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業余攝影師”植田正治:如何用相機捕捉“風”
植田正治(1913—2020)的前衛藝術攝影對日本和世界攝影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他本人始終自謙為一名業余攝影師。他從中學三年級開始熱衷于攝影,二戰前在日本嶄露頭角。戰后以家鄉鳥取的天空、地平線、沙丘為背景,將拍攝對象當作靜物一般布置后擺拍。該手法被稱為“植田調”。在最近出版的《我的攝影創作法》一書中,收錄了這位“業余攝影師”在20世紀70至80年代的日本攝影雜志上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講述他開始攝影創作的契機、自謙為“攝影愛好者”的原因、對當時流行的攝影風格的批評、自己偏好的拍攝手法和攝影器材等。澎湃新聞經授權節選書中《斜視風景論》一文,展現植田正治對于風景攝影的看法。
植田正治和貓 1949年
持續拍攝山陰四十年
像我這種住在偏遠鄉下鳥取的人,能想到的拍攝對象當然多是風景。
過去的四十年里,我一直在拍攝山陰陰暗清冷的海景,或者身處得天獨厚的美麗自然中卻莫名沮喪的人物。好像除此之外沒別的可拍似的。然而最近卻有一個疑問困擾著我: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兩年我不斷地到處旅行,歐洲、美國,還有國內的北海道,可以說是非常大范圍地尋找素材了。
即便如此,我的拍攝對象也還是沒什么變化,依舊是些陰濕的風景、沮喪的人物。說不定我的性格就適合拍這樣的東西。對此我也放棄抵抗了。
然而最近,我經常在各種各樣的地方被問到關于“風景”“你的風景”的問題。每次,我都會像現在這樣重新思考“風景”一詞的意思。那么這次就讓我從這里說起吧。
《有X先生的風景》系列之6 1974年
《有X先生的風景》系列之3 1974年
“風景”這個詞
我們先思考一下“風景”這個詞。“風景”的“風”,可以是吹拂而過的“風”,而“景”這個字,則總會讓人聯想起廣袤的空間。再展開說,還有“風光”“光景”等詞語——閉上眼睛時,我的視網膜充滿了太陽的光線、亮閃閃的反射光、深邃的天空、廣闊的海洋、山脈、生機勃勃的森林,還有曾幾何時拍過的街道。當然,我常常拍攝的陰暗海景也包含在其中。
然而,即使現在我把這些景色拍下來,我覺得它們都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的一部分;無論我用取景框截取了多少,它們也不過是從大自然借來的。但也許對于所謂的風景攝影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拿著書的植田正治 1949 年
拍攝“我的風景”
就在昨天,我帶著相機冒著酷暑在附近的村子走了走。后來我聽說,昨天是這個夏天最熱的一天。因為沒有風,我的翻領襯衫背后全都是濕漉漉的汗水。山間小路的兩側涌動著熱氣,簡直要把人蒸熟。我突然想到,這暑熱是不是也能拍進照片呢?這么一想,心情也隨之變化:太陽啊,再曬一點吧;汗水啊,瀑布一樣地傾瀉吧——周圍的風景仿佛全都變成了暑熱的化身。
那一天并沒拍到什么像樣的照片,不過,如果想起“我的”一詞的話,那么當天拍到的照片,倒正是“我的風景”。
再說,在那樣的天氣下我也不可能四處尋找形態與構圖都完美無瑕的杰作。這樣的照片不也算是風景攝影嗎?
《沙丘人物》 1950 年左右
《沙丘人物》 1950 年左右
“陳舊”的觀念
讓我們換個話題吧。
曾經我加入了一個和攝影沒什么關系的團體,但團體內一些對攝影有興趣的人舉辦了一個攝影展。
大家都是業余的攝影愛好者,對自己的作品充滿自信。有不少令人難斷高下的作品,也不乏獵奇之作。后來大家說,難得有這個機會,干脆評判個優劣等級吧。這個活兒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對此我提出意見,這又不是攝影大賽,大家開開心心展出的作品,以我的短淺目光評選實在是不合適。最終大家決定,結合會員投票,以及包括我在內的少數幾個評審員的意見,評選出一個結果來。
而一般會員的投票結果當中,出現了一張完全出乎我預料的作品。
那張照片不管怎么看,都說不上拍得好,也沒有什么為人稱道的視角。勉強說得好聽一點,也只能說是一張質樸平淡的風景照。
而我卻因此想到,我們這些攝影師極其狹隘的觀點中,有很多東西其實并不一定適用于一般大眾,也很難為大眾所理解。但攝影師的眼光就都是正確的嗎?外行的想法就都是低檔次的嗎?對此我有些懷疑。
《有X先生的風景》系列之2 1974年
在我看來,正因為我們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才需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重新審視和思考那些被認為陳舊過時的平凡風景照。
我并非認為應當后退。不但不能后退,還應當努力向新時代邁進。為此,我們需要不斷關注年輕一代充滿熱情的作品,傾聽他們的評論。一味地逃避到過去中去,毫無疑問是非常愚蠢的。
但是,若是重新思考一下曾經因為覺得陳舊而看漏的東西,并偶爾從中得到新鮮的感受,不也是一件美事嗎?
以上就是我從業余攝影師的藝術風景作品當中感悟到的東西。
《土門拳和朝倉》 1949 年
拍下吹過的“風”吧
大家了解尤金·阿杰的作品嗎?
那些過去一文不名的風景照,今天受到人們的重新審視,并為人們帶來新的感動。他的照片讓人想到巴黎尋常百姓的生活和清爽的微風。
“風景”的“風”,是吹拂而過的風。我覺得,若真的有照片能讓人從畫面中感受到眼睛看不見的空氣流動,那么這樣的照片,值得作為風景攝影的一個目標。
(本文節選自《我的攝影論》一書,后浪 | 花城出版社,2021年12月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