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兩漢之交帝國藝術的遺影 | 薦書

2021-12-16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我們有理由相信,繆哲關于漢代畫像藝術研究的這部作品,不僅是他個人迄今學術生涯的的代表作,更是新時期以來,中國藝術史領域的研究者廣泛吸收海外成果,不斷推陳出新,整合歷史、考古、美術、思想等多領域的資源,取得的前沿性的突破。

*文章轉載自三聯學術通訊(sdx_bulletin)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

兩漢之交帝國藝術的遺影

繆哲 著

538頁,圖381幅,188元

ISBN:978-7-108-07092-0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年

專家推薦

作者對廣為研究者所知的《魯靈光殿賦》做了認真細致的解讀,把它與漢代魯地畫像石的主題與風格聯系起來,放到漢代社會政治的現實中去。這為他討論漢代“帝國意識形態”在西漢后期、新莽、東漢的發展及其藝術表現,做了極好的鋪墊。這一著作的發表,將改變我們對漢代藝術的整體認識,無論在方法論上還是具體研究上,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李零,北京大學教授

繆哲教授對現存漢代畫像石與宮廷藝術關系的復原計劃,雖然由于史料的殘缺不全,還不能說十分完美,卻指出一個可由傳統學術所充分支撐的漢代帝國結構關系,由之來理解畫像石所顯示的“公共性”“國家性”,便較前人研究所能提供的詮釋更具有高度的合理性與說服力。我個人相信這個新觀點確實能為漢畫研究另辟一個全新的格局。

——石守謙,臺灣“中研院”院士

這是一部將為其領域帶來變革的著作。組成全書的各章,對相關的視覺材料及文字文獻做交叉、透徹、全面的分析,進而為漢帝國的視覺文化,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理解。

——羅泰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內容簡介

戰國至漢代的數百年,是中國繪畫傳統的“軸心時代”。其發生、發展、確立的過程,仍是一個未被講述的故事。本書是作者計劃中的“中國繪畫傳統的誕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現的,是這故事的高潮:繪畫傳統在兩漢之交確立的經過與制度機制。通過辨認、擷取山東平民墓葬畫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對漢代新興的帝國藝術的基本輪廓,作了可信的復原,并探討了其背后的政治、禮儀及意識形態動力。

作者簡介

繆哲,浙江大學教授,兼任浙江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學術委員、《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主編等職務。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2007年就讀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美術史博士。后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從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入職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研究領域為中國早期藝術史,主攻戰國秦漢藝術。

簡要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孔子見老子

第二章 周公輔成王

第三章 王政君與西王母

第四章 重訪樓閣

第五章 登茲樓以四望

第六章 鳥怪巢宮樹

第七章 實至尊之所御

第八章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

導言選摘

| 繆哲

如果課本可代表一領域的基本共識,那我們打開《中國繪畫三千年》——一部廣行中外的經典教材,看其中是怎樣描述中國繪畫的起源的:中原的繪畫,可溯源于邊疆的巖畫;繼其后者,有史前中原的狀物陶紋;此后中絕數千年,至東周又復起:

所有這些早期的狀物形式、風格與媒材(即史前巖畫、陶紋等),皆促進了繪畫在東周(前776—前256)——一個往往被稱為文化復興時代——的快速發展。

這雜合不同傳統而成的線性敘事,雖出于巫鴻之筆,但所代表的,乃是關于中國繪畫起源的通說。或問邊疆的傳統,如何為中原共享?史前中原的狀物陶紋,代表的是傳統,還是傳統的例外?倘為傳統,則中絕數千年,又如何復起?這些問題,我須斷數莖,也不得其解。似作者著眼的,并非經驗的歷史,而是普遍的人性。或在作者想來,狀物——或西方稱的“再現”——乃人性之常,故可如春草一樣,隨處而生。既然如此,也便無所謂“繪畫起源”的問題。

人性中有“狀物本能”,是人人都同意的。但一種天性獲得集體性實現,進而確立為文化制度,或曰“傳統”,則是普遍的人性與具體的社會機制相協商的結果。換句話說,任何文明繪畫傳統的起源,都是具體的歷史問題,而非普遍的人性問題。理解歷史,自需要反思我們與研究對象所共有的人性,但歷史之為歷史,乃在于有意識去觀察這人性被實現為“具體”(particularity)的機制與過程。從這角度說,言中國繪畫起源而舉邊疆巖畫,或史前的陶紋,便是歷史研究的失敗自供。因為在這敘事中,歷史已被約化為其生理或心理機制了。

