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環球小姐,無人知曉
作者:戈多
在美人遍地的當下,我們還需要選美比賽嗎?
特朗普曾大力支持的環球小姐,還有人看嗎?
退休回家的特朗普,到底在搞什么?
12月13日,曾由特朗普一手贊助的選美比賽“環球小姐”落下帷幕,印度女孩哈爾娜茲·桑杜摘得冠軍。
盡管貴為世界兩大頂級選美賽事(另一個是英國的“世界小姐”)之一,環球小姐卻早已在簡中互聯網上激不起任何水花。
對國人而言,“選美比賽”這個電視時代的產物,古老程度可以“立即入土”。
畢竟,上一次引發全民關注的選美比賽,還要退回到14年前。2007年,張梓琳獲得“世界小姐”總冠軍,成為奪冠世界級選美比賽的第一位國人。
2021年環球小姐冠軍,由印度女孩哈爾娜茲·桑杜摘得。/Twitter
此后,張梓琳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歐萊雅、施華洛世奇、百事可樂等國際品牌,紛紛向她拋來橄欖枝,一時間,張梓琳的臉成為東亞最有辨識度的面孔。
5年后,另一位來自中國的世界小姐卻迎來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同樣一路披荊斬棘、PK掉全球萬千佳麗的黑龍江女孩于文霞,至今寂寂無聞。百度百科上,有關于文霞的介紹少得可憐,她上一次露面,還是在6年前的《天天向上》。
與世界級選美比賽共同沉淪的,還有曾經代表整個“東亞顏值天花板”的港姐——張曼玉、李嘉欣的時代已經過去,港姐淪為了網友們一年一度的“吐槽大會”,而吐槽的焦點,總歸是離不開選手們的顏值。
2021年的世界小姐于文霞,至今寂寂無聞。/Twitter
不過,“顏值暴跌”卻不是選美比賽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其實,放眼環球小姐、世界小姐、國際小姐等世界級選美比賽,選手們的顏值水準非常能打。
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在美人遍地的當下,我們還需要選美比賽嗎?
沒人看的選美比賽,
還在繼續蹦跶
2019年,維多利亞的秘密官宣停辦維密大秀,讓人舔屏的大長腿從此成為歷史。
維密大秀的停辦,不僅源于維密大秀收視率暴跌、門店收入下滑,還來自于維密大秀所宣揚的“完美身體”,不再符合年青一代的多元審美風潮。
2019年,讓人舔屏的大長腿從此成為歷史。
近年來,芭比“長胖”、CK雇傭黑人大碼模特、維密邀請周冬雨代言,一場圍繞女性身體的審美革命快速席卷互聯網,“美麗”正在試圖改寫單一的模板。
而把“審美標準化”推向極致的選美大賽,自然逃不過被審查的命運。
2014年,發源于英國的世界小姐宣布,將正式取消泳裝展示環節。舉辦方認為,世界小姐的目標是要全面展現女性的魅力和價值,而不是盯著選手比誰屁股更大。
2018年,美國小姐廢除了擁有90年歷史的泳裝環節。大賽主席卡爾森聲稱:“我們不會以你的外表評判你”,并強調,比賽會更加注重選手的才華與思想。
次年,馬來西亞有線電視臺Astro舉辦的“國際華裔小姐”選美比賽,接到了吉隆坡市政局的通知,被迫取消泳裝環節。
“比基尼”正是環球小姐贏下對手的獨家王牌。/Twitter
沒了比基尼的選美比賽,元氣大傷。2019年的美國小姐,收視率暴跌36%。
相比之下,在“比基尼問題”上強硬很多的環球小姐,卻沒能借此扭轉選美殘局。世界小姐取消比基尼環節之后,特朗普放話,環球小姐不會跟風,而“比基尼”正是環球小姐贏下對手的獨家王牌。
結果卻遠非料想中這般美好。2021年的環球小姐,在福克斯電臺共吸引270萬的觀眾,相較兩年前的380萬人次,環球小姐的觀眾數量在短短兩年內下降了約30%。
但這還遠遠不夠說明選美比賽的衰落。
根據知名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Nielsen)的報告,自1974年以來,環球小姐的收視率就出現了下滑趨勢。要知道,1974年的環球小姐,擁有超過3500萬的觀眾,而當年美國的總人口不過只有2.4億。
自1974年以來,環球小姐的收視率就出現了下滑趨勢。/尼爾森
那么在中國,審美比賽的命運如何?
