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卅載云煙錄|白俄羅斯:“俄白一體化”道阻且長、上下求索
【編者按】
蘇聯解體至今已30年,30年來,繼承了蘇聯主要遺產的俄羅斯,以及因蘇聯解體而獨立的那些國家,都在不斷探索在后蘇聯時代的國家發展道路,以及自身在地區及國際舞臺上的定位。蘇聯已成往事,但這些國家30年來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會不同程度受到蘇聯遺產的影響和制約。“西索觀歐亞”專欄創作團隊與澎湃新聞合作推出“卅載云煙錄”系列文章,選取五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國家,回顧它們這30年來走過的歷程,并展望它們未來的發展。
近期,由于白俄羅斯與波蘭邊境的移民危機,白俄羅斯與歐盟關系進一步惡化,而俄羅斯則力挺白俄羅斯。11月10日俄羅斯兩架轟炸機在白空域巡航,俄白還于12日舉行了聯合軍演。11月30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回應北約秘書長北約或將核武器部署在“德國以東國家”的說法時表示,若果真如此,白俄羅斯將向俄羅斯提議在白俄境內部署核武器。第二天,俄羅斯外長就桴鼓相應地表示,盧卡申科的表態是對西方的一個非常嚴重的警告,而此舉由西方奉行的魯莽政策引發。
此前有分析指出,白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持續惡化會使白俄羅斯與西方道路徹底疏離,進而對俄羅斯的經濟和安全依賴更深,心甘情愿地融入到俄白一體化聯盟之中。其實,差不多在波白邊境移民危機開始發酵的同時,俄白一體化聯盟已取得了重大進展。
9月10日,俄白聯盟部長理事會(包括俄、白兩國政府首腦、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等)批準了28個聯盟方案,即未來幾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經濟一體化的路線圖。涉及兩國向單一稅法和民法、共同外貿制度以及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市場單一監管機構過渡的可能性。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進行了三個小時會談后宣布,雙方同意執行這些方案。
在前蘇聯所有加盟共和國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兩國在民族傳統、語言文化、意識形態和生活習慣上最為接近。蘇聯計劃經濟時代,白俄羅斯在食品、紡織、石化、機械設備、汽車、電子和無線電技術、儀器儀表等領域發展迅速,建立起一批“明星企業”,工業增長率一直高于蘇聯的平均水平。是前蘇聯境內經濟競爭力較強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作為蘇聯經濟“鏈條”上的一環,白俄羅斯經濟與蘇聯其他地區高度配合,白俄羅斯缺乏能源和原料,多種關鍵領域的工業產品原材料100%需要從其他加盟共和國(主要是俄羅斯)輸入,生產的產品也主要銷往這些地區。蘇聯解體后,盡管白俄羅斯沒有像俄羅斯等國一樣采取“休克療法”進行激進的經濟轉型改革,但蘇聯時期建立的供應鏈和市場流通體系被徹底打亂,大批企業倒閉,白俄羅斯經濟驟然惡化。
1994年底,白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分別下降12.6%、17.1%、14.1%,外債總額高達23億美元,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超過驚人的2200%,成為獨聯體國家中經濟指標最差的代表之一,1995年經濟又下跌了10%。再加上白俄羅斯每年還要消耗20%-25%的國民預算用于處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帶來的一系列災難性結果,使得白俄羅斯經濟面臨系統性崩潰的風險。盧卡申科在1994年7月的總統選舉中獲勝后,制定一項緊急計劃,包括削減政府公共開支、降低企業稅收、扶持中小型企業發展、貨幣市場自由化、建立證券及房地產、減少政府干預政治等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白俄羅斯的經濟危機。
獨立初期的經濟動蕩讓當時的白俄羅斯政治精英意識到,只有加強與俄羅斯的深度一體化發展,才是解決白俄經濟困境的良藥。而此后的俄白一體化進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可謂一波三折,盡管兩國一體化的大趨勢在可見的未來應該不至于有大變化,但今后的一體化之路仍然存在不少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
1995~1999年:一體化進程順利推進,俄白聯盟雛形初定
