北方官話,偶爾夾雜一些方言。這部書中提到的很多和尚都是南方的,所以有一點閩語成分,但只是極個別的例子。直到清朝才出現了個別純用方言寫成的長篇文學作品,比如《海上花列傳》是用吳語寫成的。” 梁銀峰說。
“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粵語中的很多成分基本在唐代以前就定型了,里面保留了一些古代詞匯、語音現象是完全可能的。” 梁銀峰認為,陳小春舉的一些詩詞的例子確實能夠說明粵語中保留了古漢語的詞匯,比如蘇東坡的“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一句,“現在說人‘肥’在北方人看來基本是罵人的,但粵語里就還可以表達‘胖’的意思。還有用‘食’表達‘吃’的意思,用‘樽’表達‘瓶’,用‘行’表達‘走’,用‘幾多’表達‘多少’,所以,說粵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匯的例子,是可以講通的。古代平上去入四聲都分陰陽,一共8個聲調,這個聲調系統粵語完整保留了下來。還有一些語法現象的例證,比如普通話中的‘把’字句是唐以后產生的,而粵語中的很多語法成分唐代之前就定型了,所以粵語中就沒有這個句型。”
梁銀峰進一步表示,這種現象并不是只有粵語中才存在,事實上,很多南方方言多少都保留了古漢語的成分。而漢語七大方言中,有六大方言都在南方,因為南方多山地,交通不便,這就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阻礙。語言融合少,因而變化也就比較慢。而北方人口流動頻繁,漢族和少數民族融合也多。比如北方話聲調日漸減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少數民族和漢族經過民族融合,在學習漢語時希望盡量簡單,而移民交流必然帶來語言系統的簡化,語音也就簡化了。“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今天的上海話是以吳語為基礎形成的,但與以蘇州話、溫州話為代表的吳語相比,就有相應的簡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