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出血熱和吃草莓沒有直接關系,人傳人非常罕見
今冬的草莓剛剛上市,就被出血熱“碰瓷”,送上了熱搜。近日,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患者,“吃草莓會得出血熱”的流言隨后開始在社交媒體流傳。
出血熱,指的是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攜帶漢坦病毒的鼠類傳播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
出血熱已經作惡多年,它如何讓人中招,又是否會“人傳人”,該如何防治?與草莓“相愛相殺”的流言又所來何處,草莓還能吃嗎?
出血熱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但有明顯季節高峰
“出血熱主要分布在亞洲,其次為歐洲和非洲,我國疫情最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主管醫師王笑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每年出血熱病例占世界病例總數的90%以上,是受漢坦病毒危害最嚴重的國家。
她介紹,漢坦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據國內外不完全統計,有170多種脊椎動物能自然感染漢坦病毒,我國發現53種動物攜帶本病毒,主要宿主動物為嚙齒類,黑線姬鼠、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林區以大林姬鼠為主。
“出血熱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動物源性傳播,包括經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黏膜)傷口感染。其中吸入帶病毒宿主動物排泄物或分泌物及其所形成的氣溶膠,經呼吸道感染是最易實現的傳播方式。此外還有垂直傳播和蟲媒傳播等途徑。”王笑辰說。
出血熱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但有明顯的季節高峰,王笑辰介紹,其中姬鼠傳播者以11—1月份為高峰,5—7月為小高峰。家鼠傳播者以3—5月為高峰。林區姬鼠傳播者以夏季為流行高峰。出血熱的發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動,以姬鼠為主要傳染源的疫區,一般相隔數年有一次較大的流行,以家鼠為傳染源的疫區周期性還不明確。
出血熱在我國并不罕見。王笑辰介紹,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病例報告,發病較多的省份有陜西省、黑龍江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山東省等。
“疫區分布主要取決于主要宿主鼠種的特點。不同地區的發病情況各異,這是由宿主動物在不同地區分布不均衡導致的,可因溫度和食物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王笑辰說。
吃草莓和出血熱沒有直接關系
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以2周多見。“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征,即發熱、出血、腎損害。”王笑辰介紹,發熱是出血熱早期必有的癥狀,發熱同時,還會出現全身中毒癥狀,例如頭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此外,還會伴隨毛細血管出現問題,如充血、滲出和出血。面部、頸、胸部等部位皮膚充血潮紅。
“主要傳播途徑是由鼠傳人,人傳人非常罕見。”王笑辰介紹,患者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攜帶病毒,但人不是主要的傳染源。
“正常的草莓生產基地,只要沒有鼠疫,一般草莓上不會攜帶漢坦病毒,因此,吃草莓和出血熱沒有直接關系。”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束勝表示,草莓是否會沾染病毒,關鍵在于生產地是否存在大量帶病毒的老鼠,草莓是否被咬或接觸到帶病毒的排泄物。
王笑辰進一步解釋,如果草莓被攜帶病毒的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經過適當浸泡和清洗,達不到傳播所需要的病毒量,就不足以引起感染;如果直接食用,例如采摘時邊采邊吃,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
束勝提醒廣大網友,購買草莓時,應選擇外表無異物的,吃前需用淡鹽水浸泡,并用清水沖洗后食用,降低患病風險。
如何預防出血熱?王笑辰表示,目前國產雙價出血熱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在我國流行的1型和2型出血熱。同時要注意食品衛生,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后食用,瓜果蔬菜清洗后食用;室內外垃圾及時清理,雜物堆放定期整理,以減少鼠的食物、隱蔽場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雜物和廢棄物(如稻草、玉米秸稈等)時,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灑水后掃地,防止攜帶病毒的塵埃飛揚。
“曾被老鼠咬傷、接觸過鼠污染物,如出現不明原因發熱達38℃以上,應及時就診、就地治療,并且在就診時告知臨床醫生自己的暴露史,以便及時診斷治療。”王笑辰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