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名士|顧榮:亂世中的“金湯勺”(下)
上篇回顧:
顧榮,字彥先,出身“世為吳著姓”的吳郡(今江蘇蘇州)顧氏。乍看顧榮,仿佛魏晉南北朝的世家高門,清談玄學,風流灑脫;然而在他出仕時候,吳末帝孫皓與世家沖突不斷,沒多久更是遭遇亡國之難,做了西晉降臣。
西晉對東吳子弟歧視良多,把他們稱為“亡國之余”,以至于顧榮仕途極其坎坷,只能作徒有虛名而無實權的小官。而晉惠帝年間的八王之亂,更是讓顧榮被迫卷入政治風波,每天提醒吊膽,恐怕性命不保,甚至想過自殺。多方權衡后,顧榮終于心灰意冷,回到江東。
永安元年(304年),在洛陽經歷了一系列挫折,甚至險些丟掉性命之后,顧榮回到了江東。然而中原潦草,八王混戰,江東,也不見得太平。彼時長江中上游的巴蜀,巴氐李氏控制;中游荊楚,流民混雜,更是沖突不斷,若哪天順流而下——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走的便是這條水路。如何保全江東安穩?這是陸機兄弟去世后,成為江東士族“首望”的顧榮,不得不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晉惠帝初期八王封國圖及軍鎮圖
而太安二年(303年),荊州流民帥[1] 進入江東,廣陵度支陳敏等人率兵平叛,給了顧榮一線余地。陳敏此人,或者可以成為安定江東局勢的一枚棋子[2]。于是,在平定叛亂后,陳敏得到了許多世家支持[3],他又見中原四分五裂,“遂有割據江東之志”[4],于永興二年(305年) 十二月,封自己為都督江東軍事、大司馬、楚公,還加九錫——這可是魏晉權臣篡位前必走的一步!而顧榮等人,“悉受敏官爵”,在他麾下做事。陳敏不免志得意滿,忘了自己終究只能成為顧榮諸人安穩江東局勢的一枚棋子。
圖源:紀錄片《八王之亂》
永嘉元年(307年 )二月,司馬越的軍諮祭酒華譚給顧榮寫了封信[5]。他跟顧榮說了北方如今的軍事格局,“發荊州武旅,順流東下,徐州銳鋒,南據堂邑;征東勁卒,耀威歷陽;飛橋越橫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楊,擒賊建鄴”,雖有夸大之處,但陳敏攻打荊州失敗,確是事實;且徐州早已成為司馬越的勢力,一旦江東獨立,徐州立刻可以發兵來攻[6],江東未必能抵抗的住。這算是對顧榮諸人扶持陳敏的警告。
然而警告之外,華譚信中更讓顧榮在意的,是陳敏的出身。陳敏出身寒素,東吳世家竟向他俯首稱臣,這在強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身份有別的魏晉時代,無異奇恥大辱。這樣的大辱,眾人原本打算將它看做公開的秘密,不提便不存在,誰知華譚偏要提起,提起就算了,還要責問,“諸賢何顏見中州之士邪?”還要諷刺,“不亦羞乎!”難怪顧榮收到信后,倍覺難堪,后與華譚共事,對他極力打壓[7]。不過,華譚的話倒是提醒了顧榮[8]。
九品中正制,圖源網絡
他希望借陳敏之力安定江東,可陳敏此人,光是家世出身,已難服眾,何況陳敏“刑政無章,不為英俊所附;子弟兇暴,所在為患”,對不合作的江東世家,更只想一殺了事,幸好當初顧榮勸阻,才勉強罷手。
如此細想,陳敏此人,恐怕的確不能如當年孫策、孫權一般,擔任起安定江東的大任,于是顧榮暗下決心,聯系甘卓,打算與他合謀除掉陳敏。甘卓與陳敏有姻親之好,陳敏也對他十分信任[9],但也抵不過顧榮的勸說,恐怕“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顛覆,辱及萬世”[10],短暫猶豫之后,便起兵討伐陳敏了[11]。
起兵前夕,陳敏一方不是沒有察覺。陳敏的弟弟陳處便勸陳敏殺掉顧榮,只可惜陳敏不聽[12],后來只得單騎北走,倉皇被擒,斬于建業(今江蘇南京)。
司馬睿像,圖源網絡
就在這年七月,司馬越命瑯琊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來到江東,經營后方。有曾經吳平之后的沖突和羞辱,江東世家怎么可能歡迎他?因此司馬睿來建康后,“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輔佐司馬睿的王導心憂如焚,建議司馬睿親自拜會顧榮這些世家子弟、南土之秀[13],以示尊重,以結人心。司馬睿依言行事,前往顧榮府邸。
他心里不是沒有忐忑。顧榮諸人曾在洛陽頻頻受辱,顧榮的好友陸機、陸云更是死于司馬家內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正是源于朝廷對吳人的不信。如今局勢顛倒,拜訪顧榮,會不會碰一鼻子灰呢?好在,假想的冷漠和拒絕并不存在,顧榮愿意接納司馬睿,并且表達了對他的支持。并非他真的絲毫不計前嫌,而是當時局勢,已容不得他計較南北之分了。
