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姜昆:新時代曲藝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從開辟新天地到建設新中國,從邁步新時期到奮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一條艱苦卓絕而又波瀾壯闊的輝煌之路,新中國的曲藝事業也走過了一條歷經風霜而又不斷煥發生機的不平凡之路。
作為我國一門傳統的民族民間說唱表演藝術,恒久以來,曲藝都是自然生長、自發傳播,舊時代的曲藝藝人分散無依、四海為家,以走街趕場、撂地賣藝維持生計。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黨的文藝理論和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曲藝才真正實現了從自發傳習到自覺傳承,從消極謀生到積極投身,從被動模仿到主動塑造,從自然生存到有序發展的偉大轉變,逐步成長為當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新曲藝;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黨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第一個全國性曲藝組織正式成立,成為載入新中國曲藝史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標志著在舊社會受盡欺辱的曲藝藝人從此成為人民的曲藝工作者,標志著新中國的曲藝事業邁出了繁榮發展的歷史性第一步。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曲藝,黨的領導給曲藝事業注入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強大力量。
名稱上數次更迭,但不變的是“曲隨時代、藝為人民”的矢志初心
雖然這一全國性曲藝組織歷經了從最初“中華全國曲藝改進協會籌備委員會”到現在“中國曲藝家協會”名稱上的數次更迭,但不變的是“曲隨時代、藝為人民”的矢志初心。無論何時,她都始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一代又一代曲藝工作者,順時代之潮流、感國運之變化、發人民之心聲,以進取的精神、辛勤的耕耘和出色的創造,生動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熱情謳歌國家富強與民族進步的歷史征程,真情描繪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領導下的曲藝工作者有智慧有才情、敢擔當敢作為、可信賴可依靠,是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重要力量;黨領導下的曲藝事業和曲協工作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征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擔當。作為“文藝輕騎兵”的曲藝,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歷史新發展階段和重大機遇期。腳踏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吸吮博大精深的文化養分,面向寬廣斑斕的世界舞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歷代仁人志士孜孜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我們不應辜負黨的囑托和人民的期盼,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積極的態度,在創造歷史的宏偉實踐中汲取力量、涵養情懷,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中挺立潮頭、奮楫爭先,為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貢獻新時代曲藝工作者的才華與豪情。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包括曲藝在內的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包括曲藝工作者在內的當代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曲藝工作者始終高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火炬,始終閃亮共同價值和理想信念的坐標。回顧無數曲藝名家大師,無論是負鼓抗戰的曲藝改革先驅王尊三,還是血灑抗美援朝戰場的相聲大師常寶堃;無論是從舊時代藝人成長為黨的文藝戰士的京韻大鼓泰斗駱玉笙,還是對傳統相聲革故鼎新的相聲名家侯寶林,他們無一不是將個人的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進步事業之中,無一不是走出“小我”的方寸天地融入“大我”的滄桑正道之中。
今天,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格局下,我們更要秉持藝術理想、胸懷家國天下,用敢為人先的精神,鐵肩道義的情懷,筆墨乾坤的氣魄,歸聚人心、溫潤心靈、啟迪心智。我們要把個人藝術創作與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相結合,把反映人民呼喚與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結合,用中國之曲藝展現中國之精神,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
文藝工作者只有融入時代的發展,才能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為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只有同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只有融入時代的發展,才能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為持久的藝術生命力。曲藝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與時代如影隨形,與國家和民族現實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
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期間,周恩來總理在作報告時特別指出,我們傳統的大鑼大鼓不能丟,他們有的只是一把弦子一面鼓,北平剛解放幾個月,就排練出那么多新節目,很了不起。魯迅、瞿秋白等人曾提出用說書、演義、小唱、故事等大眾文藝的形式表現革命內容和階級意識。中國文聯名譽主席周巍峙曾回憶在廣州聽過彭湃等共產黨人表演的革命相聲,借用相聲這一藝術形式宣傳革命思想。烽火硝煙中,被稱為“藍衣先生”的湖北打鼓說書藝人張南一,以唱鼓書為掩護,到各村發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最后英勇就義。
今天,進入新時代的曲藝工作者要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實踐,傾情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價值追求,洞察時代先機、發出時代先聲,自覺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用更多無愧于黨和人民的藝術創造,留下我們曲藝人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光輝印跡。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高度最終要看作品,衡量一名文藝工作者的藝術成就最終也要看作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任何作品如果缺乏思想,只在技術上考究、形式上裝點,無論多么精致,多么賺取點擊率,終究是一具空殼。
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曾說,“剛開始一提到英雄,便總帶些武松氣;一提到戰斗,便不自覺流露出魯達除霸的架勢。”后來他下農村進工廠、赴抗美援朝戰斗前線,不斷調整表情動作和板式唱法,逐步探索出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我的恩師馬季先生一生創作了300多段深入人心的相聲作品,我國乒乓球首次獲得世界冠軍后創作了《三比零》,粉碎“四人幫”后創作了《白骨精現形記》,改革開放后創作了《五官爭功》等,把相聲與時俱進、針砭時弊的藝術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評書大師袁闊成曾在一間臨時搭建的五平方米的小黑屋中,用3年時間潛心打磨出膾炙人口的評書《三國演義》。
今天,我們要學習前輩大師以人民為師、與群眾為伴的人民情懷,從平凡中見證偉大,從質樸中體悟崇高,用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審美追求、傳播中國價值觀念、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藝術精品觀照現實社會、聚焦百姓生活,頌揚英雄正氣、吟詠祖國山河,真情描繪神州大地日新月異的偉大實踐和當代中國多姿多彩的斑斕畫卷。
造詣高深的藝術家,必然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思想境界
《舊唐書·列傳》中有一句話,“士之致遠者,先器識而后文藝”,一個造詣高深的藝術家,必然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思想境界,如若沒有一定的器量和見識,無論技藝多么精通,也不足以稱道。
被毛主席譽為“革命的三弦戰士”的陜北說書大師韓起祥,一生創作和改編的中長篇書目有500多部400余萬字,很多都是用盲文在刊物上一個字一個字扎出來的,即便生活困苦,依然用節省下來的錢支援農村建設。相聲大師馬三立對弟子和后輩無私傳授、悉心教誨,對同行和觀眾豁達大度、低調謙和,晚年曾寫過一句話,“風前之燭,瓦上的霜,珍惜聲望,莫追時尚”,并自擬出養心安神“十一條不該”和為人處世“三別三不”“三對三要”,盛名之下依然律己甚嚴。曾兩次赴抗美援朝前線慰問的一代快板書大師李潤杰在彌留之際囑托家人,把喪葬費全部上交黨組織,把傾其畢生心血創作的《快板書創作與表演》作為最后的禮物留給黨和人民。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學習老一輩藝術家把培根鑄魂作為畢生追求,把崇德尚藝作為畢生功課的崇高品格,珍惜時代提供的舞臺、珍重社會給予的關愛、珍視個人取得的榮譽。不忘初心、堅守正道,既要不斷攀登藝術高峰追求藝術之美,又要不斷提高思想境界追求人格之美,用文化的品格、道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贏得社會的贊譽和人民的喜愛,燭亮前行的光輝。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偉大的時代,期待曲藝事業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偉大的黨和人民,給予曲藝工作者更強大的滋養和更深情的期盼。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講話,將我們正在致力實現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藝事業帶到了更加遼闊的歷史視野和更加深邃的文化情境。我們要以建黨百年為新的起點,接過前人手中的接力棒,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帆起航,在時代的洪流中劈波斬浪,奮力揮舞出曲藝事業的一番“新天地”,為后世留下當代曲藝人的“萬點聲”。(作者系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