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通人如何對抗不確定性,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經常聽到這么一句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當你設想最壞的情況,做完全的準備,似乎就可以無畏無懼,后顧無憂地沖向前方了。
可是事實未必如此,對于焦慮型人格來說,生活中多的是越想越焦慮的事,特別是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時候。
01
我們的憂患意識與生俱來
這兩年里充滿了未知,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們都無法確定我們的生活何時——或者是否還能步入正軌。
簡言之,生活充滿了未知數,這令我們感到恐懼。畢竟,我們的大腦對這些不確定性的反應十分消極。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我們就越感到安全,特別是當這些信息能夠對我們生活產生威脅時。
“我們的憂患意識與生俱來”,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心理治療師瑪格麗特·科克倫說,“這是一種生存機制;我們的大腦在過去一萬年中并沒有進化多少,我們仍然保留憂患意識,時刻對危險保持警惕,而不是一味享樂。”
長期生活在憂慮中,可能會對人體機能產生影響。“我們身體中的戰斗或逃跑反應被激活,”科克倫說,“接著我們的體內會產生大量化學物質。”
這原本應該是一種短期反應:一旦威脅消失,大腦因恐懼而釋放的化學物質就會恢復正常。但科克倫補充道:“我們無法擺脫目前所經歷的種種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性會日復一日,導致我們的身體不斷釋放腎上腺素。”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為這些應激激素水平過高會導致高血壓、肥胖癥等疾病。
當然,康涅狄格州的心理學家羅珊娜·卡潘娜·霍奇表示,不確定性對心理上的影響最為顯著。“現在,我們都感到失控,”她說。“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最近幾個月經歷的所有變化,有好有壞,這都會讓人們感到非常不舒服。大多數人無法適應這些變化。”
如果目前的種種不確定因素讓你感到不安,你肯定不是一個人。盡管你可能有種無助感,但以下幾個建議可以讓你更好地面對這種不確定性。
02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001 不要思前想后
哈佛醫學院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心理學家兼講師瑞安·簡·雅各比說,當你開始擔憂時,你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個兔子洞,在腦海中反復思考這些消極因素。
“你試圖解決問題,或者試圖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她說,“這并不是說這樣做不對——有時候解決問題,或者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并無壞處——但這種焦慮所帶來的精神負擔可能會讓人筋疲力盡。”
雅各比補充道,數據表明,人們對過去的反芻和對未來的擔憂越多,抑郁和焦慮的發作時間就越長。你越是任由這些想法肆意生長,就越有可能出現抑郁癥及焦慮癥,而且持續的時間也就越長。
擔心未來種種無法預測的事情——比如未來四年誰會成為美國總統,或者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進度——對你的認知都沒有任何益處。相反,雅各比說,你應該主動地推遲這些擔憂。她說:“當我們想要開始嘗試制定計劃,或者為那些太遙遠的事情做準備時,要主動延遲這種擔憂:告訴自己,‘我現在不能做這個決定,我會在X周內考慮’,在那之前什么都不想。”
002 讓自己保持忙碌
與其專注于不確定的未來,不如讓自己回到現在。可以練習正念與冥想,引導你的注意力重新集中。雅各比說:“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來分散你的注意力,那些需要你全神貫注的事情——比如繪畫、冥想、演奏音樂,或者攀巖或滑雪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
科克倫說:“應對焦慮和恐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雙手忙碌起來。當你的大腦一次又一次地忙著思考一些無用的事時,會對大腦產生催眠作用。這時你要冷靜下來,停止思考其他事情,專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為畫作著色是個不錯的選擇,用手抄寫東西也會有所幫助。如果你的狀態非常糟糕,不妨打開一本書,開始抄寫,看看會發生什么。”
003 不要去想象最壞的情況
雅各比說,通常情況下,這種“作最壞的打算”的想法會演變成一種糟糕的悲觀心態。這種悲觀心態在抑郁癥患者中十分常見。“有趣的是,人們往往用這種方式來應對不確定性,假設最壞的情況比面對未知要更加容易,但無疑也是不健康的。”專家建議,要處理這種不確定性,就要全身心投入到需要全神貫注的活動中,比如繪畫或玩拼圖游戲。
004 接受生命中的未知
處理不確定性的最好方法就是試著適應它。考慮一下曝光療法:雅各比說:“你可以更多的與這些不確定因素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試圖改變它,你了解的越多,就越能處理”。
你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我們都要處理——因為事情似乎在短期內不會變得不明確。“宇宙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科克倫說。“與之抗爭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有大風暴,彎曲的樹木能夠生存,不彎曲的樹木會開裂、死亡。人類也是一樣的。”
事情似乎失去了控制——從總體上看,也許是這樣。但這并不意味著你不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卡帕納·霍奇說:“我們無法控制天氣,我們無法控制交通。新冠疫情仍在繼續,我們也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思想、我們生活中的人以及我們聽到和看到的東西。我們能夠控制的確實很多,只需要關注這一點。”
原標題:《普通人如何對抗不確定性,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