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表肺癌科普詩、秒變“網紅”醫師:肺癌并非那么不可戰勝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的醫師趙曉剛,和手術臺上的醫生形象不同,生活中的趙曉剛更像個文藝青年,喜歡閱讀,喜歡寫詩,剛剛過去的這周里,趙曉剛經歷了一次網絡輿論的過山車,因為他曾經寫的一首名為《我要當老大》的肺癌科普詩。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曉剛:這首詩一下子這么熱,我真的是喜憂參半,一開始很高興,我覺得自己火了,自己是網紅,但是事實上到最后我一看到網上一些負面的評論,更有一些媒體斷章取義 。它往往會把我說的一段話當成一段截取出來,讓很多民眾就誤導了,還有人威脅我。
趙曉剛愛寫詩,在同事里也是出了名的,他寫的關于肺癌的詩歌,并不只有這一首,在上海市醫學會的網站上,還專門為他寫的科普詩歌開了一個專欄。對于他來說,最開始寫這種詩,純粹是因為有趣。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曉剛:寫詩主要就是讓自己愉快,讓自己開心。因為把東西、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來、表達出來,通過自己的筆尖流淌出來,我覺得對自己來說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至于這次,美國權威胸外科雜志發表的這首《我要當老大》時,給出的評語也是有趣。其實,當初得知這個消息時,驚喜僅僅在趙曉剛和朋友、同事間的小圈子內散播。但隨著傳播范圍不斷擴大,一些媒體也注意到了這個消息,因為這首詩中寫道,“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我的大名,我喜歡呼吸純馥幽香的霧霾”他被一些媒體形容成了寫霧霾詩的中國醫生。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曉剛:正好是切入到了某一個熱點,其實是我無意中切入的,然后大家都很關注。如果你讀過我的詩的話,一定會知道,這首詩是一個肺部磨砂玻璃影的一個科普介紹,是這樣一個詩,我是希望所有的人,能夠知道肺部磨砂玻璃影、肺部磨砂玻璃結節,有的時候是早期肺癌的一種表現,我只是讓大家知道這一點,這也是符合我一貫平時喜歡科普的原則。
據趙曉剛解釋,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指在CT影像上,看到肺部有云霧狀像磨砂玻璃一樣的影子,如果小于等于3厘米,叫肺部磨玻璃結節,如果大于3厘米,稱腫塊。磨砂玻璃影、磨砂玻璃結節有些是癌,有些不是癌,炎癥、出血也會造成這樣的改變。很多病人查出肺部有磨砂玻璃影后,往往會特別害怕。為了緩解類似病人的焦慮,他開了一個公眾號,放一些自己寫的文章,專門闡述磨砂玻璃結節與肺癌的關系,解釋良性結節與惡性結節的區別。
一個外科醫生為啥要做肺癌科普
采訪中,趙曉剛說,他對肺癌的科普很感興趣,因為目前肺癌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在第一位,很多人對肺癌的知識并不太懂,他很想把一些基礎的科普知識和最新的肺癌研究告訴大家。
“我恨你們,人類的不良習慣及惡劣環境......”
這是一段趙曉剛制作并發布在自己公眾號中的短動畫,視頻中肺部磨砂玻璃影細胞被他塑造成了一個長著獠牙的卡通形象,他試圖通過更多有趣的方式,而非嚴謹難啃的學術論文,來描繪一個健康肺部細胞變為癌細胞的復雜過程。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姜格寧:對民眾宣傳方面,完全是跟我們以往的這些宣傳思路方法,完全是不同的。從老百姓最能夠接受的這樣一個程度來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宣傳效果,只有醫生來重視臨床、重視研究,同時也非常重視科普這方面,教育方面,我們才能夠是一個比較全面的醫生,對民眾也是會獲益。
個人科普公號,各大電臺,醫學會科普網站,網絡講座,除了科普的形式多樣外,趙曉剛傳播肺癌科普知識的平臺也十分廣。他對肺癌科普的這份熱情,曾引來許多不不理解,一個外科醫生,為什么要做這些?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曉剛: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的,的確是這樣,尤其是我做科普。您知道做科普在中國,它不算什么業績的。我喜歡做科普,我喜歡讓老百姓讀到我的作品之后,他能夠把里面的醫學知識都能夠吸收,大家都注重這種肺癌的早期篩查,因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會提高生存率的,那么早期發現和晚期發現的確是兩樣的,絕對是兩樣的。因為這種結節如果長大的話,它的生長速度很慢,必須有充足的時間。
肺癌并非那么不可戰勝
對趙曉剛來說,雖然剛剛經歷了一次網絡輿論的過山車,內心還有些忐忑,但他依然認為,自己還會繼續做更多肺癌科普的宣傳。在他看來,向肺癌宣戰,光靠醫生可不行,手術刀只是與肺癌的最后一搏,更多的還是要醫生與患者配合,過程或許漫長而又艱辛,但至少能夠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讓人們了解,肺癌并非是那么的不可戰勝。
(原題為《網上發表肺癌科普詩 醫師秒變“網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