1995年2月21日,俄白兩國在明斯克簽署了《俄白睦鄰友好與合作條約》,正式開啟了俄白一體化發展進程。該條約提出了俄白兩國建立一個單一的經濟空間,協調金融和海關政策,取消邊境管制,開放兩國邊界等合作愿景。1996年4月,俄白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建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共同體的條約》。該條約設想的俄白兩國一體化目標從建立一個單一的經濟空間逐步過渡到單一立法。雙方還同意在外交政策、安全、打擊犯罪、維護邊境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1997年《俄羅斯-白俄羅斯聯盟條約》的簽署標志著兩國一體化合作進入實體化階段。1998年12月,兩國總統簽署了《關于進一步統一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宣言》以及《聯盟公民平等權利條約》和《為盟國經濟實體創造平等條件的協定》。1999年12月8日,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盧卡申科簽署了《建立聯盟國家條約》(經兩國議會批準后于2000年1月26日生效),并計劃起草聯盟國憲法。根據這些條約和法案,俄白聯盟國將建立和運作超國家治理機構,即聯盟政府、議會和統一的司法機構。這些機構的決定將具有法律效力,并在國家一級具有約束力。
這一時期,俄白兩國一體化進展神速,聯盟國家雛形構想初定。與歐洲地區的前蘇聯其它加盟共和國相比,大部分白俄羅斯民眾并不支持蘇聯政權的瓦解。在1991年3月17日進行的“關于保留蘇聯的全民公投中”,82.7%的白俄羅斯民眾反對蘇聯瓦解。民族認同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之間幾乎不存在任何融合障礙。另外,通過與俄羅斯的深度融合,白方既享受了來自俄羅斯免除關稅的廉價能源供應,又獲得了本國產品出口的廣闊市場,可謂獲利良多,這為白俄羅斯經濟擺脫危機,順利推動轉型奠定了基礎。
對俄羅斯人而言,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蘇聯的勢力輪廓尚未從國人心中抹去。在公眾意識中,俄羅斯的邊界被劃分為外部邊界和內部邊界。內部邊界即俄羅斯與蘇聯解體后新成立國家間的邊界,這些國家將俄羅斯與世界其他地區分隔開來。俄羅斯媒體中充斥著大量諸如“單一文明領域”、“俄羅斯的歷史空間”、“俄羅斯的歷史責任領土”之類的宣傳和概念。但獨聯體內部其他國家“去俄羅斯化”運動極大刺激了俄羅斯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俄羅斯對主動尋求一體化發展的白俄羅斯抱有極大的好感和期待。兩國的合并也為俄羅斯在地緣上進一步“向西方靠攏”提供了可能,因此受到了政治精英的鼓吹和支持。但狂飆突進的一體化進程顯然忽略了兩國國家利益上的差異性和現實條件上的不平等性,為后來的合作埋下了隱患。
2000~2018:矛盾不斷,俄白一體化進程在艱難中前行
普京上臺后,拒絕了盧卡申科主張的“兩國合并、地位平等”的一體化原則,建議在組建聯盟國家的理事機構時,應考慮到參與者的經濟分量和人口,認為白俄羅斯應放棄主權,加入俄羅斯,成為俄羅斯第90個聯邦主體,或以6-7個聯邦州的形式加入俄羅斯,并建立白俄羅斯聯邦區,由俄羅斯總統委任盧卡申科作為該聯邦區的全權代表。這一提議引起盧卡申科的強烈不滿和抵制,他曾公開表示:“甚至列寧和斯大林也從未考慮過分裂白俄羅斯并加入蘇聯。”近八成的白俄羅斯民眾也極力反對,認為普京的表述是對白俄羅斯人民的侮辱和蔑視,隨后數年,俄白一體化進程在“油氣爭端”、“乳制品爭端”等貿易摩擦中艱難前行,步履緩慢。
俄白油氣爭端
2002年4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Gazprom)同意以每1000立方米29美元的優惠價格向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以換取在2003年6月前與白俄羅斯天然氣運輸集團(Beltransgas)建立一家合資公司。俄方對該企業的估價約為6億美元,而明斯克的報價卻高達50億美元,談判陷入僵局。談判過程中,俄羅斯三次暫停對白的天然氣供應,盧卡申科也指責俄羅斯敲詐勒索,并威脅要退出之前與俄羅斯簽署的所有一體化條約。直到2003年的12月,莫斯科才做出讓步,并取消了過境油氣關稅,以換取明斯克在(俄白哈烏)統一經濟空間合作宣言上簽字。
此后,盧卡申科經常聲稱愿意背棄俄羅斯,與西方開展合作。2004年10月17日白俄羅斯舉行全民公投,取消了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任的規定,引起了西方國家和“古阿姆集團”(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摩爾多瓦)的一致撻伐,盧卡申科這才重新強調加強與俄羅斯一體化合作措施。
