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游輪旅行能否成為國內游熱度下的市場新寵?
近年來,游輪作為新興的出游方式,備受關注,市場需求激增。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縱使陰雨連綿,游客出游的熱情仍未消減,游輪也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新玩家布局到游輪市場,一時間,游輪旅行似乎成為不少親子家庭熱衷的出游方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疫情防控下,在局限于國內游的條件下,游輪確實成為一種出游方式,不過未來究竟能否得到大眾的追捧以及如何完善產品成為高端旅游產品,也是游輪運營者們需要思考的。
1、國內游催生游輪新玩法,市場一片繁榮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與往前有些不同,馮女士發現,她的朋友圈不再像以往的“十一”假期,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小伙伴們曬出旅游的美食、美景,相反大家開始選擇去游輪出行。
聞旅通過梳理發現,在過去的“十一”期間,大家對于中高端的游輪產品比較熱衷,比如重慶-武漢6天5晚的豪華游輪產品價格最便宜的在3900元左右,最貴的房型超萬元。
除了內河游輪外,海洋游輪同樣受到歡迎。10月1日,招商維京游輪旗下高端游輪“招商伊敦號”正式啟航,開啟8天7晚的“魅力南海之旅”。據了解,這趟行程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出發前往三亞,再返回深圳。這艘47800噸的中小型游輪擁有465間全陽臺客房,能容納930位賓客。
有參與體驗的人士向聞旅表示,招商伊敦號的開航可以說是給中國游輪帶來新氣象、新突破,比如船上餐飲服務、靠岸的深度體驗以及豐富的娛樂活動等,都是目前游輪產品所缺少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航程執行的并非“無目的地的航線”,而是真正靠岸且可上岸觀光的航線。不同于業內倡導的“游輪即是目的地”,岸上行程體驗的深度挖掘豐富了游輪旅游的體驗。
根據“重慶郵輪中心”發布的國慶黃金周游輪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三峽游輪共計發班84艘次,與2020年持平,為2019年同期的58.74%;共計完成客運量11075人,為2020年同期的78.46%,為2019年同期的40.66%。此外,重慶郵輪中心方面還表示,今年受暑期八月疫情影響,除少數新下水游輪外,九月大部分豪華型游輪價格1300-1800元/人,“十一”黃金周三峽豪華型游輪價格絕大部分低于2500元/人,比往年低200-300元/人左右。
對此,“上船吧”創始人劉建斌向聞旅表示,從數據來看,今年國慶期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一個原因是在于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尤其是國慶,很多地方倡議學生非必要不出省,這樣的話也會影響家庭的出游計劃。“我們這邊國慶的游輪上座率大概在60%~70%左右,比平均數要高一些,但我覺得也不是很樂觀,因為旅游行業的毛利率比較低,基本上賺不到錢,都是賠錢的。”
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影響,出境游暫停,國內疫情的零星爆發也使得跨省游存在不確定因素,游客們壓抑的旅游需求需要得到新的釋放渠道。在業內人士看來,之前一部分中高端客群的回流,他們的購買力并沒有下降,如果國內有高品質的旅游產品,他們還是會選擇購買的。此外,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家更加傾向于深度體驗旅游,尋求新的出行方式也成為了大眾旅游熱衷的新方式,游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入大眾視野的。
2、繁榮之下,市場挑戰依舊困難重重
事實上,游輪旅游在國內早就開始興起,不過過去幾年,受制于國內航線、游輪環境等限制,很多游客雖然也有體驗過游輪,但是因為航線、目的地以及體驗等原因,這讓很多游客體驗之后,再次參與的熱情并不高。
游客梁女士談到,本來游輪旅行是一件很開心享受的事情,可以游覽沿途的風景,甚至會有些不一樣的體驗,但是真正去體驗游輪之后,發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比如飲食單一,住的房間小等方面并沒有讓人感受到度假的氛圍,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海邊度假。
郵輪行業老兵崔欣談到,中國并不算是海洋國家,郵輪在中國的時間并沒有很久,從2006年外資郵輪開拓中國開始,到現在也只有15年的時間。在過去的15年里,可以分為3個發展階段,2006~2012高歌猛進,2012-2018共同發展,2019 ~ 2021國資開局。
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來劃分游輪的發展階段呢?