彼時胡人勢力極其強大,在匈奴劉淵起兵之后,南方也面臨胡馬憑陵的危險。南北實力對比,北強南弱,特別在東晉初年是如此。那時南方已經感到后趙石勒、石虎的嚴重威脅……后趙在石勒時,曾打到南沙、海虞、婁縣、武進。到石虎時,又打到歷陽,兵臨長江[14],若與北人內訌,面臨的不但可能是江東顛覆,甚至是亡國滅種的下場。在這種情況下,顧榮選擇了大局為重,借上巳節眾人出游的時候,與紀瞻等人在道旁跪拜司馬睿,以表態度。自此之后,“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漸相崇舉,君臣之禮始定”[15]。
王導《省示帖》
顧榮因此極受司馬睿與王導器重。后來的他,不但“躬處右職,朝野甚推敬之”,還上疏朝廷,說“陸士光貞正清貴,金玉其質;甘季思忠款盡誠,膽干殊快;殷慶元質略有明規,文武可施用;榮族兄公讓明亮守節,困不易操;會稽楊彥明、謝行言皆服膺儒教,足為公望;賀生沈潛,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雖少,實事極佳。凡此諸人,皆南金也”,舉薦了很多江東才俊[16],即便和北方世家比起來,眾人待遇不算特別好,但比起從前西晉的歧視,已經好了很多。眾人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自然更加感激顧榮,他的名聲也再高一層[17]。
越窯青瓷樓閣式堆塑罐
西晉 楓橋獅子山一號墓出土 吳中博物館藏
堆塑罐,又稱魂瓶、谷倉罐,是三國兩晉時期世族墓葬中特有的隨葬器物。
不過,顧榮非但不以此自傲,還以大局為重,屢次稱贊王導安定江東的功績[18]。在司馬睿偏安江東,擔心世家仍記恨從前羞辱,深覺不安的時候,也溫言安慰,勸司馬睿以天下為家,“勿以遷都為念”[19],一表江東愿意接納晉室的態度??梢哉f,沒有顧榮的幫助和支持,司馬睿與王導諸人要在江東立足,恐非易事,更不必說后來東晉近百年國運,南朝三百年之世局了[20]。
永嘉六年(312年),顧榮去世。司馬睿臨喪盡哀;被封晉王后,更是追封顧榮為公,可見對他的感懷?;乜搭櫂s一生,少年貌似光鮮,實則危機四伏;中年仕途不順,備受屈辱,甚至想過自殺,但后來為天下、為蒼生——也或者的確只是為世家考量,甘心吞下所有委屈,前事一筆勾銷,正如王夫之在《讀通鑒論》里評說的那樣,顧榮等人,“率江東而定八王已亂之天下,抗五胡窺吞之雄心,立國百年而允定”[21],君子剛風,士必弘毅,千載之下,風骨猶存。
原作者:謝玩玩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釋】
[1]即荊州張昌起義時,張昌命石冰攻打揚州。參見《晉書·卷一百·陳敏傳》:張昌之亂,遣其將石冰等趣壽春,云云。
[2]《晉書·顧榮傳》:“中國喪亂,胡夷內侮,觀太傅( 東海王司馬越) 今日不能復振華夏,百姓無復遺種。江南雖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榮常憂無竇氏、孫、劉之策,有以存之耳。今將軍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功勛效于已著,勇略冠于當世,帶甲數萬,舳艫山積,上方雖有數州,亦可傳檄而定也。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
[3]參見田余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八王之亂后期,江南士族名士深知洛陽政權已難維持,亟需一個像孫策兄弟那樣的人物來號令江東,保障他們家族的利益。他們在江東沒有找到合適的人,而在江北找到了陳敏。他們起先擁護陳敏,為敏所用?!?/span>
[4]《晉書·卷一百·陳敏傳》:時惠帝幸長安,四方交爭,敏遂有割據江東之志。
[5]《資治通鑒》卷八六,孝惠皇帝下永嘉元年(丁卯,公元三零七年)二月 ,廬江內史華譚遺榮等書曰。又見《晉書·陳敏傳》:東海王軍諮祭酒華譚聞敏自相署置,而顧榮等并江東首望,悉受敏官爵,乃遺榮等書曰:石冰之亂,朝廷錄敏微功,故加越次之禮,授以上將之任,庶有韓盧一噬之效。而本性兇狡,素無識達,貪榮干運,逆天而動,阻兵作威,盜據吳會,內用兇弟,外委軍吏,上負朝廷寵授之榮,下孤宰輔過禮之惠。天道伐惡,人神所不祐。雖阻長江,命危朝露。忠節令圖,君子高行,屈節附逆,義士所恥?!瓫r吳會仁人并受國寵,或剖符名郡,或列為近臣,而便辱身奸人之朝,降節逆叛之黨,稽顙屈膝,不亦羞乎! ……今以陳敏倉部令史,七第頑冗,六品下才,欲躡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猶當未許也。諸君垂頭,不能建翟義之謀; 而顧生俛眉,已受羈絆之辱?;瘦洊|軒,行即紫館,百僚垂纓,云翔鳳闕,廟勝之謨,潛運帷幄。然后發荊州武旅,順流東下,徐州銳鋒,南據堂邑; 征東勁卒,耀威歷陽; 飛橋越橫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楊,擒賊建鄴,而諸賢何顏見中州之士邪! ……上欲與諸賢效翼紫宸,建功帝籍。如其不爾,亦可泛舟河渭,擊楫清歌。何為辱身小寇之手,以蹈逆亂之禍乎! 昔為同志,今已殊域; 往為一體,今成異身。瞻江長嘆,非子誰思! 愿圖良策,以存嘉謀也。
