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午海戰致遠艦1:1比例復制紀念艦下水,不能航行明年開放
按照與“致遠艦”1:1比例復制的“致遠”紀念艦于9月30日在丹東港正式下水,10月1日,“致遠”紀念艦被運到了浪頭港,預計明年年中開放參觀。
昨日(10月7日),遼沈晚報記者對話擔任這艘紀念艦歷史顧問、設計創意者的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請他詳細解析這艘再生的“致遠艦”。
“致遠”紀念艦。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 陳悅 圖釋疑
1:1比例復制“致遠艦”為何不裝動力不能航行?
“致遠”紀念艦最初的創意,始于2013年年底。當時臨近甲午戰爭120周年的紀念日,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很少會想到遼寧丹東的甲午戰爭古戰場,但事實上,甲午海戰中最激烈的那一場海戰就是在丹東大鹿島附近海域爆發的。基于這種情況,陳悅等人當時就有了一個想法——通過一個頗具紀念性的水上建筑,讓大家知道遼寧丹東曾發生的這段歷史。
“‘致遠’紀念艦基本上參照了國際上通行的紀念艦的設計思路,也借鑒了‘定遠艦’當年的復制經驗。”陳悅介紹說,紀念艦一般是為了紀念歷史上某艘曾經有過的軍艦或者船只而創造出來的,盡量會按照原版的外形,一般情況下都是采用1:1比例復制,作用有點類似于建紀念碑,紀念艦相當于一個特殊的水中紀念物的形式。
雖說是按照“致遠艦”1:1比例建造,但是出于現在船舶檢驗規范的考慮,有一些細節必須為安全讓步。在此前提下,設計者盡量讓所有主要細節與原艦保持一致。
同時,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致遠”紀念艦在建造時并沒有配備航行能力,下水時也是用拖輪從造船廠拖到浪頭港。對此陳悅表示,很多人都有讓紀念艦也能自主航行的愿望,但是如果給它配備行駛動力,就會出現一連串的問題:首先它的內部空間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根據我國的船舶建造規范,如果是有動力的船,對它的安全性要求會更加嚴格,那么當年的很多設計,在現在來看就不符合要求,會被修改,這樣就背離了建造紀念艦的初衷,所以才選擇不用動力。從目前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經驗來看,這種紀念艦通常都是沒有動力的。
揭秘
“復制”過程分四階段 明年可開放參觀
據陳悅介紹,“致遠”紀念艦的建造過程從整體上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是資料搜集階段。因為距離當時的造船時間太久遠,當初建造“致遠艦”的英國船廠已經不存在了,這給資料搜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盡管艱難又繁瑣,在一次次搜尋中,還是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資料。
其次,是設計階段。這也是整個建造過程中最特殊的階段,因為設計通常意味著原創。人們會疑惑為什么復制艦船也需要設計,事實上,“致遠”紀念艦是不可能拿著當年的圖紙去做的。即使有一份很完整的圖紙,也不可能拿來直接建造。這是因為當年的建造工藝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比如當年建造時是鉚接,現在是焊接。在今天看來,當年的圖紙是不符合現在船舶檢驗規范的,所以“致遠”紀念艦需要一個具有資質的船舶設計院來重新設計一遍。
再次,是船體建造。日前“致遠”紀念艦的順利下水,意味著船體建造的正式完成。經測量,這艘紀念艦長約70米、寬約11米。
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最關鍵的,是紀念艦內部的設計裝修和布展。這個工作量非常大,涉及了很多文物復制方面的工作。如果想讓這艘紀念艦具備參觀價值的話,這一階段的工程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個階段,設計者們進行了新的嘗試。他們沒有采用以往將紀念艦內部做成展廳的國際慣例,而是完全按照原艦進行仿古建造。對此,陳悅表示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因為如果在其內部做紀念館,首先對船舶的大小就有一定的要求——船的內部空間一定要足夠大。但其實相對于人們以往見過的大船來說,“致遠艦”并不算很大,它的內部空間如果用來做展廳,從視覺上會讓人覺得很別扭;同時因為它的高度不夠,就連燈光都沒法布置……這一系列因素都決定了無法在其內部做展廳。
