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鐵”事件,暴露了國民科學素養與創新環境營造的問題
今年5月20日,一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陸地空客——“巴鐵“強勢亮相北京科博會》,配以炫目圖片與視頻,使沉寂多年的“空中快巴”以“巴鐵”的新名稱、新包裝,迅速占據各大門戶網站顯著位置,成為熱炒的話題,一時轟動社會。媒體報道一開始非常高調,認為這是“中國原創重大發明,世界級明星”。隨后,一部分專家和網民對其可行性、適用性表示異議。我也在第一時間,從交通工程專業角度,對“巴鐵”創意的出發點、主要技術參數、安全性、穩定性、適用性等進行了多方面點評。媒體對此做了報道。隨后,輿論出現支持派和懷疑派之間的爭論。近日,又爆出巴鐵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再次引起輿論嘩然。由此,有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
所謂“民間科技發明創造”,大體指的是: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和培訓的非專業人士,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這類活動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當中。尤其是,當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社會的正能量,值得倡導和鼓勵。
我每年要接待好幾批各種不同的對交通有興趣的民間科創人士。他們中,有中學生,也有很多離退休老同志,有的近在身邊,有的遠在新疆伊犁。其中有人孜孜不倦,數十年專注于某一交通技術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包括立體交叉口設計、公交線路設計、鐵路軌道設計、無軌電車設計等。我認為,對正常的民間創新發明,我等專業人士應該鼓勵和包容,即使這些想法不成熟,也不應求全責備。每次我都對他們熱情接待,耐心回答提問,提供專業客觀的評價和建議。
但是,像“巴鐵”這樣的發明,沒有經過嚴格科學論證和試驗運行,其立意與技術參數本身存在重大缺陷,就急于炒作,甚至開始向社會募資,這明顯帶有功利投機的色彩。人們對此需要引起懷疑和警惕。
另一個“重大發明”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十多年前,有另一位民間發明者,是深圳一家房地產開發商老總。他號稱發明了一種所謂“節地型暢通城市模式”。其創意很簡單,也是在城市設計和交通設計中經常采用的手法:利用地形,來因地制宜進行立體化道路設計,實行人車分離。這位先生把這種特定場合適用的設計手法,擴大到構造一個全城、全路網立體化人車分離道路網系統,而且企圖完全消除紅綠燈控制。他認為,這樣一種道路網規劃設計與運行組織方式,能大幅提高道路網容量,讓一千人擁有六百輛汽車,而不出現交通擁堵。他自稱,這是他原創發明的所謂“節地型暢通城市模式”。
他還出版了幾本“專著”。我原本不認識這位先生,是他主動將著作寄給了我。我拜讀后稍一推敲,就發現他的創意出發點、立論依據、理論推導、所稱效果等均不符合基本的科學原理,更與交通工程的系統理論不相吻合。
隨后,突然接到這位發明者邀請,要在深圳召開高端研討會。我本不想參加,后來了解到,業內多位資深專家均接到他的邀請。我感到此人定有圖謀。我與幾位專家通了電話:要么大家都不去,要么大家一起去澄清事實和指出謬誤。
到了深圳會上,才了解到,此次研討會來頭不小,主辦方掛了某著名國家智囊研究機構名頭,邀請了多家中央和地方大媒,還準備了一份所謂“中國新城市汽車主義宣言”。主持人開場白甚至稱,這項發明堪稱“諾獎”級的重大成果。
在會上,我搶先以專業人士和全國人大代表的雙重身份發言。我開宗明義指出,希望到會媒體,對這樣一個未經驗證、還存在重大缺陷的“成果”,進行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報道;然后,我列舉了這種模式存在的諸多常識性錯誤和漏洞。
沒有想到的是,這位發明者來頭不小,居然能獲得國家領導人批示(其實是比較中立的批示),還給全國多省市領導人致信,要求劃地試點,并多次通過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案,給建設、國土等主管部門施加壓力,要求全國試點推廣。央視還為其做了多檔高端訪談節目。所幸,他的“節地暢通城市模式”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真去采納試點。會上的那份“中國新城市汽車主義宣言”沒有一個專家認可和簽署,也就不了了之。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從“節地暢通城市”模式,再到今天的“巴鐵”,還有早期的“裝配式簡易立交”等,反復出現的所謂“重大民間科創成果”,其特征與過程何其相似。