第一是國內當時還沒有中資郵輪公司,中國區的郵輪市場是歌詩達、皇家、麗星、公主等的天下,銷售模式、產品設計、岸上游等都是外資郵輪公司說了算。
第二是有了以海航郵輪、天海郵輪為代表的中資企業(民營)入場,無論是船硬件本身,還是產品和銷售能力,都和外資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在這種不對等的競爭下,艱難尋找光明,不幸沒有走下去。
第三是新冠疫情的爆發,是全球郵輪行業都沒有預料到的,無論是其范圍,還是影響的時間,或是對郵輪公司的影響,都是可以寫入幾百年的郵輪行業歷史的事件。各大郵輪公司陸續停航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中國的郵輪市場卻在這個冬天,完成了星旅遠洋郵輪,中船郵輪,招商游輪,中交建的郵輪等以國資為代表的郵輪國家隊布局。最近十一招商維京伊敦號已經完成首航,鼓浪嶼和憧憬號也在不久后開航。可以說是迎來國內游輪市場一個新的發展期。
疫情發生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創業者,聞旅此前報道過的18800元游輪產品正是在此期間的產品。對此,劉建斌曾在采訪中講到,“經歷了疫情的陣痛后,游客對品質游的需求比較旺盛,這個產品主要是針對高端群體設計的,一價全包。”他認為,就是要做“加法”,讓游客上船后不必再掏一分錢,并對原有的服務進行了升級,比如將船上的洗浴用品品牌換成路歐舒丹和愛馬仕,以提升品質;房間里加裝了安全防撞條,避免孩童磕碰,岸上觀光也做了很多升級,增加了很多沉浸式體驗環節……并特意增加了接送機服務,“其實不少客人覺得下飛機后還要打車去搭乘游輪這段行程特別不方便,于是我們不僅安排了接送機服務,工作人員還會直接將行李送入房間,省去自己動手推著行李從甲板到房間的‘爬坡’過程。說白了,游客只要帶著手機、相機隨時欣賞和拍攝最美的風景即可。”
此外,劉建斌還表示,以往大家會覺得國內旅游產品比較低端和大眾化,追求高品質旅游的客戶更愿意出國旅游,而現在這部分客戶困在了國內且他們的購買力并沒有下降,這時候就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高端旅游產品;另一方面大眾旅游產品或者傳統的產品受到一定的影響。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家更愿意去自駕或獨立小包團,傾向于深度旅游體驗,而不愿意走團隊旅游。這時候就需要對現有的產品做升級或者創新,才能夠吸引游客復購,高端產品的嘗試也利于提振行業信心。
3、真正迎來機遇不易,國內游輪還差什么?
隨著旅游市場對于體驗感、參與性產品和沉浸式旅游產品需求的增加,外加疫情的影響,國內游輪市場迎來一個發展的機會,但與此同時,游輪產業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崔欣認為可以從三方面來看,首先是郵輪銷售,中資郵輪,中國的旅行社分銷已經比較成熟,模式也會從當初的包船模式轉向更為合理和可持續的切艙模式,可以期待的郵輪公司直銷模式的比重會逐漸增加;其次是郵輪建造,中船外高橋的大型郵輪今年10月18日完成了整體結構貫通,年底可以起浮,這個是中國郵輪行業另外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當然,招商工業的小型探險郵輪已經交付3艘了,下一步該向7萬噸中型郵輪發起挑戰了;最后是郵輪運營,十一首航的招商伊敦號是一個里程碑,2019年鼓浪嶼首航的時候,船長還是外國人,船管公司是外資的,到現在,無論是船長,還是船管、船上酒店運營團隊都是由中國人來管理的,這是質的飛躍,里程碑事件,但相信這也只是起點。
此外,關于目前國內游輪市場還有哪些需要去突破,他還談到,比如南海有很多的島,不光要運人過去,還要運貨和補給過去,所以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南海之夢這樣的客滾船市場,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會長足發展。
面對這樣的挑戰,有業內人士向聞旅表示,事實上他們也在不斷的摸索改進,甚至他們也會去親身體驗新開航的游輪,根據自身的體驗以及客人的反饋來調整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升級。
不僅如此,劉建斌坦言,游輪市場還是有機遇存在的,只不過疫情反復給行業帶來不確定的因素,可能還是需要嘗試去做創新的事情,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目前游輪市場存在的問題,一是游輪碼頭接駁,比如三亞現在的港口,天氣好的時候小船接駁沒有問題,一旦有風浪天氣,小船接駁不太方便,大船靠岸又沒有地方,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二是政策法規的完善以及政府部門對游輪旅游的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同時在條件成熟情況下文旅委會同旅行社一起促進宣傳和引導;三是用戶的認知程度在中國還是比較偏低的,需要花時間來讓用戶認可游輪旅游的文化理念,因為中國并不算是海洋國家,游輪產品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大家對游輪旅游認知也比較少,還是需要時間來完善。”
對于未來國內游輪產業的發展,崔欣表示,中資郵輪的航線具有先天優勢,比如南海和無目的地航線,外資沒有可能獲批;中資的郵輪公司的員工都是因疫情而待業的外資郵輪公司出來的,來到中資郵輪公司更有歸屬感;這些中資郵輪公司的市場銷售和船上工作人員,更了解中國市場,可以做更適合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雖然說了很多對中資郵輪有優勢的方面,但是無論是船本身,還是船上的精細化運營,中資郵輪公司和外資郵輪公司的差距還是不小的,即使皇家的綠洲級推遲了,星夢(原麗星)的世界級也是20萬噸級別的船,估計也會在明后兩年開拓中國母港市場,屆時對于市場還是有不小的里程碑意義。
日前,三峽旅游發布公告稱,其與秭歸縣人民政府于2021年10月14日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包含大力發展長江三峽省際豪華游輪項目,公司在秭歸注冊長江三峽省際豪華游輪項目公司,分期分批投資10億元建造多艘豪華游輪,同步推進并購重組,通過資源整合實現規模提升。接連不斷的新玩家入局,各產業鏈上的老玩家也不甘落后,以期搶占市場的新一輪機遇,而未來,國內游輪市場發展走向如何,聞旅也會持續關注。
圖片源于攝圖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