說來氣餒的是,學術并不總是進步的。如早在《中國繪畫三千年》成為大學標準讀物的30年前,羅越(1903—1988)即擺脫了這陳舊的生理—心理還原史觀(biological-phychological reductionism),努力從歷史角度,理解中國繪畫的起源:

綜觀中國藝術的歷史,可以說商周青銅藝術主要是純紋樣的。它是狀物藝術產生之前中國藝術的典型代表;狀物藝術則關注現實,并依賴現實。這由紋樣向狀物的轉折,乃發生于漢代。當這一刻來臨時,紋樣藝術——迄當時為止最重要的藝術——便屈居下位、并開始停滯;與此同時,青銅器(傳統)也結束了。

這一觀察,十年后羅越又表述于他的《中國大畫家》一書:

中國藝術不始于狀物,而始于數千年前的紋樣設計;這設計是師心自運的,未嘗受模仿自然所必加的羈絆。大約至西漢時代(206 B.C.—8 A.D.),這師心自運的“形式自由”,方讓位給以呈現眼中物象為動機的“形式不自由”,進而導致了中國藝術的命運性轉折。這以應物的形式呈現外在現實的藝術,對人的視覺知識與想象皆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對當時的先鋒藝術而言,這要求是如此之甚,以致那久無對手的紋樣設計的老傳統,便不可避免地被斥逐于旁。

文中的“紋樣”與“狀物”,倘我們理解為制度化的文化傳統,而非即興的人性流露,羅越的觀察,便恰符合考古材料所呈現的中國藝術的發展節奏。遺憾的是,羅越那雙曾辨析出商代青銅風格演變序列的銳眼,在此僅投了匆匆一瞥,對這轉化的細節、機制,未做詳密觀察。隨著他所代表的老一代藝術史家的離去,中國藝術史上的這一革命性轉折——即紋樣傳統的結束,繪畫傳統的誕生,不僅未獲得進一步探討——從藝術、社會、文化、認知等角度,乃至作為一個藝術史問題,也漸消泯于早期中國研究的學術視野了。上舉《中國繪畫三千年》的表述,便是其體現。

如50年前羅越觀察的,作為制度化的文化傳統,中國繪畫源于戰國,確立于漢代。從大的節奏說,這所體現的,乃是商周紋樣傳統向漢唐狀物傳統的革命性轉折。如羅越所說:

這轉折非自動而有。它是文化苦搏的成就。在這里,藝術家須與先前的成就做理性的、批判性對話,始可確立其自身。

這“苦搏”的成就,不僅是中國藝術史、也是中國認知史的革命性事件,在體現于藝術的同時,也體現于當時的社會、思想、文學與科技,故可謂中國文明史上最大的創新與轉折之一。羅越對這轉折的發露,雖過去半個世紀,但辨析其形式的轉折之跡,揭示轉折背后的社會、政治、與文化機制,如今仍是早期中國研究的基本問題。本書收錄的文字,便是在后一方向上所做的初步嘗試。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

原標題:《從靈光殿到武梁祠:兩漢之交帝國藝術的遺影 | 薦書》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德州扑克策略| 澳门百家乐官网破解方法| 网址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皇城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澳门百家乐网络游戏信誉怎么样| 大发888娱乐城客服lm0| 网络百家乐官网骗局| 7人百家乐中号桌布| 澳门百家乐官网出千| 百家乐系统分析器| 云顶国际娱乐开户| 必博百家乐游戏| 新利娱乐网| 百家乐群东方鸿运| 湖州市| r百家乐娱乐下载| 百家乐官网赌博游戏| 百家乐官网游戏模拟| 大发888 护栏| 澳门百家乐自杀| 沙田区| 火箭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博彩套利| 澳门百家乐搏牌规则| 百家乐官网波浪法则| 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 鸟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双扣| 百家乐官网园游戏庄闲| 威尼斯人娱乐城在线赌博| 24向山九宫格图| 百家乐官网不倒翁缺点| 捞金博彩论坛| 明珠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庄闲必胜规| 博彩网站排行| 澳门百家乐网上娱乐场开户注册| A8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大发888送58彩金| 百家乐只打闲打法| 百家乐官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