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百萬人在豆瓣學習如何摳門和攢錢
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現在的年輕人對消費主義可越來越警惕了。
@WILLIAM
社交媒體平臺上,某88,某多多的淘貨攻略層出不窮,大家逐漸開始以少花錢、攢錢、搞錢為榮。
今天的文章,我們聯系到了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組長@一顆小豆芽 和“摳門男性聯合會”的組長@盧十四,了解了一下,在這波攢錢熱潮之下,年輕人的生活更幸福了嗎?
豆瓣
1.
“普通人抗風險的手段,
只有攢錢和健康”
與攢錢相關的話題下,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簡稱攢錢組)總是被反復提及,58萬人聚集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攢錢日常,還衍生出了“窮人版”和“平民窟版”兩個相關小組。
2011年創立這個小組的時候,組長@一顆小豆芽 正處于一段經濟拮據、想通過攢錢獲得安全感的時期。
“普通人抗風險的手段,只有攢錢和健康。”十年間,她見證了小組的不斷壯大。
她記得,2020年疫情發生之后,小組在短時間內涌入了許多人。
“當時,很多人的收入都出現了問題,比如工資延遲發放或只發基本工資,還有人,昨天還在討論工作如何執行,今天公司就宣布解散了。
但是,房租還要交,房貸、車貸依然要扣費,口罩要屯,豬肉還要吃,家庭開銷甚至比之前更多。
在大危機之下,大家都開始重新思考,超前消費應不應該;哪些東西適當降級后不影響生活質量;怎樣賺更多的錢增加抗風險的能力,而不是工資斷檔幾個月就陷入窘境。”
攢錢組內,許多帖子與這樣的生存焦慮有關。失業、大病、育兒、養老……在未知風險的籠罩下,金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保障,能夠用以應對各種情況。
“我現在攢錢的每一秒鐘都會想著以后失業或者想辭職不至于手頭上沒點錢。”(@一窗)“我越存錢越安心,因為我經歷過經濟特別困難的時候,誰都指望不上的感覺。”(@ kikiww)這是在討論為什么要攢錢的帖子下,兩個高贊的答案。
人越長大,生活中能夠憑一己之力影響的事情就越少。想要的東西,愛情也好,事業也好,除了努力,往往還需要些機緣,可遇不可求;想逃離的東西,卻因為種種社會規范,很難抵抗。
在這種情況下,人難免會感到無力和無助。而攢錢,則是一件付出就有回報的,成果可量化的事情。設立一個清晰的目標,隨著數字的累積,對于生活的掌控感似乎也被一點點奪了回來,并因此帶來更多面對生活的勇氣。
@一顆小豆芽 觀察到,或許是受“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理念的影響,不少組內成員攢錢的目的,是實現經濟自由,盡早買房,提前退休。
組內討論的話題,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幾年前的節衣縮食較多,開始轉換為開源節流,對理財類(股票、基金、定存等)關注更多。
在之前一篇介紹的文章中,我們曾寫過 “FIRE,是一種對社會成規和個人自由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的抗議;而你的節省,其實是一種韌勁,一種為了討回對自己生活和時間的主動權而頑強生存的韌勁。”
這種韌勁,可能是我們為數不多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東西。
2.
“摳門,是一種物盡其用的生活態度”
和“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以攢錢為目的不同,“摳門男性聯合會”(簡稱男摳組)建立的初衷并不直接與錢相關。“我們摳不是因為窮,我們就是摳”,它的小組簡介上這樣寫著。
2015年,組長@盧十四 在結婚之后,感受到了自己和妻子生活習慣的差異。為什么牙膏皮不刮一刮就扔掉了?洗發水用完了怎么不灌一點水進去?房間里沒有人燈為什么不關掉?
