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開始第一次心理咨詢之前,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也許是我們經歷過太多次限時活動,歷次考試、排隊等公交、候機、求醫問診……
在心理健康咨詢上,時間觀念不可避免地首先沖擊著我們的心防。而對于心理咨詢醫師而言,來訪者最愛問的莫過于:一次咨詢花多長時間?
時間是各種重要活動進展的標尺
其實,心理咨詢的時間跨度也包含在各項“咨詢設置”下,而且是極為關鍵的一項。
依照同行的問診經驗、咨詢雙方的舒適度和診療倫理綜合考慮,通常都將心理咨詢設置為一小時。
對于急需獲得寬慰、方向指明的來訪者而言,這一小時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因為超出一小時的部分,診療雙方的交談有效度會大大下降,普通人很難將“有效傾聽”的時長維持在50分鐘以上。
良好的產出以高水平專注為前提
在高水平專注下維持這么長時間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如果不做好前置準備,心理咨詢的效率便大打折扣。那么,在正式開展心理咨詢之前,求助者應當知曉哪些內容呢?
如何界定“個體心理咨詢”?
當你孤身一人去往心理咨詢室求助時,這種咨詢診療模式即為個體心理咨詢。那么,首先應當搞清楚,何為“個體心理咨詢”?
沉浸在自我世界
美國心理學家泰勒(L. E. Tyler)指出:“心理咨詢是一種從事心理上幫助的活動,它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長,以及按照個人意愿進行抉擇和作出行動的問題。”
C. H. Patterson稱:“心理咨詢是人際關系的一種,咨詢師營造心理氣氛或條件,使來訪者產生變化、做出選擇、解決個人問題,并成為有責任的獨立個體,從而成為更好的人。”
心理咨詢分為個體和團體兩類。
是在多人情景下進行的就是團體咨詢。通過團體內部的人際交往,促進個體在交互觀察自我、多角度探討和接納自身,修繕社交,發展并優化幫扶他人的過程。
而個體心理咨詢則是比較簡單的醫患關系,雙方一一對應,來訪者在相對私密的環境下,可以更為自由地進行交談、傾吐,使被壓抑的種種情感得到宣泄、釋放,并在醫師的引導下最終完成人格的成長。
個體心理咨詢
簡而言之,在個體心理咨詢的舞臺上,演員有且僅有醫患兩人。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引導性更強,方向感更為精確。
并非每個人都適合做個體心理咨詢,因此,在選擇是否要選擇個體咨詢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符合以下條件: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和認知能力;
是否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例如可耐受一定的情緒波動;
是否具有付費能力,個體心理咨詢的人均診療費用通常高于團體人均;能否自主安排診療時間,通常安排在每周一次。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是否有較強的、自我改善和修正的動機,是否具有自我覺察和探索的興趣,愿意嘗試各種手段來獲益、提升生命的品質。
也就是說,在經歷正式咨詢之前,先要過自己心里這一關。
怎樣評判心理咨詢師是否合適?
