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數治|數智時代,終身學習將成新常態
歷史上,無論是蒸汽機的發明,還是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又或是信息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飛躍都能極大提升社會生產力,并逐漸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與之相呼應,社會整體勞動結構亦經歷了數次重大變遷,大量舊工種消亡,新工作產生。當前,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AI)驅動的新一輪技術變革,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機器將取代人類”、“應用自動化技術將導致大量失業”等問題的擔憂。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人類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萎縮嗎?當傳統的勞動力供求格局被顛覆,國家、企業、個人又應當如何面對?為洞見未來趨勢,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的研究團隊選取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為對象,開展了一項關于人工智能給勞動力就業造成怎樣影響的實證研究。今年三月,研究團隊在BCG官網上發布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下工作的未來》(The Future of Jobs in the Era of AI)的報告。
報告分析了自新冠大流行以來,數字化轉型大幅加速和AI技術日益廣泛應用給美、德、澳三國勞動力就業造成的具體影響。研究團隊從勞動力供求關系、AI智能技術應用、GDP增長這三個維度收集數據,并結合技術應用程度(高、中、低)、新冠流行趨勢(嚴重、平緩)建立了數個模型,以深入觀察和預測三國就業市場在未來5到10年的走向。
從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AI技術應用程度的加深并不一定導致勞動力過剩。相反,到2030年,美國的勞動力可能會出現0.9%至4.4%的短缺,德國也將經歷0.5%至4.1%的短缺。澳大利亞的勞動短缺則將達到3.7%。然而,三個國家在勞動力供應總量短缺的預期下,又都面臨著特定職業領域供需不均衡的問題。具體看來,美國的勞動力缺口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數學等關鍵科技行業,預計到2030年將高達610萬。建筑和工程人員的供應赤字也將急劇上升,從2020年的6萬到2030年的130萬。然而,從事辦公室行政類工作的白領崗位將大量減少,預計到2030年會有300萬勞動力過剩。德國的勞動力缺口同樣也集中在計算機和數學領域(約110萬),以及教育和圖書館信息類(35萬),生產制造領域則會過剩(80萬)。澳大利亞也是短缺計算機和數學人才(33.3萬),且商業管理、金融、醫療人才存在不足,但生產制造、辦公室行政等崗位的勞動力又會過剩(29.8萬)。再結合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的影響,未來美、德、澳三國都有可能因有效人才供給不足而陷入勞動力供需失衡狀態。
上述數據折射了AI技術引發的行業和工作替換趨勢。應當看到,新技術并不必然引發大規模失業,也不會輕易消滅某種職業,但會在具體任務中替代工人。并且,AI等新技術雖然能在新興行業創造更多崗位和就業機會,卻要求勞動者必須掌握新技能。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失業的工人,若不重新接受培訓和學習,將很難勝任新產生的工作。事實上,一邊消除數百萬工作崗位,一邊又要滿足數百萬新增就業需求,對經濟發展和社會政策都將構成重大挑戰。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需要平衡兩者關系。與此同時,具有高度靈活性、創造力和強大人際關系技能的高級技術工人將受益于AI等新技術。低技能工人則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換言之,AI時代對勞動者的關鍵要求在于更加全面的學習能力和更強的適應性,并能發揮同理心、想象力、創造力和情商等機器無法復制的核心素質的積極效用。有鑒于此,BCG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分別就政府、企業、個人如何應對AI時代的就業挑戰提出了行動建議。
對各國政府來說,BCG研究團隊建議:一、對未來的勞動力隊伍做好規劃,為可能出現的勞動力供需失衡做好預案。政府應設立專門的勞動力戰略和政策部門,以了解當前勞動力供需趨勢;確定某些工作、部門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制定相關措施;二、大規模開展成年人技能提升和再培訓項目。應當與私營部門和學術界緊密合作,制定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不斷變化;三、適時調整教育內容,以發展邏輯思維、好奇心、開放心態、協作、領導力、創造力等基礎能力,并建立終身學習支持機制;四、建立功能完備、信息充分的就業平臺,幫助工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培訓機會;五、優化福利政策,以支持那些不能直接從新興技術的積極影響中獲益的人群;六、支持中小型企業,并推動創新。中小企業很可能缺乏提升其自動化程度的資金。因此,在它們努力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可以通過貸款補貼或減稅等形式提供支持,以減輕企業負擔,保住更多工作崗位。
對于企業,BCG研究團隊認為重點是要及時采取行動,避免當前和未來的勞動力供需失衡對企業的財務穩定性和競爭力產生影響。因此建議:一、實施戰略性的員工隊伍規劃。定期評估員工隊伍當前規模、組成、發展,以及未來的需求,搞清某些工作和特定技能的差距,提出解決措施;二、設法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并開展新技能培訓;三、培育終身學習的文化,提供給員工多種獲得數字技能的渠道,并融入其日常工作中;四、重新制定適應數字時代的人才招聘和挽留戰略。
對于需要工作的個人,BCG研究團隊強調要對未來的工作及自己的職業發展更加負責。首先,要讓終身學習成為新常態。無論是通過雇主提供的培訓項目還是通過個人渠道,持續學習新技能,改進思維方式,必須成為個人工作與生活的核心。其次,持續關注數字技能提升和更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同時,要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靈活性,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職業方向。
縱觀歷史變遷,每一次技術變革影響勞動力就業的具體機制都相當復雜而微妙。雖然事實不止一次證明,多數人都會獲得工作,人類的生活質量總體也在上升。然而,并不是每個人、每家企業,或是每個國家都能自然而然地從技術進步中獲益。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挑戰并不在于提供的工作崗位太少,而是擁有合適技能的勞動者不足。提升每個人的數字素養和數字化生存能力,為“數智時代”做好準備,已是大勢所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