首先,這種所謂“重大科創成果”,都是以社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或借中央倡導的口號,如節能減排(能源危機)、土地節約、汽車發展、交通擁堵等為切入點,很容易引起領導重視、媒體跟蹤和公眾關注。
其次,發明者急功近利,往往在未經嚴格科學驗證、論證的前提下,將不成熟的甚至連“小試”都沒有進行或通過的所謂“成果”匆忙公之于眾。
第三,為造成轟動效應,發明者會挖空心思找領導、找專家、找平臺、找媒體為其背書造勢。
第四,某些領導公務繁忙,在沒有仔細思考判別,尤其是請懂行專業人士幫助甄別的情況下,匆忙批示表態;某些媒體為了跟主題、搶新聞、抓眼球,往往在沒有進行充分求證、核實的情況下,按照發明者設計好的套路、口徑,進行夸大其辭的報道宣傳。
第五,隨之,大量公眾開始熱議,甚至為國感到無比自豪、為己開始高度期待,發明者則借機開始牟利運作。
第六,有基本科學素養、理智思考的公眾,開始表示懷疑,有擔當、道義和勇氣的專業人士,扮演皇帝新衣故事中的小孩,站出來,從基本科學原理(有些其實就是科學常識)和專業理論、規范、標準等,揭露這些“重大科創成果”的漏洞與缺陷。
第七,輿論和社會開始冷靜,“發明”的風頭慢慢淡去。
第八,這種不靠譜的民間發明者,往往不甘于半途而廢,會在數年乃至數十年間,反復公關、糾纏和炒作。但時間老人是最冷靜的,最終總是證明,泡泡就是泡泡,遲早并一定會破,原先的炒作、熱捧、自豪和期待,不過是南柯一夢。
憑良心說,那些民間發明者,應該也是很執著的。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他們都孜孜不倦,熱情與精神可嘉。科學研究與創造發明,的確需要這樣執著的精神。
但科學研究光有執著精神是不夠的,更需要從科學的原點出發,按照科學的原理,提出創意與進行研發。如果缺少最起碼的科學素養,不尊重最起碼的科學原理,那么任何發明創造,只能是空中樓閣,即使在某些方面有創意,其成功可能性也極低極低。
如何對待“民間發明家”
當然,對于這些熱心執著的民間發明家,本來不用太苛刻,可以用寬容甚至贊賞的眼光來評價和鼓勵他們。專業人士也應實事求是并明白無誤地,向他們及早指出其發明創造中哪些是有創意、有價值的,而哪些存在缺陷和問題,可能會使他的努力前功盡棄。這才是對民間發明者的一種愛護和支持。但如果有些人憑著某種不靠譜的“奇思妙想”,又聽不進善意而有益的指導與規勸,一味嘩眾取寵、夸大其辭,并拉大旗作虎皮,企圖忽悠領導、欺騙公眾,對這樣的“創新發明”應該毫不猶豫、毫不留情,及時揭露制止。
媒體首先需要反思和改進。媒體機構和從業人員,應該具備最起碼的科學精神與素養。我認為,媒體報道這類新聞,必須經過充分調查,有足夠的依據,有來自權威部門,至少是專業人士明確公正可靠的判斷,才能去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報道。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追求收視率、點擊率、閱讀量,在沒有充分核實的情況下,向社會公眾傳達不準確的信息,給這些所謂“民間發明”戴上高帽子。
其次就是領導官員,對民間發明創造,也需要在尊重科學、尊重專業、尊重專家的基礎上,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慎重表態和決策。
第三是社會公眾,應自覺加強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以便更好地識別新理念、新技術、新發明的靠譜程度,至少不要輕易相信某些媒體或發明者自身的吹噓和忽悠。
第四,作為社會的良知和良心,業內專家及時進行有專業擔當、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判,當然更是非常關鍵的。
做一次南柯夢情猶可原,但反復多次做這樣的南柯夢,就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和檢討。這些不靠譜的“民間創造發明”和炒作鬧劇,浪費了很多社會資源,可能使不明就里的領導和百姓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和資源浪費,對政府和媒體的公信力也是極大傷害。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更值得反思和重視的,是可能形成一種浮躁焦慮、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對營造全社會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氣氛,提升全民科學精神與素養、開展嚴謹的科學研究與發明創造,都十分不利。我們國家的全民科學精神與素養的提升還任重道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