[6]參見王永平先生《江東士人與陳敏之亂關系考實》:晉廷對江東的軍事威脅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荊州刺史劉弘和江夏太守陶侃等迅速撲滅陳敏余部,威震江東;一是征東將軍劉準(后為周馥替代)在壽春聚集力量,直逼淮南。這兩支力量有如一把鉗子,已對江東形成包圍之勢,陳敏危在旦夕。如果南北交戰,江東地方勢力將遭受巨大損失。
[7]《晉書·華譚傳》: “譚不悟榮旨,露檄遠近,極言其非,由此為榮所怨。……后為紀瞻所薦,而為顧榮所止遏,遂數年不得調?!?/span>
[8]參見田余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華譚此信,顯然是受命于司馬越、王衍,目的是告誡南士,如果要保障江東士族利益,只有反戈一擊,消滅陳敏,與司馬越合作。顧榮、甘卓、紀瞻同華譚一樣,都曾居司馬越幕府,遂與周玘定策滅敏?!?/span>
[9]《晉書·甘卓傳》:卓見天下大亂,棄官東歸,前至歷陽,與陳敏相遇。敏甚悅,共圖縱橫之計,遂為其子景娶卓女,共相結托...會周唱義,密使錢廣攻敏弟昶,敏遣卓討廣,頓硃雀橋南。會廣殺昶,告丹陽太守顧榮共邀說卓。卓素敬服榮,且以昶死懷懼,良久乃從之。遂詐疾迎女,斷橋,收船南岸,共滅敏,傳首于京都。
[10]《晉書·顧榮傳》:榮常憂無竇氏、孫、劉之策,有以存之耳。今將軍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功勛效于已著,勇略冠于當世,帶甲數萬,舳艫山積,上方雖有數州,亦可傳檄而定也。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姑艏{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敏仍遣甘卓出橫江,堅甲利器,盡以委之。榮私于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當共成之。然卿觀事勢當有濟理不?敏既常才,本無大略,政令反覆,計無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顛覆,辱及萬世,可不圖之!」卓從之。
[11]《資治通鑒》卷八六,孝惠皇帝下永嘉元年(丁卯,公元三零七年)二月 :敏自帥萬馀人討卓,軍人隔水語敏眾曰:“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楊、周安豐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敏眾狐疑未決,榮以白羽扇麾之,眾皆潰去。
[12]《資治通鑒·卷第八十六晉紀八》孝惠皇帝下永嘉元年(丁卯,公元三零七年) 二月:敏使其弟廣武將軍昶將兵數萬屯烏江,歷陽太守宏屯牛渚。敏弟處知顧榮等有貳心,勸敏殺之,敏不從。
[13]《晉書》卷六五《王導傳》: “帝嘗從容謂導曰: ‘卿,吾之蕭何也?!瘜υ? ‘……愿深弘神慮,廣擇良能。顧榮、賀循、紀瞻、周玘,皆南土之秀,愿盡優禮,則天下安矣?!奂{焉?!?/span>
[14]《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在匈奴劉淵起兵之后,南方也面臨胡馬憑陵的危險。南北實力對比,北強南弱,特別在東晉初年是如此。那時南方已經感到后趙石勒..單憑顧榮是否能以南人的力量不令胡馬過江,是有問題的。為江東及本身利害計,江東士族也非與北方士族協力同心,以阻胡騎不可。南北界限比起夷夏界限,又微不足道了。南北士族如果不能協調,司馬睿可能到不了南方,東晉南朝的局面也就不能成立。