2006年,盧卡申科再次當選白俄羅斯總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Gazprom)隨即宣布,對白天然氣出口價格即將大幅上漲,2007年的合同建議天然氣價格將升至每千立方米200美元。2006年年中,俄羅斯退出了俄白兩國在2002年簽署的政府間協定;8月,俄羅斯外交部向白俄羅斯發出照會,表示俄單方面叫停以俄國內價格向白俄羅斯供應天然氣的一攬子協議。在2007年即將到來的2分鐘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終于就2007-2011年天然氣價格達成協議,規定天然氣價格為每千立方米100美元,而過境白俄羅斯的費用為每千立方米天然氣100公里1.45美元。“天然氣價格戰”才終于告一段落。
同時,兩國針對石油貿易的爭端也愈演愈烈。2006年10月初,俄羅斯以調查“友誼輸油管道”狀況為借口,宣布白向俄羅斯煉油廠的石油供應可能減少30%。同年底,俄羅斯政府決定,“為了保護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從2007年1月1日起,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石油供應與其他國家一樣,必須繳納關稅。2007年初,俄方對白石油出口征收每噸180.7美元的關稅,這使得白國內數個大型煉油廠完全無利可圖,而白則截留過境的“友誼輸油管線”,用以支付關稅,最終導致該線路南方支線停運。2007年1月12日,兩國代表簽署了《關于解決石油和石油產品出口貿易和經濟合作的措施》,其中規定,俄羅斯石油出口稅從每噸石油180美元降至53美元(2007后幾年每年都平穩增加)。同時,白俄羅斯同意俄油氣運輸公司在白的土地租賃,并維持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白俄羅斯政府于2010年3月底向獨聯體經濟法院提出上訴,要求禁止俄羅斯對運往該國的石油產品征收關稅。2011年兩國達成新協議,俄每年向白方提供免稅的630萬噸石油供白國內煉油廠使用,僅對白轉賣的俄羅斯石油征收關稅。
俄白乳制品爭端與頻繁的貿易摩擦
2009年6月6日,“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及公民安全保護監督局”突然以缺少必要檢測文件為由,禁止從白俄羅斯進口許多類型的乳制品,揭開了俄白“乳制品爭端”的序幕。盧卡申科對此震怒,并拒絕參加6月14日在莫斯科舉行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會議,理由是“在國家經濟安全受到直接威脅時討論軍事和政治安全問題是不切實際的”,并聲稱此次會議上關于建立集體快速反應部隊的決議是無效的。直到6月17日,俄白兩國才達成協議,結束了這場爭端。
2014年因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受到西方多國的經濟制裁,俄方隨即推出一系列反制裁措施,其中“食品禁運令”使得白俄羅斯企業也受到波及,白俄羅斯一些企業生產的肉類產品被禁止出口到俄羅斯。當年12月,白俄羅斯海關當局在沒有通知和解釋的情況下關閉從加里寧格勒地區向俄羅斯運輸電子設備的陸上通道。
2016年底,一場新的“乳制品爭端”又拉開序幕,12月7日,俄羅斯動植物檢驗檢疫局指責白俄羅斯企業向牛奶中添加奶粉,并禁止白俄羅斯的五家企業向俄羅斯出口乳制品。同時,受限于“食品進口禁令”,俄對通過白俄羅斯渠道進口的第三國農產品實行嚴格的植物檢疫制度,受到牽連的白企業多達18家。
《教父》紀錄片爭議
2010年7月,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關稅同盟開始運作,這是普京執政后,俄白一體化進程最大的成就。但俄羅斯NTV電視臺播出紀錄片《教父》,揭露盧卡申科“罪行”,使得兩國領導人關系再次嚴重惡化。俄羅斯RT電視臺隨后也以英文面向西方國家觀眾播放了該片,片中盧卡申科被稱為“歐洲最后的獨裁者”。這部電影引起了白俄羅斯官員的強烈批評。盧卡申科指責俄羅斯媒體煽動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敵意。白俄羅斯駐莫斯科大使館新聞專員維塔利·斯利夫卡稱該影片是對白俄羅斯和盧卡申科本人的“褻瀆”,并聲稱片中對盧卡申科的指控是一種“不可接受的罪行”。而俄羅斯前副外長安德烈·費多羅夫認為,影片的持續播放是對盧卡申科的心理攻擊,目的是迫使他與俄羅斯進行更冷靜、更現實的對話。
綜上,在這一階段,俄白一體化矛盾集中爆發。最明顯的特點是俄羅斯(普京政府)對待俄白聯盟問題的態度強硬,在俄白兩國的貿易爭端和摩擦中,“俄攻白守”的特點非常明顯,且結果總是“雙方妥協,不了了之”。這凸顯了俄白一體化問題中兩個特點:第一,俄白兩國在經濟、綜合國力方面的不平等決定了兩國一體化進程勢必由俄羅斯主導;第二,盡管一體化過程中問題不斷,但在兩國都面對西方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白走向更深層次的融合是符合兩國利益的大勢所趨。可以說,兩國權力結構不出現根本性的顛覆,兩國一體化進程勢必繼續推進。
2018至今:一體化進程深化發展,俄白兩國進入實質融合階段
