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梅毒,是否會“卷土重來”?
文|陳根
梅毒與艾滋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性病。由于艾滋的科普比較廣泛,人們對其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梅毒,人們往往比較陌生。
梅毒是一種古老的性傳播疾病,已經肆虐了五百多年的時間。早在明代,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與梅毒相關的內容。當時廣州作為通商口岸有許多外國人出入,梅毒便由此入侵了我國。
正因如此,梅毒一開始在民間被稱作是“廣瘡”、“廣東瘡”、“楊梅瘡”。后來又因為患上此病后皮膚潰爛部分呈梅花的形狀,因而正式得名為“梅毒”,并沿用至今。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蒼白密螺旋體,簡稱TPA)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神經、身體組織和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據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630萬人感染梅毒。
在20世紀中葉,梅毒曾奪去歐洲數十萬人的生命。上世紀80、90年代,由于艾滋病毒開始流行,各國對安全性行為做了大量科普宣傳,梅毒的發病率有所下降。自21世紀初以來,梅毒發病率又出現大幅回升,甚至在一些國家激增了300%以上。
近日,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繪制出梅毒最近在世界范圍內復發的情況,對梅毒螺旋體遺傳多樣性提出重要見解。具體來說,研究團隊使用全基因組測序(WGS),對來自非洲、亞洲、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23個國家/地區自1951年至2019年間的梅毒患者進行了采樣,形成對當代梅毒的全球視角。
結果表面,所有樣本都來自兩個深度分支的譜系,即SS14和Nichols。這兩個譜系目前在抽樣的23個國家中的12個國家內傳播,其中14個國家存在幾乎相同的病原體。這意味著,現代梅毒已是一種真正的全球性疾病,梅毒螺旋體在遺傳上是同質,它擁有共同的譜系和亞種。
其實,與艾滋病相比,梅毒具有更高的傳染性,單次無保護性行為感染可能高達15%~20%。就算是使用了安全套,如果皮膚粘膜存在細微破損,暴露與含梅毒螺旋體的體液,依舊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更為棘手的情況是,HIV和梅毒共同感染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并且這兩種疾病還會相互影響。有研究指出,梅毒能夠提高HIV感染風險3~5倍。相應地,HIV會增加感染梅毒的風險,延長其自然病程等不良后果。
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Nature上,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探討性行為在傳播動態中的重要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