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年了,我才看懂這華語神片
25年了,我才看懂這華語神片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最近,餐飲行業成了熱搜常客。
大品牌接連翻車,全網質疑聲不斷。
繼胖哥倆肉蟹煲大量使用過期食材之后。
奈雪的茶、茶百道又被爆料飲品里出現蟲子和異物。
楊國福、呷哺呷哺的衛生問題也緊隨其后。
華萊士更不用多說,「噴射」梗已是人盡皆知。
作為大品牌,它們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示范作用。
反倒成了食品安全的反面教材。
餐飲亂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屢禁不止。
讓身為食客的我們,觸目驚心。
早在25年前,周星馳就用電影大膽諷刺了這些亂象——
食神
經典之所以經典,就在于它有無限的解讀空間。
不論過去多久,依然常看常新。
《食神》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它可以被解讀為星爺的自傳、火雞和史蒂芬周的愛情片、展現香港飲食文化的美食片……
而今天魚叔要講的,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角度——
對餐飲行業亂象的諷刺。
01
食品安全
入口的食物,干凈衛生本應是最低標準。
可總是有一些從業人員,一再突破底線。
就拿電影里火雞開的小吃攤來說。
環境臟亂差還是其次,畢竟本就是路邊攤。
最要命的是食材都沒有處理干凈。
豬大腸仿佛原生態上桌,腸子里的排泄物清晰可見。
讓史蒂芬周終于忍不住聲討。
然而火雞一臉不屑遞上一卷廁紙,大放厥詞:
「拿起來擦掉它就行了。」
仿佛還在嫌棄顧客太矯情。
離譜。
同樣離譜的事也發生在了安徽一家珮姐火鍋店內。
用餐的顧客發現店內菜品有蟲子,讓服務人員補一份新的。
沒想到對方說「沒事還能吃」。
雖說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但萬萬沒想到這么離譜的情節也能直接照進生活。
這些表面上的衛生問題,尚能一眼識破。
但有些更隱蔽的安全隱患,一般食客難以察覺。
比如,非正規渠道采購的食材。
電影里的史蒂芬周為了節約成本,購買了低價走私牛肉。
然而這種肉來路不明,未經檢疫。
對食客是很大的安全威脅。
在唐朝餐飲第五十間分店開店當天,他被競爭對手舉報。
店是開不成了,還被警方帶走。
餐飲界頂流食神,一夜淪為法制咖。
食神頭腦發熱購買走私牛肉,是中了對手的算計。
而現實生活中不乏無良的商家故意為之。
未進行嚴格的檢疫走私肉,可能攜帶有大量的細菌和傳染病源。
商家從中獲取暴利,消費者無辜買單。
去年年底網傳「河北一人大代表走私藏匿的牛羊肉被檢出新冠陽性」。
雖然經過考證,官方辟謠了涉事人員哈某并非人大代表。
但查獲的冷鏈食品中,有6份樣品外包裝的核酸結果呈陽性。
幸好食品被及時攔截沒有流入市場,否則后果難以想象。
正所謂無奸不商。
欺騙顧客的歪門邪道,遠遠不止這一個。
還有更改食物保質期。
比如最近被錘爆的茶百道。
食材過期了?改個日期繼續用。
至于過期食材是否會傷害人體,并不在乎。
這波暗箱操作,讓魚叔想到盒馬鮮生幾年前梅開二度的「標簽門」事件。
知錯就改?不太可能。
商家甚至還要預判我們的預判。
本應該為顧客服務,卻變成了和顧客博弈。
像極了電影里,弄虛做假的史蒂芬周和扮豬吃老虎的唐牛之間的相互戲弄。
02
偷工減料
食神史蒂芬周新店開業,給新來的服務生傳授經驗。
留下了這么一段經典臺詞:
「桌子有多小就要多小,椅子有多擠就要多擠,不要讓客人坐得那么舒服,吃完就趕快走。吸管有多粗就要多粗,冰有多大塊就放多大塊,這樣汽水就可以一口喝完再買另一杯了。」
冰塊大了,杯子里的飲料自然就可以少放。
不僅偷工減料,還能強迫客人消費,順帶加快翻臺。
奸商這一套,可算給史蒂芬周玩明白了。
取代他上位后的唐牛也欣然效仿。
無獨有偶,路邊攤主火雞也深諳此道。
她賣的魚蛋,壓根就沒有魚味。
因為魚肉含量很少,甚至沒有。
那怎么辦呢?就做成咖喱魚丸,用重口味的調料掩蓋魚味的缺失。
偷工減料,仿佛成了餐飲行業的潛規則。
就像大名鼎鼎的雪糕品牌夢龍。
明明在國外用的是100%比利時巧克力。
到了國內,卻降級為廉價的人造植物奶油。
要知道,植物奶油堪稱健康殺手。
其中的氫化油,無法被身體代謝。
