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上海浦江郊野公園,藏著一片濕地間的靜謐秋色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魔都秋意已深,看著逐漸變得金黃的銀杏,烏桕鮮明的紅葉,許多人已經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雙腳。那么,上海哪里賞秋最佳?在浦江郊野公園的南邊,藏著一片柳鷺田園區,它可能是你的秋日秘境。
這樣說,是因為在上海的眾多公園中,浦江郊野公園是首座專題打造秋色景觀的公園。但它的秘密不止于此。
浦江郊野公園南區秋色漸染 本文圖均為 錢成熙 攝
和你可能熟悉的,氣派的奇跡花園所在的浦江郊野公園1號門不同,柳鷺田園區的入口更為低調,幾棟建筑掩映在高大的杉樹樹蔭之下,向前走,便能見到芳草萋萋的河岸了。
水是柳鷺田園區的靈魂,實際上,整個區域都是圍繞著生態濕地的修復而建,用浦江郊野公園運營公司總經理金曉云的話來說,就是要在這里打造自然的生態植物群落,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之上置入水生態展示,生物多樣性恢復及科普教育功能。
自然的河岸與植被,涼亭也富有野趣。
木質棧道延伸到公園的各個角落,河道也在這里蜿蜒曲折,縱橫交錯。如果選擇走在岸邊小道上,就不像在公園,像在完完全全的荒野,見不到河岸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沒有硬化,也沒有裝飾用的石頭,只有以和緩的坡度,慢慢伸入水面的斜坡,岸上滿是草花,將泥土完全掩蓋。有幾處看過去有隱隱的紫色,是這個時節還未凋謝的千屈菜,點綴水邊。還有再力花的葉子,一叢叢的頗為秀麗。而最多的自然是蘆葦,在這里,甚至都不用刻意去種,只要不去管,蘆葦就能就慢慢長起來。長得氣勢盛大,葉子高了,都能接著岸邊柳樹垂下的枝條。再過些日子,葦花白如雪,又是另一番景觀。
河道兩側可能藏有許多野生動物
這樣“野”的河岸,自然為同樣野的野生動物所喜愛。最常見到的就是鳥類。我第一次來到此處,沿河漫步時,竟然見到河對岸的蘆葦叢中錯落停了三只鸕鶿,望著河面,正在守株待兔。
除了鸕鶿,鷺類也許多,只要來,總能見到幾只白鷺、灰鷺、夜鷺在河道邊徘徊飛行,尋找食物。運氣好的話,還會見到成群白鷺從水面掠過,這也是為何這里會被命名為“柳鷺田園”。
對于浦江郊野公園來說,修復這片生態濕地的目的之一便是打造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特別是兩棲動物類和鳥類的棲息地。
修復濕地時,郊野公園構筑了自然的內部水系,保留了原來的河道,并將原來不通的區域用河道打通,將水體連在一起。公園害打造了水道里的高低差,通過控制河流的面積和水深位置,讓整個水系實現內部循環。
在水體凈化中,植物也起到重要作用。郊野公園選擇的水生植物,包括駁岸植物,都盡量選擇本地的原生品種種植。而且,它們的設計理念便是以生態水凈化為核心的。沿河而走,你會注意到不同的植物在眼前依次出現,種類豐富,層次優美。而實際上,它們對水體凈化也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親水平臺方便游客近距離觀看河道
有時,你會見到燈芯草、香蒲、石菖蒲挺立舒展的葉子,這些挺水植物一般種在沉淀塘中,通過挺水植物的根莖過濾沉淀,達到初步的凈化作用。而當水面上漸漸開始有荇菜圓潤可愛的葉片,或是透過水面可以見到游動的金魚藻時,說明你來到了深度凈化池邊,在這里,沉水植物會搭配浮水植物種植。它們的盡頭是生態水展示池,種著睡蓮、鳶尾這些觀賞植物。據說,浦江郊野公園在這里種有200多種蓮花,還等著你慢慢發現。
