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終回眸|澎湃新聞關注的十大書法事件:喧囂、沉淀與寂寞
回顧2021年的中國書法,從趙孟頫、米芾一些傳世名跡的先后首次公開展出,到唐代柳公權所書墓志的出土,再到中國書協換屆、蘭亭獎評獎、書法評論家批評諛文成為被告并“敗訴”,劉曉慶書法展的被吹捧……可以看到,一方面,各種書法亂象仍在,但另一方面,從傳統書法名跡受到的敬畏與追捧,一些被遮蔽的書法家重新被發現,仍讓人感到溫暖與欣慰。
書跡即心跡,書法一直見證人心,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仍是如此。喧囂與亂象終將過去,而值得沉淀下來的,時間終會讓其沉淀。
結合書法評論界、媒體界張瑞田、楊勇、顧村言、李金豹、薛元明等的推薦,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編輯部從中選擇整理出了2021年的十大書法事件與熱點,并進行評析。
從趙孟頫到米芾,一些傳世書法名跡首次展出
歷代書法名跡一直備受珍視,在2021年,元代趙孟頫《柔毛帖》、宋代米芾《行書道祖帖》先后首次公開展出。
臺北故宮博物院2021年的“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除了呈現東晉王羲之《奉橘帖》、蘇軾《楚頌帖》(拓本)、趙孟頫《柔毛帖》、董其昌行書卷《答徐孝穆書》等二十余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歷代書法發展的歷史脈絡,宋代黃庭堅書《李白詩卷》、宋代張即之書李衎墓志銘卷等也在展陳之列。
臺北故宮展出的《奉橘帖》
元代趙孟頫《柔毛帖》
上海博物館今年最重磅的書畫特展——“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中也展出了大量書法名跡,其中包括三國皇象《章草急就章冊》、西晉陸機《草書平復帖》(拓本)、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首次展覽)、明代董其昌《行書天馬賦卷》等。
主辦方介紹說,展覽通過梳理并增考那些為畫史忽略甚至幾近淹沒的人物,首次提出了上海吳門前淵/先驅的概念。展覽亦對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間上海書畫鑒藏史進行系統梳理與呈現。
首次展出的宋代米芾書法《行書道祖帖》,上海博物館藏
“鎮館之寶”亮相,一系列金石碑帖特展受追捧
2021年,在書法界最值得回望的還包括一系列金石碑帖大展,其中,分量最重的是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大展”。據悉,上海圖書館館藏碑帖的收藏品種幾乎囊括了整部“中國碑刻史”。其數量之豐富,質量之高超,堪稱“碑帖博物館”。在此次展覽中,上圖館藏唐碑《四歐寶笈》《宋拓九成宮》《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多寶塔》《宋拓玄秘拓》等等一大批國寶級碑帖善本同時展出,觀眾可以從唐碑宋拓本里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筆法奧義,一直讀到李世民、武則天的書法氣勢,讀到歷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綬、何紹基、龔心釗等的題跋。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四歐本(局部),是海內孤本,國之重寶,列《四歐寶笈》之首
“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大展”展覽現場
此外,國家博物館“摩崖上的中興頌——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以永州地區的摩崖石刻為主題,精心遴選出具有永州地區代表性摩崖石刻拓片約60件(套)。其中最著名的有元結撰文、顏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和韓愈撰文、蘇軾書寫的《荔子碑》,這兩件作品在中國歷史上有“三絕”之譽。
顏真卿書丹的名作《大唐中興頌》,原石位于湖南永州浯溪。
