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5
檢察日報刊文:沒有加分才是最徹底的高考改革
5月24日,福建省出臺《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從2018年起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廣東、天津、上海、江蘇、湖北等20余個省份公布了改革方案。記者梳理發現,按照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文件精神,各地高考加分項目迎來“大瘦身”(據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高考被認為是當下最公平的考試,是寒門子弟從農村走向城市的跳板,是為數不多的實現階層流動的路徑之一,大學學歷也是他們就業的敲門磚。然而,這個最公平的考試制度,長期走在不公的道路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都存在林林總總的高考加分項目。把福建省“兩年內取消所有的高考加分”一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顯得很具陽光正義,也很具樣本意義。
高考加分,讓本來是比拼學業知識和智力的一場大型考試,幾近變成了一個包含各種微妙規則的游戲。前幾年,各地每年在高考前后,都會曝光許多的加分丑聞。這些丑聞讓本應保持公平的教育領域變得有些烏煙瘴氣,也引發公眾多次熱議。所以,2014年教育部等部門開始清理高考加分項目。
教育部清理高考加分的文件,明確取消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但是,還保留了5類加分項目。既往事實多次證明,但凡允許加分項目存在,對部分群體而言,就是打開了可以申請高考加分的制度缺口。同時,教育部在文件中尚未把漏洞完全補上,目前政策仍然是一條可緊可松的松緊帶。一方面要求地方“大幅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另一方面也規定“規范和完善確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項目”。于是,每個地方都可能會根據實際,保留高考加分的個性項目。
高考加分,或許不缺少保留下來的理由。比如,要考慮素質教育,讓學生除了會考試還要全面發展,因而有了為特長學生的加分;比如,為社會作了貢獻的群體的子女可以加分,如烈士子女;比如,考慮到民族地區發展,因而有了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加分。我們不否認,在現實面前,這些考慮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教育這件事上,確保憑真本事考取成績的秩序就是確保最大的社會公平。在教育公平、社會公平這個最大的公共訴求面前,所有的加分理由都需要慎重考量,特別是不合理的加分項目應當堅決取消。
高考加分瘦身是一個進步,但沒有加分才是最徹底的高考改革。因此,希望能有更多的省份像福建省教育部門這樣有改革就要改到底的魄力。就像李克強總理所講“改革不是修指甲,而是要有壯士斷臂的精神”,不遺余力地推動高考加分瘦身,最終確保所有的高考考生都是裸考上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