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蒼生不老,碧樹常青|鐵凝談徐光耀的文學創作
“在河北乃至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徐光耀先生堪稱一位重量級的作家。在其90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的文學創作涉及小說、詩歌、散文、紀實文學、電影文學劇本、雜文、文學理論與批評等多種文體,為我們留下了《平原烈火》《小兵張嘎》《昨夜西風凋碧樹》等一批影響深遠的經典作品。
徐光耀是一位作家,更是一名戰士。讀他的作品,從其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原烈火》,到讀者耳熟能詳的《小兵張嘎》,再到新時期有所突破的《望日蓮》《四百生靈》《冷暖災星》,我們都能深切感受到抗日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感受到強烈的“老兵”情懷和民族情感。
燕趙的慷慨悲歌,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生于斯長于斯的徐光耀自然秉承了這一方水土的雄渾氣脈。無論是《平原烈火》中的周鐵漢,《小兵張嘎》中的羅金保、老鐘叔,還是《望日蓮》中的女交通員,都有著為人們所崇尚的英雄氣概:機智、勇敢、樂觀、堅定、深明大義、不屈不撓。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徐光耀以筆為槍,用一部又一部傳世佳作淋漓盡致地書寫那個血與火的時代,反映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以文學藝術吹響了時代前進的號角。
90多年來,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淘洗,血與火的錘煉,憑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對人民的深情摯愛,徐光耀成為了一名身經百戰的戰士和德高望重的作家,為我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作文的楷模。光耀如炬,他不僅用暢銷不衰的作品映照著文學藝術的天空,更用忠誠與堅定為我們的時代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愿徐老身體康健,文思不老,筆墨常新!”
這是主持人張曉華在“徐光耀創作大家談“上的發言。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對作家徐光耀的印象和評價。
徐光耀(1925—),筆名越風。河北雄縣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家。曾任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等職。著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冷暖災星》,散文集《昨夜西風凋碧樹》等。
蒼生不老 碧樹長青
文/鐵凝
作為一位作家,徐光耀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學之根始終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豐富滋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使得他的作品讀來特別有滋有味。他所親歷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讓他的筆墨與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光輝歷程緊緊聯系在一起,即使在題材上偶有離開,他的行文間也自有一份剛健英武之氣,像挺拔的戰士,時時刻刻都在等待著沖鋒。然而,要知道,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生活的這一份特別的“饋贈”往往意味著你必須被生活的大浪所席卷,甚至必須是“湯鑊煉骨,魔焰煉魂,幾番地脫胎換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受得住這番考驗!
《小兵張嘎》書中插圖
熟悉徐光耀的人都知道,他13歲參加八路軍,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并不是為了寫作而走上戰場,而是在那個彌漫著血與火的時代,和中國人民一起站到了生與死的十字路口。那些人與事,任何時候,只要一想起,就激蕩著他的心懷。這大概也是他為什么能在25歲就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原烈火》的原因。《平原烈火》正是根據1942年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五一”反“掃蕩”的艱難歷程創作的。那一場場戰斗、伏擊、突圍,是燕趙兒女英勇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生動展現,同時也是作家徐光耀為自己那一代人曾投入其中萬死不辭的火熱青春的一份文學證明。
如果說,《平原烈火》的廣受關注是徐光耀在文學上的初試鋒芒,那么,奠定了作為作家的徐光耀的作品,則是一代代的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小兵張嘎》。在當代中國文學的人物畫廊里,“嘎子”已是一個無可爭議亦不可替代的經典的孩子形象。在得知了徐光耀先生創作《小兵張嘎》前后的故事后,我曾感慨說:“他用他的筆讓嘎子活了,而被他創造的嘎子也讓他活了下去,他們在一個非常時刻相互成全了彼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曾經無比殘酷的戰爭經歷,為徐光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能量。只要拿起筆,讓思緒回到那個年代,就能重新獲得力量,以百倍的勇氣和意志,頑強地生活和寫作。寫作,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呈現了它高于生活的價值。
《小兵張嘎》書中插圖
上個世紀90年代,徐光耀依然在寫他的抗戰小說。這個階段,他從描繪人的戰爭生活自覺進入書寫戰爭中人的生活。“我的喜劇系列”的背景仍然多是抗日戰爭,但作者下筆的重心卻轉向了戰爭中人的更為復雜的、被遮蔽的精神深處。比如《我的第一個未婚妻》《殺人布告》《跳崖壯士》等篇章,無不體現著徐光耀在遭逢了諸種人生苦難之后,對自己所擁有的寫作資源重新打量的鄭重,以及由此引發的勇敢而有效的探索。這是他的命運與文學反復接頭后的一次新的飛躍。他的這些探索,不單對當時的河北文壇產生影響,就是放在當時的中國文壇,也有醒目的光芒。
當一位作家在精神世界里始終與英雄的人民站在一起,可以想見,這位作家的人格會得到怎樣的錘煉,精神會得到怎樣的升華!這就是包括我在內的千千萬萬讀者為《昨夜西風凋碧樹》所震撼的原因。這部作品書寫的是歷史,內在的精神卻是指向未來的。徐光耀懷著對于民族未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超越一己之恩怨,思考社會發展,探索文化心理。在這部作品里,我讀出了一位作家的真誠、從容與睿智,讀出了其歷經坎坷而不改其志的追求,讀出了其充滿人格魅力的敘述與沉甸甸的理性思考。而促使他做出這些思考和表達的,是他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沉的熱愛。在獲得了魯迅文學獎的《昨夜西風凋碧樹》中,徐光耀回憶說,當他承受巨大心理壓力而感到要崩潰的時候,促使他順利轉移方向的,是“戰爭中的黨和戰爭中的老鄉”。抗戰中的軍民魚水情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人民的愛,在他人生最危急的時刻拯救了他,而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清白做人的實踐和質樸有力的文字去書寫這份大愛。在這樣的深情與厚愛中,蒼生不會老去,碧樹得以長青!
原標題:《蒼生不老,碧樹常青|鐵凝談徐光耀的文學創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