浙博“金石書畫”系列展覽(第五期)中的碑帖和書法部分,設有“清儀遺韻——張廷濟鑒藏善本碑帖”和“張宗祥與《論書絕句》——紀念張宗祥先生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兩大專題。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借展到了首都博物館藏清儀閣舊藏南宋賈似道刻《宣示表》原石。此石自明代萬歷年間杭州葛嶺賈氏半閑堂舊址出土后,歷經四百多年滄桑漂泊,今年又重返故里展出。
南宋賈似道刻《宣示表》原石
紹興“會稽萬古——越中金石拓片展”呈現的不僅有《建初買地刻石》《龍瑞宮記》《會稽刻石》《呂超墓志》《維衛尊佛》等摩崖碑拓名品代表,還有《徐自甬鐘》《吳王之子帶鉤》《越王句石矛》《漢銅鏡》等越中吉金貞玉、六朝瓦當、晉漢磚甓的金石拓片一同展出。
從游壽、周退密到應均,被遮蔽的寂寞書法家被重新發現
2021年書法界讓人感動的是,一些過去寂寞的書法家被重新發現與呈現,這份名單包括游壽、應均、周退密等。相似的是,他們都是以詩詞文史與學術涵養書法。
游壽(1906—1994)是知名的教育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和書法家,生前為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職。2021年新出版的《游壽傳》全書以游壽先生為主線,展現游壽先生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教育、考古、書法等領域的卓越成就和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游壽揮毫
作為金石書派第三代重要繼承人,游壽書法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她完成了李瑞清、胡小石對書法表現方法的探索與提煉,在繼承的基礎上,又自出新意,形成獨特的“游體”,成為中國當代學者型書家的代表之一。沈鵬先生2000年在《游壽書法集·序》中說:“她是學者、詩人、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僅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認識,游壽先生堪稱本世紀杰出的書法家之一,也應是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人物。”
游壽書法
應均(1874-1941),浙江永康人。名萬春,字敷華,又字仲華,晚年以“松石山民”為號。一生淡泊無爭,磊落灑脫,詩文書畫修養全憑自學不倦而致。為紀念應均先生辭世80周年,浙江省義烏春及草廬美術館從12月開始推出“空谷生香——松石山民書畫展”并出版《松石山民書畫集》。展覽展出應均先生精品力作60余幅,不僅有其代表性的碑帖融合的書法和獨具韻味的蘭花作品,還有山水和梅花作品,同時還展出應均的篆刻作品及其所刻的文房用品等。
應均生活的年代是中國大變革的年代,康南海變法失敗,回廣州“閉門卻掃”研究書法,寫出《廣藝舟雙楫》,想在書法上改革,提倡崇碑抑帖。這一主張在清末民初影響極大,再加于右任的力推,一時間形成了民國初期的書風。在這書風中想跳出來并非易事,永康應均就是佼佼者,令人刮目,并折服了書壇權威于右任,一時成為佳話。應均書法諸體均工,擅畫蘭,好詩文篆刻,書畫作品飽含金石之氣。但由于種種原因,曾一度被書畫界遺忘。
應均書畫
2020年以107歲高齡辭世的周退密先生曾被鄭逸梅稱為“海上寓公”,其詩詞、書法,雙峰并峙。2021年,在其辭世一周年之際,《文字之福——周退密百歲人生》在北京編輯出版。正如藝術評論人顧村言所言,周退老詩詞見出的氣韻與生命境界,對其書法的氣息影響尤大。退老書法無論是形韻與氣質,都是有東坡曠達的氣質與影子的,讀其手札行草,平淡自然,隨意而發,骨子里卻又豪邁縱橫,疏朗峻拔,方寸短札,卻寓千里之勢。退隱型的獨立人格與文史詩詞的涵養,也使得其書法,全無當下那些書協類書家與展覽類書家的習氣,尤其是詩稿與信札,純任自然,一片本色,全然不見一絲一毫的習氣,這樣的氣息與境界,實在是難而又難的。
周退密103歲時題字
無論是周退密,還是應均,從為人與詩詞、書法,不僅對當下的詩壇與書法界,對當下的文化界,其實都是一面巨大的鏡子。
蘭亭獎頒獎及學術論壇,針對抄襲取消獲獎者資格