[15]《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敦來朝,導謂之曰: “瑯琊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親觀褉,乘肩輦,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于道左。導因進計曰: “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乂。況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業草創,急于得人者乎! 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钡勰耸箤Ч煅?、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之后,漸相崇舉,君臣之禮始定。
[16]《晉書·顧榮傳》載:時南土之士未盡才用,榮又言: “陸士光貞正清貴,金玉其質; 甘季思忠款盡誠,膽干殊快; 殷慶元質略有明規,文武可施用; 榮族兄公讓明亮守節,困不易操; 會稽楊彥明、謝行言皆服膺儒教,足為公望; 賀生沈潛,青云之士; 陶恭兄弟才干雖少,實事極佳。凡此諸人,皆南金也。”書奏,皆納之。又見《晉書》卷七七《陸曄傳》:陸曄字士光,少時得從兄陸機賞識,居喪以孝聞,顧榮與鄉人書曰: “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薄稌x書》卷八八《孝友·孫晷傳》載其吳郡富春人,“晷為兒童,未嘗被呵怒。顧榮見而稱之,謂其外祖薛兼曰: ‘此兒神明清審,志氣貞立,非常童也。’”至于其贊譽同族子弟,《晉書》卷八三《顧和傳》:“和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榮雅重之,曰: ‘此吾家之麒麟,興吾宗者,必此子也。’時宗人球亦有令聞,為州別駕,榮謂之曰: ‘卿速步,君邁超卿矣! ’”
[17]《初學記》卷一二引王隱《晉書》曰: “當時后進,盡相推謝,稱榮有大才令望?!薄侗碧脮n》卷六三《晉中興書·吳郡顧錄》便載: “于是朝野皆服,中興基于此焉。”
[18]《晉書》卷八三《顧和傳》:“和嘗詣導,導小極,對之疲睡。和欲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族叔元公葉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
[19]《世說新語·言語》: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 “寄人國土,心常懷慚?!睒s跪對曰: “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愿陛下勿以遷都為念?!?/span>
[20]參見王永平先生《江東地域社會與兩晉社會階層升降——以顧榮入洛仕進之遭遇及其在東晉立國過程中的作用為中心》一文。
[21]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二“晉惠帝”之一三條: “孟子言保國之道,急世臣,重巨室,蓋惡游士之徒亂人國也。夫游士者,即不亂人國,而抑不足以系國之重輕,民望所不歸也。主其地,習其教,然后人心翕然而附之。陳敏之亂,甘卓反正,而告敏軍曰: ‘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陽、周安豐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顧榮羽扇一麾,而數萬人潰散?,樼鹜蹑偨I,榮與紀瞻拜于道左,而江東之業遂定。夫此數子者,皆孫氏有國以來所培植之世族也,率江東而定八王已亂之天下,抗五胡窺吞之雄心,立國百年而允定,孟子之言,于斯為烈矣?!?/span>
【參考資料】
《晉書》《三國志》《資治通鑒》
《東晉門閥政治》田余慶
《_平復帖_釋文考辨》易術平
《從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奉祀的六朝文士看吳地文化的嬗變》吳恩培
《東晉初期封爵政策探析_以公爵為例》吳慶
《顧榮施肉與結草銜環》薛峰
《漢唐時期江南顧氏家學家風發展與演變》景遐東
《江東地域社會與兩晉社會階層升降_省略_及其在東晉立國過程中的作用為中心》王永平
《兩晉之交江東政局變遷》周澍
《陸機與入洛南方文人的交游》李曉風
《論華譚_以兩晉之際江東地域政局的走向為中心的考察》王永平
《論南方士族在東晉政權中的地位_以政治_軍事為例》王艷楠
《論南齊江東士族_太極_說滯后于新興思潮及其原因》吳正嵐
《略論六朝時期吳郡顧氏的家風與家學》王永平
《魏晉南朝時期江東顧氏考論》孟繁冶
《魏晉南朝吳郡顧氏家族研究》肖溱
《吳郡顧氏家族與兩晉政治》許占鳳
《西晉時期孫吳舊地士人入洛活動及其結果》翁頻
《由陸機交游看西晉吳地文士的生存狀態》劉艷春
《吳郡顧氏家族與兩晉政治》許占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