河道,只是整個濕地生態群落的一部分。走在公園之中,你不僅是走在河岸邊,也是走在林中。其實,修建郊野公園之前,這里曾是一片林地,修建時,由于要打造秋季景觀,園中便開始大量種植可以體現秋葉、秋花、秋果的品種,比如銀杏、櫸樹、無患子、紅楓、烏桕……
同時,這些上木植物,也應當是滿足濕地需要的,因此,公園里最多的喬木,當屬成片的水杉、落羽杉,如此高低錯落,給人走在秋季林間之感。
河邊茂盛的杉樹林
不過金曉云還不滿意,他說,現在你看這些林地,可以一眼望穿。但真正的生態林地不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山里,就可以看到豐富的層次:高大的、中間的、低矮的樹木,還有底下的微生物,組成豐富的層次,現在我們的這片林地還比較簡單,后續我們還會考慮種植第二層、第三層的地被和低矮灌木。
在柳鷺田園區的東南面,公園還留出了幾個生態島的位置。這幾個島沒有路與公園聯通,只有維護人員可以坐船登島,這是特意給動植物留下的一片自由天地,在這里,無論是植物群落,還是鳥類、兩棲動物的棲息地都非常自然、美觀。
隔水看生態島
在生態島對面,有一處觀鳥屋,可以方便游客在不打擾生態島上野生動物的情況下,盡情地觀賞。這樣的觀鳥屋,園中有3處??破?,是公園的另一項功能。
除了觀鳥屋,園中還修筑了便于觀測河道生態的親水木棧道、便于欣賞植物群落的眺望臺,科普展示板也總是適時出現,介紹圍繞濕地生態的各種知識。
觀鳥屋非常適合開展科普活動
目前,公園的科普功能還在繼續完善之中。由于公園建造前,這里也曾有零散的幾處農田,如今公園里也保留了種植農作物的區域“田園守望者”,可供游客參觀、學習,甚至未來前來采摘。這幾天,田里已經種上了一排排蘿卜和蠶豆?!?strong>園藝體驗島”在公園的最南面,今年剛種上了許多楊梅樹,未來也能結合島上的“楊梅苑”餐廳和民宿,提供采摘活動。
園內有一處沒有接污水管道的生態廁所
除了樹林和水鳥,在公園里走著走著,你還會撞上一列小火車。乍一看,你會以為這是一處普通的打卡拍照點,但實際上,這節火車和一直延伸到林中的鐵軌,卻能讓人回想起上海一段少為人知的交通史——這里,曾有黃浦江上唯一的火車輪渡。
1959年,上海市政府決定興建溝通浦西與浦東的標準軌距鐵路支線。在黃浦江用輪渡過江,西岸在吳涇,東岸為杜行,向北經三林塘至上鋼三廠所在地周家渡,簡稱吳周支線。
讓人回想起上海工業發展史和黃浦江交通發展史的鐵路
1960年2月,上海鐵路局開始施工,還組織六千多名家庭婦女及社會青年參加路基土方工程建設。到了1960年底,火車渡輪建成并試航成功,能容載重車十二輛,取名浦江號。東西岸各有一座輪渡棧橋。1961年3月吳周支線建成,9月28日正式驗收,交上海鐵路局接管。
不過,吳周支線正式運營后,運量一直不大。1962年,因上鋼三廠生產任務調整,全線封閉停用。后來由于鐵路受到雨水侵蝕,設備損壞嚴重,1965年起浦東段鐵路拆除,浦西段線路后改建為上糧七庫專用線。1969年下半年,浦江號渡輪也調駛杭州,結束了吳周支線的短暫歷史。
如今,在浦江鎮濱江,浦江郊野公園的最東端,當年的輪渡棧橋還遺存至今,而這節由浦江郊野公園展示的鐵路,雖然不是原物,但也提醒著游人上海工業發展史和黃浦江交通發展史的這一頁。
沿著河岸的木棧道
在公園深處,專業的露營營地也已經建好,很快就要投入使用。此前澎湃新聞報道過的“富春小籠+野咖啡”,開業三月有余,已經儼然成了浦江郊野公園不能錯過的一景。盡管是非周末日子,午飯時間,室外親水平臺上,還是一座難求。許多中老年人,會熱熱鬧鬧地遠道來打卡,而小籠館后的一大方草坪上,也散落著好幾個帳篷。野咖啡的設計師高先生曾告訴記者,接下這個項目,也是因為這里是整個郊野公園里他最喜歡,覺得最美的地方?,F在,這處“最美”的角落,要被更多人發現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