2021年4月14日,農歷三月三,上巳節,在中國書法名跡《蘭亭序》的誕生地浙江紹興蘭亭,“第三十七屆蘭亭書法節暨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系列活動拉開序幕,活動包括蘭亭獎頒獎、大展和蘭亭獎學術論壇。本屆蘭亭獎共評選出69位獲獎及入選作者,包括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兩個方向,共評出金獎兩名,獲獎作者共15人,入選作者54人。其中,上海知名篆刻研究學者、書法篆刻家孫慰祖獲蘭亭獎金獎。
“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展覽現場
據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李昕介紹,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自2020年9月啟動,經過了宣傳發動、組織征稿等,共收到1835位作者的投稿材料,符合參評要求者1741人,其中書法創作方向參評作者1592人,理論研究方向參評作者149人。2021年3月中旬,按照評審程序及一系列評審制度,共評選出69位獲獎及入選作者,“本屆蘭亭獎倡導雅正書風、彰顯時代精神、展示正大氣象,力求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把德藝雙馨、技道并重的綜合考量標準納入評獎體系中,在堅持藝術、學術第一的同時,還綜合考察投稿作者的文化素養、藝術積累、創新意識、品德操守以及對書法藝術和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與成就等。”
金獎得主孫慰祖授獎現場
金獎得主之一的孫慰祖是理論研究方向得主,為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上海中國書法院副院長,是上海書法篆刻研究與創作的代表人物。孫慰祖長期致力于中國印史研究,對于歷代璽印、封泥、篆刻文物的斷代辨偽與資料整理頗多創獲。在利用印章文字展開古代官制、歷史地理與藝術研究方面,形成了中外專業領域內具有突出影響的成果體系。
此次蘭亭獎把關頗嚴,此前曾獲得提名獎的作者因抄襲嫌疑而被取消大獎,而在頒獎不到一個月后,中國書法家協會發布通報稱,因接到實名舉報,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選作者曾錦溪作品《自作詩三首》涉嫌文本內容抄襲。經組織專家核實,情況屬實。按照《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獎辦法》和《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征稿啟事》規定,決定取消曾錦溪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選資格。
評論者批評書法諛文被起訴,書法如何評論
真正的藝術評論,在當下是極其稀缺與可貴的。
2021年初書法評論者長安居(白爽)針對安徽省書協吳雪作品及相關表揚性文章寫了一些評論文章,結果惹來了一場官司。有意味的是,主要被批評對象不在起訴者之列,倒是為書法家寫了七千字表揚文章的作者,用一紙訴狀將書法評論者告上當地法庭,表示評論文章導致其個人損失與精神損害,索賠數十萬元。聯想起去年中國書協原副主席趙長青對受賄一案的認罪到一些錯字、別字連篇的書協名人,背后的原因讓人深思。
這事件的起因是,2021年1月21日,金肽頻寫了一篇關于安徽省書協主席吳雪的書法評論《紙上犁陌開,煙云入墨來》,據相關書法界人士統計,“金肽頻這篇7000多字的書法評論,光是用四個字的贊美詞,就有158個,如果加上兩字、三字、多字贊詞,更是無法計數。可以毫無夸張地說,金肽頻先生的這篇對安徽省書協吳雪先生書法的評述創造了一項紀錄。 ”
吳雪抄寫的“姚鼐《出池州》”,將“姚鼐”書為“姚鼎”
吳雪抄寫的宋代徐沖淵《題清音亭》出現多處錯寫
長安居(白爽)于1月23日寫了《濫拍“馬屁”也是“罪”》,不過文章微有不雅用語。其后金肽頻以名譽侵權為訴由提起訴訟。安徽安慶市迎江區人民法院于2月19日正式立案,并于6月24日第一次正式開庭審理,7月10日對此案公開進行第二次開庭審理。9月8日,安徽金肽頻訴長安居(白爽)“書法批評名譽侵權案”,由安徽安慶市迎江區人民法院當庭公開宣判《民事判決書》,要求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刪除“書法雅言”等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44篇文章;被告白爽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7日內在微信公眾號“雅風傳習”連續15日刊登致歉聲明,賠付原告金肽頻經濟損失5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元;駁回原告金肽頻的其他訴訟請求。
