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媒:面對中企在歐并購潮,德經濟部欲出臺法律限制
中資企業在歐洲市場活躍的并購行為已經引發了當地的擔憂和警惕。當地時間10月16日,德國媒體《世界報》周日版披露,德國聯邦經濟部計劃通過修改法律,賦予歐盟成員國在指定情況下否決非歐盟資本收購本國企業的權力。
Matthias Machnig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Machnig向媒體透露,該部門已經向聯邦政府提交議案,以期通過法律途徑賦予歐盟成員國針對非歐盟國家投資者收購本國企業時的“廣泛的禁止權”。如果收購方獲得了企業25%以上的投票權,即達到了擁有否決權的最低門檻時,政府就可以行使這種禁止權。
該提案具體列舉了四種應該被禁止的收購情形:一是該投資受產業政策影響;二是收購方享受國家財政補貼;三是收購方為國有企業;四是對德國企業只開放有限市場渠道的國家發起的直接投資。
目前,德國政府表示對該份內部文件不予置評。但一位經濟部人士強調稱,他們的提案立足于“公平競爭”而非“保護主義”,并認為這種“公平競爭”必須放在歐盟框架中討論。
該份提案由德國聯邦經濟部部長、最大在野黨社民黨(SPD)主席Sigmar Gabriel大力促成。此前,Gabriel曾多次公開強調,目前享有國家支持的外國資本在歐盟十分活躍,德國應堅守“公平競爭”的原則。Gabriel稱,其目標是“免使德國企業日益淪為別國資本的外包公司”。
德媒分析認為,這份提案主要針對的是中資企業。在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大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發達經濟體的高端制造業成為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熱點。
今年以來,中資企業在德國市場十分活躍,一系列并購活動引發了廣泛關注。被收購的企業名單中,不乏一些在當地深入人心的老牌企業。就在上周,中國美的集團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公司(Kuka)獲得歐盟委員會批準。今年上半年,媒體披露中國芯片投資基金欲將以6.7億歐元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本月初,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芯片廠商三安光電欲收購德國老牌照明巨頭歐司朗(Osram)。
德國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素來以一些老牌企業為傲。上述收購及收購傳聞對德國社會確實造成了一些沖擊。有德媒揣測,中國企業近期的“世界巡回收購秀”背后有國家資本的支持,擔憂德國企業可能遭遇“不公平競爭”。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持續活躍,共實施海外并購項目521個,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涉及67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行業大類,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并購金額(544.4億美元)。
但海外并購潮的背后,投資風險也不容小覷。根據普華永道數據統計,超過50%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都不成功。而商務部相關報告也指出,中國的海外項目只有13%處于盈利可觀狀態,有24%的企業處于持平和虧損狀態。
并購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會面臨國外安全審查的干擾,屢屢被否決。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也屢屢遭遇出價過高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溢價”,賣方覺得中國企業有中國市場作為依托,往往開出高于合理估值的并購價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