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地鐵偶遇奇妙少年到仿生學的啟示
近日地鐵上筆者偶遇一聰穎少年,看這身行頭,像是去上興趣班,旁邊有大人緊緊陪同,細心呵護。他好奇的小腦袋四處打探,不久他的目光聚焦到他身后地鐵玻璃上的地鐵站路線分布網。一秒,五秒,十秒過去了。我也看著他好長時間,不久,我們四目對視,不知道他有沒有感受到藍色口罩下我在對他笑。這不禁讓筆者思考,在大人和小孩專注力缺失的當下,是什么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反復思考之下,筆者似乎探尋到一種可能的情況。密集而有秩序的網,看起來就像是蜘蛛編織的網。也許這讓他想起某個夏天和大人一起去叢林冒險,遇到的正在布網的蜘蛛,或者讓他想起某一部講蜘蛛知網的動畫片吧。
地鐵路線網和蜘蛛網就是一種典型的仿生學的應用,是人們從大自然獲得的智慧。如果孩子有機會獲得這樣的點撥,那么很有可能激發孩子無盡的創造力,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精神。比如,聯想到大雁與導航儀、蜂鳥與直升機、蛇與夜視儀、企鵝與新型汽車、蜂巢與人造衛星結構、雞頭與減震器、老鷹與鷹眼導彈……仿生學是一門歷久彌新的學科。無論是抬眼就能看到的,還是遠在天邊的動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此外,拋開仿生學,動物和植物都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力量。失落時,振翅高飛的鳥兒會鼓舞我們;迷茫時,用望遠鏡尋找北極星也是能幫我們找回自我定位;焦慮時,安靜生長的蝴蝶蘭也會幫你保持耐心……螢火蟲、字句、花園、水流等等會成為一個地區一個時期的“仇敵”嗎?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
(圖片來自網絡,僅作配圖使用,以實際情況為準)
從地鐵偶遇奇妙少年到仿生學的啟示,到培養科學創新精神再到動植物帶給人們的心靈的力量,這一切興許都是應了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的氣氛。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這一天屬于全世界的孩子們。
筆者注意到在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在世界兒童日當天以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一場兒童主導的慶祝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受眾在線觀看和參與。即便是線上舉辦,還是一如既往精彩,據介紹,本次活動背景是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和氣候危機持續對全球兒童的狀況造成不公平的影響,為此,兒基會致力于確保兒童青少年的聲音得到傾聽,確保他們能夠參與解決關乎其自身利益的重要問題,并呼吁全社會同心協力,幫助每個女孩和男孩實現其健康、教育、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王源在活動上說到:“兒童充滿創造力和好奇心。我們應該重視兒童、保護兒童、尊重兒童,給他們提供知識,給他們關愛,也要給他們提供安全友好的成長環境,傾聽他們的心聲,采納他們的建議,和他們一起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一個美好的世界?!?/p>
筆者認為,兒童的確需要更多舞臺和渠道來呈現他們的想法。興許人們對兒童的聲音需要得到傾聽,需要兒童的充分的參與是否是基于對這股原本我們都認為是弱勢群體的虧欠呢?就像由于種種原因,童年缺失了家長的陪伴,家長總會有一種原始的對孩子的虧欠感。筆者也不知道。但是,這一次的慶祝日值得人們傾注思緒,熱烈探討。我們不僅要關注一些傳統的問題,如如何保障兒童的健康、教育權利、受保護權利。我們還要去思考如何保障他們的參與的權利。那么參與的權利,就包括讓他們的聲音能夠被聽到。兒童是科技創新的一股重要力量。“小小科學家”的活動持續進行幾十年,各種少年宮,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等等,形式豐富而多樣。這些活動之所以能長青的一個原因就是激發了兒童的創造力。即便是做出來的作品在大人看來略有粗糙或者大膽,但是這是出自他們干凈而又柔軟的心靈啊。我們畏懼的孩子不去發揮想象力,不去創造。難道不是嗎?
(圖片來自UNICEF官網)
在我們慶祝世界兒童日之際,來看看來自綠少基地做出的想法和努力吧。
候鳥季來臨。北方的人們像大雁一樣,紛紛開啟南遷之旅。鳥兒也是如此。
不同地區動物資源分布狀況不同。有的孩子是從課本電視手機上學到了候鳥遷徙的概念。而有些孩子可能從未聽過冬日里寒鴉低沉的呻吟。一方面,要就近利用好當地豐富的鳥類資源,可以組織觀摩放鳥的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帶內地的孩子去記錄一次候鳥遷徙,觀察田地濕地里停留的雁鴨。在活動過程中還可為孩子們講解自然的秘密。在學會識鳥的同時,更形成愛鳥、護鳥、護河流和濕地的重要意識和行動,共同參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綠會人員認為: 青少年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生力量。“綠少”平臺相關活動的開展也成為啟蒙廣大青少年綠色發展與生態環保意識的生動實踐。在這里,可以讓孩子們放下手機,走向大自然;在這里,可以激發孩子們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在這里,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找到適于自我發展的另一方天地;在這里,可以樹立青少年的主人翁責任,勇于承擔守護祖國綠水青山的使命;在這里,會與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達成共識,相互攜手為青少年公益事業科普與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價值。未來,基地將在鳥類科普知識公益宣傳的基礎上,開拓多元化的科普宣傳形式和服務渠道,滿足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為青少年環境教育開展及公眾環保意識提升貢獻合力。
(綠少基地工作組供圖)
孩子們身上有著開關,觸碰到就會讓他們不斷探索。那可能是冷的時候思考人為什么會發抖,或者視頻上變色龍的幾次“變臉”。有了這樣一個開始,之后,就是培養毅力的問題了。
關于毅力,擇日再論。
參考材料:
1. 世界兒童日:匯聚你我聲量,點亮兒童未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微
(本文僅代表本人觀點,歡迎對話爭鳴。)
文/Lucy 審/Stan 編/ange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