長安居(白爽)年末發文說:“我愿意真誠地面對親愛的讀者諸君坦承,由于我的學力所限,包括我在書法批評戰術上的經驗不足,我批評金肽頻‘諛文’的那篇小文章,存在著某些微弱的瑕疵。拙文如能去掉容易被‘小人’抓住‘小辮子’的那些把柄,批評的威力不會減弱一分,而更能向讀者展示自我的文明形象。從一般的常態上來說,初審已經落下帷幕,作為完‘敗’一方的我理應非常難堪,遭到書法界的普遍鄙棄,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書法評論家馬嘯其后發文說:“文藝批評引起的糾紛,屬于‘筆墨官司’,而‘筆墨官司’按慣例都不上法庭的。筆墨官司是一個傳統,歷史至少有幾千年了。很少聽說有因為寫篇文章,就打官司打到法庭上去的。我熱衷于藝術批評的時代,是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那時,大家有熱情,也真心做藝術和學術,所以,批評事件屢見不鮮。而如今不同了,這是表揚的時代,或者說是一個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的時代。”
2021年11月,“2021年中國書法評論第一案”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法律界、書法家、新聞界部分專家,就金肽頻起訴長安居一案進行研討。知名書法評論家張瑞田認為,目前,在非常勢利和功利的語境下,評論家能夠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敢于直言,值得尊重和肯定。當代書法不能缺少批評,每一位書法家對批評應該有平常心。在文學界,許多經典作家和作品,經常被“批評”,這是學術常態,不能大驚小怪。
書法亂象仍在,一些展覽淪為秀場、諛場
在書法藝術日漸走向平面化、技工化、娛樂化的文化語境下,書法專業也在遭遇各種困境與“嘻戲”,以至于一些書法展覽淪為秀場。
一直喜歡揮動巨筆“亂書”的書法家王冬齡2021年10月舉辦了一次“從頭開始——王冬齡書法藝術60年”的展覽,展出了其大量“亂書”以及與書法創新藝術。王冬齡的“亂書”歷來備受爭議,當作個人“嘗試”與秀場當然未嘗不可,不過,書法學者陳振濂在發言時卻說這“解決了書法的未來出路”,這就讓人感到意外了。
王冬齡的“亂書”
王冬齡的弟子魯大東今年也舉辦過多次展覽,如“真誥”展,聲稱展覽以全新的一種展示形式,打破藝術與宗教的藩籬,將聲音和行為表演、書法拓印、字形設計等多種表現形式融會貫通,打破空間與時間的展陳布局。在評論者趙濤看來,現場展覽的圖片,讓人想起之前的“無相道場”展覽,書法展淪為秀場,一如既往的陰森感撲面而來,“魯大東之前曾自稱:‘自己的短期目標是超越所有活著的書法家。’我們想問一下:當下書法家共有多少人?魯大東是在某一方面超越,還是超越所有人的所有方面?魯大東有這么大的能耐和能量嗎?”
一些書法展變成了秀場
書法展變成了秀場
書法秀場里少不了的還有影視明星,劉曉慶2021年歲末以電影明星的身份在北京一得閣舉辦了個人書法展,乍一聽,作為老一代的影視明星,在晚年摯愛練習毛筆字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好事,但所謂的劉曉慶書法讀后卻讓人大為失望,字體江湖化,缺少基本功,錯別字頗多……
劉曉慶寫的字“寧靜致遠”局部,“寧”的繁體寫法為錯字
正如一些評論所言,書法創作首先得尊重書法藝術本體固有的一切法則。劉曉慶文化底蘊的缺失,導致了她從根本上就無法理解書法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藝術。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書協原理事曾來德在劉曉慶書法展開幕式上說:“(劉)曉慶她天生就是文人,當之無愧的書法家,劉曉慶已經成了當之無愧的書法家,她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一般的書法家……”
同樣是影視明星,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王鐵成、年輕一代電影明星孫儷的書法等卻頗受好評,不知劉曉慶明白其中原因嗎?
