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韜志略丨新安保法實施后日美首次軍演,奪島作戰是重點
點評:“利劍”軍演是日美雙邊防務安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目標是通過美日合訓,加強兩國的聯合作戰能力。由于此次演習是日本新安保法通過后日美首次舉行的反映該法案內容的聯合演習,因此格外引人關注。此次演習不僅進一步深化了與美國的同盟關系,而且還可將自衛隊軍事行動范圍擴展到全世界,對于一直致力于深入推進新安保法乃至修改和平憲法的安倍政府而言,很可能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奪島作戰為演練重點,針對中國意圖更加明顯
日美“利劍”聯合軍演從1986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次,是日美間最大規模的實兵演習之一,最初主要針對蘇聯,冷戰結束后則轉為針對地區沖突,假想敵也從原來的朝鮮轉變為與日本存在島嶼糾紛的中俄兩國。近年來,“利劍”軍演的演習科目基本都是圍繞著登島作戰、奪島作戰、陸上跨域機動與反潛、海上作戰等內容展開,演習環境趨向逼真,實戰性與針對性也在不斷增強。
此次“利劍”演習從10月3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11日,為期13天,參加人數為3.7萬人,其中美軍1.1萬名,日本自衛隊2.6萬名,戰機260架,艦艇20艘,范圍覆蓋日本本土、沖繩、關島和天寧島(又稱提尼安島)附近的海空區域,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演習之一。
在參演武器裝備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這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下屬的大型直通甲板直升機驅逐艦,該艦滿載排水量約一萬七千噸,采用與航空母艦相同的平頂全通式艦面起降場,艦上可同時操作四架大型SH-60K反潛直升機,能執行反潛或水面作戰任務,甲板強度可承載超過30噸的飛行器,可供美制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停降。在此次演習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就是通過V-22在“日向”號和美軍兩棲艦之間互相起降,輸送海軍陸戰隊員,實施立體登陸作戰演練。此外,由于“日向”級的飛行甲板尺寸長達195m,已超過英國的“無敵”級航空母艦、意大利“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等歐洲輕型STOVL航母,可以說它已是一艘貨真價實的“準航母”。
從此次日本演練“奪島”的目的來看,一方面是著力加強其兩棲作戰能力,為未來成立海軍陸戰隊做準備。由于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目前不能擁有攻擊性的武裝力量,因此不可能成立海軍陸戰隊,所以兩棲作戰能力一直比較弱。隨著安倍政府不斷突破憲法限制并解禁集體自衛權,未來一旦日本自衛隊升格,海軍陸戰隊必將會成為日本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此次演練就是一次很好的預熱。另一方面,日本也希望通過“奪島”演練向中俄等假想敵施加壓力,為可能發生的軍事沖突做準備。考慮到當前中日兩國之間的東海島嶼之爭更為激烈,這次演習針對中國的意味更加明顯。
深化日美同盟合作,加速與美軍一體化協作進程
美國和日本曾于2015年4月聯合發布了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從政策層面為拓寬雙方軍事合作奠定了基礎。新安保法出臺后,進一步規定如果美國遭受安全威脅或卷入和第三國的戰爭,日本即便是在自身沒有受到直接威脅的情況下,也必須要行使盟國義務,協同美軍作戰。此次軍演就是日本依照新安保法規定,首次演練當美國與其他國家陷入戰斗狀態時,日本如何對美軍實施“后方支援”的流程,以提高自衛隊與美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和一體化進程。
根據日本防衛省公開的演習日程, 11月7日的演習設想的是美軍機在戰斗中墜機公海,日本航空自衛隊大型運輸直升機趕赴現場救助在海上遇險的美軍機組人員。而9日,日美還將以非公開形式實施更大規模的演習,內容為日美水上救援飛機在海上對大量受傷人員進行救援。這些演練表明,一旦真的發生戰事,日本自衛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為美軍提供包括海上搜救、燃料彈藥補給等在內的各種支援。
對于日本來說,加強與美軍的聯合軍事演習還對改善其國家安全環境和提高軍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美國是在亞太地區組織和參與軍事演習最多的國家,每年僅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的演習就有17種之多。除了“利劍”軍演外,日美舉行的年度例行軍演還包括代號為“山櫻”“北風”和“東方盾牌”的美國陸軍和日本陸上自衛隊聯合演習,代號為“森林之光”和“鐵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日本陸上自衛隊聯合演習,代號為“對抗北方”的美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聯合防空演習等。這些演習在內容上既有指揮所圖上演練、計算機模擬推演,也有實兵對抗演練。這對于正在奉行“兩海戰略”,既要鞏固其在東海的軍事地位,同時還要試圖攪局南海,讓東海和南海形成呼應,使自己占據主動并借機遏制周邊大國的日本來說,與美舉行聯合軍演無疑是一種向世界傳遞美日同盟穩定信號的最有效手段,并可依靠美軍“威懾”相關國家,加大所謂的“遏制力”。
配合新安保法進一步實施,大幅提高海外軍事行動能力
此次“利劍”軍演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新安保法中新增的“重要影響事態”概念為依據。新安保法出臺后,將《周邊事態法》更名為《重要影響事態法》,規定一旦出現被認定為會對日本和平與安全產生重要影響的“重要影響事態”時,自衛隊就可以不受地理限制地向美軍和其他國家軍隊提供后方支援。但“重要影響事態”這一概念非常模糊,其標準完全由日本說了算,以至于日本可以把一切其想要加入、參與的作戰行動均納入其中,包括對釣魚島、南海實施主動介入。安倍在完善安保法制過程中,就設想了很多“可能發生沖突的重要事態”,其中包括“在南海發生沖突”,并明確表示在中東及印度洋的武力沖突也“有可能適用”。 此次軍演是日本自衛隊模擬突破周邊地理限制實施“后方支援”的一次重要訓練,標志著安倍政府大幅擴張日本自衛隊海外軍事活動范圍和機能的“擴軍”野心又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
新安保法實施后,為了進一步拓展自衛隊的海外軍事行動范圍,安倍正在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防務合作,將演習范圍擴大到美國之外的眾多國家。 6月10日,美日印三國海軍在位于九州地區長崎縣的駐日美軍佐世保基地,啟動代號為“馬拉巴爾2016”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項目包括反潛戰、水面戰、防空戰、海上搜救訓練等。28日,美日韓三國海軍在美國夏威夷附近海域舉行代號為“太平洋之龍”的首次聯合導彈跟蹤演習,以檢測和改善三國各自的“宙斯盾”導彈防御能力。10月22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又與來訪的4架英國空軍“臺風”戰斗機展開聯合演習,這是日英兩國自二戰以來首次舉行空中作戰演習,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次與美國之外的國家在本土舉行聯合演習,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
此外,有報道稱安倍近期還將正式向前往南蘇丹維和的自衛隊第11批官兵賦予“馳援護衛”和“宿營地共同防衛”兩項基于新安保法的新任務,而此前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陸上自衛隊巖手駐屯地就新任務訓練表示,在“馳援護衛”等一系列情況下,自衛隊對各種行動掌握得“很充分”。這些舉動都顯示日本正在伺機打開在海外合法行使武力的“潘多拉盒子”,將推動日本在邁向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未來極有可能以輔助美國“全球作戰”為由,或以“支援受阻”為借口,主動使用武力實施打擊行動,從而對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都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國際關系學院外軍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曉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一周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