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公教育大跌的羅生門
文 | 龔巖
編輯 | G3007
從年初的高調捐贈,到如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中公教育充滿著謎團。
繼10月18日收到深交所首份關注函,并且延期回復后。12月21日,中公教育再度發布最新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12月13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公司董事會對關注函高度重視,積極組織人員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核實,鑒于統計相關數據和信息工作量較大,為確保回復內容的準確性與完整性,經向深交所申請同意,關注函將延期至12月27日回復并對外披露。
此前,中公教育的公告還顯示,公司于2021年12月15日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編號:證監立案字0232021010號),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立案調查。
今年來,除了應對監管立案調查,以及忙著回函外,中公教育還面臨著業績變臉、股東減持、經營模式遭質疑等多重困境,而定增終止以及股價大幅下跌,更讓其雪上加霜。
中公教育到底怎么呢?這可能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職業教育政策支持蒸蒸日上,為何“考公第一股”的中公教育卻跌跌不休?僅僅半年時間,為何中公教育由盈轉虧,單季直接虧損8億?為何創始人一邊高額捐贈,另一邊股東卻忙著做股權質押?這些看似矛盾、真假難辨的事件中,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羅生門。
截至12月22日,中公教育再度收跌8.05元/股,總市值496.48億元,較年內最高點已經蒸發了超過2000億元。
01
連發的監管函和跌去八成的市值
今年3月,中公教育創始人李永新和他所創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會,豪擲10億元創下自北大建校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贈。彼時,中公教育市值超過2000億元,李永新的個人身價也超千億元,可詳見來咖智庫此前《從李永新的10億捐贈,看千億富豪的資本乾坤大挪移》一文。
但李永新的高光,并沒有阻擋住中公教育股價和市值已經開啟的向下勢頭。今年2月2日,中公教育曾抵達歷史峰值區間,每股最高43元,公司總市值超過2600億元。然而,此后的10個月時間里,受到國家對教培行業“雙減”政策以及疫情的影響,中公教育的股價從43元跌至12月22日收盤的8.05元,80%的市值灰飛煙滅。
伴隨著股價的下跌,是中公教育業績的變臉。2018-2020年,中公教育以122.28%的總業績實現率,超額完成三年凈利潤38.8億元的業績承諾。但到了2021年,公司業績突現斷崖式虧損。其中2021年上半年首次出現凈虧損9716.25萬元,再到三季度單季巨虧7.9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總計虧損8.91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13.21億元,同比降幅高達167.45%,業績全面滑坡,期末每股凈資產已從2018年三季報的2.36元減至0.55元。
2021年10月18日,深交所給中公教育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三季度業績較去年同期縮水20多億元及公司認定“業績階段性虧損”的具體原因和合理性、行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的具體情況、相關不利因素是否會對公司業績產生持續影響等。
在延期公布的回復中,中公教育表示,今年第三季度業績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多省聯考提前,導致高峰收費期減少,以及教師板塊、綜合板塊、醫療板塊招考變動和考試推遲,導致階段性虧損;另一方面,公司繼續優化產品、市場、研發及人員策略,不斷加強線上線下聯合力度,強化重點項目的布局與發力。加之去年省聯考時間推遲,導致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收入基數較高,以及受主要培訓序列招錄人數下滑的影響所致。
中公教育同時認為,公司目前的虧損主要是由于政策變化及短期為應對市場競爭所采取的策略所致,隨著上述因素的消除及公司的降本增效的措施發揮作用,公司的經營業績將實現好轉。
12月13日,中公教育再度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涉及七大類問詢,除了要求其披露2021年各季度協議班收入的明細情況,還詢及公司近三年合同負債大起大落的具體情況、原因及合理性;其他非流動資產項下36億元預付土地款、投資款的具體情況、交易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其他應收款項下欠款2億元的第一大欠款方遼寧瀚輝是否為公司關聯方,相關合作項目是否具備商業實質,項目建設是否存在異常;銷售商品收到現金為負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項財務數據異常中,中公教育持續多年的大存大貸、存貸雙高情形尤顯“扎眼”。關注函中還指出,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9月底,公司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16.07億元、28.67億元、39.76億元和48.44億元,同期公司貨幣資金、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等金額合計分別高達47.01億元、64.02億元、89.19億元和34.20億元。
此前,中公教育稱需要充足資金應對可能的退費。但深交所指出,公司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貨幣資金、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等金額扣除合同負債(預收款項)后為27.81億元、37.68億元和39.94億元,仍大于短期借款金額。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詳細說明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的原因、用途和合理性。
也就說,在不到60天里,中公教育已經連續收到了兩封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一封來自中國證監會安徽監管局的警示函,以及一封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
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在12月6日發布的公告稱,公司終止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并向中國證監會撤回申請文件。12月13日,證監會回復決定終止此次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行政許可申請的審查。這也意味著,中公教育折騰了整整1年多的60億定增融資計劃,由此宣告徹底泡湯。
02
行業趨嚴競爭加劇,手段盡施難獨善
