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鐵打的品牌商,流水的李佳琦
從目前來看,品牌自播雖然是小荷已露尖尖角,但頭部主播們依然強勢。品牌要迎頭趕上尚需時日,頭部主播們依然有時間未雨綢繆。
作者/赫里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一則“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的消息引發外界熱議,這意味著帶貨主播不再是“野生軍”,而是被國家認證的正規工種。
以后主播們也是有“正式身份”的人了。
現如今,直播電商早已滲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剛剛過去的11月更是屬于直播電商的一月。
而盤點過去月余的熱搜榜,李佳琦必然在列。
雙十一預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順序”相關話題閱讀量破2億,討論量近2萬。當天,李佳琪直播間累計交易額超106億元,再破歷史記錄,穩奪第一。
10月30日到31日,“李佳琦直播”連續兩天登上熱搜,話題熱度值近40萬,平均上榜時間超過3小時。11月7日,“李佳琦王冰冰賣空12萬罐阿富汗松子“霸占熱搜榜長達8小時,熱度值最高時將近480萬。
然而就在雙十一余熱未消之際,11月17日因歐萊雅面膜事件,“李佳琦薇婭暫停與歐萊雅合作”、“歐萊雅客服稱李佳琦說低價不算”兩大話題雙雙被頂上熱搜,成為當日最受關注的熱議事件。也因此事,業內人士預言,今年11月將成為直播帶貨的分水嶺,自此品牌與主播的價格之爭將拉開大幕。
作為頭頂雙十一106億預售王冠的頭部主播,李佳琦正愈加感到這頂王冠的重量,一面是頻頻翻車的帶貨事故,一面是與品牌方的價格爭奪戰。
但,面臨這些問題的遠不止他一個。
一、家常便飯的帶貨翻車
帶貨翻車曾是李佳琦最大的信任危機。
今年雙十一,有網友發帖叫大家避雷李佳琦:“售后兩邊都無人處理,普通人維權太難了。”該網友稱,在李佳琦直播間下單的衛龍辣條,其母親在食用時,竟吃出了活體白蟲。網友立馬向品牌官方旗艦店反映情況,但店家認為圖片存在爭議,拒絕退款,并回復說要跟工廠核實,只答應賠償五元。
與廠家溝通無果后,網友轉向李佳琦店鋪售后討說法,接到售后機器人的回復是,已經反饋給商家核實,有結果會盡快聯系。但這一回復并沒起到實質性作用。無奈,網友告知品牌店鋪要撥打投訴電話后,對方隨即答應賠償1000塊。
從2019年堪稱直播界翻車名場面的“不粘鍋”事件,到“陽澄湖大閘蟹虛假宣傳風波”,再到今年因涉美容儀虛假宣傳被罰30萬元,李佳琦不止一次因帶貨翻車陷入信任風波。
不僅李佳琦,幾乎所有頭部主播都難逃翻車的命運。但一定沒人比辛巴更懂什么叫“無法承受的翻車之重“。
2020年11月,辛巴徒弟“時大漂亮”因售賣的一款燕窩質檢為糖水,被各大媒體、有關部門爭相曝光及點名批評。雖然辛巴道歉并召回相關產品,同時答應買一賠三,但依然無法挽回急轉直下的信譽。在賠付6000萬元后,辛巴又被罰款90萬元,個人賬號也被封停了60天。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深刻剖析“網紅經濟就是信任經濟”的薇婭也不免栽跟頭。博鰲亞洲論壇剛剛閉幕,5月,薇婭就因一款“GUZI與Supreme聯名風扇”的掛脖風扇被質疑是“山寨貨“,不得不發布“致歉聲明”。然而11月,她又因帶貨的三只松鼠發霉,口碑一路下滑。
如果說在李佳琦“不粘鍋”事件發生當年,消費者尚能以調侃的心態來看待主播帶貨翻車現象,隨著直播電商發展至今,頻頻發生的翻車事故開始讓愈來愈多的人心懷芥蒂。
這種來自“群眾”的信任危機,長期以來成為頭部主播們最頭疼也最謹慎應對的問題。直至今年11月“歐萊雅最低價面膜”事件的出現,來直播間薅羊毛的消費者們開始覺察薅錯了“羊”,頭部主播們也意識到,最致命的信任危機,來了。畢竟,隨著直播帶貨行業競爭越加白熱化,價格才是他們真正的“死門”。
二、寸土不讓的低價保衛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今年雙十一預熱階段,李佳琦在真人秀《所有女生的offer》中曾一語點破自己作為主播存在的價值:“我是告訴大家雙十一的東西哪些值得買,每毫升下來多少錢,哪些offer是真的大。”
換言之,粉絲真正感興趣的只有價格,咬住最低價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這也正是前陣子“歐萊雅最低價面膜“之爭的核心所在,即以李佳琦薇婭為代表的頭部主播和以歐萊雅為代表的品牌方,都在試圖將定價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也因如此,李佳琦才會硬剛歐萊雅,而歐萊雅明知理虧也不向其低頭。
最后,歐萊雅公開向消費者道歉,聲譽減損,但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原來品牌自播“更便宜”——大膽猜測,這或許才是歐萊雅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真正目的。
現下,品牌自播是大勢所趨,我們也即將迎來一個“貨的時代”——產品為王。
自播意味著品牌不再為主播做嫁衣,而是將消費者留在自家庭院,培養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的忠誠度。玉澤被李佳琦帶大后出走薇婭,被粉絲大罵“忘恩負義”。曾經忍痛撒的幣竟把消費者牢牢捆在了頭部主播身上,這就難怪雙十一期間,歐萊雅、蒂佳婷、悅薇、呂、修可麗等品牌要在自己直播間里“留一手”。