以國內最為熱門的港姐來說,千禧年以后,港姐每年都逃不掉“史上最丑”的指摘。但實際上,就是當年的大美人張曼玉,放在今天的互聯網,恐怕也難逃網友們的毒舌。
我們也許忘了,除了TVB的“港姐”,中國內陸其實從未出現過真正的選美熱潮。
近代中國史的第一場選美比賽是針對青樓女子的“上海花榜”。1897年,上海著名的娛樂小報《游戲報》刊登了一條“海選美女”的消息,該文招募才貌雙全的美女前來參加評選。
說真的,如果把當年的大美人張曼玉放在今天的互聯網,一定難逃網友們的毒舌。
由于當時的普通女性大多不愿意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最終,上海花榜只能在青樓女子的圈內進行,影響力甚微。
民國時期,也陸續出現過一些對歌女、舞女的選美活動,但都難成氣候。
1946年,杜月笙主持了轟動一時的“上海小姐”選美活動,但比賽之意不在“美人”,而是為了給蘇北的特大洪澇災害籌資。
新中國成立以后,選美比賽迅速消亡。毛主席的名言“婦女能頂半邊天”,讓理想女性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革命下,干練、短發的勞動婦女,去性別化的“鐵姑娘”才是備受推崇的女性。這與大洋彼岸人人夢想的“尤物”美人,截然不同。
去性別化的“鐵姑娘”才是備受推崇的女性形象。
直到改革開放以后的1985年,新中國才出現了第一場選美比賽——“羊城青春美大賽”,舉辦地為廣州。
在今天看來,這場選美比賽頗具平權意識,甩出當代選美比賽十八條街——性別不限,身高體重不限,而且主辦方努力淡化傳統意義上的“選美”,用健康、有活力的“青春美”代替。
更有意思的是,參賽選手還要通過兩輪考試,面試+筆試,全程12小時,煎熬程度堪比互聯網大廠招聘。考試題目網羅文學、歷史、地理、政治,沒點知識都不敢上場,比如:《王子復仇記》的作者是誰?最新的美國總統是誰?
選美比賽真正開始野蠻生長的時段,其實只有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前后,短短20年里,國內的選美比賽亂象叢生,各地的地產商、餐飲大佬,掛牌了各種“國際”“全球”選美大賽,但其實連行政區都走不出去。
新中國第一場選美比賽,“羊城青春美大賽”。/知乎網友
實在沒有外國美女,索性拉十來個白人女生充當不同國家的代表。
然而,互聯網時代來得太快,這些沒頭沒尾的山寨選美比賽,瞬間就被網絡上的美女碾壓干凈了。
選美比賽,
美人不是大贏家
美女就是第一生產力——在顏值經濟遍地開花的今天,沒有人再會對美麗所附帶的“商業價值”產生疑問。
只不過,在選美比賽里,真正的大贏家卻始終不是美人自己。
舉辦選美比賽的初衷是為了提升女性自信?展現新時代女性精神?
帶動A4腰、筷子腿的選美比賽,恐怕只能打壓女性自由。
其實,幾乎所有的選美比賽,都是以美女為噱頭,然后瘋狂地把錢吸進主辦方的口袋里。
以環球小姐為例,1952年,環球小姐大賽由美國加州的太平洋米爾斯服裝公司創辦。米爾斯服裝公司原名為太平洋針織廠(Pacific Knitting Mills),成立之初是一家泳裝制造商。因此,米爾斯創辦選美大賽的初衷非常簡單,讓漂亮女孩們給自己的泳衣帶貨,然后吸引商界“愛美人的紳士”為其贊助。
漸漸地,選美比賽帶動的可不只是泳衣銷量,選美經濟的格局日益打開——有美女就有關注,有注意力就能催生財富,化妝品、珠寶商、美容業,電視轉播權,門票收入,以及各類跨界商業合作紛至沓來。
給泳衣帶貨,才是硬道理啊。/wikipedia
2017年益普索研究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國際選美大賽所產生的影響力,能給舉辦地的城市品牌、區域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曝光,也能為舉辦國帶來平均12億美元的巨額收益,對旅游業產生30%至40%的推動作用。
環球小姐的總裁哈羅德·格拉索也說,選美賽事和旅游業就是一對孿生兄弟,選美能夠帶動舉辦地的交通、酒店、餐飲和各種服務業的發展。
對于一些非發達國家而言,國際選美比賽,的確攪動了當地“死水一潭”的經濟。
“選美王國”委內瑞拉,曾產生過7位環球小姐、6位世界小姐,以及8位國際小姐,是全世界擁有選美冠軍數量最多的國家。選美,成了當地女孩們的普遍夢想,也是脫貧致富的最佳捷徑。
選美,是委內瑞拉女孩脫貧致富的最佳捷徑。 /《選美王國:南美洲的秘密》
選美產業給委內瑞拉的醫療美容帶去了巨大的利潤,模特培訓、美女學院、整容導師,一系列跟“美”字沾邊的行業,應運而生。
有數據顯示,近10年來,拉美人在“身體改造”的開支上逐漸飆升,截至2019年,拉美人均美容消費高達8000美元。
選美冠軍背后的百萬獎金、可以嫁入豪門的珍貴機會,吸引著貧民窟內外的女孩們。
但這到底是不是一個物有所值的命運交換呢?