面對這樣的下跌態勢,中公教育自然也想極力挽回。尤其在面對今年教育行業頻出的新政以及監管措施,中公教育也不斷發出公告予以分析、釋疑,急切心情可見一斑。
2021年5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簡稱“《實施條例》”)正式頒布,并將于9月1日起施行。中公教育在6月9日特別發布了對此《實施條例》的影響分析,尤其對其中是否需要取得辦學許可證的分析:在《實施條例》正式實施之前,中公教育按照現狀持續經營現有業務不存在法律風險。而實施之后,還需要主管部門予以進一步明確。如將來需要,北京中公也將依照開辦培訓機構的設置條件申請辦理辦學許可證不存在實質性法律障礙。
中公教育還特別提到了其中的應對措施,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李永新和魯忠芳(為李永新母親)出具書面承諾:若中公教育及其下屬從事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業務的分、子公司因為未取得辦學許可證或者工商登記經營范圍中未包含教育培訓內容而遭受行政處罰,或者因為業務運營模式而遭受行政處罰,或者中公教育及其下屬從事非學歷職業教育培訓業務的分、子公司在《民促法(2016修正)》相關地方配套細則出臺之后因無法辦理或未及時辦理辦學許可證或經營范圍變更登記而遭受行政處罰,魯忠芳、李永新將承擔由此給中公教育造成的一切損失。
7月23日,“兩辦”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6日,中公教育即發出《關于教育行業雙減政策對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重大影響的公告》。中公教育在其中強調,公司主營業務為面向成年人的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服務,不屬于本次調控的K12學科類校外培訓行業,對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重大影響。但盡管如此,市場仍認為“雙減”政策對整個教培行業都有影響,以職業教育為主的中公教育雖然沒有受到直接沖擊,但也難以幸免。在這種預期之下,中公教育還是沒能挽回股價的頹勢。
再回到職業教育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層面就出臺了7項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全力支持職業教育產業發展。尤其是10月12日“兩辦”發布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職業教育已提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12月13日,教育部發布有關開展“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的遴選通知,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規范化保障。
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中公教育也稱,《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公司所處的職業教育行業是國家支持鼓勵的行業,為公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為公司的后續穩定經營奠定了基礎。
但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今年許多曾經從事K12的培訓機構紛紛轉型職業教育,和中公教育開始搶市場。早在今年3月,新東方宣布將數億資金投向導氮教育;5月,高途教育宣布成人教育業務板塊已被定位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并于7月上線新版高途APP,覆蓋語言培訓、大學生考試、財經、公考、教資、留學、管理、醫療等多類型職業教育業務;7月,好未來發布“輕舟”品牌,宣布進入職業教育領域。隨著新東方、高途、好未來等培訓巨頭的入局,中公教育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語言培訓、留學、考研和考公這幾個細分領域。
這種行業競爭的加劇,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各項人力、管理以及銷售成本的增加,這也是中公教育出現單季巨虧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守擂者的中公教育,雖手段盡施、極力撇清,但仍難獨善。
03
對賭后的財務造假嫌疑
除了受政策以及本身業績影響外,中公教育此番連續下跌,還有著這樣一個說法。有媒體報道曾引述分析人士觀點,稱中公教育為了完成之前的對賭,有可能提前透支了2021年的業績,甚至可能存在財務造假。
2018年,中公教育通過一份高達185億元的重組方案,成功借殼亞夏汽車上市。在這個被稱為“教育重組金額最高”的交易方案中,中公教育簽訂了《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承諾在完成資產重組之后,中公教育的2018年-2020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不少于9.3億元、13億元、16.5億元。上市后的三年內,中公教育的營收分別為62.37億元、91.76億元和112.0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4%,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1.13億元、17.19億元和18.67億元,均超額完成業績對賭承諾。
但自2020年第四季度后,中公教育的營收便開始呈現下滑狀態。也正是從去年11月開始,中公教育的股價開始走下坡路,直到今年上半年開始出現凈利潤虧損的情況。有媒體還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含大股東王振東在內,前三名及第七、八名大股東都進行了股份質押,且質押比例均在20%以上,比例高者甚至達到73.42%。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曾在《對業績異常爆雷公司應采取特別措施》一文中指出,商譽主要發生在企業并購重組的時候,在業績爆雷的公司里有些并購對賭似乎已經完成了,卻仍進行了商譽減值的計提,這只能說明業績對賭中或許充滿了水分和有財務做賬的成分。蘇培科還認為,如果說上市公司大股東出現股權質押爆倉,理論上并不影響上市公司的運行,除非是這些大股東挪用、占用、持續財務造假,才會讓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的危機轉嫁給上市公司。
有二級市場分析人士還透露,今年因為疫情以及行業政策的影響,中公教育很可能索性借坡下驢來一個一次性釋放進行填坑,但這種大規模的商譽減值,卻很容易傷害著A股市場的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11月30日,中公教育曾收到了證監會安徽監管局對公司出具的警示函,原因是未披露與關聯方北京創晟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吉安市井開區理享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陜西冠誠實業有限公司等之間相關交易金額。而深交所的關注函中,也要求中公教育說明2021年半年報中其他應收款第一大欠款方遼寧瀚輝實業有限公司與公司是否為關聯方。
經歷了幾年的輝煌后,業績突變的中公教育還隱藏著哪些秘密,有待后續揭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