中國書協換屆,蘇士澍卸任,孫曉云當選主席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月26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書協換屆,蘇士澍卸任,孫曉云當選主席。
與過去老一輩書法家啟功等擔任書協主席時備受尊重不同的是,當下擔任書協主席或許處于聚光燈下,一舉一動,一件作品的瑕疵或錯字,都會成為話題,蘇士澍對此無疑感受頗多。
孫曉云,女,漢族,1955年8月生,中共黨員。中國書協第七屆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江蘇省政府參事,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對于成為中國書協第一位女主席,孫曉云接受采訪時說:“書法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中國書法需要我們一生去積極實踐、細細品味、努力宣傳。我將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努力為全國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創造更好的學習、研究書法的條件,營造書法學習的氛圍,讓書法普及和惠民等活動更加深入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努力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寫好書法是一個時代風尚,是一種精神追求,要讓書法成為全世界人仰慕的中國文化的象征。”
事實上,雖然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但書法家協會等機構卻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
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建于1981年,書協建立以來,一方面,書法在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書法教育、對外交流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確有發展之處,另一方面,在老一輩書法家如啟功先生辭世后,對于這一機構的議論與褒貶同時并存。
此前曾有評論針對原中國書協原主席張海、蘇士澍的書寫錯誤及其書法價格與體制問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當下書協主席的條件和其書法水平、學問高低,并無關系。
書法苦旅與樂旅,周慧珺、謝云等老一輩書法家辭世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知名書法家周慧珺于2021年12月27日上午在上海安詳離世,享年83歲。周慧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影響較大,其《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曾創下總印數一百多萬冊的紀錄 。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周慧珺的影響極大。不過對于周慧珺晚年的書風,書法界也有著多角度的評價。有評論認為,周慧珺受米字影響較大,早年的書風清新典雅,但在晚年,一些作品似乎還是頗多刻意之處,這可能還是與書法背后的文化、學術修養有關。
周慧珺也曾如是說:“老了,有很多想法,對自己的作品越來越不滿意,總感覺自己可以寫得更好一些,但是精神、體力、思想力卻衰退了。……你知道該變,但是你不清楚該如何變,突破不了,這就是所謂的‘書法苦旅’,這種‘苦’伴隨人終身。”
對于周慧珺晚年的書風,書法界有著多角度的評價
另一位老一輩書法家,中國書協顧問謝云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8月30日2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謝云1929年10月生于浙江省溫州龍港市三大廟。幼遵家教習字習詩,廣涉漢、魏晉碑及鳥蟲篆等異體字,融篆、隸、行于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獨步當代。主要著作有《謝云篆書》《燈前遺墨》《謝云書法集》《謝云八十書畫》《謝云新詩》《謝云鳥蟲篆書法藝術》《謝云書畫藝術》《謝云畫集》(一、二、三卷)等。有評論認為,謝云是以墨為文,以筆為質,“先文而后墨”。謝云是復合型藝術家,他是詩人、書法家,邇來作畫,也是出手不凡,引人遐思。由于他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擔任過秘書長,他的書名更被世人重視,人前稱書法家的時候,遠遠多于被稱為詩人的時候。
正如評論家張瑞田所言:“先文而后墨”,此語會讓那些短視的書法家們汗顏。于此,我們也找到了認知和理解謝云先生書法的路徑,看到了一位文人書法家的精神境界。
