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徽宗的高級審美——汝窯,終于又現世了
原創 觀復文化 觀復博物館
關于汝窯,最浪漫的傳說當屬宋徽宗夢中賦詩一事 。
傳說中,一日宋徽宗做了一個瑰麗的夢:夢中大雨乍歇、天空將晴時,一抹令人目眩神迷的天青色劃入眼際,醒來后也終不可忘,于是寫下一句“雨過天晴云破處”,拿給工匠,要他們燒出這樣的釉色。
這樣一個抽象而詩意的指示一時間難倒多少能工巧匠,最后還是汝州工匠技高一籌,燒出了這玄之又玄、帶著詩歌與文藝色彩的天青色,圓了徽宗皇帝的夢境。
其實經考證,這句詩的原出自明人謝肇淛的《五雜俎》,是五代后周世宗柴榮為柴窯瓷器而下的指示,在其卷12中有載:“(柴窯瓷器)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然而關于這句詩,我們卻并非是最早的“誤會者”,所謂的“天青色即汝窯”早被世代雅士所傳頌、所堅信——明代學者高濂曾在其著述《燕閑清賞箋》中有詳細記錄,世人看汝窯皆通此見:
汝窯,余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稱譽,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所有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
▲北宋 汝窯洗 觀復博物館藏 故宮曾出版一本《汝窯雅集》,記錄了世界上90件保藏完整的汝窯全件珍器,觀復博物館藏的北宋汝窯洗便位列其中
對汝窯這種詩性的印象,大體來源于兩個方面:
首先,是汝窯誕生于一種帶有哲學思辨的高級審美。南宋葉寘在其《坦齋筆衡》中說:“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對此亦有印證:“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
之所以棄定而尚汝,學術界認為“定器有芒”不過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更加看重汝窯。
其實汝窯的顏色不是單一的,正如高濂所說:單以有“雨過天晴云破處”特色者為貴,那是一種介于綠色與藍色之間的顏色,既有藍色的清冷、又有綠色的溫和,這種調和出來的顏色素雅、清逸,適應君王的審美情趣與當時上流社會的時尚風潮。
之所以說“天青色”帶著哲學思辨的審美,其本質原因是宋徽宗崇尚道教,而道教尚青,講究用青色的紙書寫“青詞”與上天溝通,可以說,青色符合宋徽宗的精神需求和藝術審美。
▲宋 汝窯天青釉三組樽承盤 故宮博物館藏
另者,古人素有“崇玉”心理。汝窯釉面光滑細膩猶如美玉,器表有蟬翼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在光照下時隱時現,在 30 或 40 倍的放大鏡下觀看,更有“寥若晨星”之感,美不勝收。這與汝窯不計成本的燒造方式有關。
據文獻記載,汝瓷釉層中是有瑪瑙的配方的,如南宋周輝《清波雜志》中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州當時盛產瑪瑙,為了取悅統治者,往往取用極上好的瑪瑙,致使汝窯瓷器被視作珍寶,并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之說。不僅如此,其他方面的工藝也頗為用心:
為了實現“釉滿足”,汝窯燒制多采用支釘燒,器底會留有細小的芝麻釘,以3、5個支釘為主;胎質細膩堅硬,灰中帶黃,類似于香灰色澤,故稱“香灰胎”,這也說明了當地胎泥重含鐵量較高;燒制火候也有很大學問,央視紀錄片《清涼寺的秘密》曾經提到過:“在汝窯的燒造過程中,溫度每上升或下降 20 度,釉色就會發生變化”,若想得到美麗的色澤,其艱難可知一二。
▲宋 汝窯天青釉洗 故宮博物館藏
珍者稀為貴,美麗而神秘的汝窯自徽宗而盛極,至南宋時已經“近尤難得”,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卷九·高宗幸張府節次略》曾記載過汝窯器十六件,這是數量最多的一次記錄,俱悉獻給高宗皇帝:
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香球一、盞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
大雨初晴天色如曇花一現,而以此色的汝窯也盛及一時終歸消寂,不可不令人感嘆。雍乾時期,景德鎮御窯場曾奉旨仿造汝窯,然而反復試燒,也只燒出了的淡淡之色,對此,乾隆皇帝不得不遺憾而發“仿汝不似汝”之喟嘆。
如此珍稀罕之物從古至今價格不菲,2017年的蘇富比(中國香港)秋季拍賣會上,一只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超過2.9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宋瓷拍賣的世界記錄▼
雖說霽月難逢、彩云易散,但人是有情的,美是長久的。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冬日靜室內,與最親近的人一起,喝一杯“體己茶”,應該沒有比這瑩潤如玉的汝窯瓷更合適的了。
原標題:《宋徽宗的高級審美——汝窯,終于又現世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