2018年12月,俄白兩國總統決定成立一個促進一體化的政府間工作組。俄羅斯方面由經濟發展部長馬克西姆·奧雷什金領導,白俄羅斯由經濟發展部長德米特里·克魯伊領導。雙方同意在2019年11月之前制定各領域一體化路線圖,到2020年年中制定統一憲法,并從2021年起啟動統一的石油和天然氣市場、工業產品市場、農產品和運輸市場。
2019年7月普京和盧卡申科再次就此問題舉行會談,盧卡申科提議在2019年12月8日簽署《聯盟條約》20周年之前解決所有有爭議的問題,并制定一體化行動戰略方案。2019年9月6日,雙方草簽了一項一體化行動方案,并核準了31個不同領域的路線圖清單;11月中旬,白俄羅斯總理謝爾蓋·魯馬斯表示,明斯克和莫斯科尚未就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路線圖達成一致,但兩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他還提到兩國稅法的統一是深化一體化談判中最困難的議題之一,他還強調,只有考慮到白俄羅斯的利益,行業路線圖才會簽署。
2019年12月7日,普京和盧卡申科在索契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會談。雙方在農業、通信、電力、海關和石油市場監管等領域取得進展,但是在油氣等八個領域仍未達成一致意見。2020年9月,俄白雙方再次重啟“一體化路線圖”談判,在政治一體化、海關政策和統一稅法方面仍存在分歧,路線圖最終并未通過。
2021年5月,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因炸彈威脅緊急降落在明斯克國際機場。隨后,支持白俄羅斯反對派的白俄羅斯記者普羅塔謝維奇在機場被捕。美國和歐盟借此宣布對白俄羅斯實施新的一攬子制裁措施,在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無疑對白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白國內的反對派擁躉也頻繁舉行游行集會,盧卡申科政府在重重壓力下迫切需要加強與俄羅斯各方面聯系。9月10日,俄白兩國終于最終通過了一體化路線圖,俄白一體化發展也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這次通過的一體化“路線圖”主要的亮點有:
1)兩國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和官方統計方面進行“同步戰略管理”,以達到“宏觀經濟政策”的趨同。
2)統一兩國的“增值稅”。
3)兩國領導人同意在2023年12月初確定兩國統一天然氣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
4)協調貨幣和金融政策,設定相同的通脹目標。并約定2022年12月之前,俄羅斯銀行和白俄羅斯國家銀行必須就統一貨幣政策達成協議。
5)整合兩國金融市場,協調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并允許對方銀行和保險公司進入本國金融市場。
6)統一兩國交通和物流市場。
7)同意制定統一的農業政策和立法規范。
8)統一對強制性商品標簽進行監管,以便合法商品能夠不受阻礙地進入對方市場。
9)取消移動通信漫游費。
俄白兩國都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和國內環境,因此淡化矛盾,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在危機中“抱團取暖”就成了兩國的理智之選。雖然一體化路線圖最終得以通過,但兩國面前仍有幾塊難啃的“硬骨頭”。
首先,最核心的就是能源市場統一的問題。9月初,普京表示,2022年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將與今年持平(每千立方米128.5美元),而同時期歐洲天然氣價格則高達每千立方米700美元。統一能源市場的建立,將使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損失約10億美元的收入。今后這一領域的談判估計不會非常順利。
其次,單一貨幣的使用談判估計也會困難重重。早在1999年兩國就提出2005年前實現統一貨幣的計劃,但短時間內讓白俄羅斯放棄使用本國貨幣顯然阻力重重,但使用不屬于兩國貨幣的“新幣種”條件也尚未成熟,估計在2022年底達成實際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俄白兩國在經濟發展模式方面差別較大,白俄羅斯國有經濟占比遠高于俄羅斯,且兩國銀行政策也存在較大差異,短時間內做到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的統一顯然也不現實。
接下來的幾年,在兩國政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一體化趨勢加強將成定局,而能否解決上述的三大問題,將決定著“俄白聯盟”能否由松散“邦聯”進一步向“聯邦”方向過渡。
(袁勛,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