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共空間計劃丨聽城市④站在大連中山廣場里面,能聽到什么?
錄音場所:大連中山廣場 內圈沿綠地區域
錄音時間:2016/7/17 Sun. 19:14
錄音時長:02:58
聲音路線:定點
2016年底,市政廳發布了“公共空間計劃”(具體內容見市政廳微信公眾號),期待和大家一起挖掘有趣的公共空間。以下是“公共空間計劃”的第一個成果,研究者是沈陽的“聽城市”小組(微信公眾號:聽城市 City-Sound),他們用聲音記錄結合空間分析的方式,探索沈陽與大連兩個中山廣場的公共空間體驗。
沈陽和大連的中山廣場均是近代城市規劃遺留物,并對當下城市保有重要功用、均經歷了多個執政時期、均在此刻迎來了相似的使用者和使用時段。這兩個中山廣場均位于城市重要的商業區域和交通節點,從四周迎接各類交通人群,成為一個聲景匯聚場所。但由于廣場內部與周邊有著不同的聲音內容和空間結構,人群在進入廣場內部之前與進入廣場之后的聲景會有區別。因此,可以通過地理空間從外至內的方式進行聲音描述,盡量還原人群進入廣場的聲景變化全態。
這個研究將通過六個部分對兩個中山廣場的聲景進行分析。第一、二篇是展現沈陽中山廣場的外部交通空間、四周建筑空間和內部空間的聲景;第三、四篇是展現大連中山廣場的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聲景;第五、六篇通過對歷史成因和廣場內部空間特性的分析,分別對廣場空間中的話語和播放行為進行探討。
兩個中山廣場的聲景
大連中山廣場依其廣場結構分成三個主要區域:外圈綠化帶區域(寬約30米的四個大小一致的扇形綠地,其中種植有高大樹木)、中圈綠化帶區(寬約16米的八個大小一致的近梯形綠地,每個綠地內種植有一顆高大樹木)和內圈地面硬覆蓋區域。而出現在內圈區域的活動多是由中圈及外圈綠化帶的人行道蔓延至此。
由于有較多綠化帶包裹,且有可坐歇的設施,廣場活動人群的停留時間相對較長。由于可供開展廣場舞的區域與其它活動人群有重疊,使得該廣場未出現如沈陽中山廣場一樣被廣場舞占領的情況。廣場中心區域為階梯式設計,三級圓形平面,時而為空地時而擺滿可移動花架。廣場東西兩側為進出廣場的地下人行道出入口,但并非廣場人群的主要聚集區域,廣場人群主要聚集區域位于南側,此處有多年存在于此的鴿群,除此區域沒有明顯吸人行人的標識設施。
根據廣場行人的行為,對廣場進行如下分區做以聲景描述:
廣場南側綠化帶至中心區域廣場南側綠化帶至中心區域
區域空間狀況:區域南側正對大連賓館(歷史建筑),可清晰地觀看其正立面全貌,該活動區域南北長約65米,寬約30米。區域內涵蓋廣場的外圈、中圈綠地以及中心硬覆蓋地面區域。區域同時覆蓋有南側主人行道和位于中圈與外圈綠地間的環形人行道。雖然有綠地作為隔離,但外圈區域還是有較多交通噪音闖入。該區域中,位于中圈綠化帶旁有一個銷售鴿子食的攤位,攤主是此處廣場鴿的飼養者。大連中山廣場的廣場鴿已經存在有幾十年,據他本人介紹一直由他們姐弟倆共同飼養。由于成了廣場一景,行人喂食成樂,該區域成了“廣場鴿”區域,但鴿子的糞便較多,行人在此很難坐歇。
聲音主要內容:外圈交通噪聲,圍繞鴿群展開的給鴿子喂食的人群嬉鬧聲,借大連賓館的背景拍照留念的話語,鴿群叫聲及飛起時煽動翅膀的聲音,綠地中微弱的太陽能念佛機聲。
廣場東西兩側地下人行道進出口區域廣場東西兩側地下人行道進出口區域
區域空間狀況:該區域位于廣場東西兩側,外圈與中圈綠地之間的人行道處,圍繞進出廣場的地下人行道出入口。由于這里地處東西兩側的主人行道路口,視野較為開闊,易于觀看廣場外圈的歷史建筑。出入口處的人行道兩側為外圈與中圈的綠地,從綠植的數量和高度上,西側大于東側。
聲音主要內容:外圈交通噪聲,拍照留念的話語,問路聲。
廣場北側綠化帶區域廣場北側綠化帶區域
區域空間狀況:區域北側正對中國銀行中山廣場支行(歷史建筑),主要為廣場的北側主人行道。由于南側廣場鴿的吸引,廣場人群除拍照外,主要在南側活動。此處道路兩側的綠化量較大,有部分人群選擇在此區域坐下休憩聊天。
聲音主要內容:外圈交通噪聲,少量拍照留念的話語,聊天聲。
廣場中心硬覆蓋區域廣場中心硬覆蓋區域
區域空間狀況:呈圓形,直徑約60米,硬覆蓋地面,正中心為階梯式設計,三級圓形平面,時而為空地時而擺滿可移動花架。
聲音主要內容:此區域聲音晝夜有較大區別。白天時,位于西側貼近綠地處常有兩個打牌與下棋的人群發出稀少的人聲,南側落有廣場鴿的區域有人群嬉戲聲,其它區域圍繞中心環形地帶有年輕人玩輪滑的聲音。夜間,在非隆冬季節及降水降雪日,有廣場舞人群播放舞曲。除中心圓形區域,其它環形區域可開展廣場舞的寬度不足10米,還要顧及到夜間有小孩玩輪滑,所以此處沒有大規模的廣場舞人群。并且由于正中心的階梯式設計,即使在中心花架移走的時間段,也只能容納一個廣場舞隊在中心活動,所以廣場舞的聲音雖還是夜間聲景中的頂層,但沒有完全掩蓋其它如聊天人群、輪滑人群的聲音。
小結
大連中山廣場位于大連歷史街區內,此處亦為中央商務區,自建城至今,街區框架未有明顯改變,道路寬度有限,辦公樓、商場、公寓又在此處密集分布,使得行人在經過廣場外部交通空間時會經常遇到停車占用人行道的問題。該區域公交線路較多,又幾乎沒有自行車道,所以機動車道緊鄰人行道,公交車的強大噪音直接對行人造成了影響。除交通噪音外,以東西方向的人民路和中山路為界限,廣場北部交通輻射區域有較多旅游、購物和文化場所的聲音,南側有較多生活、商業類的聲音。
廣場外圈至內部的空間里有一定的綠地和停歇設施,適于行人駐足和談話,此處有部分針對建筑歷史展開的話語。但通行廣場內外的交通只有東西兩側地下通道,其它區域的過街人行橫道會和繁忙的機動車交通形成沖突,且針對行人的提示和指引設施不夠完善,造成了行人在此不按交通規則過馬路的狀況,也引起了較多汽車鳴笛聲。
進入廣場內部的行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綠地的保護,與機動車交通空間形成間隔,綠地一圈可坐歇空間較多,適于開展近距離交流談話的活動。由于廣場內部因綠地分隔有較多分層空間,大平面空間較少,且無中心塑像指引人群行動和話語,所以未出現類似沈陽中山廣場的夜間大規模廣場舞群與白天空無一人的狀況。
(作者系聽城市項目發起人,房地產估價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