“顏筋柳骨”,西安新出土柳公權書法墓志
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對中國書法史影響深遠的大家,繼2020年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了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所書墓志——元大謙之妻羅婉順墓志后,2021年3月17日,在位于西安市棗園北路一處工地挖出唐代書法名家柳公權書寫的石碑。據悉,碑文撰者為唐代宰相王起、書者為書法名家柳公權,墓主是從一品官員楊承和。
知名碑石專家陳根遠當時對澎湃新聞表示,從現有的資料以及陜西省文物局發的消息,柳公權碑的真偽應該沒有問題。“王起、楊承和與柳公權屬于同時代,新發現的石碑大約刻于公元836年。837年,柳公權寫了玄秘塔碑,這么看來時代也對。”
柳公權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其中《大唐回元觀鐘樓銘》、《馮宿碑》、《玄秘塔碑》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柳公權書寫的石碑(局部)
西安市棗園北路一處工地挖出的柳公權書寫的石碑(局部)
《大唐迴元觀鐘樓銘》
據公開資料,現存柳碑中最完整的是柳公權58歲時所書的《迴元觀鐘樓銘》碑。《大唐迴元觀鐘樓銘》,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門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權中楷正書。和《大唐回元觀鐘樓銘》一樣,楊承和墓志從未見于金石著錄,在泯滅千年之后重見天日,實為書法界一大幸事。
從《中國磚銘全集》到《山東書法全集》,一批書法專著出版
從《中國磚銘全集》到《山東書法全集》,一批書法專著在2021年出版后頗有影響。
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新出版的《中國磚銘全集》(全十五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收集整理我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磚銘約七千件,全書按地域朝代編排,歷史跨度由戰國至民國,分為戰國磚銘、秦磚銘、西漢新莽磚銘、東漢磚銘、洛陽東漢刑徒葬磚銘、亳州東漢曹操宗族墓群磚銘、三國磚銘、兩晉磚銘、南朝磚銘、北朝磚銘、高昌地區磚銘、隋唐五代十國磚銘、兩宋磚銘、遼金元磚銘、明清民國磚銘,全書十五冊。《中國磚銘全集》從歷史與藝術的雙重價值角度構建成書框架,吸收前人學術研究成果并匯總新出土的古代磚銘的重要材料,是研究漢字書體演變的重要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在中國磚銘書法藝術研究領域有較高的代表性。
《中國磚銘全集》
??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庋藏中國古籍善本宏富著稱,其中清代《趙之謙稿書:章安雜說》即是館藏重要文獻。凡碑石書法、詩文花草、逸聞趣事,多載其中。雜說內容博雜,共八十五則,議論與書藝皆精彩,是趙之謙典型“顏底魏面”風格轉換時期的手稿,信手拈來,點畫紛披。國家圖書館古籍館2021年授權止觀書局籌劃高清典藏本以行世,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戴家妙整理此書,排比后先,復作釋文標點,犁然成編,且經高清、原大、原色、原貌印刷出版。
《章安雜說》 局部
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編纂完成的《山東書法全集》是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其編纂、出版完成,歷經十年,獲得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集》共18卷23冊。《全集》不但搜集了山東書法文化遺存、山東籍書法家作品,還收錄了山東文博單位保存的書法文化遺存。從新石器時代的刻畫文字雛形到明清法書,時間越六千年;陶器、甲骨、青銅、石刻、簡牘、璽印、法書,材質逾十余種。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第六、七輯)”。
《祝嘉書學論著全集》包括“書學史”1卷、“書法理論”3卷、“歷代書學論著疏證”3卷、“書法批評、書信、新舊詩等”1卷。書中除收錄祝嘉已出版的《書學》《書學史》《愚盦書話》《愚盦碑話》《書學新論》《書學論集》等著作外,還收入大量由其手稿整理出的遺著、遺文,以及200多首詩詞作品、200多封與海內外名家往來的書信,同時,八卷以彩插形式刊出祝嘉書法作品等100多件。該書不僅是研究祝嘉個人學術與創作的權威資料,也是研究中國書法尤其是20世紀中國書法的珍貴文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