在這些瑣碎的習慣被不斷挑戰之后,他在豆瓣上創建了這個小組,希望能和有相同感受的人一起交流,完全沒有想過,它會成為一個十幾萬人的大組。
2018年之后,小組成員的增長速度變快,@盧十四 也重新開始思考,這個隨手創建的小組,究竟想要營造怎樣的討論氛圍,傳達怎樣的理念。
“摳門在很多人的常規理解里,是偏負面的,但摳組的摳門,指的不是雞賊和占便宜。我們的組員也經常會強調,摳組的風格,向來是摳自己不摳家人,自己生活節儉,不代表對家人吝嗇,對朋友小氣。
我們追求的摳門,是一種有滋有味、精打細算、物盡其用的生活態度,對于生活的種種計較,其實都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盡管組里的許多人,都有非常明確的攢錢的目的,但攢錢,從來不是摳組的精神內核。
在@盧十四 看來,用一種巧妙的方法,更好地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會帶來一種心理上的舒適感。
“這就好比程序員寫代碼,實現同一個目的,一個水平差一點的程序員,可能要寫100行,但如果能夠深刻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用30行代碼就能解決。
我們的生活也是一樣。如果你不去思考,可能要花100塊達到這個目的,但你經過研究,發現了一個可以用30塊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質量沒有任何下降,這個時候,你的快樂是因為你省了70塊錢嗎?可能一部分是,但那種簡潔而又優美地解決了一件事情的感覺,太棒了。”
有計劃地消費,增強了生活的秩序,也帶來了自在與自由。這樣的觀點,在許多以“低欲望”“逆消費主義”為主題的小組里,也很常見。
@夏了荼靡 是小組“低消費研究所”的組員,她曾在組內發帖總結自己的低消生活:
對于@夏了荼靡 來說,這樣的生活寧靜且有規律,不用每天思考吃什么、穿什么、今天要買什么、要和誰保持往來。
“我的生活樂趣來自運動帶給我的多巴胺,精神食糧就是書籍和獨處。”在這樣的生活中,她只在值得的事情上投入。
她享受攢錢的快樂,在她看來,攢錢和花錢的快樂不同,花錢追求的是及時的愉悅,受欲望支配,屬于被動獲得,攢錢則是長期的收獲,支配欲望,屬于主動追求。
而儲蓄的增加,只是這種物盡其用的生活的副產品。
3.
“生活本身才是目的”
在許多攢錢相關的小組里,“求打醒”類型的帖子一直十分常見。帖子的內容主要是,發帖人想要買一件違背攢錢原則的東西,內心十分掙扎痛苦,希望有人可以勸說自己放棄。
“男摳組”并不歡迎這樣的帖子。@盧十四 說:“如果摳讓你覺得舒適,那你就摳,如果摳讓你難受了,沒有關系,其實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人的自由是第一位的,沒有說摳就一定更好。
當然,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現了不得不攢錢的狀態,你就去好好地攢錢。但生活本身才是目的,你的任何摳門的行為、省錢的行為,不能讓生活被擠到次要的位置上。”
錢只是工具,我們攢錢,是為了讓生活更好。這可能是不少人在攢錢時忽視了的樸素道理。
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中,消費觀察家三浦展指出,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成為什么,通過整合這些欲求,人得以了解自我存在的感覺。
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欲望被社會塑造得單一且扁平。不論是被消費主義裹挾,跟隨不斷膨脹的物欲放肆消費;還是被緊縮的環境驅使,處處給自己的探索設限,我們做出的消費選擇,常常是無意識的。
在“窮人版”攢錢組中,有一個工作三年的女孩發帖分享自己存夠了10萬塊,在帖子里,她表達了自己目標達成后的喜悅與迷茫:
今天突然就很迷茫了。一直以來攢錢目標就是存到10萬塊。完成了以后反而不知道要干嘛了,突然就思考起了為什么要存錢?然后感覺存著也好沒意思,就覺得以后拿著賺到的錢投資自己本身會不會更好?或者可以去報個學跳舞的班?或者報個班學英語?學點技能也行。但都是想想,卻沒有行動。
原帖: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53467076/#9112872onC3eEM
最后,這個女孩在組里其他人的勸說下,開始繼續攢房子的首付了。
“我們打工人,錢都是靠生命時間換來的,合理安排花錢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命。”關于為什么攢錢,@豆友145324875 這樣回答。
那轟轟烈烈地告別消費主義之后,我們是否思考過,想要擁抱的是怎樣的生命?是獨特、豐富、充實、熱烈的?還是另一種形式的,“和他人一致外表,和他人同等穩定的趨同成癮機器人”?
“沒有錢就沒有自由,這實在是太不自由了。”大原扁理在《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中這樣寫過。這是他看待金錢的方式。
當年輕人開始認真攢錢,規劃消費、量入為出、奉行實用主義,這當然是個好現象,但,另一個依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擁有,在金錢增長之外,依然獲得幸福的能力。
不管是攢錢還是花錢,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呀。
配圖:《請回答1988》《錢斷情始》
《風平浪靜的閑暇》《我的家空無一物》
《浪漫的體質》
撰文:Purple
監制:貓爺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原標題:《上百萬人在豆瓣學習如何摳門和攢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