自播的另一個好處是,品牌能直接從選品、銷售、售后等各個鏈條實現對直播帶貨的嚴格把控,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在購物體驗上,品牌通過自播也可以提高售后質量,快速及時處理退單,這樣一來也能規避直播帶貨行業數據刷量造假的潛在風險,保證銷售額的穩定。
高昂的坑位費和不對等的投資回報率是加速品牌自播的另一原因。對于一些品牌來說,抱住頭部主播意味著有一夜爆紅的可能,但需要支付的“坑位費”、“傭金”以及“商品折扣”卻相當高。如果是化妝品品牌,雙十一期間需要支付李佳琦20萬元的坑位費,15%-30%的傭金抽成以及更大數額的折扣費。
一位新品牌國貨護膚品負責人曾表示,大主播直播間前面時段的價位實在高不可攀,即便明知0點后場觀人數會大量下滑,也只能選擇下半場。被問到最終帶貨效果,負責人表示只是差強人意。有調查數據顯示,品牌直播帶貨的投資回報率從早期1:6或1:7下滑至1:3,一些主播的直播投資回報率甚至不到1:2。
?三、 “李佳琦們”消失在“貨的時代”
貨的時代,品牌開始奪回權杖,其中最明顯的表現是,頭部主播對同一品牌不再是“中央集權”,銷售額占品牌總銷售額的比重正在下降。
今年,小米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同時簽約薇婭和其他平臺的主播。雙十一期間,小米將不同產品給到不同的主播進行輪番預熱,再讓薇婭壓軸引爆銷量。這樣一套打法下來,品牌可操盤的空間明顯變大。
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自播則是另一表現。
拿李佳琦一手“奶大”的花西子來說,10月15日到11月11日,用邀請明星的打法吸引粉絲,既有沈夢瑤、王嘉、鄭希怡這類流量明星,也有李若彤、應采兒、袁詠儀等契合品牌調性的明星,還有袁長君、周春毅等非遺核雕方面的大師。一番操作,不僅炒熱了直播間人氣將內容送達給更廣的消費人群,同時也增強了品牌文化輸出。
雙十一期間,花西子品牌自播的銷售額達1.2億。薇諾娜、珀萊雅、自然堂等多個國貨品牌也依靠自播收入過億。
品牌自播得以繁榮,其原因不僅是品牌開始由“外求”轉向“內生”,背后還有平臺的“推波助瀾”。
據統計,今年雙十一預售啟動時,李佳琪與薇婭帶貨金額分別達到106億和82.5億,兩人總金額占到整個淘寶直播當天銷售額的90%以上。頭部效應極為明顯。這種強者恒強的局面會導致大量中小主播生存空間被積壓,最終將破壞整個直播生態。
于是淘寶、抖音、快手、小紅書、京東等平臺,為繁榮電商生態,都將品牌自播作為未來電商直播的首要戰略方向,通過流量扶持、降低門檻、研發新產品新工具等方式,提供幾近保姆級別的扶持。
抖音在去年就發起了“抖音企業直播扶持計劃”,并投入10億流量補貼;淘寶則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放送了億級流量補貼,且拋出“最高可獎勵價值50萬個訪問量的流量券”。
小紅書不僅為新品牌入駐提供流量支持,還推出 “一張入場券”“一個放大器”“一個加速器”“一臺拔草機器”四個平臺工具,讓品牌無論在哪個階段都能得到產品和工具支持。快手上線的“小店通”“生意通”兩個電商工具,為品牌直播吸粉引流,提供流量、交易額等相關數據服務。
抖音用低價入門費招攬品牌入駐,年框GMV合同起步價3000萬元,并將企業自播部分的年框銷售額返點,額外給出20%讓利。同樣,小紅書也在“小紅書WILL未來品牌大會上”宣布下調費用,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品牌入駐。
如此看來,眼下的直播帶貨江湖是,品牌開始奪權,平臺分封諸侯,頭部主播兩面受阻。
今年四月,李佳琦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曾說:“李佳琦終有一天會消失,直播有一天也會消失。我現在想的,不是害怕流量沒有了怎么辦,而是去想再消失的那一天,我用什么姿態站在大家面前。”
對于品牌來說,以李佳琦為代表的頭部主播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個。眼下品牌與主播之爭,就同當年的國美與格力,從后兩者相爭的結果來看,永遠都是鐵打的品牌,流水的渠道。
如果說第三方主播帶貨的盛況不免要退潮,李佳琦們要如何將衰減期盡量延長?
掌握供應鏈。一方面可以減少成本,讓粉絲有更多羊毛可薅,另一方面則可把控產品質量,避免帶貨翻車。
成為精研型主播。從李佳琦當年“不粘鍋”事件的聲明來看,確有可能是因沒能提前預習導致的操作不當。對于越來越挑剔、越來越懂貨的粉絲來說,主播只有不斷進化成為專家級的帶貨王者,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
強化個人IP。容易被遺忘的互聯網時代,歸屬于網紅經濟的直播帶貨,其主播需要持續曝光維持流量。通過參加綜藝、做公益事業等強化個人屬性,增強粉絲粘性。
從目前來看,品牌自播雖然是小荷已露尖尖角,但頭部主播們依然強勢。品牌要迎頭趕上尚需時日,頭部主播們依然有時間未雨綢繆。假以時日,是東風壓倒了西風,還是西風壓倒了東風,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品牌資訊》——社區文化的商業變現,人民名品
2、《品牌降權李佳琦》,20社
3、《圍剿薇婭李佳琦》,Tech星球
4、《品牌自播或將成為新風口》,《國際品牌觀察:媒介》 2021年第4期,劉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