紀錄片《選美王國:南美洲的秘密》,講述了那些把人生賭注投到選美上的女孩。有女孩在自己的舌頭上縫了一塊塑料片,這樣日常只能吃流食,從而保持身型苗條;也有女孩為了選美,放棄讀大學的機會,然后借錢接受胸部、臀部填充手術,努力爭取“選美教父”的青睞。
為了保持身材,有女孩在自己的舌頭上縫了一塊塑料片,這樣日常只能吃流食。
只是,這樣砸重金打造身體的女孩千千萬萬,她們到底能不能被國際評委選中、最終摘得王冠,一切都是未知數。
同樣作為選美大國的哥倫比亞,也并沒有因為選美產業的繁榮給當地女生帶去更平等的社會地位。在哥倫比亞的旅游網站上,美女是名片、是消費品,是“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情人。
事實情況是,在哥倫比亞,選美活動長期受到當地毒梟和大財團的控制,不少選美冠軍最終都被招入黑道上的“恐怖后宮”,成為選美這個暴力產業里最廉價的零件。
選美背后的殘酷邏輯,發生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根據菲律賓最大的選美組織Binibining Pilipinas的報告,光2010-2015年期間,該組織獲利300萬美元,但那些為此付出小半生的年輕女孩,只能分得其中的殘羹冷炙。
在哥倫比亞,選美活動長期受到當地毒梟和大財團的控制。/新聞視頻截圖
更重要的是,她們失去了和男生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最終只能在“雌競”的迷宮里打轉。
美麗,誰說了算?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美麗的話語權,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
上世紀初期的選美比賽,評委是各行各業的名流大佬,其中以男性為主;如今的選美比賽,女性評委占據壓倒性的話語權。
甚至,對于“美麗”這回事兒,有沒有官方蓋章,早已不再重要。
如今的選美比賽,女性評委占據壓倒性的話語權。/環球小姐官網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人人網、貓撲、豆瓣上就有“民間女神”陸續涌現。奶茶妹妹章澤天、莫蘭蒂鼻祖晚晚,都是在曾經的論壇時代被大家挖掘出的。
2016年,虎撲開始舉辦女神大賽,有著包攬“民間選美”的野心,不過,考慮到入選者都是功成名就的演員、模特、歌手,素人并沒有機會在這場女神大賽中分得流量。
好在,前所未有的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早已雪藏不了任何一個美女。對于想要出圈的女孩來說,選美這條路,倒是成了最不劃算的選擇。
抖音上的“羊肉西施”。/短視頻截圖
直播、短視頻、Vlog、各類博主,只要贏得粉絲,就能兌現肉眼可見的好處。點贊量、粉絲粘性、觀看數量,哪一個不比官方認可更具商業變現價值?
抖音上,一個賣肉的漂亮女孩,可以在一天內吸引大量點贊,然后獲封“羊肉西施”,帶動羊肉銷量;1818黃金眼,意外地成了“網紅集散地”,大家對著屏幕上的維權者鄭女士、小毛、小蔣、小滕,想象她們口罩后面的美貌。以鄭女士為例,在節目播出三天內,在抖音上就收獲了粉絲55萬。
顏值變現,早已不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然后滿眼帶淚地接住那只會閃閃發光的金色獎杯。
而美麗也不再是一種稀缺品。在醫美、微整、化妝品無孔不入的當下,各種博主、商家向你瘋狂眨眼:“當美女”不僅不難,而且應該成為當代年輕女性的基本覺悟。
于是,我們打開微博、小紅書,各種“換頭大法”層出不窮,“大臉婆變港風美女” “2分鐘變王祖賢”——美人,原來這樣觸手可及。
不過,沒了選美比賽,我們從審美霸權中解放了嗎?
上世紀70年代,女性主義者有云:“美國小姐代表了女性被認為應該的樣子:軟弱無助、平淡乏味、不問政治。如果個子、體重超過或低于男人定的標準,選美就算了吧。”
美人,原來這樣觸手可及。/b站截圖
相比之下,今天的理想女性形象豐富得已經無需贅述。
不過,那條“顏值獎賞”的梯子卻始終在那兒。
有網友形容得很精準:“在這個時代,普通人要當小美女,小美女要當大美女,大美女要當絕色。”顏值的梯子上,人們還是依舊一個勁兒地往上爬。
參考資料:
麻辣財經 | 潛規則殺死了中國選美
文史博覽|青樓女子海選“上海花榜”
物質生活參考 | 虎撲能承接選美文化嗎?
ELLEMEN | 選美小姐:被物化被挑選,只為一條生路
中國傳媒報告 | 鐵姑娘、賢內助、時尚女——中國女性雜志建構的女性形象
新華網 | “美麗產業”,拉美經濟一抹亮色
New York Times | Miss America Ends Swimsuit Competition, Aiming to Evolve in “This Cultural Revolution”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