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血栓、動脈硬化,甚至影響青少年的中樞神經發育。
對于這一事件,官方給出了供應鏈、保護環境等理由。
但消費者對此說法并不買賬。
關鍵是,植物奶油居然賣到了十幾塊錢一根的貴價。
簡直是把消費者當韭菜割。
另一個大品牌,漢堡王。
一份漢堡,本來就不需要多少食材。
就算這樣依然有偷工減料的空間。
漢堡王員工在做漢堡時,通常會少放一片番茄或者一片芝士。
一天下來,不知不覺中就「節約」了大量的食材成本。
知名品牌尚且如此,外賣平臺上的小商家們就更過分了。
「料理包」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不少外賣店家,打著「精致套餐」的招牌。
實際卻是用「料理包」二次加工而成。
成本只需要兩塊錢,動輒賣到二十塊錢以上。
甚至就連煎雞蛋這種本身就低成本、易制作的食物。
也用速凍半成品來替代。
就算安全性過關,質量、營養、口感也不可與新鮮食物相提并論。
我們花幾十塊錢點外賣,可不是為了吃料理包。
03
過度營銷
食神史蒂芬周不是一個合格的廚師,但肯定是一個出色的滑頭商人。
把大象裝冰箱需要三步,包裝一份雜碎面也只要三步。
就這三步,他就想把你忽悠瘸了。
第一步:過度包裝
食神新店開業推出的套餐宣稱運用了高貴的材料。
其實不過是魚丸、蘿卜、豬皮、豬血和大腸。
和路邊攤上一份十幾塊錢的雜碎面沒區別。
但經過精致的包裝,就變成了一份「愛的見證」。
再取個噱頭滿滿的名字:「刻骨銘心初戀金銀情侶套餐」
仿佛一下就從雜碎面變成了高級料理。
第二步:美化價格
打出冠冕堂皇的旗號后,再強調套餐的價格——
九十九元九角九。
明明比一百塊就只差一分錢,還是要讓消費者產生「還不到一百塊」的錯覺。
再強行蹭上一個「長長久久」的寓意。
定價儼然成了一場心理戰。
第三步:捆綁營銷
一碗雜碎面賣到一百塊,顯然是價格與價值不匹配。
但不用擔心,這份套餐還具備附加價值。
凡是購買套餐的消費者,都將獲得套餐附送的禮品——印花一枚。
集齊五枚印花,再加九十九元九角九,便可以換得一份刻骨銘心骨頭鏈。
而這個骨頭就是從垃圾堆里撿的,完全空手套白狼。
多么精妙的用詞,多么套娃的設計,讓消費者一步一步落入消費主義的陷阱。
過度營銷雖然能夠迎合消費者心理,實則卻是蠱惑消費者在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買單。
別忘了,包裝得再花哨,它也只是一碗雜碎面而已。
對于大品牌而言,包裝產品,還只是雕蟲小技。
營銷人設和品牌才是重點。
史蒂芬周的食神人設就是徒有虛名,實際上他連做廚師最基本握力都沒有。
所謂的食神比賽,不過是收買幾個廚師、一個劇組拍出來的一場戲。
為的就是建立起一個完美的品牌,再推銷菜品。
但,長期的過度營銷,遲早會迎來反噬。
營銷咖的面具,終被撕破。
就好比這兩年崛起的某些網紅餐飲品牌。
心思都花在了包裝和營銷上。
把食物賣相、餐廳環境都打造成「出片率高」的拍照打卡對象。
更有財大氣粗的,恨不得把餐館打造成大型主題樂園。
懷舊的裝修建筑、炫目的霓虹燈、做舊的招牌……
無不為了「網紅打卡」而生。
隨著品牌的擴張,弊端也逐漸顯露。
徒有外表噱頭,飲食本身卻并無亮點。
尤其到了廣州這樣的美食之都,一下就現了原形。
食客們苦苦排隊,等來的卻是難吃的食物和糟糕的就餐體驗。
到頭來反噬的是品牌的口碑。
精美的環境、包裝固然能吸引消費者。
但這些充其量只是附加價值罷了。
對于餐飲來說,食物品質才是王道。
一味營銷環境,就是徹底的舍本逐末了。
正如《食神》的結尾。
史蒂芬周的經歷事業重創和東山再起之后,尋回了對美食的初心。
不僅投入對烹飪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對食材的尊重、對食客的尊重。
他重返食神的賽場。
雖然沒能奪回食神獎杯,但已經用美食感動了評委。
靠的不是花里胡哨的菜品,而是一碗簡簡單單的叉燒飯。
因為用心,所以動人。
到最后,史蒂芬周真正悟透。
誰加冕食神已不重要。
因為「食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烹飪者,而是每一個感受美食的普通人。
反觀當下,食品安全余震不絕。
靠欺騙消費者來追名逐利的餐飲品牌,就像電影里的大快樂集團。
早晚露出真面目,狼狽收場。
而作為食客的我們,也應該擦亮眼睛,對行業毒瘤說不。
民以食為天。
每一餐,都該被用心對待。
全文完。
原標題:《25年了,我才看懂這華語神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