選擇合適的心理咨詢師是良好問診過程的開端。療法對門對路,才能事半功倍。
由于學術傳承和診療訓練的不同,每一位心理咨詢師所擅長的咨詢技巧都各有偏重。
選咨詢師,實際上就是在選療法。選對了療法,來訪者的配合意愿更高,療程的推進才會更為順利。
目前比較主流的心理診療理論包括有以下五種。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它假定人內心的痛苦來源于認知障礙。
采用這種療法,旨在改善人的認知,進而調節情緒及行為,最終提升受診者的心理狀態穩定性。
心理咨詢師會有意安排雙方的交談次序及內容,盡可能在有限的診療時間中快速定位問題。
一般來說,受診者對自我的認知在治療初期并不明晰,因而其問題描述大都是較為模糊的,在紛擾糾纏的線索中抓住主線,需要極高的咨詢技巧。
更確切地說,在這種療法下,心理咨詢師的提問技術實際上決定了療效的天花板,用不可量化、難以評分的問答來引導受診者進入特定的“陣地”,有助于后者回溯、反應那些平時被自己忽略的問題。
選擇這種療法,需要來訪者具有較強的自律與主動性,并且對醫師的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以人為中心的療法又有何特點呢?從1950年起,以美國為發源地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被看作西方心理學繼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這一治療理論首先關注的是醫患雙方的“共情”。
心理咨詢師會力圖從來訪者的所處環境認識其周遭世界,要實現這一手段離不開高水平的、全神貫注的傾聽。
咨訪關系越好,共情中所展露的關注態度就越深刻飽滿。
選擇這種療法,需要咨詢師具有較高的醫師道德,充分尊重來訪者,并且需要來訪者盡可能坦誠傾吐,以期達成深層次交流。
在外界人士看來,精神分析充滿了不可捉摸與難以預測,有說法稱其為“到達無意識的康莊大道”。
除了自由聯想外,精神分析的重要技法還包括對夢的解析,這是因為夢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并往往與潛意識交織。
精神分析也可以檢驗病患是不是醫學上的精神病患者,因為言語失常往往示意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維障礙。
弗洛伊德
選擇這種療法需要病患具有更高的配合性,能根據治療的深入將碎片式的行為、體驗、經驗拼接為一體。
家庭治療方法認為人的自我概念是在與重要人物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而在家庭生活的日積月累下,與家庭成員的互動對孩子的成長關系匪淺。
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孩童,且需要心理咨詢醫師加入家庭系統并被成員接納,是一種要求非常高的診療方法。
相應的,難易程度上會更不好操作,也不太對癥個體咨詢。
最后是行為療法。還記得巴甫洛夫用狗做的搖鈴喂食實驗嗎?如果將中性刺激物和引發本能反射的刺激物一同登場,多次復現,就可使中性刺激物也能發揮后者的作用。
巴甫洛夫和狗
行為療法派通過條件反射鼓勵和刺激正向動作。頗有點“胡蘿卜加大棒”的意味。在有目的性的刺激下,受診者可以掌握消除心理緊張的技巧,沖淡焦慮。
選取這種診療方式的來訪者,必須清楚地知曉自己是否嚴格自律,積極主動,全程參與。
了解了上述五大類咨詢和診療方法,受診者就能在個人的現實條件與醫師水準及技能偏向之間取得均衡。通俗來說,自己做到心里有數,再選擇在某一方面較為拿手的心理咨詢師,這種配合關系才是良好診治效果的基石。
心理咨詢的目標應該如何界定?
方案又怎么抉擇?
那么,具體應當如何制定咨詢目標和方案呢?
如果此前并未實際接觸過心理咨詢,不妨和咨詢師預約一次面質。面質也被稱為對立、對質或正視現實。
日常生活中,與同事、同學、父母親友相處如果發生了對立,其結果往往是不愉快的。
但只要經過適當引導和控制,這種情緒上的沖突反而可以為心理咨詢師提供一個支點,只要選擇了比較好的發力次序和技巧,就能通過杠桿獲得大量收益,協助來訪者從更高層次感受自己在信念、行為和近況,鼓勵他放下心理防衛,不再掩飾。
在此基礎上進行活躍而富有建設性的交流。
面對面的結果不一定是爭吵
面質的奧義是誠摯、理解與關心,這不僅對來訪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咨詢師診療技術、閱歷與智慧的測試。
因此,在面質之前,受訪者不妨先回想一下此前經歷過的其他對質情景,做出一些模擬和演練,并在虛擬的面質過程中嘗試平心靜氣把握情緒走向和問題脈絡。
患得患失,反而會使結果變糟
邁出心理咨詢這一步,需要一定的勇氣。
但也不必抱有過高的重視與期望,反而會陷入患得患失的懷疑、猶豫與痛苦中。
在抉擇時大可不必一條道走到黑,也可以與醫師多作交流,及時調整診療方案。
畢竟,最清楚心理治療效果的,正是我們自己。
[1] 樊富珉. 團體心理咨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Irene Goldenberg,Herbert Goldenberg著;李正云等譯. 家庭治療概論[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白福寶,楊麗萍.當代心理治療整合的反思與展望[J]. 醫學心理學(醫學與哲學版),2012.
[4]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END-
策劃:凌辰
作者:王凡
編輯:雪梨
設計:多納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