另一方面,人們對“致遠艦”是非常有感情的,甚至它的知名度會超過中國海軍史上的任何一艘軍艦。人們在看到這艘船的時候,都會想象當年這艘船里面是什么樣子,所以干脆就將內部按照原來的樣子做出來。
但是不特意設展廳會出現的問題就是,人們參觀時可能會感覺不那么寬敞。設計者們借鑒了“定遠艦”在實際開放參觀的過程中參觀者的反饋信息——大多數的參觀者還是希望船的里面不要做成紀念館,而是復制原來的樣子,那樣會更有歷史氛圍。
對于大家最關心的“致遠”紀念艦何時能開放參觀的問題,陳悅說,因為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目前并不敢確定準確的時間。如果設計裝修過程順利,預計會明年年中完成,如果工作更復雜一些,大概要等到明年“十一”。
看點
設計者提示兩大看點:體驗悲壯感 普及海洋文化
待紀念艦全部完工后,最具特色的看點有哪些?陳悅總結了兩點:
它能使參觀者有身臨其境地站在“致遠艦”上的感覺。這種現場感可以使人們對當年“致遠艦”將士的英勇舉動有更深切的感受。當人們站在紀念艦上時,會發現甲板其實比較擁擠,而當年鄧世昌等人就是用這樣的一艘船去迎戰日本海軍的軍艦。這種體量上的巨大差距,讓沖鋒的行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勇氣。這種悲壯感,是從字面或者影像中體會不到的。
“致遠艦”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英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成就之一。“致遠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軍艦,這艘船本身就凝聚了蒸汽時代造船或軍艦技術的尖端技術,現在的它就相當于船舶科技的普及館,會使青少年對船舶文化或者是海洋文化有切身的感受,這是設計者們對這艘紀念艦的另一個期待。
專家觀點
這是我們向世界宣布對海權的重視
知名文史學者薩蘇表示,建造“致遠”紀念艦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它的下水是一個很值得人們記憶的歷史時刻。因為在這艘紀念艦的復制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現在的中國人對于“海權”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認識。它的意義并不只是復制這一艘艦船,而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對于海權的重視。
薩蘇表示,自己也期待這艘紀念艦能成為一種象征,在過去的戰士曾經戰斗過的海上,保衛著祖國的海疆。
對于“‘致遠艦’的復制是復制恥辱和浪費金錢”的質疑,薩蘇的觀點是,甲午戰爭的戰敗確實是一種恥辱,我們首先要知恥而后勇,但當時是在國家命運最艱難的時刻,越是特殊的時代越能夠看出“中國式脊梁”的那些人,鄧世昌就是那時的脊梁,他們的精神是需要我們世代學習的。
“同時我也不認為北洋水師是恥辱。”薩蘇說,“正相反,我覺得他們應該是一個被正面評價的群體。北洋水師在當時不僅僅是一支艦隊,它代表的還是中國當時走向世界和近代化現代化的一種努力。從‘致遠艦’上,我們看到的不應該僅僅是甲午戰爭,而是一代中國人為了實現強國夢的努力,而這種努力是值得我們記憶的。”
網友聲音
頭像太帥無法顯示:這會讓每一個人銘記國恥!不是開歷史倒車!只有銘記歷史和國恥,才能時刻警醒!國家興亡,民族復興,匹夫有責!90后獻上!
十八年前君何愧233: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孫悟空的截拳道:這是中國披荊斬棘、破浪前進的民族象征……
觀海聽潮牛:致敬,你是中國海軍的驕傲。你用不屈的身姿,描寫了中國海的軍魂。一百年前你見證腐敗的晚清政府,一百年后你回到了自己的港灣。你靜靜地躺臥,就像你從沒離開。家還是那個家,但孩子長大了,他不再讓人家欺辱了!
相關連接
“致遠艦”考古新進展
據陳悅介紹,調查人員還在探查致遠艦沉艦在水下還剩多少,比如埋了多深、殘存了多少東西,目前還沒到打撈階段,如果打撈的話,那就是一個水下工程,需要設計怎么把船弄出水。
從2014年到現在,雖然在水下發現了很多東西,但是文物工作者還是保證不過多的提取它出水,盡量保存它遺存的原貌,只是做一些必要的取證之類的工作。所以這個船現在在水下還有很多東西,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看它在水下還有多大、是什么樣的狀態、船體是否完整,相關工作還在繼續中。
(原題為《“致遠”紀念艦下水 明年開放參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