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名校訪談③|悉尼大學校長:中國學生不必扎堆讀某一專業
11月11日,悉尼大學在蘇州工業園區為其首個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悉尼大學中國中心舉辦揭幕儀式,并與中國的合作伙伴簽署了四項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悉尼大學的第一個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
悉尼大學是澳大利亞第一所大學,它始建于1850年,如今擁有超過6萬名學生,中國學生的比例約占20%。
“在過去幾十年,悉尼大學是一所致力于與中國交流的澳大利亞領先大學——我們是首個與中國建立研究合作關系的澳大利亞大學。”悉尼大學的校長施邁克博士(Dr Michael Spence)表示,蘇州中心的設立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將進一步推動悉尼大學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關系。悉尼大學想為將去悉尼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提供“預先適應”的活動,讓他們事先了解澳大利亞的學術標準和要求。
當日,施邁克博士和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國教授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采訪。對于悉尼大學有些商科類的碩士課程出現中國學生過多、使得課程不但不“國際化”而非常“中國化”的問題,施邁克希望中國學生可以選擇更寬廣的課程。王安國教授希望中國學生能夠走出自己的“安全區”,走出中國人的小圈子,更加參與學校國際化的活動。
對于前段時間社交網絡上盛傳的悉尼大學“考試樹”之死,施邁克稱“我們都很傷心”。
悉尼大學校長施邁克博士在悉尼大學中國中心落成典禮上發表講話。【對話】
“中國留學生掛科”或因沒做好準備
澎湃新聞:目前在悉尼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有多少?
施邁克博士:悉尼大學現在大約12000名中國留學生,但是我們是一所非常大型的學校,我們總共有大約63000名學生。
澎湃新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悉尼大學是不是很容易申請?
施邁克博士:每一年的入學競爭都非常激烈,我們很幸運吸引了非常多有能力的中國留學生,我們對學生的英文水平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澎湃新聞:中國留學生在悉尼大學的表現怎么樣?
施邁克博士:在悉尼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如同在悉尼大學就讀的其他學生一樣,有的表現的非常好,有的表現平平,這取決于他們讀書有多努力。
澎湃新聞:去年,悉尼大學曾傳出“大量中國留學生掛科”的消息,請問您如何看待?
王安國教授:我們一直致力于錄取最優秀的學生。
澳大利亞的教學方式和中國教學方式非常不同,比如中國很強調記憶和背誦,但是澳大利亞的學校非常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有些學生可能對此并沒有很好的準備。但是,我們正致力于解決這種狀況。
其實這也是我們在蘇州設立中國中心的原因之一,我們想要為還沒有離開中國、將要去悉尼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提供“預先適應”的活動,讓他們事先了解澳大利亞的學術標準和我們對他們學業能力的期待。
我們顯然不希望學生掛科,但是學生掛科是因為我們對學術要求的標準很高。中國留學生選擇悉尼大學,也是因為我們對學術的標準很高,所以我們不會降低對學術的標準。
鼓勵中國留學生走出“小圈子”
澎湃新聞:有一些中國留學生反映,申請入讀悉尼大學碩士課程的中國留學生過多,因為碩士課程學制短,又可以花費比較少的錢,但這使得悉尼大學的碩士課程沒有那么“國際化”,而是顯得非常“中國化”,請問您怎么看待?
施邁克博士: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對于一些國家的學生,他們總是傾向于選擇特定的學科,比如中國學生特別喜歡入讀傳媒類、工程類、商科類,特別是會計專業。
所以對我們學校來說,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我們需要鼓勵學生選擇更廣泛的課程。
王安國教授:我想這個觀察是正確的,因為對于很多課程來說,特別是商學院,確實是有很多中國學生。
但是如果從全校的范圍來看,我們是一所文化十分多元的大學。如果你從中國人的小圈子里走出來,你會發現學校其實真的還是非常“國際化”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悉尼是一座物價非常高的城市,很多中國學生為了省錢而選擇在一起合租,但是他們真的不是必須要這個樣子,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國際生宿舍,而他們在國際生宿舍里可以體會到文化的多元。
如果作為一名中國學生選擇到悉尼大學讀書,恰好讀商學院的會計課程,那么你真的會發現有非常非常多的中國人,可是我對中國留學生的建議是選擇你最想要就讀的課程,走出你的“安全區”,走出中國人的小圈子,充分享受學校提供的多元化文化環境。
澎湃新聞:中國留學生畢業之后留在澳大利亞的現象普遍嗎?
施邁克博士:其實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校的時候入讀什么學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畢業后在澳大利亞留一段時間并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有很多中國留學生畢業后留在澳大利亞,但是也有很多回到中國,并有了很不錯的職業發展。
澎湃新聞:您對想要到悉尼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有什么建議嗎?
施邁克博士:請保持勤奮。到悉尼大學就讀會是你對自己的一項很好的投資。
王安國教授:我對學生的建議是學好外語,其實不止是英語,在如此多元化的全球,我們也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其他的語言。
此外,我會建議學生多看電影和多讀小說。我個人對學生的建議是希望他們能夠多看澳大利亞的小說,這些小說能夠提供給他們一個“局內人”的視角去看澳大利亞。
不要單單覺得到悉尼大學是為了留學,其實到悉尼大學是很好地體會另一種文化環境的機會。
悉尼大學校長施邁克博士接受澎湃新聞采訪。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彤 圖“考試樹倒了我也很難過”
澎湃新聞:悉尼大學為什么在中國設立中國中心?
施邁克博士:其實在蘇州建立中心之前,我們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合作伙伴了,但是很多的合作伙伴說,我們還需要一個“家園”,所以我們選擇把中國中心建在蘇州。
這個中心將作為悉尼大學工作人員在中國開展工作的基地,為澳大利亞學生在中國工作、實習和其他學習體驗提供支持,會舉辦研討會、論壇和會議,促進與中國大學、研究所和產業的教學合作項目。
澎湃新聞:為什么在中國建立一個第一個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而不是選擇印度等英聯邦成員中的發展中大國?
施邁克博士:悉尼大學和中國的合作非常多,而且我們和中國有著非常長的合作歷史,遠遠比和印度等國家合作的時間長,范圍廣。
澎湃新聞:可以具體談一下這次悉尼大學和中國的合作項目嗎?
施邁克博士:我們和復旦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建設銀行都進行了合作。
其中我們將和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員工交換,特別是互換生物醫療領域的教學人員。
澎湃新聞:悉尼大學有別于澳大利亞其他大學的特色是什么?
施邁克博士:我們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大學,但是我認為我們學校和其他學校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培養領袖,而領袖會改變這個社會。
比如對本科生來說,我們確保了每一個學生對他們所在的學科有很深入的了解的同時,我們要求學生們對知識有廣泛的涉獵。我們很注重學生能夠了解文化的沖突,知道如何進行跨文化合作,知道如何替別人著想,我們鼓勵每一名學生都是小組合作中的一份子。
此外,我們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多的校園活動,這些校園活動既有學術類的也有非學術類的,而這些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領袖能力。
澎湃新聞:您有聽說悉尼大學里的“考試樹”倒了嗎?
施邁克博士:當然,這是我們學校的一棵有著88年歷史的藍花楹,它原本來自南美,學校里一直有一種傳說,如果你在考試樹的花開之前還沒有復習完功課,那么你將會掛科。
很不幸,今年,這課樹死了。但是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可以替代它的樹,但是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比如我們應該用一顆南美的樹替代它還是用一棵澳大利亞本土的樹替代它或同時兩種樹。
這棵樹見證了很多學生畢業,見證了很多學生結婚,對于這棵樹的死去,我感覺非常難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